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无气轮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315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无气轮胎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无气轮胎结构,包括胎面与胎体,胎面与胎体为分体式结构设计;所述胎面内侧设置有凸块,所述胎体包括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可拆卸连接,在一体部分上设置有缺口,贴合部分连接在一体部分上后其可将一体部分缺口的一端封堵,使其形成与凸块配合使用的凹槽。本发明无气轮胎将胎面与胎体设置为分体式,使用时可仅更换较易磨损的胎面,胎体可重复使用,降低了长期使用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并保证了现有实心轮胎的使用性能,而且较现有实心轮胎具有安装拆卸更加便捷等优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及广泛的通用性。
【专利说明】一种组合无气轮胎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气轮胎结构,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组合式的可重复利用的无气轮胎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实心轮胎具有耐穿刺、耐高温、耐磨及不爆胎等优良特性,即便是在恶劣的环境及重载荷的状态下,仍保有良好性能,从而保证了运输安全。
[0003]现有实心轮胎均为一体式结构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当实心轮胎胎面花纹已经磨损掉时胎体仍然完好无损,此时,仍需对整个实心轮胎进行更换,不但浪费原材料,增加使用成本,而且会造成旧胎体的废弃污染。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无气轮胎结构。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组合无气轮胎结构,包括胎面与胎体,胎面与胎体为分体式结构设计;所述胎面内侧设置有凸块,所述胎体包括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可拆卸连接,在一体部分上设置有缺口,贴合部分连接在一体部分上后其可将一体部分缺口的一端封堵,使其形成与凸块配合使用的凹槽。
[0007]优选的,所述一体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贴合部分的台阶,一体部分的截面呈阶梯形。
[0008]优选的,在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螺栓孔,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通过螺栓连接。
[0009]优选的,在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的外侧均设置有垫片,在垫片对应螺栓紧固部位设置有沉孔,所述垫片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0010]优选的,在一体部分上还设置有方便贴合部分拆卸的贯通孔。
[0011]优选的,所述胎面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在胎面内部周向设置有紧箍钢丝圈。
[0012]优选的,所述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可由橡胶材料制成实心结构,或所述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可由轻质高强材料制成空心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一体部分与轮辋为一体式设计。
[0014]优选的,所述凸块与凹槽过渡配合,凸块与凹槽横截面呈对称等腰梯形。
[0015]优选的,在一体部分与贴合部分之间,以及一体部分、贴合部分分别与胎面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金属薄板。
[0016]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7]本发明无气轮胎将胎面与胎体设置为分体式,使用时可仅更换较易磨损的胎面,胎体可重复使用,降低了长期使用成本,节约了社会资源,并保证了现有实心轮胎的使用性能,而且较现有实心轮胎具有安装拆卸更加便捷等优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及广泛的通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发明组合无气轮胎的一侧视图,图中主要示出贴合部分;
[0020]图2是本发明组合无气轮胎的另一侧视图,图中主要示出一体部分;
[0021]图3是本发明组合无气轮胎中胎面的侧视图;
[0022]图4是图3的A向截面图;
[0023]图5是本发明组合无气轮胎中一体部分的一侧视图;
[0024]图6是图5的B向截面图;
[0025]图7是本发明组合无气轮胎中紧固螺栓用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胎面,11-凸块,12-紧箍钢丝圈,2-贴合部分,21-螺栓孔,3-—体部分,31-贯通孔,32-缺口,33-台阶,4-金属垫片,41-垫片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结合附图,一种组合无气轮胎结构,包括胎面I与胎体,胎面I与胎体为分体式结构设计,胎体设置在胎面I内侧用于支撑胎面I。胎面I内侧中央设置有凸块11,胎体包括贴合部分2和一体部分3,在贴合部分2和一体部分3上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螺栓孔21,贴合部分2和一体部分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体部分3的截面呈阶梯形,如图6所示,在一体部分3上设置有贯通孔31、缺口 32与台阶33,贴合部分2放置在一体部分3的台阶33上后,通过穿过螺栓孔21的螺栓固定连接,二者连接后,贴合部分2可将一体部分缺口 32的一端封堵,使其形成与凸块11配合使用的凹槽。贯通孔31可供杆状物体插入,以方便贴合部分2的拆卸。
[0028]上述凸块11在胎面周圈设置多个,且呈均匀分布。胎面凸块11固定于胎体凹槽中可有效防止胎面左右攒动与胎面的脱胎现象。优选凸块11的宽度以及贴合部分的宽度分别占轮胎总宽度的1/3左右。
