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头颈部保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4655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头颈部保护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安全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头颈部保护系统。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头颈部保护系统的儿童安全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儿童的保护也更加全面周到,也有了儿童安全座椅的出现。儿童安全座椅是一种专为不同年龄儿童设计的保护儿童安全的座椅,其通常设置在汽车内,能够有效的保证行车时儿童的安全。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的情况下,儿童安全座椅能够减缓对儿童的冲击力,并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从而降低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儿童的伤害,确保儿童的乘车安全。

目前的安全座椅,主要是通过安全带的设置来对儿童进行保护的,在保护时,主要是通过安全带限制儿童的身体移动,从而避免汽车减速或碰撞时对儿童造成的伤害。然而,儿童的颈部位置较为脆弱,尤其是婴幼儿,通过安全带限定其身体移动时,难以对婴幼儿的头颈部进行保护,容易造成儿童颈部受损,造成儿童的身体伤害。

综上所述,如何对现有安全座椅进行改进,以对儿童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保护,避免儿童头颈部受损,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头颈部保护系统,以对儿童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保护,避免儿童头颈部受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头颈部保护系统的儿童安全座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的头颈部保护系统,包括:

止回缓冲装置,所述止回缓冲装置设置在儿童安全座椅的座椅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座椅本体的背部或两侧;

头颈部保护件,所述头颈部保护件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止回缓冲装置连接,且所述连接装置跨过所述座椅本体的顶部与所述头颈部保护件连接,或自所述座椅本体的两侧与所述头颈部保护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止回缓冲装置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的两侧,且所述座椅本体的两侧转动安装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一端与所述止回缓冲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头颈部保护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止回缓冲装置与所述导向块独立设置或一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向块的导杆部设置为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止回缓冲装置内的止回结构为棘轮结构,且所述止回缓冲装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设置有棘轮、卷簧和复位装置,所述卷簧设置在所述棘轮内,所述棘轮的外周缠绕有所述牵引带。

优选的,所述复位装置包括与所述棘轮的齿部配合卡接的卡勾,及与远离所述卡勾勾端的一端连接的复位销,所述卡勾的勾端与所述止回缓冲装置的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件。

优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座椅本体背部的弹性回拉结构,且所述弹性回拉部件包括回拉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回拉壳体内的回拉弹簧,且所述回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转动安装在所述座椅本体两侧的导向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块的导杆部包括至少两节导杆,所述回拉弹簧的端部与首端所述导杆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导杆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孔配合实现伸缩。

优选的,所述头颈部保护件为保护头套或阻挡式保护面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包括止回缓冲装置和头颈部保护件,止回缓冲装置设置在座椅本体上,并通过连接装置与头颈部保护件连接。使用时,头颈部保护件能够对儿童的头颈部进行支撑和缓冲保护,避免儿童头颈部与车体之间发生碰撞。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时,儿童受惯性作用力身体前倾,此时会带动头颈部保护件和连接装置运动,从而缓解汽车突发状况对儿童造成的影响。之后,在止回缓冲装置的作用下,能够避免连接装置快速回复时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因此,该头颈部保护系统能够在汽车行驶时对儿童的头颈部进行全面细致的保护,避免儿童头颈部受到伤害,确保儿童的安全。

基于上述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及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上的安全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上的头颈部保护系统,且所述头颈部保护系统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头颈部保护系统。

由于该儿童安全座椅包括上述头颈部保护系统,因此该儿童安全座椅直接或间接的具有上述头颈部保护系统所具有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中止回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中止回缓冲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中止回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回拉弹簧止回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中导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中导向块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1-图11中:

