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849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减震机构,包括上支架(1)以及下支架(2),所述上支架(1)与下支架(2)通过多片连接片连接,所述调节块(9)上还设有用于转动调节块(9)的调节手柄(18),所述下支架(2)前侧设有供调节手柄(18)水平移动的滑槽(19),所述调节手柄(18)穿过滑槽(19)与调节块(9)连接,且所述滑槽(19)上设有多个用于卡住调节手柄(18)的卡槽(20),且所述下支架(2)上还设有用于防止冲击过大起缓冲作用的橡胶垫(21)。这种减震机构高度较低且调节起来比较方便。
【专利说明】汽车座椅减震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大多数工程车辆及卡车由于需要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运作,为减轻颠簸对驾驶员的影响,座椅上都配有减震机构。现有技术的减震机构如专利号为201020565069.6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是采用交叉连杆来连接上支架与下支架的,采用这种结构的汽车座椅高度都较高,但是因为有些工程车辆驾驶室空间较小,所以若座椅过高,则驾驶员能使用的空间较小,即驾驶员坐着十分不舒服;而且因为减震机构都是可以根据驾驶员的体重来调节的,上述专利是需要人通过工具来调节螺栓的松紧度来调节弹簧的长度,进而来调节减震机构以适应不同重量的驾驶员,这样调节起来也不是很方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度较低且调节起来比较方便的汽车座椅减震机构。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座椅减震机构,包括上支架以及下支架,它还包括前转轴、后转轴、中间连杆、大拉簧、小拉簧、阻尼器以及调节块,所述后转轴两端与下支架后侧两端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后转轴两端还分别设有与后转轴垂直的第一连接片,所述上支架底面后侧两端分别设有与上支架所形成的平面垂直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连接片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前转轴两端与下支架前侧两端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前转轴两端还分别设有与前转轴垂直的第三连接片,所述上支架底面前侧两端分别设有与上支架所形成的平面垂直的第四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分别与相对应的第四连接片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前转轴上还设有第五连接片,所述后转轴相对第五连接片位置还设有第六连接片,所述中间连杆两端分别与第五连接片以及第六连接片竖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六连接片之间的角度跟第三连接片与第五连接片之间的角度相同,所述下支架上还设有一个固定架,所述调节块与固定架水平转动连接,且所述调节块上设有一个供大拉簧挂扣的挂钩,所述大拉簧一端挂扣在后转轴上,大拉簧另一端挂扣在调节块的挂钩上,且所述大拉簧与中间连杆平行,所述阻尼器一端与后转轴竖直转动连接,所述阻尼器另一端与固定架竖直转动连接,且所述阻尼器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中间连杆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所述小拉簧一端与调节块左侧连接,小拉簧另一端与下支架右侧连接,所述调节块上还设有用于转动调节块的调节手柄,所述下支架前侧设有供调节手柄水平移动的滑槽,所述调节手柄穿过滑槽与调节块连接,且所述滑槽上设有多个用于卡住调节手柄的卡槽,且所述下支架上还设有用于防止冲击过大起缓冲作用的橡胶垫。
[0005]采用以上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首先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并不是通过交叉连杆连接的,只是通过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之间以及第三连接片与第四连接片之间竖直转动连接的,使得整个减震机构的高度变低了很多,这样整个减震机构就能够应用于空间较小的工程车驾驶室了,并且因为采用调节手柄来控制调节块,进而控制大拉簧的长度来调节减震机构,并且在下支架上还设有带有卡槽的滑槽,这样在调节时只需要将调节好的调节手柄卡进卡槽中就完成调节了,调节起来比较方便,而且调节档位也十分清晰,又因为下支架上设置有第二橡胶垫,这样当给上支架的冲击过大时,使得上支架快速的向下压时,第二橡胶垫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使得减震机构不容易损坏,并且因为本申请的减震机构可以升降的距离较短,所以只需要一根大拉簧就可以了,所以生产成本有降低,而且本申请减震机构可以将其他部件先组装起来,然后再将大拉簧安装上去,安装起来也比较便捷。
