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用流体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2956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用流体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用流体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多地采用峰谷电价的收费方式,主在鼓励错峰用电,低估用电。提倡在低估时将电能存储起来,以便峰期调用。因为电池储能成本高,对环境危害大,渐渐出现了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机械储能的方式,即通过抽水和压缩空气的方式,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存储起来。

现有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为电传导的方式,需要外部电能通过充电电缆传导到电动汽车上。因此,如果使用机械储能方式如果给电动汽车充电,需要再次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才能给电动汽车充电,增加电能的耗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用流体充电系统,通过使用高压流体冲击流体马达,达到为电池充电的目的,可以实现使用机械能给电动汽车内电池充电,从而脱离电网充电,不会增加电网负荷,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谐波污染等不良影响,节约电网电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用流体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充电控制装置、流量控制电阀、流体传导设备、流体马达、逆变器、电池;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流量控制电阀的开合状态,以控制充电用高压流体流入所述流体传导设备的状态;所述流量控制电阀,用于在所述充电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开合,控制所述高压流体的流入状态;所述流体传导设备,用于将流入的所述高压流体传导入所述流体马达,以及,将从所述流体马达流出的流体传导出所述系统;所述流体马达,用于在所述高压流体的冲击下,驱动内部的发电机旋转进行发电;所述逆变器,用于将所述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转换后给所述电池充电。

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知,通过引入高压流体冲击流体马达,驱动流体马达内部的发电机发电,经过逆变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转换后为电池充电,以使用机械能给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从而实现充电时脱离电网充电,不会增加电网负荷,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谐波污染等不良影响,节约电网电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用流体充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用流体充电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用流体充电系统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可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

充电控制装置10、流量控制电阀20、流体传导设备30、流体马达40、逆变器50、电池60;

充电控制装置10与流量控制电阀20相连接,用于控制流量控制电阀20的开合状态,以控制充电用高压流体流入流体传导设备30的状态。

其中,控制充电用高压流体流入流体传导设备30的状态,包括控制该高压流体开始流入、停止流入以及在流入过程中的流入量。具体地,在检测到电动机的电池60需要充电时,充电控制装置10控制流量控制电阀20打开,使得充电用高压流体流入流体传导设备30,当检测到电池60达到一定电量,一般是充满时,则停止充电时,充电控制装置10控制流量控制电阀20关闭,使得该高压流体停止流入流体传导设备30,当充电过程中,充电控制装置10可控制流量控制电阀20打开的程度,来控制该高压流体流入流体传导设备30的流入量。

流量控制电阀20,用于在充电控制装置10的控制下开合,控制该高压流体的流入状态,包括控制该高压流体开始流入、停止流入,以及在流入过程中的流入量。

流体传导设备30,包括流体传输所需管道和必要的连接管道的连接件。流体传导设备30用于将流入的高压流体传导入流体马达40,以及,将从流体马达流出的低压流体传导出系统。

流体马达40,用于在该高压流体的冲击下,驱动内部的发电机旋转进行发电,向逆变器50发送电能。

逆变器50,用于将流体马达40中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转换后给电池60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引入高压流体冲击流体马达,驱动流体马达内部的发电机发电,经过逆变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转换后为电池充电,以使用机械能给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从而实现充电时脱离电网充电,不会增加电网负荷,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谐波污染等不良影响,节约电网电能。

请参阅图2,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用流体充电系统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可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充电。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

充电控制装置10、流量控制电阀20、流体传导设备30、流体马达40、逆变器50、电池60、清洗气体电阀70,充电控制装置10包括车载充电控制装置101和非车载充电控制装置102。

其中,充电控制装置10与流量控制电阀20相连接,用于控制流量控制电阀20的开合状态,以控制充电用高压流体流入流体传导设备30的状态。

具体地,该高压流体包括:高压液体或高压气体。高压液体可以为水。

流量控制电阀20,用于在充电控制装置10的控制下开合,控制该高压流体的流入状态,包括控制该高压流体开始流入、停止流入以及在流入过程中的流入量。

流体传导设备30,包括流体传输所需管道和必要的连接管道的连接件。流体传导设备30用于将流入的高压流体传导入流体马达40,以及,将从流体马达流出的低压流体传导出系统。

流体马达40,用于在该高压流体的冲击下,驱动内部的发电机旋转进行发电,向逆变器50发送电能。

逆变器50,用于将流体马达40中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转换后给电池60充电。

进一步地,当该高压流体为高压液体时,需要在完成充电后对该高压液体流经的设备通过清洗气体进行冲洗,充电控制装置10控制流量控制电阀20开启,使得用于清洗的高压清洗气体进入流体传导设备30中,以清洗系统。清洗完毕后,充电控制装置10控制流量控制电阀20关闭。可以为清洗设置一定的时间,当达到预置的清洗时间时,停止清洗,也可以通过检测流体传导设备30的出口是否还有残留的该高压液体流出,作为是否停止清洗的依据,当该出口没有该高压液体流出,则充电控制装置10控制流量控制电阀20关闭,结束清洗工作。

另一种清洗方式,是在系统中增加一个清洗气体电阀70,如图2所示,清洗气体电阀70可以从另一个接口接入流体传导设备30。

清洗气体电阀70,用于在充电控制装置10的控制下打开,使得清洗气体流入到流体传导设备30中,以清洗系统。或在充电控制装置10的控制下关闭,使得清洗气体停止流入到流体传导设备30中。

当该高压流体为高压液体时,充电结束后,还需要使用气体清洗整个电动车用流体充电系统,包括清洗流体传导设备30、流体马达40等。充电控制装置10控制清洗气体电阀70打开,使得清洗气体流入到流体传导设备30中,当清洗完毕后,充电控制装置10控制清洗气体电阀70关闭,使得清洗气体停止流入到流体传导设备30中。

进一步地,充电控制装置10包括:设置于电动车内的车载充电控制装置101和设置于电动车外的非车载充电控制装置102。

车载充电控制装置101,用于当检测到电池60的电量低于预置数值时,向非车载充电控制装置发送充电请求。非车载充电控制装置102,用于接收该充电请求,并控制流量控制电阀20打开,以控制高压液体或高压气体开始流入流体传导设备30,可使用高压液体或高压气体为电池60充电。

进一步地,该流体传导设备包括高压传导设备和低压传导设备两部分,其中,高压传导设备为从高压流体的入口到流体马达40之间的设备,用于将流入的高压流体传导入流体马达40。低压传导设备为从流体马达40到出口之间的设备,用于将流体马达40流出的低压流体传导出该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竖直线用于标示该系统中车载和非车载的界限,在该竖直线右边均为车载设备,即,车载充电控制装置102、液体马达40、逆变器50和电池60都是车载设备。车载充电控制装置102和非车载充电控制装置101通过导线相连。进一步地,车载设备还包括流体传导设备30的车载部分,流体传导设备30的非车载部分可以通过连接设备80与该车载部分相连接,连接设备80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连接传输高压流体或高压气体的流体传导管道,另一部分用于连接传输从流体马达40流出的低压流体或低压气体的流体传导管道。

本发明实施例的未尽细节,请参见前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引入高压流体冲击流体马达,驱动流体马达内部的发电机发电,经过逆变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转换后为电池充电,以使用机械能给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从而实现充电时脱离电网充电,不会增加电网负荷,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谐波污染,节约电网电能。并且,使用清洗气体清洗整个电动车用流体充电系统,清洗掉充电用的高压液体,提高充电系统的清洁性,降低充电系统因为液体残留而造成的故障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为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电动车用流体充电系统的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