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属于电动客车专用发电设备领域。包括安装在电动客车底部的储气装置和空气加热装置,所述储气装置包括储气罐(1)和集气罐(2),储气罐(1)一侧安装空气加热装置,储气罐(1)出气口连接连接叶轮发电机组,形成主发电系统;在电动客车减震器(22)处安装减震充气装置,电动客车前后门踏板(26)下安装压力充气装置,减震充气装置和压力充气装置同时连接集气罐(2),集气罐(2)一侧安装另一套空气加热装置,集气罐(2)出气口连接叶轮发电机组,形成副发电系统。该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节省能源,实现废气零排放,降低电动汽车运营成本。
【专利说明】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技术领域】
[0001 ] 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属于电动客车专用发电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
【背景技术】
[0002]增程式电动汽车是一种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现在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几乎全部采用燃油发电机作为动力给电动汽车电瓶供电的方式来增加电动汽车本身的续航能力。而燃油发电机发电又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废气排放、污染环境这样的情况,同时燃油发电机在发电的过程中又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油,这又增加了电动汽车的运营成本,违背了国家对于电动汽车要求零排放、零污染的初衷,失去了电动汽车绿色运行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省能源,实现废气零排放,降低电动汽车运营成本的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电动客车底部的储气装置和空气加热装置,所述储气装置包括储气罐和集气罐,储气罐一侧安装空气加热装置,储气罐出气口连接叶轮发电机组,形成主发电系统;空气加热装置对储气罐内空气加热形成空气动能,空气动能驱动叶轮发电机组发电;
[0005]在电动客车减震器处安装减震充气装置,电动客车前后门踏板下方安装压力充气装置,减震充气装置和压力充气装置同时连接集气罐,集气罐一侧安装另一套空气加热装置,集气罐出气口连接叶轮发电机组,形成副发电系统;减震充气装置和压力充气装置可以在电动汽车行驶及乘客上下车过程中对集气罐进行充气,空气加热装置对集气罐内空气加热形成空气动能,空气动能驱动叶轮发电机组发电,充分利用了电动汽车震动和乘客脚踏产生的动力能,使其转化为空气动能并进行发电。
[0006]所述的减震充气装置包括第一气缸和安装在第一气缸内部上端的第一活塞阀,第一气缸安装在电动客车减震器的下部,使减震弹簧下端顶在第一气缸顶部,第一气缸下部设有第一进气嘴和第一排气嘴,第一进气嘴处设有闭气塞,第一排气嘴连通集气罐的进气口,减震弹簧内部的连接杆伸入第一气缸内并可带动第一活塞阀上下运动。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产生的动能使第一活塞阀上下运动进而向第一气缸内不断充气,第一气缸内空气送入集气罐进行利用。
[0007]所述的压力充气装置包括第二气缸和安装在第二气缸内部上端的第二活塞阀,第二气缸安装在电动客车前后门下方的底板下部,底板上部通过支撑杆和支撑弹簧活动支撑有踏板,踏板下部通过立柱连接第二活塞阀并可使其上下运动,第二气缸下部设有第二进气嘴和第二排气嘴,第二进气嘴处设有闭气塞,第二排气嘴连通集气罐的进气口。电动汽车在乘客上下车过程中,对踏板的踩踏不断产生动能,使第二活塞阀上下运动进而向第二气缸内不断充气,第二气缸内空气送入集气罐进行利用。
[0008]所述的储气罐和集气罐结构相同,罐体上均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气压表,进气口处安装进气阀,出气口处安装电子调控阀,储气罐和集气罐均通过出气口连接高压气管,高压气管联通叶轮发电机组并为叶轮发电机组输送空气动能。储气罐可利用充气泵进行充气。
[0009]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包括氧气罐、气量调控阀、电子打火器、铜加热器和输气管,氧气罐通过输气管联通储气罐或集气罐的罐体,输气管伸入罐体内的一端安装铜加热器,露出罐体外的一端安装气量调控阀和电子打火器。空气加热装置加热空气,源源不断输出空气动能。
