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器缆上控制盒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330阅读:1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器缆上控制盒控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器缆上控制盒控制器。



背景技术: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的电动汽车正处于产业导入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国家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产业发展。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来看,一些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问题正在得到逐步的解决,规范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标准和技术正在逐步完善之中。当电动汽车的实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逐步得到消费者的理解和认可时,电动汽车的发展必然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但是现有的充电器缆上控制盒控制器缺乏对于连接确认、充电连接装置载流能力和供电设备供电功率的识别、充电系统启动前、中、后、漏电的自检,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器缆上控制盒控制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器缆上控制盒控制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充电器缆上控制盒控制器对于连接确认、充电连接装置载流能力和供电设备供电功率的识别、充电系统启动前、中、后、漏电的自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器缆上控制盒控制器,包括插头,所述插头的右端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火线、零线和接地线,所述插头的右端通过火线、零线和接地线连接有缆上控制盒,所述火线的右端连接有K1继电器,且K1继电器位于缆上控制盒的内腔,所述零线的右端连接有K2继电器,所述接地线的底部安装有漏电流保护器,所述缆上控制盒的底部安装有供电控制装置,所述供电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PWM触头、+12V触头和触点导线,所述PWM触头的右侧连接有S1开关,所述S1开关的右侧连接有R1电阻,所述R1电阻的右侧与触点导线连接,且R1电阻与触点导线的连接处为检测点1,所述缆上控制盒的右侧设置有车辆接口,所述车辆接口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L接头、N接头、PE接头、CC接头和CP接头,所述L接头的左端与K1继电器连接,所述N接头的左端与K2继电器连接,所述PE接头的左侧设置有S3开关,所述S3的顶部与接地线连接,所述S3开关的底部连接有RC电阻,所述RC电阻通过导线与CC接头连接,所述检测点1的右端通过导线与CP接头连接,所述车辆接口的右侧设置有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内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车载充电机和车辆控制装置,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左端通过导线分别与L接头和N接头连接,所述PE接头的右端通过导线与地面接触,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底部通过导线与PE接头右端的导线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底部导线的底部连接有S2开关,所述S2开关的底部连接有R2电阻,所述R2电阻的底部通过导线连接有D1二极管,所述D1二极管与PE接头右端的导线之间连接有R3电阻,且R3电阻与D1二极管的连接处为检测点2,所述D1二极管的输入端的左侧通过导线与CP接头的右端连接,所述车辆控制装置的底部通过两组导线分别与D1二极管的右端和CC接头的右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供电控制装置的电源电压为220V±25%、频率为50Hz、单相三线制。

优选的,所述缆上控制盒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30℃~50℃,≤93%RH。

优选的,所述漏电流保护器的保护电压和电流:欠压165V,过压275V,过流16A,漏电电流≤30mA,且漏电流保护器的漏电保护动作时间:≤50ms。

优选的,所述检测点1、检测点2和检测点3的电压和电流采样检测A/D转换分辨率10bit,采样周期≤20ms。

优选的,所述PWM触头脉冲的幅度:±12V±0.6V,频率:1000±30Hz,正半周占空比:3~97%,精度:±1%,脉冲上升和下降沿:≤1us。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确认、充电连接装置载流能力和供电设备供电功率的识别、充电系统启动前、中、后、漏电的自检的功能,对于控制器和电动汽车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导引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缆上控制盒电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器缆上控制盒控制器,包括插头,所述插头的右端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有火线、零线和接地线,所述插头的右端通过火线、零线和接地线连接有缆上控制盒,所述火线的右端连接有K1继电器,且K1继电器位于缆上控制盒的内腔,所述零线的右端连接有K2继电器,所述接地线的底部安装有漏电流保护器,所述缆上控制盒的底部安装有供电控制装置,所述供电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PWM触头、+12V触头和触点导线,所述PWM触头的右侧连接有S1开关,所述S1开关的右侧连接有R1电阻,所述R1电阻的右侧与触点导线连接,且R1电阻与触点导线的连接处为检测点1,所述缆上控制盒的右侧设置有车辆接口,所述车辆接口的内腔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L接头、N接头、PE接头、CC接头和CP接头,所述L接头的左端与K1继电器连接,所述N接头的左端与K2继电器连接,所述PE接头的左侧设置有S3开关,所述S3的顶部与接地线连接,所述S3开关的底部连接有RC电阻,所述RC电阻通过导线与CC接头连接,所述检测点1的右端通过导线与CP接头连接,所述车辆接口的右侧设置有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内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车载充电机和车辆控制装置,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左端通过导线分别与L接头和N接头连接,所述PE接头的右端通过导线与地面接触,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底部通过导线与PE接头右端的导线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底部导线的底部连接有S2开关,所述S2开关的底部连接有R2电阻,所述R2电阻的底部通过导线连接有D1二极管,所述D1二极管与PE接头右端的导线之间连接有R3电阻,且R3电阻与D1二极管的连接处为检测点2,所述D1二极管的输入端的左侧通过导线与CP接头的右端连接,所述车辆控制装置的底部通过两组导线分别与D1二极管的右端和CC接头的右端连接。

其中,所述供电控制装置的电源电压为220V±25%、频率为50Hz、单相三线制,所述缆上控制盒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30℃~50℃,≤93%RH,所述漏电流保护器的保护电压和电流:欠压165V,过压275V,过流16A,漏电电流≤30mA,且漏电流保护器的漏电保护动作时间:≤50ms,所述检测点1、检测点2和检测点3的电压和电流采样检测A/D转换分辨率10bit,采样周期≤20ms,所述PWM触头脉冲的幅度:±12V±0.6V,频率:1000±30Hz,正半周占空比:3~97%,精度:±1%,脉冲上升和下降沿:≤1us。

工作原理:充电时,插头接在220V交流电,经过缆上控制盒,K1继电器和K2继电器分别对火线和零线进行通断控制,漏电流保护器的保护电压和电流:欠压165V,过压275V,过流16A,漏电电流≤30mA,漏电流保护器对缆上控制盒内的电路漏电流情况进行保护,供电控制装置提供PWM触头脉冲的幅度:±12V±0.6V,频率:1000±30Hz,正半周占空比:3~97%,精度:±1%,脉冲上升和下降沿:≤1us,并由检测点1对充电系统启动前的自检,包括过压和欠压、漏电、接地、错相的检测,车辆接口处车辆插头内与车辆插座内分别安装有L接头、N接头、PE接头、CC接头和CP接头,PE接头连接接地线,S3开关和RC电阻与CC接头连接对车辆接口起到保护作用,CC接头的右端与车辆控制装置连接,连接处为检测点3,对充电过程的检测,包括:过压和欠压、过流、漏电、接地,电动汽车上有车载充电机,车载充电机的左端分别与火线和零线连接,与D1二极管的连接处为检测点2,充电系统的停止的检测,包括:正常停止和非正常停止,缆上控制盒内,EMC防护对充电过程进行探测,对PIC控制单元对信号调理、功率驱动、接地检测、火零错相和漏电自检进行检测,PWM防抱死区控制电路提供+12V电平、±12V脉冲对充电进行检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