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651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包括油箱内盖、油箱外盖;油箱内盖的中部设有上端开口的填充腔;油箱外盖设置在油箱内盖的上方;吸油填料至于填充腔中,在填充腔的底层增加一个容积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油气被碳灌充分利用,过滤效果更好的碳灌油箱盖;在填充腔的底层增加一个容积腔,存储少量从油箱进入的油,同时容积腔少量的油在汽油机停止工作后,能够自动回收进入油箱里,避免油对碳粉的长期浸泡,让碳粉的吸附性发挥更佳从而保护碳粉。
【专利说明】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市场上的油箱盖,很多是将一个容积腔内注满碳粉,当油箱内的压力大于外界压力时,油箱里的油气通过碳粉腔排放到外界中以达到内外压力平衡,油气通过碳粉腔时,燃油被碳粉部分接收,过滤后的气体排放到外界,以达到控制燃油排放、减少污染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碳灌油箱盖只能实现部分油气被碳粉吸收,而当油箱里温度过高或者振动过大时,油箱的少量油就会进入碳粉容腔里,并将碳粉浸泡,久而久之碳粉就会失去或者减少吸附,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包括油箱内盖、油箱外盖;所述油箱内盖的中部设有上端开口的填充腔,所述油箱内盖的下端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将所述油箱内盖的外部与所述填充腔相连通;所述油箱外盖设置在所述油箱内盖的上方,且所述油箱外盖包裹住所述填充腔的上端口 ;所述油箱内盖内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套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上,所述通气管的下端设有第一呼吸板;所述第一呼吸板、所述油箱内盖的底部、所述油箱内盖的内壁形成容积腔;所述通气管的内壁与所述填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将所述出口与所述容积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呼吸板的上方设有吸油填料,且所述吸油填料至于所述填充腔中。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油气被碳灌充分利用,过滤效果更好的碳灌油箱盖;在填充腔的底层增加一个容积腔,存储少量从油箱进入的油,同时容积腔少量的油在汽油机停止工作后,能够自动回收进入油箱里,避免油对碳粉的长期浸泡,让碳粉的吸附性发挥更佳从而保护碳粉;油/气流动时经呼吸海绵吸附缓冲,再通过导气管经过180度转弯进入进入容积腔中,在这个过程中,油/气的流动速度及压力得到一定控制,放慢了油/气进入容积腔A的速度;第一呼吸板一方面使进入容积腔里面的油气双层过滤后进入碳灌容积腔,同时防止碳灌容积腔的碳粉进入油箱,堵塞化油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油气流向的示意图;
[0008]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填有吸油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油气流向的示意图;
[0011]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填有吸油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13]第一实施例:
[0014]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包括油箱内盖1-1、油箱外盖1-2 ;油箱内盖1-1的中部设有上端开口的填充腔1-3。油箱内盖
1-1的下端设有第一通道1-4,第一通道1-4将油箱内盖1-1的外部与填充腔1-3相连通。第一通道1-4用于将油箱中的挥发的油气导入到填充腔1-3中,油气经过填充腔1-3内吸油填料1-5过滤后排放到外界,以达到控制燃油排放、减少污染的目的。油箱外盖1-2设置在油箱内盖1_1的上方,且油箱外盖1_2包裹住填充腔1-3的上端口,油箱外盖1-2与油箱内盖1-1之间连接处采用非密封连接,非密封连接可以方便过滤后的油气排放到外界;油箱外盖1-2的内壁与油箱内盖1-1的外侧可以采用卡合连接。油箱内盖1-1内设有通气管
