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垫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有能够基于与螺母部件螺合的螺栓轴的轴向移动调整椅垫的长度(前后长)的椅垫调整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通过支承于椅垫的骨格的促动器驱动螺母部件旋转的结构。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通过支承于其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的可动侧的促动器驱动螺栓轴旋转的结构。即,上述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基于与其螺母部件的螺合关系(螺栓对偶)使螺栓轴在座椅的前后方向即椅垫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且,由此构成为通过使椅垫的落座面向前方侧延伸以及向后方侧退缩使该椅垫的长度变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8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0033134号说明书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椅垫调整装置中,由于基于作用于椅垫的前端部的座椅负荷,螺栓轴的一端侧被压下,所以螺栓轴的轴线有可能相对于该螺母部件的轴线倾斜。而且,担忧由此产生的摩擦阻力的增大,妨碍该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的顺利的动作,因此在该点上,仍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加顺利地调整椅垫的长度的椅垫调整装置。
优选解决上述课题的椅垫调整装置具备:螺母支承机构,其将螺母部件支承于椅垫的骨格;以及可变机构,其基于与上述螺母部件螺合的螺栓轴的轴向移动使上述椅垫的长度变化,上述螺母支承机构限制上述螺母部件的旋转并且允许该螺母部件以及上述螺栓轴一体地倾动。
根据上述结构,即便在螺栓轴的一端侧因作用于椅垫的前端部的座椅负载被压下的情况下,也难以在该螺栓轴与螺母部件之间产生轴偏移。而且,由此通过抑制摩擦阻力的增大,能够顺利地调整该椅垫的长度。
优选解决上述课题的椅垫调整装置的上述螺母支承机构在沿上述螺栓轴的轴线方向对置配置的一对支承壁间夹持上述螺母部件,并且在上述螺母部件的轴向端部形成有朝向与该轴向端部对置的上述支承壁成为凸状的弯曲面。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该弯曲面成为抵接部,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允许螺母部件以及螺栓轴的一体倾动。
优选解决上述课题的椅垫调整装置的上述螺母支承机构具备在沿座椅宽度方向夹持上述螺母部件的位置设置的一对支承壁,上述螺母部件具有与上述座椅宽度方向的两支承壁交叉的转动轴。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结构简单并且顺利地绕该转动轴允许螺母部件以及螺栓轴一体地倾动。
优选解决上述课题的椅垫调整装置在上述座椅宽度方向的两支承壁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并且通过插通于该长孔的轴状部件形成上述螺母部件的转动轴。
根据上述结构,轴状部件沿其延伸方向在长孔内移动,由此螺母部件以及螺栓轴的上下移动被允许。而且,由此能够高效地将其座椅负载例如分散地支承于构成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的支承部件等螺栓轴以外的结构。
优选解决上述课题的椅垫调整装置在上述支承壁与上述螺母部件之间夹设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支架部件。
根据上述结构,在螺母部件倾动时,能够减少其滑动面的摩擦阻力。其结果是,能够顺利地使该螺母部件与螺栓轴一体地倾动。而且,此时,通过支架部件弹性变形,能够实现更顺利的倾动。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更顺利地调整椅垫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椅垫调整装置的车辆用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椅垫调整装置的立体图(前部上方观察、储存状态)。
图3是椅垫调整装置的立体图(前部上方观察、展开状态)。
图4是椅垫调整装置的立体图(后部下方观察、展开状态)。
图5是沿螺栓轴的轴线的椅垫调整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构成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的齿轮连杆的结构以及动作说明图(储存状态)。
图7是构成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的齿轮连杆的结构以及动作说明图(展开状态)。
图8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椅垫调整装置的剖视图(沿图5的VIII-VIII线的剖面)。
图9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椅垫调整装置的剖视图(沿图8的IX-IX线的剖面)。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椅垫调整装置的剖视图(沿图11的X-X线的剖面)。
图11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椅垫调整装置的剖视图(沿图10的XI-XI线的剖面)。
