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813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该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包括:车架(20);支腿(70),支腿(70)的第一端与车架(20)枢接,支腿(70)具有展开状态以及收回状态;油缸(10),油缸(10)竖直设置在支腿(70)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支腿支承装置,支腿支承装置包括第一托架(30),第一托架(30)在支腿(70)位于收回状态时与油缸(10)的下端抵接;第一托架(30)绕水平轴线可摆动地设置在车架(20)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托架的位置可以根据车架的前后方向变形自动调整,以满足车架反变形的需要。
【专利说明】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轮式起重机一般采用摆转支腿,支腿通过竖直销轴与车架铰接,使支腿可以沿水平方向摆动,支腿的远离铰接端的端部设置有油缸,油缸竖直设置。轮式起重机处于作业工况时,支腿水平展开,油缸伸出以支承支腿;轮式起重机处于行驶工况时,油缸收缩,支腿收起。支腿收起后呈较长的悬臂梁结构,在行驶过程中,当路面不平时会产生较大的颠簸载荷(动载荷),对车架以及支腿自身产生冲击,影响使用寿命。
[0003]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是在车架上设置柔性支承,具体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车架20’上设置托架30’,托架30’的位置对应于油缸10’的下端,当支腿70’收起后,油缸10’的下端抵压在托架30’上,依靠油缸10’的伸缩减缓冲击。
[0004]由于轮式起重机在行走时有两种工况,一种是公路行驶工况,一种是非公路行驶工况,这两种情况下车架20’的挠度不一致,尤其是非公路行驶时车架20’两端上翘更加严重,这时,受整车布置的限制,不能采用进一步提高车架20’刚度的方法,所以,一般是利用油缸10’与托架30’进行反变形,即油缸10’对托架30’施加压力,抵消车架30’受到的使其两端向上变形的外力,使车架20’保持一个水平状态。在公路行驶的两种工况转换过程中,车架20’沿高度方向和沿前后方向都会有一定变形,采用图1和图2所示的的托架30’,油缸10’可以适应车架20’沿高度方向的小幅度变形,但是无法适应车架20’沿高度方向的大幅度变形,也无法适应车架20’沿前后方向的变形,不能满足车架20’在两种公路行驶工况转换时反变形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使托架的位置可以根据车架的前后方向变形自动调整,以满足车架反变形的需要。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包括:车架;支腿,支腿的第一端与车架枢接,支腿具有展开状态以及收回状态;油缸,油缸竖直设置在支腿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支腿支承装置,支腿支承装置包括第一托架,第一托架在支腿位于收回状态时与油缸的下端抵接;第一托架绕水平轴线可摆动地设置在车架上。
[0007]进一步地,第一托架通过水平设置的枢转轴枢接在车架上。
[0008]进一步地,第一托架包括:连接架,连接架通过枢转轴枢接在车架上;以及支架,支架高度可调整地设置在连接架上,支架具有与油缸的下端抵接的抵接端。
[0009]进一步地,连接架具有沿上下方向布置的多组定位孔,支架与多组定位孔中的任意一组定位孔可选择地配合。
[0010]进一步地,多组定位孔中,每组定位孔沿靠近支架的抵接端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0011]进一步地,连接架具有夹持部,车架具有嵌设在夹持部中的配合部,枢转轴穿设在夹持部与配合部上。
[0012]进一步地,支架具有向远离车架的方向延伸的水平段,水平段作为抵接端。
[0013]进一步地,枢转轴有两个,沿同一水平枢转轴线间隔布置且分别位于车架的相对两侧;连接架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枢转轴一一对应连接;支架有两个,分别与两个连接架
——对应连接。
[0014]进一步地,第一托架还包括中间梁,中间梁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架之间。
[0015]进一步地,支腿支承装置还包括第二托架,第二托架固定于车架上,支腿位于收回状态时,支腿抵压在第二托架上。
[001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托架绕一水平轴线可摆动地设置在车架上,当车架在两种公路行驶工况下转换导致发生前后方向的变形时,托架可以自动绕该水平轴线摆动一个角度,保持与油缸的抵接状态,满足车架反变形的需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轮式起重机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A向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油缸、第一托架以及车架相配合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位于非公路行驶工况下第一托架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从非公路行驶工况向公路行驶工况转换时第一托架的示意图;以及
