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滑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814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滑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滑轨,该滑轨的主体包括非对称内滑槽和非对称外滑槽,内滑槽与外滑槽之间设置有四列钢球,分别两列大钢球和两列小钢球,钢球与内滑槽和外滑槽之间为过盈配合,外滑槽的底部为水平槽框,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比左垂直槽框短,外滑槽底部的水平槽框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垂直槽框、内滑槽的左侧和右侧的斜面底边形成两列大钢球的滑动轨道,外滑槽左侧和右侧的垂直槽框的上部分别与内滑槽的左侧和右侧的非垂直槽框形成两列小钢球的滑动轨道,在外滑槽底部水平槽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压筋。通过将大钢球球道设计在滑轨的底部同一水平位置,并在底部设计有两条压筋从而可以防止大钢球脱出,同时也起到增加滑轨抗扭强度的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滑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滑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安装在汽车车厢底板与座椅之间,用于支承汽车座椅,可前后滑动调节汽车座椅位置的一种通用的汽车座椅滑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汽车座椅滑轨,按调节方式分有电动调节式、手动调节式;按结构分有左右等高对称式与外高内低非对称式,其中,手动调节式和电动水平驱动器齿轮箱前置式的滑轨多采用对称式结构;电动水平驱动器齿轮箱中置式的滑轨多采用非对称式结构;各种滑轨所配套的滚动部件更是规格品种繁杂、且互不兼容,难以统一标准,导致模具投入众多、资源浪费、制品库存积压、成本居高,给生产制造和维修更换带来极大不便。
[0003]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汽车座椅滑轨结构的截面如图1所示,该滑轨为非对称结构,滑轨的内部滚动元件包括有上、下共四排钢球,其中,滑轨的两排大钢球球道位置与两排小钢球球道位置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形式。外滑轨10底部一侧具有一条压筋101,另一侧具有一个向上的折弯102来形成球道。在上述这种结构中,滑轨大钢球球道103对钢球的包裹范围较小,导致滑轨在受到侧向力时,钢球容易从内、外滑轨之间的空隙处脱出。同时上述滑轨的外滑轨一侧具有一个向上的折弯102,导致外滑轨的冲压难度较大,滑轨精度难以保证。
[0004]鉴于上述现有汽车滑轨存在的问题,因此,研制一种能够防止滑轨在受到侧向力时,钢球容易从内、外滑轨之间的空隙处脱出,并且降低冲压难度的同时能够保证制造精度的滑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对滑轨轨型结构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滑轨,通过将大钢球球道设计在滑轨的底部同一水平位置,并在底部设计有两条压筋从而可以防止大钢球脱出,同时也起到增加滑轨抗扭强度的作用。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方案:
[0007]—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滑轨,该滑轨的主体包括非对称内滑槽和非对称外滑槽,内滑槽与外滑槽之间设置有四列钢球,分别两列大钢球和两列小钢球,钢球与内滑槽和外滑槽之间为过盈配合,其特征在于:
[0008]内滑槽为呈非对称门框形薄壁条状体型钢构件,内滑槽的顶部为水平边框,内滑槽的左垂直边框与右垂直边框等长,内滑槽的左垂直边框底部向左向上作外翻构成与左垂直边框呈45°斜角的斜面底边,斜面底边再向上向内翻边形成内滑槽的非垂直左侧槽框,内滑槽的右垂直边框底部向右向上作外翻构成与右垂直边框呈45°斜角的斜面底边,斜面底边再向上向内翻边形成内滑槽的非垂直右侧槽框,内滑槽的内滑槽的非垂直左侧槽框的长度大于非垂直右侧槽框的长度;
