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客车高压电池的通风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6093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纯电动客车高压电池的通风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电池的通风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纯电动客车高压电池的通风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在环保呼声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研制低污染的“绿色汽车”-电动汽车,力图使自己生产的汽车达到或接近“零污染”的标准。各国政府在环境问题的压力下,对电动汽车作为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例如在国家863计划中,电动汽车就被列为了重大攻关专项课题。迄今为止,制约整个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动力电池,而电池的性能与电池的温度密切相关。以现阶段我国国内商用客车主流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其充放电的工作温度理论上为-20℃~55℃,但在实际工作中,若环境温度低于10℃时,其剩余电量将会迅速下降,而当环境温度达到40~50℃以上时将会加速电池的老化,而且更高的温度则会导致电池热失控,由此可以看出电池的最佳工作环境温度为10℃~40℃,而要保持最佳工作温度,良好的散热技术必不可少,在现有的高压电池冷却方式中,自然风冷却和强制内循环散热冷却是常见的两种方式:

1、自然风冷却:其主要方案是在电池箱壳体上设置散热孔,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直接利用车速形成的自然风将电池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电池冷却的目的。这种冷却方式因电池箱壳体开设散热孔导致电池箱的IP防护等级降低,尤其在南方雨水充沛的地区,此种结构非常不利于车辆涉水要求。此外自然风冷却电池箱体结构散热效果较差,对部分中小型电动车尚可满足其散热要求,一旦电池要求的充放电电流较大时,此自然散热完全无法满足要求,限制了此类电池结构的使用范围。

2、强制内循环散热冷却: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在自然风冷却的基础上,在电池箱壳体散热孔的进风或出风处增加了散热风扇,并设计了相应的散热通道,可以在电动汽车行驶及充电过程中将电池箱体内的热量通过风扇形成的空气循环排到箱体外进而进行降温。同自然风冷却结构一样,此种方式依然存在散热孔导致电池箱的IP防护等级降低的风险。此外,这种散热方式是你用电池箱内外温差进行散热,在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下,外界温度达到35℃以上,内外温度极为接近,造成其循环散热的效率大为降低;而在北方地区的冬季,外界温度过低,此种散热方式将导致电池的工作温度迅速下降,导致电池的容量比率急剧下降,故此种冷却方式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只适合应用于外界环境温度较为适宜的地区。

因此,亟待设计一种新型高压电池的通风冷却系统,在不降低电池箱体的IP防护等级的同时又能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同时使电池的工作温度又处于最佳 范围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客车高压电池的通风冷却系统,在高压电池箱体两端设置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使高压电池在保证防护性能的前提下,维持其环境温度在最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纯电动客车高压电池的通风冷却装置,包括高压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池箱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装置和排风装置,所述进风装置与高压电池箱体的进风口配合连接,所述排风装置与高压电池箱体的出风口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装置包括依次配合连接的进风弯管、进风软管及进风筒,所述进风软管通过一卡箍固定到进风筒上,所述进风筒的外侧设置有进风筒罩,所述进风筒穿过客车内地板表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装置包括依次配合连接的排风弯管、排风软管及排风筒,所述排风筒通过排风筒罩粘接到电池舱门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筒包括第一铁板及第一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穿过第一铁板,所述第一铁板的两端还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筒包括第二铁板及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一端与第二铁板连接,所述第二铁板的两端还对称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宜批量生产制造;

2、该装置无论是在安装电池时安装还是在安装电池后进行补装均可,便于安装及后续电池维护;

3、该装置适宜区域广阔,因取风点设置在车厢内,使得本装置无论在南方炎热地区还是在北方寒冷地区都可以保证电池箱体的进风温度与车厢内温度一致,能够满足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容量和安全性;

4、该装置提高了电池的防护等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进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排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排风筒与排风筒罩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A-A剖视图。

图中所示:10.进风装置,11.进风弯管,12.进风软管,13.进风筒,13.1第一铁板,13.1.1第一安装孔,13.2第一钢管,14.卡箍,15.进风筒罩,20.排风装置,21.排风弯管,22.排风软管,23.排风筒,23.1第二铁板,23.1.1第二安装孔,23.2第二钢管,24.排风筒罩,30.高压电池箱体,40.座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客车高压电池的通风冷却装置,包括高压电池箱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池箱体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装置10和排风装置20,所述进风装置10与高压电池箱体30的进风口配合连接,所述排风装置20与高压电池箱体30的出风口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装置10包括依次配合连接的进风弯管11、进风软管12及进风筒13,所述进风软管12通过一卡箍14固定到进风筒13上,所述进风筒13的外侧设置有进风筒罩15,所述进风筒13穿过客车内地板表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装置20包括依次配合连接的排风弯管21、排风软管22及排风筒23,所述排风筒23通过排风筒罩24粘接到电池舱门内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进风筒13包括第一铁板13.1及第一钢管13.2,所述第一钢管13.2穿过第一铁板13.1,所述第一铁板13.1的两端还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1.1。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排风筒23包括第二铁板23.1及第二钢管23.2,所述第二钢管23.2一端与第二铁板23.1连接,所述第二铁板23.1的两端还对称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3.1.1。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

如图1-6所示,在车厢内部合适区域(如乘客座椅40下方)的地板上开孔,将进风筒13放入开口处,通过第一铁板13.1两端的安装孔13.1.1将进风筒13固定到地板上,再将进风软管12的一端通过卡箍14固定在进风筒13上,所述进风软管12的另一端与进风弯管11的一端连接,所述进风弯管11的另一端与高压电池箱体(30)的进风口配合连接形成进风装置10;所述高压电池箱体(30)的出风口配合连接有排风弯管21,所述排风弯管21的另一端与排风软管22连接,所述排风软 管22的另一端与排风筒23连接,所述排风筒23通过第二铁板23.1上的第二安装孔23.1.1固定在排风罩24上,所述排风罩24粘接到舱门内侧形成排风装置20。

所述进风筒13及排风筒23可由碳素钢板材及管材制作,所述进风软管12及排风软管22可以采用耐热阻燃波纹管,所述进风筒罩15及排风筒罩24可由ABS塑料进行吸塑加工而成。

所述进风筒13相对于车厢内的地板平面向上突出30mm以便防止车辆在冲洗时积水灌入电池内,在进风筒13的外侧安装进风筒罩15,所述进风筒罩15上开有百叶窗可以防止水和杂物进入风管内,同时也起到美观作用。

所述进风软管12及排风软管22在安装时进行涂胶密封,以便防水,提高电池的防护等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宜批量生产制造;

2、该装置无论是在安装电池时安装还是在安装电池后进行补装均可,便于安装及后续电池维护;

3、该装置适宜区域广阔,因取风点设置在车厢内,使得本装置无论在南方炎热地区还是在北方寒冷地区都可以保证电池箱体的进风温度与车厢内温度一致,能够满足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容量和安全性;

4、该装置提高了电池的防护等级。

说明书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该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价置换等修改均认为是落入该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