1-6,通气管1-6套在第一通道1-4的出口上,通气管1-6的下端设有第一呼吸板1-7,第一呼吸板1-7优选为双层无纺布,第一呼吸板1-7的作用是:一方面使进入容积腔1-8里面的油气双层过滤后进入填充腔1-3,同时防止填充腔1-3的碳粉进入油箱,堵塞化油器。第一呼吸板1-7、油箱内盖1-1的底部、油箱内盖1-1的内壁形成容积腔1-8。通气管1-6的内壁与填充腔1-3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通道1-9,第二通道1-9将出口与容积腔1-8相连通。第二通道1-9的作用:第一、改变第一通道1-4内油气的流通方向,使得流速减小;第二、增加了油气在油箱内盖1-1中的过滤时间,有利于油气中有害物质充分吸收;第三、将油气导入到容积腔1-8中,有利于容积腔1-8存储的少量油。吸油填料1-5设置在第一呼吸板1-7的上方,且吸油填料1-5至于填充腔1-3中。
[0015]优选:油箱内盖1-1的周边设有与油箱相连接的卡槽1-10,且在卡槽1-10内设有O型密封圈1-11,这样主要的作用是防止油气未经过填充腔1-3内吸油填料1-5过滤直接排放到外界,污染环境。
[0016]优选:油箱内盖1-1的下端设有向填充腔1-3内伸入的凸起1-12,本实例的凸起
1-12设置在油箱内盖1-1底部的侧边上;第一通道1-4贯通凸起1-12 ;通气管1-6套在凸起1-12上,通气管1-6的内壁与凸起1-12的外壁形成第二通道1-9。本实施例需要通气管1-6的内壁与凸起1-12的外壁密封连接,因为凸起1-12设置在油箱内盖1-1底部的侧边上,使得通气管1-6的下端出气口不能完全置于容积腔1-8中,导致有少量油气不能进入容积腔1-8中。
[0017]优选:容积腔1-8的底部设有网格板1-13,网格板1-13的上端面与第一呼吸板
1-7的下端面之间设有间隙。
[0018]优选:第一呼吸板1-7的下端设有支撑件1-14,支撑件1-14设置在第二通道1_9下端口的上方,这样才能使得第二通道1-9的下端口在容积腔1-8中。支撑件1-14设有多个通气孔;支撑件1-14与通气管1-6的外壁固定连接。更优:支撑件1-14与通气管1-6 —体成型。也可以在支撑件1-14的下方在设置一块或多块第一呼吸板1-7,支撑件1-14下方的第一呼吸板1-7置于支撑件1-14的下端面与网格板1-13的上端面之间。
[0019]优选: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盖住吸油填料1-5的第二呼吸板1-15,第二呼吸板
1-15优选为双层无纺布,第二呼吸板1-15设置在填充腔1-3的上端口上。第二呼吸板1-15用于防止吸油填料1-5漏出。更优选:填充腔1-3上端口的圆周设有方便嵌入第二呼吸板
1-15的环台,油箱外盖1-2的下端面设有下压第二呼吸板1-15的凸起1-12,通气管1_6上设有支撑第二呼吸板1-15的台阶。第二呼吸板1-15的上方可以设有隔片1-16,隔片1-16设置于油箱外盖1-2与第二呼吸板1-15之间,方便平压第二呼吸板1-15,起到更好防止吸油填料1-5漏出。
[0020]优选:凸起1-12内设有呼吸海绵1-17,且呼吸海绵1-17在第二通道1-9上。这样更有利于减缓油气流速。在第二通道1-9上设有隔板1-18,呼吸海绵1-17可以在设置在隔板1-18的上端或下端,本实例选为设置在隔板1-18的上端。
[0021]优选:吸油填料1-5为活性炭。
[0022]优选:油箱内盖1-1的下端设有防脱链1-19。防脱链1-19与油箱内盖1_1之间可以采用卡合连接。
[0023]第二实施例:
[0024]如图4、图5、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包括油箱内盖2-1、油箱外盖2-2 ;油箱内盖2-1的中部设有上端开口的填充腔2-3。油箱内盖
2-1的下端设有第一通道2-4,第一通道2-4将油箱内盖2-1的外部与填充腔2_3相连通。第一通道2-4用于将油箱中的挥发的油气导入到填充腔2-3中,油气经过填充腔2-3内吸油填料2-5过滤后排放到外界,以达到控制燃油排放、减少污染的目的。油箱外盖2-2设置在油箱内盖2-1的上方,且油箱外盖2-2包裹住填充腔2-3的上端口,油箱外盖2-2与油箱内盖2-1之间连接处采用非密封连接,非密封连接可以方便过滤后的油气排放到外界;油箱外盖2-2的内壁与油箱内盖2-1的外侧可以采用卡合连接。油箱内盖2-1内设有通气管
