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框与装饰条装配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512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门框与装饰条装配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门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门框与装饰条装配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门框结构主要是通过滚压成型出许多的折叠部并具有复杂的横截面形状,且横截面形状在与其它对手件装配时对密封能力和装饰性起决定作用,为了起到良好的外观装饰效果,通常在汽车门框上还安装有装饰密封条,这里现有技术中在安装装饰密封条时不仅安装拆卸麻烦,同时装饰密封条容易在受到外力时产生变形,严重影响了其装配效果,整个装饰密封条安装后容易出现松动,产生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配合紧密,装配牢靠的汽车门框与装饰条装配改进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门框与装饰条装配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件:

主体件,所述的主体件由金属体和软性体包覆组成并用于整体的支撑;

装饰件,所述的装饰件连接安装在主体件的一侧边沿上并用于装饰,所述的装饰件与主体件为可拆卸连接;

弹簧配合件,所述的弹簧配合件设置在主体件与装饰件之间,所述的弹簧配合件包括下触脚件和上顶靠件,所述的下触脚件和上顶靠件分别支撑在装饰件的上下两端并对装饰件脱出方向进行限制定位。

为优化上述方案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门框与装饰条装配改进结构中,所述的主体件的下端一体延伸有支撑部,所述的支撑部上具有卡槽,所述的装饰件的下部钩在卡槽内。这里支撑部的第一个作用是对装饰件安装后的内部中空位置进行支撑,由于支撑部是位于装饰件的内侧,这样在受到外部挤压时就可以防止产生变形,另外卡槽作用是对装饰件的下端安装位置进行固定,以便与后续的上端安装位置进行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门框与装饰条装配改进结构中,所述的弹簧配合件还包括有上包覆触脚和下包边脚,所述的弹簧配合件通过上包覆触脚和下包边脚固连在主体件上。这里上包覆触脚具有有两个,下包边脚主要是将弹簧配合件的下端与主体件连接在一起,上包覆触脚主要是将弹簧配合件的上端与主体件连接在一起,从而固定住整个弹簧配合件的位置。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门框与装饰条装配改进结构中,所述的下触脚件为直向方向,所述的上顶靠件具有弯折翻口,所述的弯折翻口为斜朝内方向。这里下触脚件由于是直向方向就可以向下顶压,又由于弯折翻口存在,这样在装饰件安装后弯折翻口就会产生弹性作用力,弯折翻口为斜朝内方向又可以防止装饰件脱出,使得下触脚件和上顶靠件从下端和上端牢靠的固定住整个装饰件,又由于弹簧配合件是固定在主体件的,这样就使得装饰件就牢靠的固定在主体件上。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门框与装饰条装配改进结构中,所述的软性体上延伸有两个唇边体,在所述的唇边体上设置有绒毛体。这里唇边体主要是消除在接触时产生的声响。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门框与装饰条装配改进结构中,所述的主体件具有圆弧开口槽,在圆弧开口槽内均匀排列有凸头体。这里圆弧开口槽是为了方便主体件进行与钣金安装,另外凸头体可以增大与钣金连接的摩擦力度,防止脱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特殊结构的弹簧配合件使得装饰件与主体件安装更加简单快捷,配合紧密,并对装饰件脱出方向进行限制定位,装配牢靠,防止产生松脱,通过支撑部对装饰件进行支撑,防止产生变形,保证了装饰件的外观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门框与装饰条装配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拆卸掉装饰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图中,主体件1;装饰件2;弹簧配合件3;金属体4;软性体5;圆弧开口槽6;凸头体7;唇边体8;绒毛体9;下触脚件10;上顶靠件11;支撑部12;卡槽13;上包覆触脚14;下包边脚15;弯折翻口16。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汽车门框与装饰条装配改进结构,包括主体件1、装饰件2以及弹簧配合件3,主体件1由金属体4和软性体5包覆组成并用于整体的支撑,这里金属件主要增加整个主体件1的强度,防止产生变形,装饰件2连接安装在主体件1的一侧边沿上并用于装饰,装饰件2与主体件1为可拆卸连接,主体件1具有圆弧开口槽6,在圆弧开口槽6内均匀排列有凸头体7,这里圆弧开口槽6是为了方便主体件1进行与钣金安装,另外凸头体7可以增大与钣金连接的摩擦力度,防止脱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软性体5上延伸有两个唇边体8,在唇边体8上设置有绒毛体9,这里唇边体8主要是消除在接触时产生的声响。

这里弹簧配合件3设置在主体件1与装饰件2之间,弹簧配合件3包括下触脚件10和上顶靠件11,下触脚件10和上顶靠件11分别支撑在装饰件2的上下两端并对装饰件2脱出方向进行限制定位,主体件1的下端一体延伸有支撑部12,支撑部12上具有卡槽13,装饰件2的下部钩在卡槽13内,这里支撑部12的第一个作用是对装饰件2安装后的内部中空位置进行支撑,由于支撑部12是位于装饰件2的内侧,这样在受到外部挤压时就可以防止产生变形,另外卡槽13作用是对装饰件2的下端安装位置进行固定,以便与后续的上端安装位置进行配合,弹簧配合件3还包括有上包覆触脚14和下包边脚15,弹簧配合件3通过上包覆触脚14和下包边脚15固连在主体件1上,这里上包覆触脚14具有有两个,下包边脚15主要是将弹簧配合件3的下端与主体件1连接在一起,上包覆触脚14主要是将弹簧配合件3的上端与主体件1连接在一起,从而固定住整个弹簧配合件3的位置,下触脚件10为直向方向,上顶靠件11具有弯折翻口16,弯折翻口16为斜朝内方向,这里下触脚件10由于是直向方向就可以向下顶压,又由于弯折翻口16存在,这样在装饰件2安装后弯折翻口16就会产生弹性作用力,弯折翻口16为斜朝内方向又可以防止装饰件2脱出,使得下触脚件10和上顶靠件11从下端和上端牢靠的固定住整个装饰件2,又由于弹簧配合件3是固定在主体件1的,这样就使得装饰件2就牢靠的固定在主体件1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