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滑动门下走轮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9091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侧滑动门下走轮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下走轮臂和第二下走轮臂,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与滑动门内板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铰接,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为L形,所述第二下走轮臂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中侧部,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铰接有至少一组导向组件,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铰接有承重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的导向轮,所述承重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的承重轮,所述承重轮中心轴线与所述导向轮中心轴线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结构简单、减小安装空间需求,保证下走轮臂在行走过程中的平稳性,优化下走轮臂受力状况。
【专利说明】 侧滑动门下走轮臂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走轮臂,特别是涉及侧滑动门下走轮臂。

【背景技术】
[0002]以前,较多车型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都是整体式结构,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包括第一下走轮臂1、第二下走轮臂2、螺栓8、螺母7、导向轮3、导向销轴12、垫片13、承重轮19、承重轮销轴20。I)第一下走轮臂I通过螺栓8固定在侧滑动车门上。2)导向轮3及垫片13通过铆接固定第二下走轮臂2,但导向轮3可绕着导向轮销轴12转动。3)第二下走轮臂2通过螺栓8固定在第一下走轮臂I上。4)承重轮19通过铆接固定在第一下走轮臂I上。这种下走轮臂在滑动门开启到最大状态时,是通过一个装配下导轨末端的止动机构一一下导轨缓冲块18来限位的(见图1)。此下走轮臂在经过下导轨17圆弧段(该圆弧段是由X方向和Y方向复合而成)时,其只能完成一个方向的滚动,由于第一下走轮臂I与第二下走轮臂2两者为固定连接,因此在另一个方向滑动。但是,这样的滑动会造成下导轨17的油漆被刮掉,从而造成下导轨17生锈;同时因为滑动摩擦阻力较滚动的大,因此侧滑动门开关平顺性也受一定影响。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结构简单、减小安装空间需求,保证下走轮臂在行走过程中的平稳性,优化下走轮臂受力状况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
[0004]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下走轮臂和第二下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与滑动门内板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铰接,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为L形,所述第二下走轮臂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中侧部,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铰接有至少一组导向组件,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铰接有承重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的导向轮,所述承重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的承重轮,所述承重轮中心轴线与所述导向轮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0005]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还可以是:
[0006]所述第二下走轮臂通过连接板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中侧部。
[0007]所述连接板一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中部和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走轮臂铰接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外端处。
[0008]所述连接板一侧边分别通过焊接螺母和穿过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中部、一侧端部和连接板的螺栓固定连接。
[0009]所述第二下走轮臂通过穿过所述连接板另一侧外端处的铰链销铰接于所述连接体上。
[0010]所述连接板为半圆形单层板体。
[0011]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导向销轴和垫片,所述导向销轴固定在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所述导向轮可旋转套设于所述导向销轴上,所述导向销轴顶部固定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导向轮的顶部的台阶面相抵。
[0012]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对称地或等距离地设置有至少两组导向组件,所述各导向轮中心轴线与所述承重轮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且间隔开。
[0013]所述第一下走轮臂另一侧设有向下折弯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设置有缓冲橡胶块。
[0014]所述第一下走轮臂包括相互垂直的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中侧部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铰接,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前面延伸设置有加强筋。
[0015]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下走轮臂和第二下走轮臂,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与滑动门内板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铰接,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为L形,所述第二下走轮臂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中侧部,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铰接有至少一组导向组件,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铰接有承重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的导向轮,所述承重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的承重轮,所述承重轮中心轴线与所述导向轮中心轴线相互垂直。这样,分体式的第一下走轮臂和第二下走轮臂两者是铰接关系,即两者之间可以根据外力有相对的旋转运动,而第一下走轮臂与滑动门内板可拆卸固定,因此滑动门开关的时候第一下走轮臂随之运动,同时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二下走轮臂运动,第二下走轮臂上的导向轮和承重轮均随之运动,承重轮和导向轮由于两者中心轴线相互垂直,而且第二下走轮臂可以绕与第一下走轮臂铰接处旋转,因此,当整体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经过X方向和Y方向复合而成的下导轨圆弧段时,其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为滚动运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有效保证运行平稳性,而且避免刮坏下导轨的油漆而使得下导轨生锈现象发生。同时由于第二下走轮臂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的中侧部,使得第一下走轮臂的尺寸明显减小,减少安装空间的需求,第二下走轮臂铰接于第一下走轮臂中侧部,优化了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受力状况,进一步保证下走轮臂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现有技术侧滑动门下走轮臂与下导轨安装图。
[0017]图2现有技术侧滑动门下走轮臂拆分图。
[0018]图3本实用新型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实施例与车门内板装配示意图。
[0019]图号说明
[0020]I…第一下走轮臂 2…第二下轮臂3…导向轮
[0021]6…连接板8…螺栓10…铰链销
[0022]12…导向销轴 13…垫片14…折弯部
[0023]15…缓冲橡胶块 16...加强筋 17…下导轨
