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保护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5167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车载保护伞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伞,尤其涉及一种车载保护伞。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较大,特别是大中型城市,越来越多人的家庭拥有一辆或更多的汽车,停车库紧张,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大量的汽车只能停放在露天场所或街道的两侧。然而,汽车停放在露天场所会长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使汽车的内饰及零件加速损害,例如太阳光强烈的照射会加速对车内皮料及塑胶件,酸雨、树脂、鸟粪等会损害车漆。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停放在露天场所的汽车只能通过车衣或遮阳挡等方式稍作遮挡,但是,这些方式均需要手动铺设,而且有些遮阳挡体积较大携带不便,使用麻烦,因而车主并不能保证每次停车后都有耐性对车辆进行保护,因此,现有的遮挡方式使用率很低,保护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于车顶,随时使用,使用方便,有效保护汽车的车载保护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保护伞包括伞体、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转轴及控制单元,所述伞体的下端通过所述转轴枢接于所述车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伞体打开或收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伞体竖立或躺卧在所述车顶;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汽车驾驶座附近,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车顶上设置伞体,利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伞体竖立或躺卧在所述车顶,从而实现伞体随车携带,并且利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伞体打开或收合,从而使伞体在需要时即可马上自动打开保护汽车,在不需要时又可自动收折起来,使用非常方便,极大地遮挡阳光、雨水及树脂等,有效保护汽车的内部及外部,另外,通过将控制单元设置于驾驶座内,可以方便驾驶者随时控制,实现随时使用的目的,使用简单方便。

较佳地,所述车载保护伞还包括收容装置,所述伞体躺卧在所述车顶时,所述收容装置容纳所述伞体。所述收容装置可以在所述伞体收折不使用时保护所述伞体。

具体地,所述收容装置包括第一外壳及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相对所述第二外壳活动地开合。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相互枢接。

更具体地,所述车载保护伞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外壳,以使所述第一外壳相对所述第二外壳打开或盖合。设置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可以对所述收容装置实现自动打开或盖合,提高使用便利性。

更具体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外壳相对所述第二外壳翻转。

更具体地,所述收容装置呈圆筒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内置于所述伞体的伞杆内部,包括丝杆、滑块及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丝杆的下端连接,所述滑块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伞杆并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伞体的收折骨架连接。通过所述丝杆及滑块的配合,可以使所述伞体实现自动打开或自动收折,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较佳地,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

较佳地,所述车载保护伞还包括承载所述伞体、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转轴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两端分别通过螺丝与预设于所述车顶上的螺丝孔连接而固定于所述车顶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载保护伞收折时的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载保护伞收折时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载保护伞打开时的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载保护伞打开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载保护伞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伞体打开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载保护伞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伞体躺下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载保护伞的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收容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车载保护伞另一实施例的伞体打开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车载保护伞100包括安装支架1、伞体2、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转轴5、第三驱动机构6、收容装置7及控制单元;所述安装支架1的两端分别通过螺丝与预设于车顶200上的螺丝孔连接而固定于所述车顶200上,所述安装支架1数量为两支,其中一支横向地设置于车顶200的前端,另一支横向地设置于车顶200的后端;所述收容装置7纵向地设置,且所述收容装置7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安装支架1上,所述安装支架1承载所述收容装置7、第二驱动机构4、转轴5及第三驱动机构6,所述收容装置7容纳所述伞体2及第一驱动机构3。所述伞体2的下端通过所述转轴5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车顶200,本申请的车顶200上可设置两所述伞体2,两所述伞体2的结构是一样的,两所述伞体2分别设置于所述收容装置7的两端,收纳时,两所述伞体2同时容置于同一个收容装置7内。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汽车驾驶座附近,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4及第三驱动机构6。

如图5及图6所示,具体地,所述转轴5横向地设置且枢接于所述安装支架1上,所述伞体2的伞杆的下端固定于所述转轴5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伞体2打开或收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内置于所述伞体2的伞杆内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丝杆31、滑块32及第一电机33,所述第一电机33,所述第一电机33的输出端与所述丝杆31的下端连接,所述滑块32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伞杆并与所述丝杆31螺纹连接,所述滑块32与所述伞体2的收折骨架21连接。所述伞体2为正向收折或展开的伞,其随着滑块32的向上滑动,所述收折骨架21驱动伞布向上摆动而展开,滑块向下滑动,所述收折骨架21驱动伞布向下摆动而收折。通过所述丝杆31及滑块32的配合,可以使所述伞体2实现自动打开或自动收折,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伞体2竖立或躺卧在所述车顶20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1及齿轮组42,所述第二电机41通过齿轮组42驱动所述转轴5转动而实现所述伞体2的竖立或躺卧。另外,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也可以容纳于所述收容装置7内。

再请参阅图7,所述伞体2躺卧在所述车顶200时,所述收容装置7容纳所述伞体2。所述收容装置7可以在所述伞体2收折且不使用时保护所述伞体2。所述收容装置7呈圆筒结构,所述收容装置7包括分别呈半圆形的第一外壳71及第二外壳72,所述第一外壳71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外壳72的一侧相互枢接。所述第二外壳72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1上,所述第二外壳72盖合于所述第一外壳71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驱动所述第一外壳71,以使所述第一外壳71相对所述第二外壳72打开或盖合;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包括第三电机61,所述第三电机61通过齿轮组62或伞形齿轮等部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壳71的枢接轴73上,以驱动所述第一外壳71相对所述第二外壳72翻转。设置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可以对所述收容装置7实现自动打开或盖合,提高使用便利性。另外,所述第三驱动机构6也可以容纳于所述收容装置7内。

综合上述并结合上述附图,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车载保护伞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当停车需要打开所述车载保护伞100时,只需要按下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按钮,所述控制单元即控制所述第三电机61启动,所述第三电机61转动并通过所述齿轮组62带动所述第一外壳71的枢接轴73转动,从而所述第一外壳71相对所述第二外壳72打开,这时所述第一电机33停止;然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二电机41启动,所述第二电机41转动并通过齿轮组42带动所述转轴5转动,所述转轴5带动所述伞体2转动,使所述伞体2从躺卧状态转成竖立状态,这时所述第二电机41停止;然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电机33启动,所述第一电机33转动带动所述丝杆31转动,所述丝杆31驱动所述滑块32向上滑动,所述滑块32带动所述伞体2的收折骨架21展开;此时,所述车载保护伞100即可完全展开,以遮挡阳光或雨水,保护汽车。当需要收折所述车载保护伞100时,只需要按下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按钮,所述车载保护伞100即可按展开时的相反动作自动收折于所述收容装置7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车顶200上设置伞体2,利用第二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伞体2竖立或躺卧在所述车顶200,从而实现伞体2随车携带,并且利用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所述伞体2打开或收合,从而使伞体2在需要时即可马上自动打开保护汽车,在不需要时又可自动收折起来,使用非常方便,极大地遮挡阳光、雨水及树脂等,有效保护汽车的内部及外部,另外,通过将控制单元设置于驾驶座内,可以方便驾驶者随时控制,实现随时使用的目的,使用简单方便。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伞体2还可以另一种形式打开,如图8所示,所述伞体2为反向收折或展开的伞,其随着滑块32的向上滑动,所述收折骨架21驱动伞布向下摆动而展开,滑块向下滑动,所述收折骨架21驱动伞布向上摆动而收折。此外,所述伞体还可以以其他形式打开,在此不再详细列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