图12是沿螺栓轴的轴线的其他例子的椅垫调整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与椅垫调整装置有关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车辆用的座椅1具备椅垫2、与设置于该椅垫2的后端部的椅背3。另外,在椅背3的上端设置有头枕4。而且,在该座椅1设置有能够调整其椅垫2的长度的椅垫调整装置10。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座椅1中,形成椅垫2的落座面2s的落座部件20的前端部20a成为具有挠性的自由端。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落座部件20以其前端部20a在椅垫2的前边缘部分从落座面2s向下方侧垂下的形式配置。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构成为,通过将该落座部件20的前端部20a以抬起的形态向前方推出,能够延长该椅垫2的长度。
若进一步详述,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具备通过固定于椅垫2的侧框架(省略图示)而形成该椅垫2的骨格的面板部件21。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落座部件20构成为通过支承于该面板部件21的上方(在图2以及图3中、上侧)形成该椅垫2的落座面2s。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具备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管22、与固定于该中心管22的轴向两端部的左右一对的支承轴(支柱)23。本实施方式的各支承轴23沿成为椅垫2的长度方向的座椅前后方向延伸配置,并且其前端侧分别经由固定托架24固定于中心管22。而且,在面板部件21的下表面21b固定有将上述各支承轴23支承为能够滑动的左右一对的支承托架25。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各支承轴23与中心管22相同,使用管材形成。另外,各支承托架25具有大致方筒状的外形。并且,在上述各支承托架25内分别配设有树脂制的引导部件26。即,本实施方式的各支承轴23分别以其后端侧插入各支承托架25内的状态支承于面板部件21的下方。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由此构成为各支承轴23与固定于其前端侧的中心管22一体地前后移动。
另外,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具备支承于面板部件21的下方的螺母部件31、以及与该螺母部件31螺合的螺栓轴(螺杆)32。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中,对螺母部件31而言,通过保持于在面板部件21的下表面21b固定的保持托架33,其绕轴线的旋转被限制。而且,螺栓轴32通过与该螺母部件31螺合,与上述各支承轴23大致平行地配置。
并且,如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具备驱动螺栓轴32旋转的促动器40。本实施方式的促动器40通过利用减速机42对成为驱动源的马达41的旋转进行减速从而将旋转传递至螺栓轴32。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促动器40构成为在形成于马达壳体43的一端的齿轮收容室44内一体地收容减速机42。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减速机42由与马达轴45一体旋转的蜗杆46、以及在与该蜗杆46啮合的状态下与螺栓轴32一起一体旋转的斜齿轮47构成。另外,在上述中心管22固定有保持托架48。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促动器40构成为通过保持于该保持托架48,在驱动螺栓轴32旋转的状态下与设置有该保持托架48的中心管22一体地前后移动。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中,螺栓轴32被促动器40驱动而旋转,基于与螺母部件31的螺合关系(螺栓对偶)与支承该促动器40的中心管22一起沿轴向移动。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构成为基于该螺栓轴32的轴向移动使该椅垫2的长度变化。
若进一步详述,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具备:左右一对齿轮连杆50,它们具有相对于上述中心管22的连结点(X4);以及滚筒51,其在经由该齿轮连杆50支承于中心管22的状态下配置于该中心管22的前方。
如图2~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中,滚筒51具有在前方侧成为凸状的大致圆弧状的剖面,并且具有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弯曲大致板状。另外,该滚筒51在其前表面51a侧如上述那样从落座面2s向下方垂下的形态下相对于在椅垫2的前边缘部分配置的落座部件20的前端部20a(的背面20s)固定安装。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各齿轮连杆50构成为使滚筒51与连结有该各齿轮连杆50的中心管22一体地前后移动,并且伴随着该前后移动使滚筒51转动
具体而言,如图6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齿轮连杆50具备:第1连杆部件61,其基端部相对于固定于面板部件21的下表面21b的连杆托架55连结为能够转动;以及第2连杆部件62,其基端部相对于该第1连杆部件61的前端部连结为能够转动。另外,齿轮连杆50具备:第3连杆部件63,其基端部相对于该第2连杆部件62的前端部连结为能够转动,并且前端部相对于中心管22的轴端部连结为能够转动;以及第4连杆部件64,其与该第3连杆部件63相同相对于中心管22的轴端部连结为能够转动。并且,在将上述各连杆部件的连结点从位于齿轮连杆50的基端侧的连杆托架55侧按顺序设为“X1”、“X2”、“X3”、“X4”的情况下,第2连杆部件62以及第4连杆部件64分别具有将与该第3连杆部材63的连结点X3、X4作为转动中心相互啮合的扇形齿轮66、68。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滚筒51构成为通过在其背面51b侧固定第4连杆部件64的前端部,经由该第4连杆部件64支承于中心管22。