[0010]所述的叶轮发电机组包括叶轮、叶轮机壳、输出轴和发电机,叶轮机壳的壳体上开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联通高压气管,输出轴通过轴承悬空支撑在叶轮机壳中心,叶轮通过输出轴支撑安装在叶轮机壳内,输出轴一端伸出叶轮机壳并连接发电机。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利用空气动能、清洁环保、节省能源:通过设置储气罐,并在储气罐一侧安装空气加热装置,使储气罐内空气经加热形成空气动力能源,空气动能驱动叶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可用于增程式电动客车的电动机供电,经试验,该装置可以替换现有技术下燃油发电机发电,不仅节省燃油能源,而且清洁环保,降低了电动客车运营成本。
[0013]2、充分利用汽车减震器的震动动能和乘客上下车时对踏板产生的动能,实现资源利用,提高续航里程:减震充气装置和压力充气装置可以在电动汽车行驶及乘客上下车过程中对集气罐进行充气,空气加热装置对集气罐内空气加热形成空气动能,空气动能驱动叶轮发电机组发电,充分利用了电动汽车震动和乘客脚踏产生的动力能,使其转化为空气动能并进行发电,可在电动客车行驶过程中对电动机不断充电,大大增大电动客车的续航里程,解决了电动客车续航能力差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该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工作流程图。
[0015]图2是储气装置、空气加热装置和叶轮发电机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减震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压力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0019]其中:1、储气罐2、集气罐3、氧气罐4、气量调控阀5、电子打火器6、铜加热器7、输气管8、气压表9、进气阀10、电子调控阀11、高压气管12、叶轮13、叶轮机壳14、输出轴15、发电机16、第一气缸17、第一活塞阀18、减震弹簧19、连接杆20、第一进气嘴21、第一排气嘴22、电动客车减震器23、第二气缸24、第二活塞阀25、底板26、踏板27、支撑杆28、支撑弹簧29、第二进气嘴30、第二排气嘴。【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飞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飞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1]参照附图1: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包括安装在电动客车底部的储气装置、空气加热装置和叶轮发电机组,储气装置包括储气罐I和集气罐2,储气罐I 一侧安装空气加热装置,储气罐I出气口连接叶轮发电机组,形成主发电系统;在电动客车减震器22处安装减震充气装置,电动客车前后门踏板26下方安装压力充气装置,减震充气装置和压力充气装置同时连接集气罐2,集气罐2 —侧安装另一套空气加热装置,集气罐2出气口连接叶轮发电机组,形成副发电系统。
[0022]参照附图2:储气罐I和集气罐2结构相同,罐体上均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气压表8,进气口处安装进气阀9,出气口处安装电子调控阀10,储气罐I和集气罐2均通过出气口连接高压气管11,高压气管11联通叶轮发电机组并为叶轮发电机组输送空气动能。
[0023]空气加热装置包括氧气罐3、气量调控阀4、电子打火器5、铜加热器6和输气管7,氧气罐3通过输气管7联通储气罐I或集气罐2的罐体,输气管7伸入罐体内的一端安装铜加热器6,露出罐体外的一端安装气量调控阀4和电子打火器5。
[0024]叶轮发电机组包括叶轮12、叶轮机壳13、输出轴14和发电机15,输出轴14通过轴承悬空支撑在叶轮机壳13中心,叶轮12通过输出轴14支撑安装在叶轮机壳13内,输出轴14 一端伸出叶轮机壳13并连接发电机15。储气罐I的进气口可通过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如图5所示,叶轮机壳13的壳体上开有多个进气口和一个排气口,进气口联通高压气管11,叶轮12的截面形状采用锯齿状,叶轮12在空气动力作用下高速转动带动输出轴14同步转动。
[0025]参照附图3:减震充气装置包括第一气缸16和安装在第一气缸16内部上端的第一活塞阀17,第一活塞阀17与第一气缸16内壁之间紧密密闭接触。第一气缸16安装在电动客车减震器22的下部,使减震弹簧18下端顶在第一气缸16顶部,第一气缸16下部设有第一进气嘴20和第一排气嘴21,第一进气嘴20处设有闭气塞,闭气塞具有逆止作用,起到防止空气从第一进气嘴20排出的作用,第一排气嘴21连通集气罐2的进气口,减震弹簧18内部的连接杆19伸入第一气缸16内并可带动第一活塞阀17上下运动。