[0006]作为优选,所述阻尼器一端与后转轴竖直转动连接是指,所述后转轴上的第六连接片右侧还设有两片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七连接片,所述阻尼器一端与这两片第七连接片竖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七连接片与第一连接片之间的角度为45-50°,所述第六连接片与第一连接片之间的角度为85-95°。这样设置使得阻尼器更好的工作,且使得中间连杆具有限位作用,当前转轴与后转轴转到一定角度后,会被中间连杆限位,即前转轴与后转轴将不能再转动,这样使得大拉簧以及阻尼器不容易损坏。
[0007]作为优选,所述大拉簧一端挂扣在后转轴上是指,所述后转轴上的第六连接片与第七连接片之间还设有第八连接片,所述第六连接片与第八连接片之间设有一根与后转轴平行的定位销,所述大拉簧一端挂扣在定位销上,所述中间连杆与定位销竖直转动连接。这样设置使得中间连杆与大拉簧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这样大拉簧工作时的效果较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减震机构的爆炸图。
[0010]如图所示:1、上支架;2、下支架;3、前转轴;4、后转轴;5、中间连杆;6、大拉簧;7、小拉簧;8、阻尼器;9、调节块;10、第一连接片;11、第二连接片;12、第三连接片;13、第四连接片;14、第五连接片;15、第六连接片;16、固定架;17、挂钩;18、调节手柄;19、滑槽;20、卡槽;21、橡胶垫;22、第七连接片;23、第八连接片;24、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所示:一种汽车座椅减震机构,包括上支架I以及下支架2,它还包括前转轴
3、后转轴4、中间连杆5、大拉簧6、小拉簧7、阻尼器8以及调节块9,所述后转轴4两端与下支架2后侧两端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后转轴4两端还分别设有与后转轴4垂直的第一连接片10,所述上支架I底面后侧两端分别设有与上支架所形成的平面垂直的第二连接片11,所述第一连接片10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连接片11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前转轴3两端与下支架2前侧两端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前转轴3两端还分别设有与前转轴3垂直的第三连接片12,所述上支架I底面前侧两端分别设有与上支架所形成的平面垂直的第四连接片13,所述第三连接片12分别与相对应的第四连接片13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前转轴3上还设有第五连接片14,所述后转轴4相对第五连接片14位置还设有第六连接片15,所述中间连杆5两端分别与第五连接片14以及第六连接片15竖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片10与第六连接片15之间的角度跟第三连接片12与第五连接片14之间的角度相同,所述下支架2上还设有一个固定架16,所述调节块9与固定架16水平转动连接,且所述调节块9上设有一个供大拉簧6挂扣的挂钩17,所述大拉簧6 —端挂扣在后转轴4上,大拉簧6另一端挂扣在调节块9的挂钩17上,且所述大拉簧6与中间连杆5平行,所述阻尼器8 一端与后转轴4竖直转动连接,所述阻尼器8另一端与固定架16竖直转动连接,且所述阻尼器8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中间连杆5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所述小拉簧7 —端与调节块9左侧连接,小拉簧7另一端与下支架2右侧连接,所述调节块9上还设有用于转动调节块9的调节手柄18,所述下支架2前侧设有供调节手柄18水平移动的滑槽19,所述调节手柄18穿过滑槽19与调节块9连接,且所述滑槽19上设有多个用于卡住调节手柄18的卡槽20,且所述下支架2上还设有用于防止冲击过大起缓冲作用的橡胶垫21。
[0013]所述阻尼器8 一端与后转轴4竖直转动连接是指,所述后转轴4上的第六连接片15右侧还设有两片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七连接片22,所述阻尼器8—端与这两片第七连接片22竖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七连接片22与第一连接片10之间的角度为45-50°,所述第六连接片15与第一连接片10之间的角度为85-95°。
[0014]所述大拉簧6 —端挂扣在后转轴4上是指,所述后转轴4上的第六连接片15与第七连接片22之间还设有第八连接片23,所述第六连接片15与第八连接片23之间设有一根与后转轴4平行的定位销24,所述大拉簧6 —端挂扣在定位销24上,所述中间连杆5与定位销24竖直转动连接。