[0023]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位于公路行驶工况下第一托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5]如图3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优选地,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为起重机,起重机包括车架20、支腿70、油缸10以及支腿支承装置,其中支腿70的第一端通过竖直转轴枢接在车架20上,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摆转,使其处于展开状态或收回状态,油缸10竖直设置在支腿70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当起重机作业时,支腿70展开到位,油缸10的活塞杆伸出支地,以支撑支腿70 ;当起重机行走时,支腿70收回到位,活塞缸的活塞杆收回,此时支腿70整体呈悬臂梁状态,通过支腿支承装置来支撑支腿70以及油缸10,减轻支腿70因行走颠簸产生的振动。
[0026]支腿支承装置包括第一托架30,该第一托架30连接在车架20上,可以绕水平轴线前后摆动,当支腿70收回到位时,油缸10的下端抵压在第一托架30上,第一托架30通过支撑油缸10间接地实现支撑支腿70。由于第一托架30支撑在支腿70的第二端的油缸10下端,远离支腿70的枢接端,所以可以根据起重机行驶时的振动进行微量调整,减振效果较好,能够对第一托架30与车架20形成较好的保护,且当起重机在行走中产生车架20前后变形时,第一托架30可以绕水平轴线摆动一定角度,自动保持与油缸10下端的抵接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托架前后移动无法满足反变形要求的问题。
[0027]优选地,第一托架30通过水平设置的枢转轴40连接在车架20上,结构简单易于拆装。
[0028]结合参见图4至图6,优选地,第一托架30包括连接架32以及支架31,其中连接架32通过前述的枢转轴40连接在车架20上,可以绕枢转轴40前后摆动,支架31 —端连接在连接架32上,另一端向远离连接架32的方向延伸,当支腿70收回到位后,油缸10抵压在支架31的延伸端上。支架31的高度可以调节,根据起重机的公路行驶状况和非公路行驶状况进行调整,当起重机处于非公路行驶状况时,由于车架20的变形相对较大,所以将支架31的位置调低一些,当起重机处于公路行驶状况时,由于车架20变形相对较小,所以将支架31的位置调高一些,更好地满足车架20反变形的要求。
[0029]优选地,连接架32具有凹形结构的夹持部,车架20具有配合部,组装时,车架20的配合部嵌设在夹持部的凹口中,枢转轴40穿设在夹持部和配合部上,实现车架20与连接架32的枢转连接,组装方便且连接可靠。
[0030]优选地,支架31的延伸端具有水平段,当支腿70回收到位时,油缸10抵压在水平
段上,抵压效果更稳定。
[0031]当然,这里连接架32以及支架31可以为一体结构,但是为了适应非公路行驶工况造成的车架20变形巨大问题,整个第一托架30要布置得很低,可能会影响起重机公路行驶的通过性。
[0032]优选地,为了调节支架31的高度,连接架32具有上下两组定位孔,其中第一组定位孔包括第一定位孔321和第二定位孔322,第二组定位孔位于第一组定位孔的下方,包括第三定位孔323和第四定位孔324。当起重机处于非公路行驶工况时,结合参见图4,将支架31通过第一连接销50和第二连接销60装配在第二组定位孔,即第三定位孔323和第四定位孔324中,当起重机从非公路行驶工况转换到公路行驶工况时,结合参见图5,先将第一连接销50拆下,以第二连接销60为转轴,转动支架31,使支架31的一个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322对正,再将第一连接销50装好,然后拆下第二连接销60,以第一连接销50为转轴,转动支架31,使支架31的另一个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321对正,最后装好第二连接销60,形成图6所示的结构即可,此时支架31已经调整到与第一组定位孔组装,从而调高了支架31的高度,满足起重机公路行驶工况下车架20的反变形要求。采用多组定位孔与支架31配合,支架31可以根据需要在多组定位孔中进行选择,结构简单且调节方便,可以实现支架31位置的快速转换。
[0033]当然,这里定位孔的组数不限于两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上下布置的多组定位孔,满足车架20不同变形程度下的反变形要求。
[0034]此外,每组定位孔中的定位孔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两个以上。
[0035]优选地,第一组定位孔中,靠近支架31的延伸端的第一定位孔321的高度高于远离支架31的延伸端的第二定位孔322的高度,使第一组定位孔沿靠近支架31的延伸端的方向整体呈向上倾斜的状态,相应地,第二组定位孔与第一组定位孔平行。这种布置方式可以使两组定位孔更好地适应连接架32的安装空间,方便布局。