[0009]外滑槽的底部为水平槽框,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比左垂直槽框短,左垂直槽框的上部向右水平折弯,再向下垂直折弯呈与左垂直槽框平行的下钩状卷边,右垂直槽框的上部水平向左折弯,再垂直向下折弯呈与右垂直槽框平行的下钩状卷边,内滑槽的非垂直左侧槽框对应外滑槽的左垂直槽框,内滑槽的非垂直右侧槽框对应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内滑槽活动插入外滑槽中;
[0010]外滑槽底部的水平槽框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垂直槽框、内滑槽的左侧和右侧的斜面底边形成两列大钢球的滑动轨道,外滑槽左侧和右侧的垂直槽框的上部分别与内滑槽的左侧和右侧的非垂直槽框形成两列小钢球的滑动轨道;
[0011]在外滑槽底部水平槽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压筋,压筋位于两列大钢球的滑动轨道处,距离轨道边沿0.36cm,压筋突出外滑槽底部的表面至少1mm。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3]I)滑轨外形采用非对称结构,内部滚动元件共有上、下四排钢球,其中下方的两排大钢球球道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方的两排小钢球球道为一边高、一边低的状态。外滑轨为两边不等高的结构,并在外滑轨的下平面处存在两条压筋,可以防止滑轨在受到侧向扭矩时,大钢球从球道中脱出。同时压筋还可增加外滑轨的抗扭强度。另外此种结构也降低了外滑轨的冲压难度,使滑轨的精度容易保证;
[0014]2)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难以统一、互不兼容、模具投入众多、资源浪费、成本居高、不便于制造和维修更换的问题与不足,只要在滑芯、滑槽上冲制出各自用途所需的装配孔即可兼容通用,使汽车座椅滑轨达到了能够统一标准、兼容通用、减少模具投入、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便于制造和维修更换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滑轨结构的截面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滑轨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8]该滑轨的主体包括非对称内滑槽和非对称外滑槽,内滑槽与外滑槽之间设置有四列钢球,分别两列大钢球和两列小钢球,钢球与内滑槽和外滑槽之间为过盈配合。
[0019]内滑槽为呈非对称门框形薄壁条状体型钢构件,内滑槽的顶部为水平边框,内滑槽的左垂直边框与右垂直边框等长,内滑槽的左垂直边框底部向左向上作外翻构成与左垂直边框呈45°斜角的斜面底边,斜面底边再向上向内翻边形成内滑槽的非垂直左侧槽框,内滑槽的右垂直边框底部向右向上作外翻构成与右垂直边框呈45°斜角的斜面底边,斜面底边再向上向内翻边形成内滑槽的非垂直右侧槽框,内滑槽的内滑槽的非垂直左侧槽框的长度大于非垂直右侧槽框的长度;
[0020]外滑槽的底部为水平槽框,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比左垂直槽框短,左垂直槽框的上部向右水平折弯,再向下垂直折弯呈与左垂直槽框平行的下钩状卷边,右垂直槽框的上部水平向左折弯,再垂直向下折弯呈与右垂直槽框平行的下钩状卷边,内滑槽的非垂直左侧槽框对应外滑槽的左垂直槽框,内滑槽的非垂直右侧槽框对应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内滑槽活动插入外滑槽中;[0021 ] 外滑槽底部的水平槽框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垂直槽框、内滑槽的左侧和右侧的斜面底边形成两列大钢球的滑动轨道,外滑槽左侧和右侧的垂直槽框的上部分别与内滑槽的左侧和右侧的非垂直槽框形成两列小钢球的滑动轨道;