[0029]在贴合部分2内面上正对贯通孔的部位可做结构加强,例如,正对贯通孔部位粘一片金属薄板,防止轮胎拆卸时金属杆对接触部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为了增强美观效果,贯通孔31的孔口处也可采用金属片进行封堵。
[0030]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贴合部分2和一体部分3的外侧均设置有金属垫片4,金属垫片4配合螺栓使用,在金属垫片4对应螺栓紧固部位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由可供螺栓穿过的螺栓孔与可供螺栓栓帽或螺母沉入的垫片凹槽41组成。垫片凹槽41深度与螺栓栓帽或螺母的高度相等。该设计不但有利于加强紧固强度,避免螺栓栓帽露出胎体,还特别有利于轮胎散热,增加轮胎的使用寿命。
[0031]更进一步的,在贴合部分2和一体部分3之间,以及贴合部分2、一体部分3分别与胎面I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金属薄板,用来隔开胎面与胎体的直接接触,以及胎体一体部分与贴合部分之间的直接接触,减轻胎体的损坏,同时也加强了结构强度和轮胎的散热性能。
[0032]进一步的,在胎面I内部周向设置有紧箍钢丝圈12,紧箍钢丝圈12根据使用状况类型可设置一根或多根,主要布置在胎面I的两侧位置,对整个胎面起紧箍作用,使胎面紧紧地包裹在胎体周圈。
[0033]更进一步的,胎面凸块11与一体部分凹槽左右两面过盈配合,胎面凸块顶面与一体部分凹槽底面过渡配合,胎面凸块横截面与凹槽横截面呈对称等腰梯形,两底角角度在90度加减15度范围内。胎面内侧(除凸台外)与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的接触面过盈配合,且胎面内侧接触面倾斜角度大于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的接触面倾斜角度。贴合部分2和一体部分3接触面也呈轻微斜度。上述结构设计便于轮胎的拆卸。
[0034]本发明把实心轮胎分成了可拆卸的三个部分,可分别制造。其中可更换的胎面由于易磨损、使用寿命短,可选用便宜的轮胎材料,如橡胶材料;胎体的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由于长期使用,可选用优良材料,如轻质高强高分子材料,亦可选用与胎面相同的材料。胎体部分如选用适当高价值的材料,则可对其结构进行设计,如可把胎身部分设计成空心结构,从而降低轮胎重量,增强轮胎广泛的适用性。一体部分与轮辋也可为一体式设计。
[0035]实心轮胎组合时,把胎面内侧的凸块11放入一体部分上的缺口 32中,在一体部分的外侧加装垫片,然后将螺栓穿入螺栓孔中,再把贴合部分上的螺栓孔正对螺栓轻贴上去,接着把贴合部分按下去,在螺栓上垫上垫片,拧上螺母,用扳手紧固即可。
[0036]实心轮胎拆卸时,主要有两种方案:其一,车轮从车身上取下,用一避开贴合部分的物体支撑起轮胎,贴合部分朝下,揭开贯通孔口,用一适当长的柱形杆插进去,轻敲柱形杆另一头,贴合部分即可退出,接着便可把磨损的胎面脱掉,至此,拆卸完毕;其二,未拆卸车轮的情况下直接更换胎面,用千斤顶支撑起车身使车轮离开地面,取下紧固螺栓,揭开贯通孔口,用一适当长的柱形杆插进去,轻敲柱形杆另一头,贴合部分即可退出,接着便可把磨损的胎面脱掉,至此,拆卸完毕。
[0037]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无气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胎面与胎体,胎面与胎体为分体式结构设计;所述胎面内侧设置有凸块,所述胎体包括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可拆卸连接,在一体部分上设置有缺口,贴合部分连接在一体部分上后其可将一体部分缺口的一端封堵,使其形成与凸块配合使用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无气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贴合部分的台阶,一体部分的截面呈阶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无气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螺栓孔,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无气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的外侧均设置有垫片,在垫片对应螺栓紧固部位设置有沉孔,所述垫片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无气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体部分上还设置有方便贴合部分拆卸的贯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无气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在胎面内部周向设置有紧箍钢丝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无气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可由橡胶材料制成实心结构,或所述一体部分和贴合部分可由轻质高强材料制成空心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无气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部分与轮辋为一体式设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无气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与凹槽过渡配合,凸块与凹槽横截面呈对称等腰梯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无气轮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一体部分与贴合部分之间,以及一体部分、贴合部分分别与胎面之间的接触面上设置有金属薄板。
【文档编号】B60C11/02GK103879235SQ201410143524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李学恩, 李学东 申请人:李学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