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撞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3648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撞保险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险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保险杠。



背景技术:

汽车前后端装有保险杠,不仅有装饰功能,更重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目前的汽车保险杠一般都是塑料材质或者是铝合金等材料,这类材料的强度不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容易导致保险杠弯曲,从对车体其他部分产生摩擦;有些车辆会在保险杠外侧再按照一个保护架,但是保护架在受到装置时,容易发生形变后碰撞到保险杠上,导致保险杠上发生摩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强度高、不易导致保险杠发生摩擦的一种防撞保险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撞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杠本体,保险杠本体正面向外延伸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从左至右依次连接有左框体、横杆和右框体,左、右框体底部通过横杆连接并安装在安装部上;所述左、右框体的外侧边上和横杆的上、下测边上均设置反光装置。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泡棉段,缓冲泡棉段连接的褶皱段;所述缓冲泡棉段设置在左、右框体上,褶皱段粘接在保险杠本体上。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当后面车辆刹车不及时,撞到保险杠上时,一方面由于左、右框体与保险杠本体之间设置了缓冲装置,避免左、右框体形变后与保险杠本体发生摩擦;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缓冲泡棉段,可以先进行一个缓冲的作用,再通过褶皱段,尽可能避免后面的车辆直接撞到保险杠本体上;由于褶皱段内部都是空气,能够起到一个较大的缓冲作用和反作用力。

所述反光装置包括反光带;所述左、右框体与保险杠本体之间均安装有缓冲装置。采用反光带,可以使得后面的汽车行驶时,能够注意前面的车辆。

所述反光装置包括荧光纸,以及荧光带底面上设置的3m粘接层。通过设置荧光纸,以便于在夜间显示轮廓,并且美观性更强。

所述反光装置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外反光带层、中荧光纸层和内反光带层。由于反光带具有粘性,因此中间的荧光纸层可以通过前、后侧的反光带的粘接固定,而不需要再进行单独的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横杆通过安装部与保险杠本体连接;由于横杆两端分别设置左框体和右框体,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直接碰撞到保护杠本体上,造成擦痕;并且通过设置反光装置,在夜间使得左、右框体和横杆的轮廓较为清晰的显示出来,给后面的车辆一个警示的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n将变得显而易见。

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反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保险杠本体,2为安装部,3为左框体,4为横杆,5为右框体,6为缓冲泡棉段,7为褶皱段,8为外反光带层,9为中荧光纸层,10为内反光带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所示,一种防撞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杠本体1,保险杠本体正面向外延伸形成安装部2;所述安装部上从左至右依次连接有左框体3、横杆4和右框体5,左、右框体底部通过横杆连接并安装在安装部上;所述左、右框体的外侧边上和横杆的上、下测边上均设置反光装置;所述反光装置包括反光带;所述左、右框体与保险杠本体之间均安装有缓冲装置。横杆通过安装部与保险杠本体连接;由于横杆两端分别设置左框体和右框体,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直接碰撞到保护杠本体上,造成擦痕;并且通过设置反光装置,在夜间使得左、右框体和横杆的轮廓较为清晰的显示出来,给后面的车辆一个警示的作用;采用反光带,可以使得后面的汽车行驶时,能够注意前面的车辆;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当后面车辆刹车不及时,以保护保险杠,同时也实现了对车体的双重保障。

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泡棉段6,缓冲泡棉段连接的褶皱段7;所述缓冲泡棉段设置在左、右框体上,褶皱段粘接在保险杠本体上。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当后面车辆刹车不及时,撞到保险杠上时,一方面由于左、右框体与保险杠本体之间设置了缓冲装置,避免左、右框体形变后与保险杠本体发生摩擦;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缓冲泡棉段,可以先进行一个缓冲的作用,再通过褶皱段,尽可能避免后面的车辆直接撞到保险杠本体上;由于褶皱段内部都是空气,能够起到一个较大的缓冲作用和反作用力。当然此处的缓冲装置还可以全部采用缓冲泡棉(泡棉)材料,依次来实现框体与保险杠本体的连接。

实施例2

所述反光装置包括荧光纸,以及荧光带底面上设置的3m粘接层。通过设置荧光纸,以便于在夜间显示轮廓,并且美观性更强。

实施例3

所述反光装置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外反光带层8、中荧光纸层9和内反光带层10。由于反光带具有粘性,因此中间的荧光纸层可以通过前、后侧的反光带的粘接固定,而不需要再进行单独的粘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