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电动汽车手刹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8245阅读:8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浮式电动汽车手刹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浮式电动汽车手刹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对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国环境保护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求,电动汽车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可以说是一片大好。制动手刹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安全设备之一,传统汽车的制动手刹固定在汽车底板上,电动汽车轻量化要求汽车自身设备的占地空间尽可能小,重量尽可能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悬浮式电动汽车手刹安装结构,延长手刹安装支架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车身的轻量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悬浮式电动汽车手刹安装结构,包括电池框架、手刹、手刹安装板固定板、手刹安装板、平衡板与制动拉杆:

所述电池框架用于固定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手刹安装板固定板设置在电池框架上端,手刹通过螺钉固定在手刹安装板上,手刹安装板焊接在手刹安装板固定板上,手刹通过制动拉杆将制动力矩传递到制 动盘,压紧车轮进行摩擦制动,所述制动拉杆共两根,平衡板安装在两根制动拉杆前端,以保证两根制动拉杆的传递力矩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手刹安装板固定板设有层状翻边与侧翻边,通过用螺钉经手刹安装板固定板两边的螺孔将其搭接并固定在电池框架上部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手刹安装板固定板两边的侧翻边的边沿向上,手刹安装板固定板的面板中部下凹。

进一步的,所述手刹安装板固定板上还设有第一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手刹安装板上设有左右翻边和螺孔,左右翻边是手刹安装板两端边沿下折形成的,面板中部上凸,手刹安装板面板对角的位置上设有螺孔,用螺钉经此螺孔及手刹上的螺孔将手刹安装并固定在手刹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手刹安装板中部位置下陷。

进一步的,所述手刹安装板下陷处设置有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悬浮式电动汽车手刹安装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电池框架用于固定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手刹安装支架设置在电池框架上端,一方面用于作为电池框架的上盖,合理利用电动汽车储物空间。

2.悬浮式手刹安装支架设计可以缓冲紧急制动时手刹传递给车身的压力,延长手刹安装支架的使用寿命。

3.手刹安装板悬浮式支架设计有利于车身的轻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悬浮式电动汽车手刹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手刹安装板固定板轴视图;

图3为手刹安装板轴视图;

如图所示,图中:1.电池框架 2.手刹 3.手刹安装板固定板 4.手刹安装板 5.平衡板 6.制动拉杆;31.层状翻边 32.第一通孔 33.侧翻边;41.左右翻边 42.螺孔 43.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

一种悬浮式电动汽车手刹安装结构,包括电池框架1、手刹2、手刹安装板固定板3、手刹安装板4、平衡板5与制动拉杆6:

所述电池框架1用于固定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手刹安装板固定板3设置在电池框架1上端,一方面用于安装电动汽车制动手刹2,一方面用于作为电池框架1的上盖,合理利用电动汽车储物空间。手刹2通过螺钉固定在手刹安装板4上,手刹安装板4焊接在手刹安装板固定板3上,手刹2通过制动拉杆6将制动力矩传递到制动盘,压紧车轮进行摩擦制动,所述制动拉杆6共两根,平衡板5安装在两根制动拉杆6前端,以保证两根制动拉杆6的传递力矩相同,使得左右对称的两车轮受到相同的制动力矩,产生同步制动效果。

所述手刹安装板固定板3设有层状翻边31与侧翻边33,通过用 螺钉经手刹安装板固定板3两边的螺孔将其搭接并固定在电池框架1上部两端。

所述手刹安装板固定板3两边的侧翻边33的边沿向上,手刹安装板固定板3的面板中部下凹,这样的设计用以增加手刹安装板固定板3的整体强度,以增加其受到强烈冲击力时的反缓冲能力。

所述手刹安装板固定板3合适的位置上还设有第一通孔32,第一通孔32的边缘都是凹陷的,一方面用于增加面板整体的强度,一方面用于减轻面板金属材料的使用量,用以减少面板的重量。

所述手刹安装板4上设有左右翻边41和螺孔42,左右翻边41是手刹安装板4两端边沿下折形成的,一方面用以将手刹安装板4焊接在手刹安装板固定板3上,另一方面用以使得手刹安装板4的面板中部形成上凸的效果,以增加手刹安装板3整体的强度。面板中部上凸,手刹安装板4面板对角的位置上设有螺孔42,用螺钉经此螺孔及手刹2上的螺孔将手刹2安装并固定在手刹安装板4上。

所述手刹安装板4中部位置下陷,所述手刹安装板4下陷处设置有第二通孔43。一方面用以增加手刹安装板的整体强度,增加其受到较大冲击力时的缓冲能力,一方面用以减少手刹安装板4的金属材料的使用量,以减少手刹安装板4的重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