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式碳纤维自行车轮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428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式碳纤维自行车轮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组件,具体涉及一种编织式碳纤维自行车轮圈,属于自行车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自行车的主体结构,包括车架、前后叉以及轮圈等大都采用铁质或不锈刚为材料;在自行车比赛中,为减轻自行车整体重量,逐渐以铝合金材料代替铁或不锈钢材料;近来,又出现了以碳纤维材料作为自行车主体的趋势,大多仅以车架或前后叉为该材料应用的范围,但在讲究竞速的自行车赛车市场中,全车重量对速度而言是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全车应尽可能地利用质量轻盈的碳纤维打造车身;因而即使是轮圈,亦可以是以碳纤维为原料;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430Gpa亦高于钢;纤维材料首先应用于自行车的前、后叉;然后是曲柄、座管和握把这些有较大受力的部位;第三则是车架,这部分现在已经几乎全面市场化可以量产;其中,轮圈还在开发过程中,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260836.4,公开了一种碳纤维轮圈。该碳纤维轮圈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为管状而绕呈环状并定义一圆心,该本体定义一管状空间,该本体至少由一第一碳纤维层与一第二碳纤维层所叠合形成,该第一碳纤维层位于该本体的外表面而为编织而成的碳纤维布,该第二碳纤维层位于该第一碳纤维层与该管状空间之间,该第二碳纤维层包含至少一条碳纤维布条,该至少一碳纤维布条围绕该本体圆心设置;但其无法很好地承受外界高强度撞击,且其韧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编织式碳纤维自行车轮圈,强度高,韧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式碳纤维自行车轮圈,包括编织式轮胎固定座和编织式空腔管;所述编织式轮胎固定座和编织式空腔管之间设置有中间编织条;所述编织式轮胎固定座、编织式空腔管和中间编织条外围一体化编织有外表层;所述编织式轮胎固定座包括由卡夫拉线组和碳纤维线组交叉编织的中间混合层;所述中间混合层内外侧编织有至少一层纯碳纤维层;所述卡夫拉线组线径小于碳纤维线组线径;所述编织式空腔管至少有三层碳纤维编织层组成;所述中间编织条由碳纤维线立体环形编织构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外表层由碳纤维线交叉编织构成。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相邻所述碳纤维编织层其经纬线交错处相互错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式碳纤维自行车轮圈,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卡夫拉线组和碳纤维线组交叉编织的中间混合层,提高与编织式轮胎固定座的韧性和强度,使车圈稳定性更好,另外,通过立体弧形编织中间编织条,使车圈能够承受各角度的高强度撞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式空腔管部分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式碳纤维自行车轮圈,包括编织式轮胎固定座1和编织式空腔管2;所述编织式轮胎固定座1和编织式空腔管2之间设置有中间编织条3;所述编织式轮胎固定座1、编织式空腔管2和中间编织条3外围一体化编织有外表层4;所述编织式轮胎固定座1包括由卡夫拉线组和碳纤维线组交叉编织的中间混合层5;所述中间混合层5内外侧编织有至少一层纯碳纤维层6;所述卡夫拉线组线径小于碳纤维线组线径;所述编织式空腔管2至少有三层碳纤维编织层组成;所述中间编织条3由碳纤维线立体环形编织构成。

所述外表层4由碳纤维线交叉编织构成。

相邻所述碳纤维编织层其经纬线交错处相互错开。

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式碳纤维自行车轮圈,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卡夫拉线组和碳纤维线组交叉编织的中间混合层,提高与编织式轮胎固定座的韧性和强度,使车圈稳定性更好,另外,通过立体弧形编织中间编织条,使车圈能够承受各角度的高强度撞击。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