即,本实施方式的齿轮连杆50通过中心管22基于螺栓轴32的轴向移动向前方移动(在各图中,向左侧移动),使经由该第4连杆部件64支承于中心管22的滚筒51与该中心管22一体地向前方移动。另外,此时,第2连杆部件62将其基端侧的连结点X2作为转动支点,在各图中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第4连杆部件64基于其中心齿轮68与设置于第2连杆部件62的扇形齿轮66之间的啮合关系,在各图中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构成为与该第4连杆部件64一体转动的滚筒51将落座部件20的前端部20a以从背面20s侧抬起的形式向前方推出,由此使该落座部件20形成的椅垫2的落座面2s向前方侧延伸。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齿轮连杆50与基于螺栓轴32的轴向移动向后方移动(在各图中,向右侧移动)的中心管22一体地,使该第4连杆部件64以及固定于该第4连杆部件64的滚筒51向后方移动。并且,此时,第2连杆部件62将其基端侧的连结点X2作为转动支点,在各图中绕顺时针方向转动,第4连杆部件64基于其扇形齿轮68与设置于第2连杆部件62的扇形齿轮66之间的啮合关系,在各图中绕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构成为与该第4连杆部件64一体转动的滚筒51将落座部件20的前端部20a向后方拉下,由此使该落座部件20形成的椅垫2的落座面2s向后方侧退缩。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中,如上述所述,通过支承于两根支承轴23的中心管22、以及齿轮连杆50以及滚筒51形成有基于该螺栓轴32的轴向移动使椅垫2的长度变化的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70。
即,将配置于椅垫2的前边缘部分的落座部件20的前端部20a从背面20s侧拉推的滚筒51的转动角度由经由该齿轮连杆50(的第4连杆部件64)支承滚筒51的中心管22的前后位置决定。另外,作用于通过该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70的作动向前方延伸的椅垫2的前端部分的座椅负载分散于在该中心管22的轴向两端部固定的两根支承轴23。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承向其前方延伸的椅垫2的前端部分,即落座部件20的前端部20a。
(螺母部件的支承机构)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中的螺母部件31的支承机构进行说明。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中,构成螺母支承机构80的保持托架33具有固定于面板部件21的下表面21b的安装部8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螺母部件31具有大致长方体(立方体)状的外形。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托架33具备在与其安装部81交叉的形态下沿上下方向延伸配置的4个支承壁82(82a~82d)。
即,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托架33具有:第1支承壁82a、82b,其具有螺栓轴32的插通孔84且在座椅前后方向(在图9中,左右方向)对置配置;以及第2支承壁82c、82d,其在座椅宽度方向(在图8中,左右方向)对置配置。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螺母部件31在四方被上述各支承壁82包围的形态下保持于其保持托架33。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中,在其螺母部件31与保持托架33的各支承壁82之间,夹设有由树脂构成的支架部件83。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支架部件83与保持托架33的各支承壁82相同,也具备包围螺母部件31的四方的各侧壁部83a~83d。此外,在沿前后方向对置的侧壁部83a、83b形成有螺栓轴32的插通孔85。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托架33构成为在将该支架部件83夹于之间的形态下,在其两第1支承壁82a、82b间以及两第2支承壁82c、82d间,即在座椅前后方向以及座椅宽度方向夹持螺母部件31。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托架33以及支架部件83分别具备在与其各支承壁82以及各侧壁部83a~83d的下端连接的形态下设置的底壁部86、87。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托架33由此构成为防止在其各支承壁82的内侧保持的螺母部件31脱落。
另外,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中,螺母部件31的轴向端面分别成为在沿其轴向对置的各第1支承壁82a、82b侧成为凸状的弯曲面S1、S2。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螺母部件31的各弯曲面S1分别在与位于其前方以及后方的支架部件83的各侧壁部83a、83b抵接的状态下保持于保持托架33。
具体而言,上述各弯曲面S1、S2通过使螺母部件31的两轴向端面的周缘部分向轴向中央侧(前端部中的后方侧、后端部中的前方侧)后退而形成。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螺母支承机构80由此构成为允许支承于该面板部件21的下方的螺母部件31以及螺栓轴32的一体倾动。