1为止回缓冲装置、11为第一壳体、12为第二壳体、13为棘轮、14为卷簧、15为复位弹性件、16为卡勾、17为复位销、2为牵引带、3为导向块、31为导杆部、32为安装部、4为头颈部保护件、5为销体、6为锁紧装置、7为壳体端盖、8为弹性件、9为回拉壳体、10为回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儿童安全座椅的头颈部保护系统,包括设置在儿童安全座椅的座椅本体上的止回缓冲装置1,及通过连接装置与止回缓冲装置1连接的头颈部保护件4。且止回缓冲装置1在设置时,可选的设置在座椅本体的背部或两侧,止回缓冲装置1设置在座椅本体背部时,连接装置连接止回缓冲装置1,并跨过座椅本体的顶部从而与头颈部保护件4连接,具体如图5、图7所示;当止回缓冲装置1设置在座椅本体两侧时,连接装置设置在座椅本体的两侧并连接止回缓冲装置1与头颈部保护件4,如图2所示。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止回缓冲装置1位于座椅本体的两侧,此时,保护装置还包括导向块3,该导向块3与座椅本体的两侧转动安装,且其一端连接止回缓冲装置1,另一端连接头颈部保护件4。此时,作为优选方案,上述导向块3与止回缓冲装置1之间通过连接装置连接,且连接装置穿过导向块3的内部。通过转动导向块3能够调节头颈部保护件4的位置,从而使其保护作用达到最佳。在汽车发生突发状况时,儿童前倾会使得头颈部保护件4和连接装置朝外部运动,止回缓冲装置1能够限制连接装置的回复,从而避免其在急速回复时对儿童造成的伤害。本申请中,上述连接装置通常选为牵引带2或导杆的形式。

此外,还可在导向块3和/或止回缓冲装置1上设置防撞护件,该防撞护件优选的采用吸能材料,能够通过溃缩吸收碰撞时的能量,从而降低突发状况下来自儿童安全座椅侧向的冲击力,使儿童承受的冲击力降到最小,进而达到保护儿童的目的。

上述导向块3与止回缓冲装置1可以是独立分开设置的,如图1所示;也可以是一体设置的,一体设置时,可以将导向块3和止回缓冲装置1组合设置在一个容纳壳体中,如图10-11所示。

具体的,导向块3为b型结构,包括腔体和导杆部31,且b型结构的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控制导向块3转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主要通过改变凸起与凹槽的配合关系,实现导向块3锁紧与解锁状态的转换,从而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加方便的对导杆部31的角度进行调节。当导向块3和止回缓冲装置1一体设置时,两者均设置在容纳壳体的容纳腔内,且导杆部31外露于容纳壳体,具体如图10-11所示。本申请中止回缓冲装置1的止回结构优选为棘轮结构,此外,导向杆31与控制装置固定连接,且导向杆31优选的设置为伸缩结构。

本申请中止回缓冲装置1的止回效果,主要是通过其内部的止回结构实现的。本申请中,由于头颈部保护件4在连接时需要在两个方向同时连接以提高稳定性,则设置两个止回结构。设置时,两个止回结构可以设置在独立的壳体内,即具有两个止回缓冲装置1,且每个止回缓冲装置1中均设置有一个止回结构;或者两个止回结构设置在同一个壳体内,即设置一个止回缓冲装置1,且止回缓冲装置1中设置有两个止回结构。两个止回结构设置在一个壳体的具体情况如图3、图6所示,此情况主要适用于止回缓冲装置1安装在座椅本体背部时的情况。当然,两个止回结构分别独立设置在两个止回缓冲装置1中时,也可将止回缓冲装置1设置在座椅本体的背部,此时,为了缓冲突发状况下座椅的受力及振动,可将两个止回缓冲装置1通过连杆连接,增大止回缓冲装置1与座椅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达到缓冲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止回缓冲装置1内的止回结构为棘轮结构,且止回缓冲装置1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内设置有棘轮13、卷簧14和复位装置,卷簧14设置在棘轮13内,棘轮13的外周缠绕有牵引带2,如图3及图6所示。优选的,止回缓冲装置1外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复位装置的按钮,按动按钮便能够使得牵引带2回复。本申请中,止回缓冲装置1的壳体与导向块3可以是单独分开设置的,也可以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此处并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优选的,复位装置包括与棘轮13的齿部配合卡接的卡勾16,及与远离卡勾16勾端的一端连接的复位销17,卡勾16的勾端与止回缓冲装置1的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件15。按压复位销17时,复位弹性件15压缩,卡勾16的勾端翘起,从而解除了卡勾16勾端与棘轮13齿部的配合,此时在卷簧14的弹性作用下,牵引带2回缩复位。松开按钮时,卡勾16与齿部配合,棘轮13只能够单向转动。具体的,上述复位弹性件15可选为复位弹簧。图3中,两个棘轮13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复位销17,在调节时,能够分别按压两个复位销17调节连接带2的长度;图6中,通过一个复位销17的设置便能够对两个棘轮13进行控制,此时卡勾16具有两个卡头,分别与两个棘轮配合,具体如图6所示。

