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风玻璃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8154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挡风玻璃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其包括挡风玻璃支撑杆,该挡风玻璃支撑杆包括:第一部件,其支撑地设于挡风玻璃下端部的后方;第二部件,其与第一部件呈一第一夹角设置,以与第一部件形成一敞口的第一空间;第三部件,其与第二部件成一第二夹角设置,以与第二部件形成一敞口的第二空间;其中,当挡风玻璃受到冲击力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朝着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方向发生形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能够在支撑汽车挡风玻璃的同时,吸收作用于挡风玻璃上的外部冲击力,不仅保障了汽车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还防止了装配有相关信号指示设备的仪表板的严重损坏。
【专利说明】挡风玻璃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构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汽车的挡风玻璃已经逐渐抛弃了平面型的挡风玻璃,均采用了单件式弯曲挡风玻璃。通常,现有的汽车挡风玻璃都做成一体式的大曲面型的,在挡风玻璃的上下左右都有一定的弧度。当前,汽车前挡风玻璃以夹层钢化玻璃和夹层区域钢化玻璃为主。钢化玻璃是指将普通玻璃淬火使其内部组织形成一定的内应力,从而使玻璃的强度得到加强,在受到冲击破碎时,玻璃会分裂成带钝边的小碎块。而区域钢化玻璃则是钢化玻璃的一种新品种,其经过特殊处理,在受到冲击破裂时,玻璃的裂纹仍可以保持一定的清晰度,保证驾驶者的视野区域不受影响,并且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以避免撞击对于司机和副驾驶座的乘客造成严重的伤害。
[0003]随着安全性能标准的日益提高以及行车路况复杂性的加重,汽车厂商对于现有的汽车已经配备了安全气囊、安全带以及用于探测附近障碍物的报警器等安全设备。通常,这些安全措施旨在保护汽车驾驶者和其乘客的生命安全。然而,有些汽车厂商也开始关注其针对行人的安全措施。例如,在汽车系统探测出有潜在危险情况时就自动刹车,在这种情形下,汽车将在驾驶者意识到危险之前便启动刹车。然而,无论是否采取了这种探测技术手段,由于汽车原本行驶速度过快,还是可能会出现行人或其他物体撞击挡风玻璃的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风玻璃支撑结构,该挡风玻璃支撑结构能够在支撑汽车挡风玻璃的同时,吸收作用于挡风玻璃上的外部冲击力所产生的冲击能量,这样不仅保障了驾驶员、乘客和行人的生命安全,还防止了装配有相关信号指示设备的仪表板的严重损坏。
[0005]根据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其包括:
[0006]挡风玻璃支撑杆,该挡风玻璃支撑杆包括:
[0007]第一部件,其支撑地设于挡风玻璃下端部的后方;
[0008]第二部件,其与所述第一部件呈一第一夹角设置,以与所述第一部件形成一敞口的第一空间;
[0009]第三部件,其与所述第二部件成一第二夹角设置,以与所述第二部件形成一敞口的第二空间;
[0010]其中,当挡风玻璃受到冲击力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朝着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方向发生形变。
[0011]由于汽车挡风玻璃基本上都是采用曲线外形且是整片式钢化玻璃的结构,因此,汽车挡风玻璃通常非常结实。当行人或其他物体撞击到挡风玻璃时,如果挡风玻璃不破裂,物体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坏,而行人则将会遭到严重身体伤害;如果撞击速度过快,撞击冲量过大,挡风玻璃受到的冲击力的强度将进一步地加强,挡风玻璃破碎后会分裂成小碎块,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对行人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会危及到生命安全。
[0012]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通过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的相互设置而形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使得在挡风玻璃受到外界冲击力时,支撑在挡风玻璃下端部后方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能够向着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发生形变,以有效地吸收挡风玻璃因外部作用力而致使其自身向内凹陷所产生的冲击动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行人/物件和挡风玻璃之间的硬接触,从而减缓了行人或其他物体与挡风玻璃撞击时的冲击力度,进而保障了汽车乘驾人员和路上行人的人身安全,避免了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上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可以充分吸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产生的形变,同时,其也有效利用了汽车的内部空间,在有限的车体空间内既为挡风玻璃提供了支撑,又使得挡风玻璃具有抗击外界冲击力的缓冲作用。本技术方案将上述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设置为两个敞口的空间,是由于其相比封闭的空间能够获得更大的变形范围,实现更大的能量吸收。
[001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0014]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大致呈反Z型设置。
[0015]即基本上,第二部件的一端端部连接于第一部件的一端端部,第二部件的另一端端部与第三部件的端部连接,且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第一夹角为锐角,第二部件与第三部件之间的第二夹角也为锐角。当然,上述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可以根据车内空间和车内各部件的设置情况进行调整。
[0016]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设置,且通过粘连或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0017]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二部件连接于第一部件的中部或下端部。
[0018]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二部件通过一固定支架被固定设置。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凹进的卡槽,所述第二部件上远离第一部件的一端对应设于该卡槽内。
[0020]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一空间内设有吸收冲击能量的绝缘海绵。
[0021]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中,所述第二部件上设有吸收冲击能量的绝缘海绵。
[0022]绝缘海绵较之于普通海绵更硬,同样厚度的绝缘海绵吸收能量大于软海绵的吸收能量,其能够较好地吸收外部冲击力所带来的冲击能量,更好地避免行人/物体与挡风玻璃之间的硬接触,以缓解对人体的伤害以及对物体的损害。
[002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还包括:位于挡风玻璃支撑杆上方的仪表板部件,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支撑地设于挡风玻璃后方,所述第二端设于导风管前方;当挡风玻璃受到冲击力时,所述仪表板部件朝着第一空间的方向发生形变并沿着仪表板部件延伸的方向挤压导风管。
[0024]本技术方案中的仪表板部件在受到外部冲击力时会朝着第一空间的方向发生形变,同时其会挤压原本就设于车内的导风管,从而利用导风管的内部空腔吸收冲击力。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仪表板部件所使用的材料进行选择,例如,碳纤维材料。
[002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能够有效地吸收作用于挡风玻璃上的冲击力所产生的冲击能量,避免了行人因撞击而造成的严重身体伤害。