即,基于上述那样的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70的作动将落座部件20的前端部20a向前方推出的螺栓轴32的一端侧可能因作用于该椅垫2的前端部的座椅负载而被压下。根据该点,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此时构成为其螺栓轴32与螺母部件31一体地倾动。而且,由此能够确保将该椅垫2向前方延伸的状态下的螺栓轴32的顺利的旋转。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那样的效果。
(1)椅垫调整装置10具备:螺母支承机构80,其在构成椅垫2的骨格的面板部件21的下方支承螺母部件31;以及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70,其基于与该螺母部件31螺合的螺栓轴32的轴向移动使椅垫2的长度变化。而且,螺母支承机构80构成为限制其螺母部件31的旋转并且允许该螺母部件31以及螺栓轴32的一体倾动。
根据上述结构,即便在螺栓轴32的一端侧因作用于椅垫2的前端部的座椅负载而被压下的情况下,也难以在该螺栓轴32与螺母部件31之间产生轴偏移。而且,由此能够通过抑制摩擦阻力的增大顺利地调整该椅垫2的长度。
(2)椅垫调整装置10具备具有将螺母部件31的四方包围的4个支承壁82(82a~82b)的保持托架33。另外,该保持托架33在沿该螺栓轴32的轴线方向对置配置的一对第1支承壁82a、82b间夹持螺母部件31从而构成螺母支承机构80。而且,在螺母部件31的两轴向端部分别形成有在与其轴向端部对置的各第1支承壁82a、82b侧成为凸状的弯曲面S1、S2。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允许该螺母部件31以及螺栓轴32的一体倾动。
(3)在各支承壁82与螺母部件31之间夹设有由树脂构成的支架部件83。由此,在螺母部件31倾动时,能够减少其滑动面的摩擦阻力。其结果是,能够顺利地使该螺母部件31与螺栓轴32一体地倾动。而且,此时,通过支架部件83弹性变形,能够实现更加顺利的倾动。
(4)促动器40在驱动螺栓轴32旋转的状态下,与构成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70的中心管22(以及滚筒51)一体地前后移动。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活用椅垫2的下方空间。
[第2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与椅垫调整装置有关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B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椅垫调整装置10的比较中,其螺母支承机构80B(80)的结构不同。
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B中同样,构成螺母支承机构80B的保持托架33B还具有包围螺母部件31B的四方的4个支承壁92(92a~92d)。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托架33B构成为在沿其座椅宽度方向(在图11中,左右方向)对置配置的第2支承壁92c、92d间夹持螺母部件31B。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垫调整装置10B中,支架部件83B构成为包围该螺母部件31B的四方的4个侧壁部83a~83b与螺母部件31B紧贴。另外,在沿座椅前后方向(在图10中,左右方向)对置的保持托架33B的各第1支承壁92a、92b与支架部件83B的各侧壁部83a、83b之间、以及保待托架33B的底壁部86与支架部件83B的底壁部87之间设定有缝隙。而且,螺母支承机构80B由此构成为螺母部件31B以及螺栓轴32与其支架部件83B一起ー体地倾动。
若进一步详述,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托架33B在沿座椅宽度方向夹装该螺母部件31B的各第2支承壁92c、92d分别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94。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支架部件83B具备作为插入上述各长孔94内的轴状部件的左右一对的轴状突起部95。即,本实施方式的螺母支承机构80B构成为该支架部件83B以及螺母部件31B绕上述支架部件83B的两轴状突起部95形成的转动轴L转动,从而允许与该螺栓轴32的一体倾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保持托架33B构成为在与其各第2支承壁92c、92d交叉的形态下插入长孔94内的支架部件83B的两轴状突起部95能够沿长孔94的延伸方向移动。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螺母支承机构80B由此构成为允许该螺母部件31B以及螺栓轴32的上下移动。
以上,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螺母支承机构80B,能够更加顺利地使螺母部件31B以及螺栓轴32一体倾动。而且,通过螺母部件31B以及螺栓轴32基于座椅负载向下方移动,能够高效地将该座椅负载分散地支承于构成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70的上述中心管22以及各支承轴23。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基于齿轮连杆50的动作前后移动并且转动的滚筒51相对于落座部件20的前端部20a的(背面20s)固定安装,形成有上述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7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基于与支承于椅垫2的骨格的螺母部件31螺合的螺栓轴32的轴向移动使椅垫2的长度变化,该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70的结构也可以任意变更。