2-6,通气管2-6套在第一通道2-4的出口上,通气管2-6的下端设有第一呼吸板2_7,第一呼吸板2-7优选为双层无纺布,第一呼吸板2-7的作用是:一方面使进入容积腔2-8里面的油气双层过滤后进入填充腔2-3,同时防止填充腔2-3的碳粉进入油箱,堵塞化油器。第一呼吸板2-7、油箱内盖2-1的底部、油箱内盖2-1的内壁形成容积腔2-8。通气管2_6的内壁与填充腔2-3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通道2-9,第二通道2-9将出口与容积腔2-8相连通。第二通道2-9的作用:第一、改变第一通道2-4内油气的流通方向,使得流速减小;第二、增加了油气在油箱内盖2-1中的过滤时间,有利于油气中有害物质充分吸收;第三、将油气导入到容积腔2-8中,有利于容积腔2-8存储的少量油。吸油填料2-5设置在第一呼吸板2-7的上方,且吸油填料2-5至于填充腔2-3中。
[0025]优选:油箱内盖2-1的下端设有与油箱相连接的卡槽2-10,且在卡槽2-10内设有O型密封圈2-11,这样主要的作用是防止油气未经过填充腔2-3内吸油填料2-5过滤直接排放到外界,污染环境。
[0026]优选:油箱内盖2-1的下端设有向填充腔2-3内伸入的凸起2-12,本实例的凸起
2-12设置在油箱内盖2-1底部上,更优:凸起2-12设置在油箱内盖2-1底部的中部;第一通道2-4贯通凸起2-12 ;通气管2-6套在凸起2-12上,通气管2-6的内壁与凸起2_12的外壁形成第二通道2-9。本实施例不需要通气管2-6的内壁与凸起2-12的外壁密封连接,因为通气管2-6完全套住凸起2-12,通气管2-6下端的出气口完全置于容积腔2-8中,第一通道2-4中的油气都会流进容积腔2-8中。
[0027]优选:第一呼吸板2-7的下端设有支撑件2-14,支撑件2_14设置在第二通道2_9下端口的上方,这样才能使得通气管2-6下端的出气口在容积腔2-8中。支撑件2-14的上端面上设有多个通气孔,这样有利于容积腔2-8中的油气通过第一呼吸板2-7进入填充腔
2-3内;支撑件2-14与通气管2-6的外壁固定连接,更优:支撑件2-14与通气管2-6—体成型。支撑件2-14的结构可以为圆环,进一步还可以圆环的周边设置向容积腔2-8内伸入的圆筒;圆筒的高度和容积腔2-8的深度相等,这样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件2-14的上端面(也就是圆环的上端面)与填充腔2-3的底面相齐平,这样有利于放置第一呼吸板2-7 (优选:第一呼吸板2-7在盖住容积腔2-8的上端口的同时也盖住填充腔2-3的底面)。
[0028]优选: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盖住吸油填料2-5的第二呼吸板2-15,第二呼吸板
2-15优选为双层无纺布,第二呼吸板2-15设置在填充腔2-3的上端口上。第二呼吸板2_15用于防止吸油填料2-5漏出。更优选:填充腔2-3上端口的圆周设有方便嵌入第二呼吸板
2-15的环台,油箱外盖2-2的下端面设有下压第二呼吸板2-15的凸起2_12,通气管2_6上设有支撑第二呼吸板2-15的台阶;通气管2-6的上端可以穿过第二呼吸板2-15至油箱外盖2-2的下方,也可以不用穿过第二呼吸板2-15,本实例优选通气管2-6穿过第二呼吸板
2-15至油箱外盖2-2的下方,且通气管2-6的上端面与油箱外盖2-2的下端面相接触,通气管2-6不但可以支撑第二呼吸板2-15,还可以支撑油箱外盖2-2。第二呼吸板2-15的上方可以设有隔片2-16,隔片2-16设置于油箱外盖2-2与第二呼吸板2_15之间,方便平压第二呼吸板2-15,起到更好防止吸油填料2-5漏出。
[0029]优选:凸起2-12内设有呼吸海绵2-17,且呼吸海绵2-17在第二通道2-9上。这样更有利于减缓油气流速。在第二通道2-9上设有隔板2-18,呼吸海绵2-17可以在设置在隔板2-18的上端或下端,本实例选为设置在隔板2-18的下端,且在第二通道2-9的进气口上设有防止呼吸海绵2-17脱落的异形五金垫2-20。
[0030]优选:异形五金垫2-20通过不锈钢铆钉2-21与容积腔2_8的底部相连接。不锈钢铆钉2-21贯穿容积腔2-8的底部,且不锈钢铆钉2-21的上端置于容积腔2_8中,不锈钢铆钉2-21不但起到连接的作用,同时起到排出容积腔2-8内的沉积油的作用。
[0031]优选:容积腔2-8内壁的底面设有多个圆形五金垫片,圆形五金垫片是为了加强不锈钢铆钉2-21与容积腔2-8内壁的底面的密封性,同时也起到防止不锈钢铆钉2-21脱落。
[0032]优选:吸油填料2-5为活性炭。
[0033]优选:油箱内盖2-1的下端设有防脱链2-19。防脱链2_19与油箱内盖2_1的下端相连接。
[0034]油箱内产生正压及负压时,油箱里的油进入容积腔(1-8 ;2-8)的每分钟流量及容积腔(1-8;2-8)的少量油回流至油箱的每分钟流量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0035]垂直轴碳灌油箱盖正负压流量测试记录表I。
[0036]正压/负压单位:Kpa,流量单位:L/Min。
[0037]表1:
[0038]
JES.Ιι.ο [2Γ0 [To~[To [To [θΓο~[7Γ0 [Το ?θΓο~I10.0