[0036]由于车架20左右两侧都会产生变形,所以优选地,连接架32有两个,位于车架20的左右两侧,每个连接架32通过一个枢转轴40连接在车架20的配合部上,两个枢转轴40沿同一水平枢转轴40线间隔布置,每个连接架32上对应连接一个支架31。
[0037]优选地,两个连接架32之间通过中间梁33固定连接,使两个连接架32形成一个
整体,稳定性进一步提闻。
[0038]由于支腿70收回后整体为悬臂梁状态,只在油缸10 —端设置第一托架30会使支撑力不够,所以支腿支承装置还包括第二托架,第二托架固定于车架20上,当支腿70位于收回状态时,支腿70的下端面抵压在第二托架上。第一托架30和第二托架相配合,更好地支撑起支腿70。
[0039]上述的前、后、左、右对应于起重机行走时的前、后、左、右方向。
[0040]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41]1、支撑油缸的托架绕水平轴线可以摆转,在车架前后变形时自动调节,满足车架反变形的要求。
[0042]2、托架支撑油缸的位置可以上下调节,满足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在公路行驶和非公路行驶的不同要求。
[0043]3、托架的调节方式简单,省时省力,可以实现托架位置的快速转换。
[00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包括: 车架(20); 支腿(70),所述支腿(70)的第一端与所述车架(20)枢接,所述支腿(70)具有展开状态以及收回状态; 油缸(10),所述油缸(10)竖直设置在所述支腿(70)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 支腿支承装置,所述支腿支承装置包括第一托架(30),所述第一托架(30)在所述支腿(70)位于所述收回状态时与所述油缸(10)的下端抵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30)绕水平轴线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车架(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30)通过水平设置的枢转轴(40)枢接在所述车架(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30)包括: 连接架(32),所述连接架(32)通过所述枢转轴(40)枢接在所述车架(20)上;以及 支架(31),所述支架(31)高度可调整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架(32)上,所述支架(31)具有与所述油缸(10)的下端抵接的抵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2)具有沿上下方向布置的多组定位孔,所述支架(31)与所述多组定位孔中的任意一组定位孔可选择地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定位孔中,每组定位孔沿靠近所述支架(31)的所述抵接端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2)具有夹持部,所述车架(20)具有嵌设在所述夹持部中的配合部,所述枢转轴(40)穿设在所述夹持部与所述配合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1)具有向远离所述车架(20)的方向延伸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作为所述抵接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转轴(40)有两个,沿同一水平枢转轴线间隔布置且分别位于所述车架(20)的相对两侧; 所述连接架(32)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枢转轴(40) —一对应连接; 所述支架(31)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架(32) —一对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架(30)还包括中间梁(33),所述中间梁(33)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架(3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调整托架位置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支承装置还包括第二托架,所述第二托架固定于所述车架(20)上,所述支腿(70)位于所述收回状态时,所述支腿(70)抵压在所述第二托架上。
【文档编号】B60S9/10GK203793308SQ201320792271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张建军, 王启涛, 刘洪礼, 蒋浩中, 李小飞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