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上保持身体稳定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61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公交车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公交车上保持身体稳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公交车作为一种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乘坐公交车已成为大多数人出行的首选方式。但是在乘坐公交车时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座位,结果只能站立。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会出现急刹车的情况,站立的乘客会因自身惯性而晃动甚至摔倒,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因急刹车造成的摔倒问题而设计一种公交车用安全绑带(CN201320112834.2)。

这种技术采用吊顶的方式来使人体避免摔倒,但是这种装置采用绳子连接,不具备固定性,只能防止人体因急刹车而摔倒,不能防止人体因急刹车而大幅度晃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车上保持身体稳定的装置,能够防止人体在公交车上因急刹车造成晃动或者摔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公交车上保持身体稳定的装置,其包括,公交车地板,防滑带,安全带,靠背,手扶架,阻挡按钮,公交车顶,上下滑动装置,风扇,防护装置,安全扣,风扇开关。

所述防滑带固定在公交车地板上,所述手扶架一端与公交车地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公交车顶固定连接,所述靠背与上下滑动装置固定连接,所述上下滑动装置与手扶架嵌套连接,所述安全带与靠背左右两边连接,所述阻挡按钮安装在手扶架内部并露出部分,所述安全扣与安全带连接,所述风扇嵌套连接在靠背内部,所述防护装置安装在靠背外部,所述风扇开关设置在上下滑动装置的外部。

本发明中可通过移动安全扣来根据乘客的需求任意调节安全带的有效长度,所述靠背的高度也可根据乘客身高自行调整,所述风扇可在夏天为乘客带来凉爽,所述靠背内面采用柔性材料包裹,可防止撞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可防止公交车上站立乘客因急刹车而造成身体大幅度的晃动或者摔倒。

2、结构简单,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交车上保持身体稳定的装置,能够防止人体在公交车上因急刹车造成晃动或者摔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公交车上保持身体稳定的装置,其包括,公交车地板1,防滑带2,安全带3,靠背4,手扶架5,阻挡按钮6,公交车顶7,上下滑动装置8,风扇9,防护装置10,安全扣11,风扇开关12。

所述防滑带2固定在公交车地板1上,所述手扶架5一端与公交车地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公交车顶7固定连接,所述靠背4与上下滑动装置8固定连接,所述上下滑动装置8与手扶架5嵌套连接,所述安全带3与靠背4左右两边连接,所述阻挡按钮6安装在手扶架5内部并露出部分,所述安全扣11与安全带3连接,所述风扇9嵌套连接在靠背4内部,所述防护装置10安装在靠背4外部,所述风扇开关12设置在上下滑动装置8的外部。

本发明中可通过移动安全扣11来根据乘客的需求任意调节安全带3的有效长度,所述靠背4的高度也可根据乘客身高自行调整,所述风扇9可在夏天为乘客带来凉爽,所述靠背4内面采用柔性材料包裹,可防止撞伤。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中,1—公交车地板,2—防滑带,3—安全带,4—靠背,5—手扶架,6—阻挡按钮,7—公交车顶,8—上下滑动装置,9—风扇,10—防护装置,11—安全扣,12—风扇开关。

所述防滑带2通过螺丝钉固定在公交车地板1上,所述手扶架5一端与公交车地板1通过螺丝钉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公交车顶7也通过螺丝钉固定连接,所述靠背4与上下滑动装置8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上下滑动装置8与手扶架5嵌套连接,所述安全带3与靠背4左右两边连接,所述阻挡按钮6安装在手扶架5内部并露出部分,所述安全扣11与安全带3连接,所述风扇9嵌套连接在靠背4内部并且不影响靠背使用,所述防护装置10安装在靠背4外部防止误伤乘客,所述风扇开关12设置在上下滑动装置8的外部便于开关风扇。

结构实施例

所述防滑带2的材质优选为牛皮,两面为磨砂粗糙面。

所述手扶架5的材质优选为不锈钢材料,形状为半径3cm、高200cm的圆筒。

所述靠背4整体框架的材料优选为金属铁,形状为半径30cm、高20cm的半圆筒。

所述靠背4的内侧的材质优选为柔性软材料,围绕整体框架的边缘固定,只留出风扇的出风口。

所述上下滑动装置8的材料优选为金属铁,形状为圆筒。

所述防护装置10的材料优选为硬质塑料,形状为网格状。

使用实施例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简单易学,当乘客上车后没有座位只需走到本发明所在处,根据乘客自身的实际需求任意调节靠背4的高度,待高度调节合适后将后背对准靠背4靠入。然后拿起安全带3,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安全带3的有效长度,长度调整合适后扣上安全扣11。最后把脚放进防滑带2内就能够保持身体稳定,到达目的地后按照上述顺序的相反顺序解开各部分即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