[0022]在外滑槽底部水平槽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压筋,压筋位于两列大钢球的滑动轨道处,距离轨道边沿0.36cm,压筋突出外滑槽底部的表面至少1mm。
[0023]该汽车座椅滑轨结构的截面如图2所示。滑轨主体由内滑槽30和外滑槽20成,内滑槽30与外滑槽20之间共存在四列钢球,分别为大钢球401和402,小钢球501和502。钢球与内滑槽和外滑槽之间为过盈配合。外滑槽20具有一个下平面210,两侧分别存在两个竖直的侧边220和230,下平面210分别与两侧边220和230形成两排大钢球的轨道203和204。同时在下平面210上还存在两条压筋201和202,该压筋突出下滑轨的表面至少1mm,一方面可防止内滑槽30在受到侧向冲击力时大钢球401和402从滑动的轨道203和204中脱出。另一方面增加压筋可增加滑轨的抗扭强度。外滑轨的上端还存在不同高度的两平面240和250,与两竖直边220和230形成小钢球轨道205和206。外滑槽内侧存在两竖直边260和270用于防止内、外滑槽上、下分离。内滑槽30两侧具有向外的翻边310和320,翻边310上分别具有大钢球轨道311和小钢球轨道312,翻边320上分别具有大钢球轨道311和小钢球轨道312。
[0024]现有的滑轨大钢球球道103,其对钢球的包裹范围较小,导致滑轨在受到侧向力时,钢球容易从内、外滑轨之间的空隙处脱出。同时现有滑轨的外滑轨一侧具有一个向上的折弯102,导致外滑轨的冲压难度较大,滑轨精度难以保证。本发明的目的,是对滑轨轨型结构进行了改进,将大钢球球道设计在滑轨的底部同一水平位置,并在底部设计有两条压筋201和202可防止大钢球脱出,同时也可增加滑轨的抗扭强度。
[0025]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非对称结构,将作为内部滚动元件的上、下四排钢球所处的水平面进行设置,使得其中下方的两排大钢球球道处于同一水平位置,上方的两排小钢球球道为一边高、一边低的状态,从而形成了外滑轨为两边不等高的结构,并在外滑轨的下平面处存在两条压筋,可以防止滑轨在受到侧向扭矩时,大钢球从球道中脱出,同时还增加了外滑轨的抗扭强度。此外,此种结构也降低了外滑轨的冲压难度,使滑轨的精度容易保证。
[0026]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内,则本实用新型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滑轨,该滑轨的主体包括非对称内滑槽和非对称外滑槽,内滑槽与外滑槽之间设置有四列钢球,分别两列大钢球和两列小钢球,钢球与内滑槽和外滑槽之间为过盈配合,其特征在于: 内滑槽为呈非对称门框形薄壁条状体型钢构件,内滑槽的顶部为水平边框,内滑槽的左垂直边框与右垂直边框等长,内滑槽的左垂直边框底部向左向上作外翻构成与左垂直边框呈45°斜角的斜面底边,斜面底边再向上向内翻边形成内滑槽的非垂直左侧槽框,内滑槽的右垂直边框底部向右向上作外翻构成与右垂直边框呈45°斜角的斜面底边,斜面底边再向上向内翻边形成内滑槽的非垂直右侧槽框,内滑槽的内滑槽的非垂直左侧槽框的长度大于非垂直右侧槽框的长度; 外滑槽的底部为水平槽框,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比左垂直槽框短,左垂直槽框的上部向右水平折弯,再向下垂直折弯呈与左垂直槽框平行的下钩状卷边,右垂直槽框的上部水平向左折弯,再垂直向下折弯呈与右垂直槽框平行的下钩状卷边,内滑槽的非垂直左侧槽框对应外滑槽的左垂直槽框,内滑槽的非垂直右侧槽框对应外滑槽的右垂直槽框,内滑槽活动插入外滑槽中; 外滑槽底部的水平槽框分别与左侧和右侧的垂直槽框、内滑槽的左侧和右侧的斜面底边形成两列大钢球的滑动轨道,外滑槽左侧和右侧的垂直槽框的上部分别与内滑槽的左侧和右侧的非垂直槽框形成两列小钢球的滑动轨道; 在外滑槽底部水平槽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压筋,压筋位于两列大钢球的滑动轨道处,距离轨道边沿0.36cm,压筋突出外滑槽底部的表面至少1mm。
【文档编号】B60N2/07GK204109826SQ201420424894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9日
【发明者】梅波 申请人:梅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