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198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包括一体浇铸成型的前架支架体,所述前架支架体上设置有用于铰接后架的铰接圈,所述铰接圈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后架铰接圈的螺丝孔,前架的铰接圈和后架的铰接圈相对应,所述铰接圈两侧设置有连接后架支架体的通孔,所述前架支架体上设置有可通过轴连接车身的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圈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铰接圈与轴套之间设置有减轻前架自身重量的空心槽。铰接圈是一个半径比较大的空心圆,长时间的运作很容易变形,在铰接圈上设置加强筋增强了铰接圈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而在铰接圈与轴套之间设置空心槽减轻了前架重量,降低铸造的用铁量进而降低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
【背景技术】
[0002]公共汽车是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或者无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一般的公共汽车均以提供最大的载客量为目标,公共汽车用来载人装货的结构可称之为车身,有些公共汽车会以两节车身来增加长度及载客量,并在两节车身间加设铰接装置(类似火车车卡之间的接驳部分)以辅助转向和保证车身之间的连接牢固,俗称“铰接车”、“通道车”或“巨龙(车)”。由于城市人口增加,乘坐公共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一般的城市客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而可以大大增加载客量的“铰接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0003]公交车的铰接装置包括前架和后架,现有设计的前架,铰接圈是空心圆,强度不够导致容易变形,而且两个轴套之间存在空心槽,连接强度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提高前架的承载能力和强度,减少前架重量,降低铸造的用铁量进而降低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包括一体浇铸成型的前架支架体,所述前架支架体上设置有用于铰接后架的铰接圈,所述铰接圈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后架铰接圈的螺丝孔,前架的铰接圈和后架的铰接圈相对应,所述铰接圈两侧设置有连接后架支架体的通孔,所述前架支架体上设置有可通过轴连接车身的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圈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铰接圈与轴套之间设置有减轻前架自身重量的空心槽。
[0007]铰接圈是一个半径比较大的空心圆,长时间的运作很容易变形,在铰接圈上设置加强筋增强了铰接圈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而在铰接圈与轴套之间设置空心槽减轻了前架重量,降低铸造的用铁量进而降低成本。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位于铰接圈中心且呈“一”字形。此种结构适用于对铰接圈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形,“一”字形结构使得模具比较简单。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是位于铰接圈中心且互相垂直的两个加强筋。此种结构适用于对铰接圈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要求较高的情形。
[0010]进一步的,所述前架支架体在位于两个轴套之间还设置有增强轴套承载能力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前架支架体之间形成盲孔。盲孔的厚度可以根据前架重量和承载能力平衡设定。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前架的承载能力和强度,减少前架重量,降低铸造的用铁量进而降低成本。【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实施例三的结构图;
[0015]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
[0016]1:前架支架体;2:铰接圈;3:通孔;4:轴套;5:空心槽;6:加强筋;7:加强板;8:盲孑U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8]如图1所示,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包括一体浇铸成型的前架支架体1,前架支架体I上设置有用于铰接后架的铰接圈2,铰接圈2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后架铰接圈的螺丝孔,前架的铰接圈2和后架的铰接圈相对应,可以用螺丝穿过螺丝孔将二者固定,通过前架的铰接圈2带动后架铰接圈平稳的移动和转向,铰接圈2两侧设置有连接后架支架体的通孔3,气缸的一端连接通孔3,另一端与后架的相对应的通孔连接,进而连接前架和后架整体。前架支架体I上设置有可通过轴连接车身的轴套4,车身的轴穿过两个轴套4从而带动整个铰接装置的移动,铰接圈2上设置有加强筋6,铰接圈2与轴套4之间设置有减轻前架自身重量的空心槽5。铰接圈2是一个半径比较大的空心圆,如果不设置加强筋6,长时间的运作很容易变形,在铰接圈2上设置加强筋6增强了铰接圈2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而在铰接圈2与轴套4之间设置空心槽5减轻了前架重量,降低铸造的用铁量进而降低成本。
[0019]其中加强筋6可以是位于铰接圈2中心且呈“一”字形,如图2所示,此种结构适用于对铰接圈2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形,“一”字形结构使得模具比较简单;加强筋6也可以是位于铰接圈2中心且互相垂直的两个加强筋6,如图1和图3所示,此种结构适用于对铰接圈2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要求较高的情形;加强筋6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比如位于铰接圈2中心的、呈正三角形的三个加强筋6。在图3中,前架支架体I在位于两个轴套4之间还设置有增强轴套4承载能力的加强板7,进一步增强了前架的承载能力和强度,加强板7与前架支架体I之间形成盲孔8,盲孔8的厚度可以根据前架重量和承载能力平衡设定,如果对强度要求高一些,则盲孔8的厚度可以厚一些,如果对前架的重量要求高一些,则盲孔8的厚度可以薄一些。
[002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包括一体浇铸成型的前架支架体,所述前架支架体上设置有用于铰接后架的铰接圈,所述铰接圈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后架铰接圈的螺丝孔,前架的铰接圈和后架的铰接圈相对应,所述铰接圈两侧设置有连接后架支架体的通孔,所述前架支架体上设置有可通过轴连接车身的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圈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铰接圈与轴套之间设置有减轻前架自身重量的空心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位于铰接圈中心且呈“一”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是位于铰接圈中心且互相垂直的两个加强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架支架体在位于两个轴套之间还设置有增强轴套承载能力的加强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公交车铰接装置的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与前架支架体之间形成盲孔。
【文档编号】B60D5/00GK203401894SQ201320463552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日
【发明者】张涛 申请人:江苏南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