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线束塑料护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广泛使用以及汽车上电器件数量的增多,整车的电器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整车电源传输载体的整车线束,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故线束需要确实可靠的固定以及合适的保护,避免造成电器功能失效乃至整车烧蚀等严重后果。
车身上的线束通常是沿着车身内钣金边沿布置,然而车身内存在锋利的钣金边沿,在汽车振动过程中,钣金边沿很容易使线束因磨损而损坏,如将线束磨破或磨断,导致电路短路或断路。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种汽车线束塑料护板结构,以对线束进行较好地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线束塑料护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线束容易被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线束塑料护板结构,其包括与车身钣金相连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为塑料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线束容纳开口槽,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线束容纳开口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周边边缘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第二壳体的周边边缘设置有多个卡爪,各所述卡爪与各所述卡槽一一对应卡接配合;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相扣合后共同围成线束通道。
优选地,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外壁面相连的塑料护壳,所述塑料护壳上设置有第三线束容纳开口槽,所述第三线束容纳开口槽通过所述第一外壁面上设置的通孔与所述线束通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壁面上还设置有插件安装板,所述插件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油箱盖开关插接件相连接的腰型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塑料支架,所述第一塑料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脱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塑料支架,所述第二塑料支架上设置有第二防脱凸起,所述第二防脱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塑料支架上远离所述第二端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外壁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油箱盖拉丝相连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油箱盖拉丝上的卡扣相配合的腰型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外壁面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油箱盖拉丝相连的L型拉丝安装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端处,所述L型拉丝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端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车身钣金相连的弹性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汽车线束塑料护板结构,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扣合后将围成线束通道,在布置线束时只需将线束布置在该线束通道即可,较好地避免了线束与车身钣金接触,从而使得线束能够得到较好地保护,进而大大地降低了线束容易损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线束塑料护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线束塑料护板结构在安装状态时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
11、第一壳体 12、卡槽 13、弹性卡块 21、第二壳体 22、卡爪
31、塑料护壳 41、插件安装板 42、腰型安装孔
51、第一塑料支架 52、第一防脱凸起 53、第二塑料支架
54、第二防脱凸起 61、固定板 62、腰型孔 63、L型拉丝安装板
71、线束 72、油箱盖开关插接件 73、油箱盖拉丝 81、车身钣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线束塑料护板结构,其包括与车身钣金81相连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均为塑料壳体;第一壳体11上设置有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线束容纳开口槽,第二壳体21上设置有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线束容纳开口槽;第一壳体11的周边边缘设置有多个卡槽12,第二壳体21的周边边缘设置有多个卡爪22,各卡爪22与各卡槽12一一对应卡接配合;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相扣合后共同围成线束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和图3所示,各卡爪22和各卡槽12分别分布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2的两侧,以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较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线束塑料护板结构,其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相扣合后将围成线束通道,在布置线束71时只需将线束71布置在该线束通道即可,较好地避免了线束71与车身钣金81接触,从而使得线束71能够得到较好地保护,进而大大地降低了线束71容易损坏的可能性。同时,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21之间是卡接连接,使得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21的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快捷。
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该汽车线束塑料护板结构还可以包括与第一壳体11的第一外壁面相连的塑料护壳31,塑料护壳31上设置有第三线束容纳开口槽,第三线束容纳开口槽通过第一外壁面上设置的通孔与线束通道相连通。这样通过将线束71置于第三线束容纳开口槽中,使得塑料护壳31也能够对线束71进行保护,同时也能够从线束通道中分出一部分线束,使该部分线束沿着第三线束容纳开口槽布置,从而使得线束71的布置较为顺畅,也使得线束71布置更为灵活方便。
进一步地,第一外壁面上还可以设置有插件安装板41,插件安装板41上设置有用于与油箱盖开关插接件72相连接的腰型安装孔42,从而使得油箱盖开关插接件72也得到了较好地固定,使得车身上各部件的布置较为紧凑,较好地省去了在车身上的其它部位布置油箱盖开关插接件72的安装结构;同时从线束通道中走出的线束71可以直接与该油箱盖开关插接件72相连,大大地降低了与该油箱盖开关插接件72相连的线束布置的复杂度,使得该线束71的布置较为简单且美观。
具体地,第一壳体11的第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一塑料支架51,第一塑料支架51上远离第一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脱凸起52。这样便能够使用胶带将第一端处来自线束通道中的线束71和来自其它部件的线束71均与第一塑料支架51固定在一起,实现线束71在第一壳体11上的固定,从而使得线束71能够较为集中的固定在一起,较好地避免了线束71因晃动而磨损,进一步降低了线束71易损坏的可能性;同时第一防脱凸起52能够较好地防止胶带从第一塑料支架51上滑落,从而使得线束71的固定更为牢固可靠。优选地,该胶带可以为聚氯乙烯(简称PVC)胶带。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1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第二塑料支架53,第二塑料支架53上设置有第二防脱凸起54,第二防脱凸起54位于第二塑料支架53上远离第二端的一端,从而使得第一端和第二端处的线束71均能够得到较好地固定,使得线束71不易晃动,进而使得线束71更不容易出现损坏。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的第二外壁面上可以设置有用于与油箱盖拉丝73相连的固定板61,固定板6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与油箱盖拉丝73上的卡扣相配合的腰型孔62。这样就使得该汽车线束塑料护板结构能够具有固定油箱盖拉丝73的功能,有效地节省了空间,而不需再在其它部位设置油箱盖拉丝73的安装结构,从而使得各部件的布置更为紧凑。
进一步地,第二外壁面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与油箱盖拉丝73相连的L型拉丝安装板63;固定板61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第一端处,L型拉丝安装板63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第二端处,从而使得油箱盖拉丝73在第一端处和第二端处均能够得到较好地固定和支撑,进而大大地提高了油箱盖拉丝73与第一壳体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L型拉丝安装板63可以直接勾住油箱盖拉丝73,从而使得油箱盖拉丝73的限位可靠且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当然,L型拉丝安装板63上也可以设置有与油箱盖拉丝73上的卡扣相配合的安装孔。
为了能够使该汽车线束塑料护板结构与车身钣金81之间的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第一壳体1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与车身钣金81相连的弹性卡块1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