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后座装置和备胎槽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441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具有后座装置和备胎槽的车辆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后座装置和备胎槽的车辆。



背景技术:

常规的车辆在此具有用于后排座椅的后座装置和备胎槽,所述备胎槽设置在车辆的关于车辆纵轴线和与其平行伸展的车辆纵向方向位于后方的区域中。在该备胎槽中,容纳有用于车辆的备胎。通常,后座装置完全设置在备胎槽之前或者后座装置是可至少部分地翻转的,以便在需要时能够从备胎槽中取出备胎。在后面提到的情况中,可调节地安装相应的后座装置的座椅底架的刚性支架。在此,承载后座装置的坐垫和/或靠背的结构因此可调节离开备胎槽上方的区域,由此备胎在需要时能够从备胎槽中取出。de19702258a1、de102010051820a1和ep0939024a1例如示出这种解决方案。

然而,具有可调节的承载结构的后座装置需要耗费的措施来针对撞车情况保护后座装置。因此必须保证:在撞车情况下,当承载结构位于使用位置中并且乘客坐在后座装置上时,可调节用于取出备胎的承载结构保持在常规的位置中。基本上,因此能够优选的是:设计备胎槽上方的区域没有后座装置的部分。然而这在新型车辆中几乎无法与仍需设置第三排座椅的要求协调一致。在此,迄今为止通常弃用备胎槽。替代于此,提供轮胎修理组件(reifenreparatursets)。然而这恰好在越野车中是不令人满意的。因此,在越野车中作为替选方案又提出:将备胎设置在车辆尾部上或者设置在车辆的底部的区域中。然而这对车辆长度或离地间隙以及燃油消耗有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在这方面改进的车辆、尤其机动车,其中能够避免上述缺点。

该目的通过一种根据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实现。

因此,在将少量参数考虑在内时关于备胎槽和待安置在其中的备胎提出后座装置的一种特殊的布置和结构,所述布置和结构一方面实现:备胎槽上方的结构空间能够用于后座装置在车辆内部的布置,而为此不必使座椅底架的部分设计成强制可调节的,而另一方面同时保证:没有太大困难就能够将备胎从备胎槽中取出。

根据本发明,在此提出:安置在备胎槽中的备胎具有直径de和高度he,并且备胎槽具有的直径dm>de和的高度hm>he,使得备胎完全地容纳在备胎槽中,并且与备胎的端侧相切的并且垂直于备胎的胎面取向的轮平面在备胎槽的边缘下方伸展。备胎由此相对于备胎槽的边缘位于深处,使得还能例如将覆盖件插入到备胎槽的开口中,所述覆盖件与车辆底板面齐平。但是覆盖件也能够在车辆底板上突出。覆盖件基本上具有厚度e并且覆盖容纳在备胎槽中的备胎。

后座装置具有固定于车身并且优选不可移动的支架,优选作为座椅底架的一部分,所述支架至少通过刚性的支架部段在备胎槽和覆盖件上方延伸超出容纳在备胎槽中的备胎的——关于车辆纵轴线——位于前方的部分。支架由此使用在借助于覆盖件封闭的备胎槽上方所提供的结构空间。在此为了实现移除覆盖件并且从备胎槽中取出备胎而不必使支架和其支架部段本身是可调节的并且例如朝向车辆前部向前翻转和/或移动,根据本发明提出:延伸超出容纳在备胎槽中的备胎的前部部分的支架部段相对于可容易确定的参考平面在其位置和结构方面被预设。因此提出:当乘客能够常规地坐在后座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座椅上时,固定于车身的支架部段通过朝向覆盖件的下侧位于参考平面上方或者在参考平面中延伸,其中

-参考平面相对于轮平面以角度α伸展并且沿着交线与轮平面相交,所述交线位于如下竖直平面中,所述竖直平面垂直于车辆纵轴线伸展并且与容纳在备胎槽中的备胎的胎面相切,

-角度α满足下述公式

并且

-k位于[1.5cm;5cm]的区间中。

参数k是处理参数(handlingparameter)。该处理参数k在此是关于此所限定的处理间隙(handlingspiel)的一部分,所述处理间隙由用于备胎槽的优选板状的覆盖件的厚度e和手指的平均厚度的总和得出。

已令人惊讶地发现:考虑之前提出的条件,以相对简单的方式方法在后座装置和备胎槽的结构和设计方面容易地保证:(a)不仅能够毫无问题地从备胎槽处移除或者调节、尤其移动或者翻转覆盖件以接近备胎,(b)而且也能够毫无问题地在不与后座装置的支架碰撞的情况下并且在对于使用者的手指和手而言没有受伤危险的情况下从备胎槽中取出备胎。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参数k在区间[2cm;3cm]中预设。即使在这种相对窄的预设情况下,通过如下附加的措施保证满足对备胎的尽可能优化的结构空间使用和取出可行性的要求,所述附加的措施是:后座装置的支架部段位于参考平面上方或者最大程度地邻接于该参考平面。

延伸超出容纳在备胎槽中的备胎的前部部分的支架部段优选是不可移动的,也就是说,以不可调节的方式构成,并且是固定于车身的。支架部段由此始终保持在(撞车固定的)位置中,在所述位置中,所述支架部段至少部分地在备胎槽上方延伸并且也不可调节离开该位置以便可以取出备胎。更确切地说,经由根据本发明的设置已经保证:能够在不调节支架的情况下取出备胎。然而这无法排除:在支架部段处设有后座装置的可调节的元件,所述可调节的元件在需要时能够被调节,也就是说,被调节用于取出备胎,或者无法排除:后座装置的座椅是可调节的,以设定所期望的座椅位置。然而,固定于车身的支架不经由可松开的从而仅耗费地设计为防碰撞的锁紧装置与车辆底板连接,以便能够例如向前翻转座椅底架。优选地,支架持久地经由螺丝连接、焊接、销栓连接(bolzenverbindung)和/或铆接固定在车辆车身上。