[0015]且上述关于减震机构内部结构的方位是参照图2所示的。
[0016]本申请汽车座椅上的减震机构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驾驶员给上支架I 一个向下的力,此时上支架I会下降,带动前转轴3与后转轴4同向顺时针转动,使得上支架I与下支架2之间的距离减少,大拉簧6被拉长,阻尼器8被压短,因为大拉簧6被拉长,所以提供的阻力将会变大,而阻尼器8被压短,所提供的阻力也会变大,使得驾驶员不容易再下压上支架,这样就能很好的起到了减震的作用,若驾驶员开始给上支架I的压力非常大,使得上支架I能很快下压碰到下支架2,但是因为下支架2上是设有多个第二橡胶垫21,这样上支架I快速下压时只会压到第二橡胶垫21上,而不会直接与下支架2碰撞,进一步增加了减震效果;当驾驶员需要调节减震机构时,可以转动调节手柄18,如图1所示,当向左转动调节手柄18时,大拉簧6被拉长,使得整个减震机构的钢性增强,即能够适应体重较大的驾驶员,并且此时小拉簧7也会帮助驾驶员将调节手柄18向左转动,当向右转动调节手柄18时,大拉簧6被压短,使得整个减震机构钢性减弱,即能够适应体重较轻的驾驶员。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座椅减震机构,包括上支架(I)以及下支架(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前转轴(3)、后转轴(4)、中间连杆(5)、大拉簧(6)、小拉簧(7)、阻尼器(8)以及调节块(9),所述后转轴(4 )两端与下支架(2 )后侧两端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后转轴(4 )两端还分别设有与后转轴(4)垂直的第一连接片(10),所述上支架(I)底面后侧两端分别设有与上支架所形成的平面垂直的第二连接片(U),所述第一连接片(10)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连接片(11)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前转轴(3 )两端与下支架(2 )前侧两端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前转轴(3 )两端还分别设有与前转轴(3)垂直的第三连接片(12),所述上支架(I)底面前侧两端分别设有与上支架所形成的平面垂直的第四连接片(13),所述第三连接片(12)分别与相对应的第四连接片(13)竖直转动连接,所述前转轴(3)上还设有第五连接片(14),所述后转轴(4)相对第五连接片(14)位置还设有第六连接片(15),所述中间连杆(5)两端分别与第五连接片(14)以及第六连接片(15)竖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片(10)与第六连接片(15)之间的角度跟第三连接片(12)与第五连接片(14)之间的角度相同,所述下支架(2)上还设有一个固定架(16),所述调节块(9)与固定架(16)水平转动连接,且所述调节块(9)上设有一个供大拉簧(6)挂扣的挂钩(17),所述大拉簧(6) —端挂扣在后转轴(4)上,大拉簧(6)另一端挂扣在调节块(9)的挂钩(17)上,且所述大拉簧(6)与中间连杆(5)平行,所述阻尼器(8) —端与后转轴(4)竖直转动连接,所述阻尼器(8)另一端与固定架(16)竖直转动连接,且所述阻尼器(8)所在的竖直平面与中间连杆(5)所在的竖直平面平行,所述小拉簧(7)—端与调节块(9)左侧连接,小拉簧(7)另一端与下支架(2)右侧连接,所述调节块(9)上还设有用于转动调节块(9)的调节手柄(18),所述下支架(2)前侧设有供调节手柄(18)水平移动的滑槽(19),所述调节手柄(18)穿过滑槽(19)与调节块(9)连接,且所述滑槽(19)上设有多个用于卡住调节手柄(18)的卡槽(20),且所述下支架(2)上还设有用于防止冲击过大起缓冲作用的橡胶垫(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8)—端与后转轴(4)竖直转动连接是指,所述后转轴(4)上的第六连接片(15)右侧还设有两片间隔一定距离的第七连接片(22),所述阻尼器(8)—端与这两片第七连接片(22)竖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七连接片(22)与第一连接片(10)之间的角度为45-50°,所述第六连接片(15)与第一连接片(10)之间的角度为85-9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拉簧(6)—端挂扣在后转轴(4)上是指,所述后转轴(4)上的第六连接片(15)与第七连接片(22)之间还设有第八连接片(23),所述第六连接片(15)与第八连接片(23)之间设有一根与后转轴(4)平行的定位销(24),所述大拉簧(6) —端挂扣在定位销(24)上,所述中间连杆(5)与定位销(24)竖直转动连接。
【文档编号】B60N2/42GK203580714SQ201320815405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毛明光, 毛泽楠, 毛恩定, 黄开慧 申请人:宁波明望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