[0026]参照附图4:压力充气装置包括第二气缸23和安装在第二气缸23内部上端的第二活塞阀24,第二活塞阀24与第二气缸23内壁之间紧密密闭接触。第二气缸23安装在电动客车前后门下方的底板25下部,底板25上部通过支撑杆27和支撑弹簧28活动支撑有踏板26,支撑杆27上端伸入支撑弹簧28内部,下端伸入底板25开的孔内,可沿孔壁上下移动,支撑杆27和支撑弹簧28共设置多组,起到支撑以及缓冲的作用。踏板26下部通过立柱连接第二活塞阀24并可使其上下运动,第二气缸23下部设有第二进气嘴29和第二排气嘴30,第二进气嘴29处设有闭气塞,第二排气嘴30连通集气罐2的进气口。
[0027]工作原理如下:增程式电动客车在行驶前,需将储气罐I充满空气,以便随时启动增程模式。增程模式下,电子打火器5被控制进行点火,伴随着氧气罐3内喷出氧气点燃铜加热器6,使空气燃烧膨胀,迅速产生空气动能,空气动能进入叶轮机壳13内驱动叶轮12高速转动,并带动输出轴14同步转动,输出轴14使发电机15发电产生电力,产生的电力可以供电动机使用。[0028]在增程式电动客车行驶中,随着电动客车减震器22的不断上下震动,第一活塞阀17上下运动,可不断向第一气缸16内充入空气;在乘客上下车过程中,乘客脚踏踏板26,踏板26不停的起落升降,也会使第二活塞阀24上下运动并不断向第二气缸23内充入空气,第一气缸16和第二气缸23内空气被收集进入集气罐2,配合空气加热装置也可实现上述发电过程,从而大大增强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具有极大经济效益。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电动客车底部的储气装置和空气加热装置,所述储气装置包括储气罐(I)和集气罐(2),储气罐(I)一侧安装空气加热装置,储气罐(I)出气口连接叶轮发电机组,形成主发电系统; 在电动客车减震器(22)处安装减震充气装置,电动客车前后门踏板(26)下方安装压力充气装置,减震充气装置和压力充气装置同时连接集气罐(2),集气罐(2)—侧安装另一套空气加热装置,集气罐(2)出气口连接叶轮发电机组,形成副发电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充气装置包括第一气缸(16)和安装在第一气缸(16)内部上端的第一活塞阀(17),第一气缸(16)安装在电动客车减震器(22)的下部,使减震弹簧(18)下端顶在第一气缸(16)顶部,第一气缸(16)下部设有第一进气嘴(20)和第一排气嘴(21),第一进气嘴(20 )处设有闭气塞,第一排气嘴(21)连通集气罐(2 )的进气口,减震弹簧(18 )内部的连接杆(19)伸入第一气缸(16)内并可带动第一活塞阀(17)上下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充气装置包括第二气缸(23)和安装在第二气缸(23)内部上端的第二活塞阀(24),第二气缸(23)安装在电动客车前后门下方的底板(25)下部,底板(25)上部通过支撑杆(27 )和支撑弹簧(28 )活动支撑有踏板(26 ),踏板(26 )下部通过立柱连接第二活塞阀(24)并可使其上下运动,第二气缸(23)下部设有第二进气嘴(29)和第二排气嘴(30),第二进气嘴(29 )处设有闭气塞,第二排气嘴(30 )连通集气罐(2 )的进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气罐(I)和集气罐(2)结构相同,罐体上均设有进气口、出气口和气压表(8),进气口处安装进气阀(9),出气口处安装电子调控阀(10),储气罐(I)和集气罐(2)均通过出气口连接高压气管(11),高压气管(11)联通叶轮发电机组并为叶轮发电机组输送空气动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加热装置包括氧气罐(3)、气量调控阀(4)、电子打火器(5)、铜加热器(6)和输气管(7),氧气罐(3)通过输气管(7)联通储气罐(I)或集气罐(2)的罐体,输气管(7)伸入罐体内的一端安装铜加热器(6),露出罐体外的一端安装气量调控阀(4)和电子打火器(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动客车专用增程式空气动力能源集成控制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轮发电机组包括叶轮(12)、叶轮机壳(13)、输出轴(14)和发电机(15),叶轮机壳(13)的壳体上开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联通高压气管(11 ),输出轴(14)通过轴承悬空支撑在叶轮机壳(13)中心,叶轮(12)通过输出轴(14)支撑安装在叶轮机壳(13)内,输出轴(14) 一端伸出叶轮机壳(13)并连接发电机(15)。
【文档编号】B60L11/00GK203438878SQ201320565580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发明者】刘骏, 蔡晓青 申请人:山东哲人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