流量 b 1.23~ 2.29 3.0O~ 3.54~ 4.10 4.48~ 4.85~ 5.24 5.67
负压-2.0~ -2.5~ -3.0 -3.5~ -4.0~ 一4.5 一5.0~ -5.5~ -6.0 -6.5
流量 1.78~ 2.13~ 2.47 2.63~ 2?86~ 3.04 3.24~ 3.38~ 3.55 3.74
[0039]水平轴碳灌油箱盖正负压流量测试记录表2。
[0040]正压/负压单位:Kpa,流量单位:L/Min。
[0041]表2:
[0042]
正压 I1.ο [2Γ? [Γ?~[Γ? [δΓ? [θΓο~[?Γ? fiTo ?θΓ?~Ιιο.ο
流量 0.07~ 1.67~ 2.75 3.39~?δ2~ 4.19 4.72~ δΤΤθ~ 5.40 5.81
负压-2.0~ -2.5~ -3.0 -3.5~ -4.0~ 一4.5 一5.0~ -5.5~ -6.0 -6.5
流量 2.47~^86~ 3.13 3.43~ 3^72~ 4.04 4.20~ 4.68~ 4.75 4.96
[0043]注:垂直轴和水平轴是指通机的发动机安装方式。
[0044]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内盖、油箱外盖;所述油箱内盖的中部设有上端开口的填充腔,所述油箱内盖的下端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将所述油箱内盖的外部与所述填充腔相连通;所述油箱外盖设置在所述油箱内盖的上方,且所述油箱外盖包裹住所述填充腔的上端口 ;所述油箱内盖内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套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上,所述通气管的下端设有第一呼吸板;所述第一呼吸板、所述油箱内盖的底部、所述油箱内盖的内壁形成容积腔;所述通气管的内壁与所述填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将所述出口与所述容积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呼吸板的上方设有吸油填料,且所述吸油填料至于所述填充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内盖的下端设有向所述填充腔内伸入的凸起;所述第一通道贯通所述凸起;所述通气管套在所述凸起上,所述通气管的内壁与所述凸起的外壁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油箱内盖的底部,所述凸起穿过所述容积腔置于所述填充腔中,且所述容积腔环绕着所述凸起的下端;所述通气管的下端置于所述容积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内盖的下方设有多个贯穿所述容积腔的底部的不锈钢铆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油箱内盖的底部,所述容积腔设置在所述凸起下端的侧边;所述通气管下端的一部分置于所述容积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的内壁与所述凸起的外壁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内设有呼吸海绵,且所述呼吸海绵在所述第二通道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呼吸板的下端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通气管的外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盖住所述吸油填料的第二呼吸板,所述第二呼吸板设置在所述填充腔的上端口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新型的碳灌油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腔上端口的圆周设有方便嵌入所述第二呼吸板的环台,所述油箱外盖的下端面设有下压所述第二呼吸板的凸起,所述通气管上设有支撑所述第二呼吸板的台阶。
【文档编号】B60K15/05GK104210357SQ201410441312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张毅 申请人:重庆峰瑞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