例如,也可以为与上述中心管22、滚筒51相当的支承部件单纯地前后移动。而且,该支承部件也可以为单纯地转动的部件等。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椅垫调整装置10(10B)具备通过固定于椅垫2的侧框架从而形成该椅垫2的骨格的面板部件21。而且,螺母支承机构80(80B)具备在固定于该面板部件21的下表面21b的状态下支承螺母部件31(31B)的保持托架33(33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螺母部件31的相对于该椅垫2的骨格的支承位置也可以任意变更。而且,只要限制螺母部件31的旋转并且允许该螺母部件31以及螺栓轴32的一体倾动,该螺母支承机构80的结构也可以任意地变更。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与保持托架33之间被夹设的支架部件83的内侧,该螺母部件31与螺栓轴32一体地倾动。而且,螺母部件31的两轴向端面分别为在与其轴向端部对置的各第1支承壁82a、82b侧成为凸状的弯曲面S1、S2。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这种弯曲面也可以并非一定直接形成于该螺母部件31的轴向端面,也可以形成于设置于螺母部件31的轴向端部的与该螺母部件31一体地倾动的其他部件。
例如,如图12所示的椅垫调整装置10C的螺母支承机构80C那样构成为,其支架部件83C与螺母部件31以及螺栓轴32一体倾动。另外,该支架部件83C成为位于其座椅前后方向的两侧壁部83a、83b与在螺母部件31形成的弯曲面S1、S2紧贴的弯曲形状。而且,由此,也可以构成为使支架部件83C的各侧壁部83a、83b形成的弯曲面S3、S4与该保持托架33的各第1支承壁82a、82b抵接。
并且,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螺母部件不具有弯曲面,仅保持托架具有弯曲面。而且,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保持托架以外的弯曲面形成部件。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在保持托架33B的各第2支承壁92c、92d分别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94。并且,在与螺母部件31B一体设置的支架部件83B形成有插入上述各长孔94内的左右一对的轴状突起部95。而且,构成为该支架部件83B以及螺母部件31B绕上述支架部件83B的两轴状突起部95形成的转动轴L转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螺母部件31B具有与保持托架33B的各第2支承壁交叉的转动轴,其结构也可以任意变更。
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形成该转动轴L的左右一对的轴状突起部形成于螺母部件。另外,在保持托架33B的各第2支承壁92c、92d形成左右一对的轴状突起部。而且,也可以构成为在螺母部件31侧设置通过与该轴状突起部的卡合从而形成转动轴L的凹部。并且,也可以不允许螺母部件的上下方向移动。而且,也可以并用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螺母支承机构80那样的沿螺栓轴32的轴线方向对置配置的一对第1支承壁82a、82b间夹持螺母部件31的构造。
·并且,在采用了在第1实施方式中的螺母支承机构80那样的沿螺栓轴32的轴线方向对置的两第1支承壁82a、82b间夹持螺母部件31的构造的情况下,也可以并非一定设置在座椅宽度方向对置的第2支承壁82c、82d。而且,在采用了在第2实施方式中的螺母支承机构80B那样的第2支承壁92c、92d间夹入螺母部件31B的构造的情况下,也可以并非一定设置在螺栓轴32的轴线方向对置的两第1支承壁92a、92b。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螺母部件31具有大致长方体(立方体)状的外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螺母部件31的形状也可以具有例如六角剖面、圆形剖面等而任意变更。而且,对于其材质,可以为金属,也可以为树脂等非金属。
接下来,记载能够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把握的技术思想以及效果。
(イ)一种椅垫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部件是具有上述弯曲面且与上述螺栓轴以及上述螺母部件一体倾动的部件。
(ロ)一种椅垫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部件是具有上述转动轴且与上述螺栓轴以及上述螺母部件一体倾动的部件。
根据上述各结构,能够结构简单且形成容易地形成允许螺母部件以及螺栓轴的一体倾动的螺母支承机构。
附图标记说明:
1…座椅;2…椅垫;2s…落座面;10、10B、10C…椅垫调整装置;20…落座部件;20a…前端部;20s…背面;21…面板部件(骨格);21b…下表面;22…中心管;23…支承轴;31、31B…螺母部件;32…螺栓轴;33、33B…保持托架;40…促动器;48…保持托架;50…齿轮连杆;51…滚筒;5la…前表面;51b…背面;55…连杆托架;61…第1连杆部件;62…第2连杆部件;63…第3连杆部件;64…第4连杆部件;66、68…扇形齿轮;70…缓冲垫长度可变机构;80、80B、80C…螺母支承机构;81…安装部;82、92…支承壁;82a、82b、92a、92b…第1支承壁;82c、82d、92c、92d…第2支承壁;83、83B、83C…支架部件;83a~83d…侧壁部;94…长孔;95…轴状突起部(轴状部件);L…转动轴;S1~S4…弯曲面;X1~X4…连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