上述实施例,导向块3为b型结构,具体如图2所示,且导向块3的导杆部31连接头颈部保护件4,导向块3的安装部32连接止回缓冲装置1。作为优选的,导向块3的导杆部31设置为伸缩结构,通过调节导杆部31的长度,能够调节头颈部保护件4的位置,从而适应使用儿童的身高,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并使保护作用最佳。

导向块3转动的安装在座椅本体上,优选的,该转动需要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以避免儿童触碰时发生转动从而碰撞到儿童。具体的,导向块3内设置有销体5、与销体5连接的锁紧装置6及与锁紧装置6连接的弹性件8。按动销体5,能够使锁紧装置6朝向壳体端盖7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对导向块3的锁紧状态,使导向块3能够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松开销体5后,在弹性件8的弹性作用下,锁紧装置6复位,再次将导向块3锁紧,从而限定导向块3的转动。具体的,上述弹性件8为弹簧。此外,作为优选的,导向块3上设置有按钮,该按钮与销体5连接,通过按动按钮便能够按动销体5,按钮的尺寸较大,能够减小按动时按钮对手部的作用,使手部更加舒适。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头颈部保护系统还包括位于座椅本体背部的弹性回拉结构,且弹性回拉部件包括回拉壳体9和设置在回拉壳体9内的回拉弹簧10,且回拉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转动安装在座椅本体两侧的导向块3连接,具体如图8所示。上述回拉弹簧10可以是横向回拉弹簧或纵向回拉弹簧。横向回拉弹簧中,连接装置位于座椅本体两侧;纵向回拉弹簧中,连接装置位于座椅本体顶部。本申请中优选为横向回拉弹簧,并与转动安装在座椅本体两侧的导向块3配合使用。

优选的,上述回拉弹簧10与导向块3的导杆部31连接,且导杆部31包括至少两节导杆,回拉弹簧10的端部与首端导杆连接,这里的首端导杆指的是伸展状态下远离导向块3的导杆,与导向块3固定连接的导杆为末端导杆。本申请中相邻两个导杆之间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孔的配合实现伸缩。请参见图9,以三节伸缩导杆为例,首端导杆和中部导杆上均设置有限位凸起,中部导杆和末端导杆上均设置有多个限位孔,回拉弹簧10的端部与首端导杆连接,且首端导杆与头颈部保护件4连接。儿童前倾时,首端导杆带动回拉弹簧10拉伸;回拉弹簧10需要回复时,由于限位凸起与限位孔的配合,使其难以在无外力的情况下回复,此时便达到了止回的效果,需要使回拉弹簧10复位时,按压限位凸起改变其与限位孔的配合状态便能够调节导杆的伸缩状态,使回拉弹簧10回复。

此外,本申请中的头颈部保护件4可以是保护头套或阻挡式保护面罩,保护头套主要是套在儿童头部,对头部整体进行固定;阻挡式保护面罩能够进而对儿童头部的侧面及正面进行保护,如将面罩设置为梭形结构,具体如图7所示,其能够对儿童的下颔及头顶部进行阻挡防护,以保护儿童。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求具体设定头颈部保护件4的结构,本文不对其结构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包括止回缓冲装置1和头颈部保护件4,止回缓冲装置1设置在座椅本体上,并通过连接装置与止回缓冲装置1连接。使用时,头颈部保护件4能够对儿童的头颈部进行支撑和保护,避免儿童头颈部与车体之间发生碰撞,同时避免行车过程中产生挥鞭效应(即儿童头部左右晃动)对儿童头颈部造成的伤害。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时,儿童受惯性作用力身体前倾,此时会带动头颈部保护件4和连接装置运动,从而缓解汽车突发状况对儿童造成的影响。之后,在止回缓冲装置1的作用下,能够避免连接装置快速回复时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因此,该头颈部保护系统能够在汽车行驶时对儿童的头颈部进行全面细致的保护,避免了儿童头颈部受到的伤害,确保了儿童的安全。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头颈部保护系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及设置在座椅本体上的安全带;还包括设置在座椅本体上的头颈部保护装置,且头颈部保护系统为上述头颈部保护系统。至于该儿童安全座椅其余部位的具体结构,可参见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由于该儿童安全座椅包括上述头颈部保护系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该儿童安全座椅能够对儿童头颈部进行更好的保护,进一步确保儿童的安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采用递进的形式进行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均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