[002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的优选方案中,仪表板部件能够进一步地吸收撞击所产生的冲击能量。
[002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有效地利用了车内的有限空间,不占用车内其他部件和设备的安装空间。
[002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易于制造且制造成本低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放大显示了图1所示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中的挡风玻璃支撑杆在挡风玻璃受到冲击力F时发生形变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是以下说明内容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构成不当限定。
[0033]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
[0034]在图1和图2中,P表示朝着车头的方向,Q表示朝着车尾的方向。
[0035]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下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包括挡风玻璃支撑杆1,该挡风玻璃支撑杆I包括: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3和第三部件4,该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之间形成第一空间Al,第二部件3和第三部件4之间形成第二空间A2。其中,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之间相交形成的夹角可以根据车内空间和车内各部件的设置情况进行调整,基本为锐角,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部件2、第二部件3和第三部件4之间正好形成为一个反向的Z字型。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部分2沿着挡风玻璃B所在的平面延伸设置,包括第一端S和第二端W,第一部件2可以是整体通过黏胶与挡风玻璃连接固定,也可以采用在第一端S的末端与挡风玻璃的端部包胶固定。第二部件3和第一部件2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设置为两个独立部件,通过黏连或焊接等方式以一定角度连接;第二部件3与第一部件2的连接位置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变化,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是选择第一部件2的中点与第二部件3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则可以是选择第二部件3与第一部件2在靠近其第一端S处连接;第二部件3远离第一部件2的一端则通过固定支架6被固定设置,在固定支架6上设有凹进的卡槽,第二部件3远离第一部件2的端部对应地卡设于卡槽内,从而实现固定设置。固定支架6可以根据车内实际情况择适当位置安装固定,其可以如图1所示地,安装于导风管8的下方,也可以直接安装于仪表板部件5的下方。第三部件4的一端与第二部件3卡设于固定支架6上的一端可采用焊接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另一端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固设于车内的其他部件上。
[0036]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挡风玻璃支撑杆I吸收冲击力的能力,在空间Al内设有绝缘海绵。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第二部件3上设置能够吸收冲击能量的绝缘海绵7。
[0037]请继续参阅图1,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还可以包括:第一仪表板部件5,其支撑地设于挡风玻璃B的后方且位于挡风玻璃支撑杆I的上方,并且在其后方设有汽车的导风管8。第二仪表板部件9相对于第一仪表板部件4设于导风管8的另一侧。
[0038]图2放大地显示了图1所示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中的挡风玻璃支撑杆I在挡风玻璃受到冲击力F时发生形变的状态示意图。而第一仪表板部件5的形变则没有显示于图2中。
[0039]在图1的基础上,请参阅图2,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挡风玻璃B受到撞击时,撞击物所产生的冲击力F作用于挡风玻璃B上,随着挡风玻璃B的下陷,支撑于挡风玻璃B后方的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发生形变,如图中虚线所示的,具体表现为第一部件2的第二端W首先受冲击而朝向第一空间Al的方向发生形变,受到力的传导,第一部件2的第一端S以及第二部件3也随之朝向第二空间A2的方向发生形变,以吸收冲击能量。另外,又由于在第一空间Al内设有绝缘海绵7,因此该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可以更加充分地吸收作用于挡风玻璃上的冲击力所产生的冲击能量。
[0040]另外,虽然图2中没有明确地用虚线示出,但是当挡风玻璃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仪表板部件5时,一旦挡风玻璃B受到撞击,第一仪表板部件5也会朝着第二空间A2的方向发生形变,并沿着第一仪表板部件延伸的方向挤压导风管8,以吸收冲击能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本技术方案中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
[0041]本技术方案中设置两个敞口的变形空间Al、A2,是由于其相比封闭的空腔能够获得更大的变形范围,实现更大的能量吸收。
[0042]需要了解的是,本技术方案中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可以由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在汽车挡风玻璃处的合适位置。
[0043]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能够有效吸收撞击所产生的冲击能量,其构造简单,易于制造且制造成本低,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0044]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风玻璃支撑杆,该挡风玻璃支撑杆包括: 第一部件,其支撑地设于挡风玻璃下端部的后方; 第二部件,其与所述第一部件呈一第一夹角设置,以与所述第一部件形成一敞口的第一空间; 第三部件,其与所述第二部件成一第二夹角设置,以与所述第二部件形成一敞口的第二空间; 其中,当挡风玻璃受到冲击力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朝着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方向发生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大致呈反Z型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连接于第一部件的中部或下端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通过一固定支架被固定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凹进的卡槽,所述第二部件上远离第一部件的一端对应设于该卡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内设有吸收冲击能量的绝缘海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上设有吸收冲击能量的绝缘海绵。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挡风玻璃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挡风玻璃支撑杆上方的仪表板部件,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支撑地设于挡风玻璃后方,所述第二端设于导风管前方;当挡风玻璃受到冲击力时,所述仪表板部件朝着第一空间的方向发生形变并沿着仪表板部件延伸的方向挤压导风管。
【文档编号】B60J1/00GK203957792SQ201420425581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0日
【发明者】皮尔·方弛 申请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