[0024]18…下导轨缓冲块19…承重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的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请参考图3,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下走轮臂I和第二下走轮臂2,所述第一下走轮臂I与滑动门内板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I铰接,所述第一下走轮臂I为L形,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I中侧部,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上铰接有至少一组导向组件,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上铰接有承重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上的导向轮3,所述承重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上的承重轮19,所述承重轮19中心轴线与所述导向轮3中心轴线相互垂直。这样,分体式的第一下走轮臂I和第二下走轮臂2两者是铰接关系,即两者之间可以根据外力有相对的旋转运动,而第一下走轮臂I与滑动门内板可拆卸固定,因此滑动门开关的时候第一下走轮臂I随之运动,同时带动与之铰接的第二下走轮臂2运动,第二下走轮臂2上的导向轮3和承重轮19均随之运动,承重轮19和导向轮3由于两者中心轴线相互垂直,而且第二下走轮臂2可以绕与第一下走轮臂I铰接处旋转,因此,当整体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经过X方向和Y方向复合而成的下导轨17圆弧段时,其在X方向和Y方向上均为滚动运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有效保证运行平稳性,而且避免刮坏下导轨17的油漆而使得下导轨17生锈现象发生。同时由于第二下走轮臂2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I的中侧部,使得第一下走轮臂I的尺寸明显减小,减少安装空间的需求,第二下走轮臂2铰接于第一下走轮臂I中侧部,优化了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受力状况,进一步保证下走轮臂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7]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请参考图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通过连接板6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I中侧部。当然第二下走轮臂2可以通过铰接轴直接与第一下走轮臂I中侧部铰接,或者通过其他装置使得第一下走轮臂I和第二下走轮臂2间接地铰接在一起。而两者通过连接板6铰接的优点是使得第二下走轮臂2的旋转运动更加顺畅,同时改变第二下走轮臂2的运动轨迹。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板6—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I中部和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铰接于所述连接板6的另一侧外端处。这样连接板6通过双位置与第一下走轮臂I固定,固定更加牢固,双安装点保证第一下走轮臂I与连接板6之间刦相对运动且优化了侧滑动门下走轮臂的受力状况,避免应力集中,进一步保证下走轮臂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板6 —侧边分别通过焊接螺母和穿过所述第一下走轮臂I中部、一侧端部和连接板6的螺栓8固定连接。焊接螺母和所述螺栓8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而且固定牢固。还可以是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通过穿过所述连接板6另一侧外端处的铰链销10铰接于所述连接体上。这样,第二下走轮臂2绕铰链销10旋转,进而带动设置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上的导向轮3和承重轮19改变运动轨迹,进而使得导向轮3和承重轮19在下导轨17圆弧处X向和Y向上均为滚动运动,提高整体侧滑动门下走轮臂运行的平顺性。
[0028]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请参考图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连接板6为半圆形单层板体。单层板体降低了零件重量和成本,半圆形板体的优点是避免应力集中,优化受力状况,进一步提高侧滑动门下走轮臂运行的平稳性。还可以是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导向销轴12和垫片13,所述导向销轴12固定在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上,所述导向轮3可旋转套设于所述导向销轴12上,所述导向销轴12顶部固定有垫片13,所述垫片13与所述导向轮3的顶部的台阶面相抵。这样,垫片13固定在销轴的顶部以及垫片13与导向轮3顶部的台阶面相抵,使得导向轮3不能从导向销轴12上掉落或脱落,提高产品使用性能。同时保证导向轮3可以绕导向销轴12自由旋转,进而使得导向轮3可以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和运行平顺的作用。另外,承重组件还包括承重销轴,所述承重轮19通过承重销轴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上。
[0029]本实用新型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请参考图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上对称地或等距离地设置有至少两组导向组件,所述各导向轮3中心轴线与所述承重轮19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且间隔开。两组导向组件的优点是两者是对称设置或者是等距离地设置,平均分配落于其上的作用力(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使得侧滑动门的开闭运行更加平稳。还可以是所述第一下走轮臂另一侧设有向下折弯的折弯部14,所述折弯部14上设置有缓冲橡胶块15。缓冲橡胶块15的作用是当侧滑动门下走轮臂运行到下导轨17端部时,其与下导轨17端部抵靠,起缓冲作用,避免冲击力过大而损坏侧滑动门或下导轨17。这样,取消了结构复杂的下导轨缓冲块18,降低零件成本。还可以是所述第一下走轮臂I包括相互垂直的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中侧部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2铰接,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前面延伸设置有加强筋16。加强筋16的作用是提高侧壁和底壁的强度,避免应力集中,提高侧滑动门下走轮臂的使用寿命。
[0030]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包括分体式的第一下走轮臂和第二下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与滑动门内板可拆卸固定,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铰接,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为L形,所述第二下走轮臂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中侧部,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铰接有至少一组导向组件,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铰接有承重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的导向轮,所述承重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的承重轮,所述承重轮中心轴线与所述导向轮中心轴线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通过连接板铰接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中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一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中部和一侧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走轮臂铰接于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外端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一侧边分别通过焊接螺母和穿过所述第一下走轮臂中部、一侧端部和连接板的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通过穿过所述连接板另一侧外端处的铰链销铰接于所述连接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为半圆形单层板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导向销轴和垫片,所述导向销轴固定在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所述导向轮可旋转套设于所述导向销轴上,所述导向销轴顶部固定有垫片,所述垫片与所述导向轮的顶部的台阶面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上对称地或等距离地设置有至少两组导向组件,所述各导向轮中心轴线与所述承重轮的中心轴线相互垂直且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另一侧设有向下折弯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设置有缓冲橡胶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侧滑动门下走轮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走轮臂包括相互垂直的侧壁和底壁,所述底壁中侧部与所述第二下走轮臂铰接,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前面延伸设置有加强筋。
【文档编号】B60J5/06GK204236193SQ201420462352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5日
【发明者】张明晶, 滕平, 李乃鹏, 周福荣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