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上的弹性囊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750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性囊体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车辆上的弹性囊体装置。

二、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需要在行驶系统和车架之间安装具有支撑、缓冲、高度调节和角度调节的弹性囊体装置,同时弹性囊体装置由于具有结构简单和高度可调,替代了板簧悬架系统,因此用于车辆上的弹性囊体装置是一种重要的车辆部件,在现有的用于车辆上的弹性囊体装置中,还都是从囊体的一端进入高压气体,从而在囊体充气过程中,会产生晃动,降低了车辆的稳定性能,同时还没有一种装置一种装置对囊体进行支撑,影响了囊体的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能。

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上的弹性囊体装置,因此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包含有下底座和上底座及皮囊体的弹性囊体装置本体、设置为与下底座联接并且具有气体通道的下托盘、设置为与上底座联接并且具有气体通道的上托盘,上托盘和下托盘的接触面设置在皮囊体的中间部位。

由于设计了弹性囊体装置本体、上托盘和下托盘,高压气体从上托盘和下托盘的接触面向外喷出,从而把皮囊体鼓起,不再直接从囊体的一端进入高压气体,由于从皮囊体的中间部位释放高压气体,因此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能。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高压气体释放部位设置在皮囊体的中间部位的方式把上托盘和下托盘与弹性囊体装置本体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转动杆I、转动杆II和吸盘,在底座1和上底座之间设置有皮囊体并且皮囊体的上下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底座1和上底座联接,在上底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上托盘并且在下底座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下托盘,在上托盘和下托盘上设置有与高压气体源连通的气体通道并且在上托盘和下托盘的边缘部设置有转动杆I和转动杆II,转动杆I和转动杆II设置为呈X字分布并且转动杆I和转动杆II的两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托盘和下托盘铰接式联接,在转动杆I和转动杆II的转动轴上设置有吸盘并且吸盘设置为与皮囊体的内侧壁接触式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底座1和上底座设置为圆盘体并且在下底座和上底座上设置有气体通道。

本发明设计了,上托盘和下托盘设置为喇叭状体并且在上托盘和下托盘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气体通道。

本发明设计了,转动杆I的一端端面部和转动杆II的一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托盘铰接式联接并且转动杆I的另一端端面部和转动杆II的另一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托盘铰接式联接,两个相互联接的转动杆I和转动杆II设置为沿上托盘和下托盘的周边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吸盘设置为具有内腔体圆球的侧面的部。

本发明设计了,皮囊体设置为具有内腔体圆球的中间的部。

本发明设计了,下下底座的中心线、上底座的中心线、上托盘的中心线、下托盘的中心线和皮囊体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竖向直线上并且吸盘的中心线设置为沿皮囊体的径向线分布,上托盘的下端端面部和下托盘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对称分布在皮囊体的横向中心线的两侧。

在本技术方案中,高压气体释放部位设置在皮囊体的中间部位的弹性囊体装置本体、上托盘和下托盘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车辆上的弹性囊体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四、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下底座1、上底座2、上托盘3、下托盘4、转动杆I 5、转动杆II 6、吸盘7和皮囊体8,

在底座1和上底座2之间设置有皮囊体8并且皮囊体8的上下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底座1和上底座2联接,在上底座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有上托盘3并且在下底座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有下托盘4,在上托盘3和下托盘4上设置有与高压气体源连通的气体通道并且在上托盘3和下托盘4的边缘部设置有转动杆I 5和转动杆II 6,转动杆I 5和转动杆II 6设置为呈X字分布并且转动杆I 5和转动杆II 6的两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托盘3和下托盘4铰接式联接,在转动杆I 5和转动杆II 6的转动轴上设置有吸盘7并且吸盘7设置为与皮囊体8的内侧壁接触式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下底座1和上底座2设置为圆盘体并且在下底座1和上底座2上设置有气体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上托盘3和下托盘4设置为喇叭状体并且在上托盘3和下托盘4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气体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杆I 5的一端端面部和转动杆II 6的一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上托盘3铰接式联接并且转动杆I 5的另一端端面部和转动杆II 6的另一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托盘4铰接式联接,两个相互联接的转动杆I 5和转动杆II 6设置为沿上托盘3和下托盘4的周边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吸盘7设置为具有内腔体圆球的侧面的部。

在本实施例中,皮囊体8设置为具有内腔体圆球的中间的部。

在本实施例中,下底座1的中心线、上底座2的中心线、上托盘3的中心线、下托盘4的中心线和皮囊体8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竖向直线上并且吸盘7的中心线设置为沿皮囊体8的径向线分布,上托盘3的下端端面部和下托盘4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对称分布在皮囊体8的横向中心线的两侧。

当对皮囊体8注入高压气体时,高压气体从上托盘3和下托盘4的接触面向外喷出,从而把皮囊体8鼓起,同时转动杆I 5和转动杆II 6展开,使吸盘7作用在皮囊体8上,当高压气体从皮囊体8中排出时,转动杆I 5和转动杆II 6收拢,上托盘3和下托盘4合拢在一起。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弹性囊体装置本体、上托盘3和下托盘4,高压气体从上托盘3和下托盘4的接触面向外喷出,从而把皮囊体8鼓起,不再直接从囊体的一端进入高压气体,由于从皮囊体8的中间部位释放高压气体,因此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能。

2、由于设计了转动杆I 5、转动杆II 6和吸盘7,在皮囊体8的中间部位上设有了支撑点,提高了皮囊体8的支撑强度。

3、由于设计了上托盘3和下托盘4,通过喇叭状体,增大了高压气体的扩散面积和速度。

4、由于设计了下底座1、上底座2、上托盘3、下托盘4、转动杆I 5、转动杆II 6、吸盘7和皮囊体8,适合大承载力的工程车辆和高稳定性能的客车。

5、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高压气体释放部位设置在皮囊体8的中间部位的弹性囊体装置本体、上托盘3和下托盘4联接的其它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具有下底座1和上底座2及皮囊体8的弹性囊体装置本体、设置为与下底座1联接并且具有气体通道的下托盘4、设置为与上底座2联接并且具有气体通道的上托盘3,上托盘3和下托盘4的接触面设置在皮囊体8的中间部位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