在支架部段上例如安装有后座装置的元件,所述元件在使用位置和设置用于从备胎槽中取出备胎的取出位置之间可调节。在此,可调节的元件在其使用位置中也能够令人担忧地设置在参考平面下方和备胎槽上方。然而在取出位置中,附加的元件设置在参考平面上方,以便排除与待取出的备胎碰撞。后座装置的附加的元件的使用位置在此通常与后座装置的使用位置一致,在所述使用位置中,乘客通常坐在后座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座椅上。在附加的元件的取出位置中,这能够是被排除的,虽然这不是强制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变型中,备胎槽设置在车辆的车辆底板中,并且通过其下侧位于参考平面上方的或者沿着参考平面延伸的支架部段是后座装置的承载结构的一部分,所述承载结构横向于车辆纵轴线在备胎槽两侧与车辆底板连接。在此,承载结构因此关于车辆纵轴线在备胎槽右侧和左侧与车辆底板连接,使得当备胎常规地容纳在备胎槽中时,支架桥状地跨过备胎槽,更确切地说,恰好在如下区域中,在所述区域中存在备胎的前部部分。在此能够提出:承载结构的如下部段不位于参考平面下方,所述部段在备胎槽上方,在车辆底板处在承载结构的两个横向于车辆纵轴线彼此间隔开的固定装置之间延伸。

支架部段通常最大程度地在容纳在备胎槽中的备胎的中心上方伸展,由此支架部段仍根据本发明延伸超过容纳于备胎槽中的备胎的前部部分。支架部段由此在容纳于备胎槽中的备胎上方的结构空间中不以任意大小的偏移沿着车辆尾部的方向延伸,由此可能使取出备胎变得困难。更确切地说,支架部段在一个变型中最大程度地突出直至备胎中心。支架部段优选也不横向于车辆纵轴线向左或向右任意远地错开,使得已经由此排除了与待取出的备胎碰撞。更确切地说,本发明的焦点恰是:尽可能最佳地使用在容纳于备胎槽中的备胎上方的结构空间并且提供因固定于车身的支架部段和由此形成的承载结构而导致的改进的强度和改进的碰撞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变型中,支架部段基本上横向于车辆纵轴线延伸,例如作为后座装置的座椅底架的横向支架。

作为替选方案或者补充方案,支架能够关于车辆纵轴线在备胎槽前方固定在车辆的车辆底板上。在此,构成支架部段的支架例如在备胎槽两侧,即关于车辆纵轴线在右侧和左侧并且附加地在备胎槽前方固定在车辆底板上,使得后排装置的支架的在车辆底板上的至少三个固定部位形成虚拟三角形的角点。延伸超过容纳于备胎槽中的备胎的前部部分的支架部段在此随后例如基本上沿着这个虚拟三角形的底边延伸。

支架此外也能够具有沿着车辆纵轴线延伸的部段,所述部段与支架部段连接并且在备胎槽前方固定在车辆底板上。

附图说明

附图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一个可行的实施例。

在此示出:

图1a至1c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后座装置的不同的视图,所述后座装置具有装入车辆底板中的备胎槽,后座装置的承载结构的支架部段在所述备胎槽上方延伸;

图2示出具有备胎槽和容纳在其中的备胎的车辆底板的俯视图;

图3a示出后座装置的剖视的侧视图,具有对参考平面的图解说明,当支架在备胎槽上方延伸时,后座装置的支架在所述参考平面上方延伸;

图3b在与图3a相应的剖视的侧视图中对从备胎槽中取出备胎的图解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1c,2和3a至3b在不同的视图中图解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实施方案变型中后座装置r和备胎槽5。后座装置r和设置在车辆的车辆底板r中的备胎槽5在此设置和设计为,使得在后座装置r的承载结构t不可调节时能够毫无问题地取出安装在备胎槽5中的备胎e,而不与后座装置r的承载结构t碰撞,尽管承载结构t通过支架3在备胎槽5和容纳在其中的备胎e上方延伸。

后座装置r在此例如限定机动车中第二排座椅或者第三排座椅。当前,后座装置r具有两个座椅,所述座椅分别包括椅面1a或者1b和属于其的靠背2a或者2b。作为座椅底架的一部分承载这些座椅的并且与车辆底板b连接的承载结构t在此至少部分地也在备胎槽5上方延伸,以便尽可能最佳地使用所提供的结构空间。横向于车辆纵轴线a延伸的支架3在此桥状地跨越备胎槽5,更确切地说,在备胎槽5的关于车辆的(向前)行驶方向f位于前部的部分中。

支架3在此具有在备胎槽5上方延伸的支架部段30,所述支架部段在备胎槽5左侧和右侧经由固定装置4a和4b固定在车辆底板b上从而固定于车身。支架3的纵向部段31横向于支架部段30的延伸方向伸展。该纵向部段31在备胎槽5前方固定在车辆底板b上。如此,承载结构t在备胎槽5前方和两侧固定在车辆底板b上从而固定于车身。

为了能够如在图1b和3b中所示出的那样从在俯视图中圆环状的备胎槽5中取出备胎e而不必调节后座装置r的承载结构t并且备胎e不与后座装置r碰撞,后座装置r的承载结构t和尤其支架3通过其支架部段30设置在参考平面re上方精确限定的位置中。该参考平面re在图3a中详细图解说明。

在图3a中尤其结合图2和图3b图解说明参考平面re的位置,承载结构t位于所述位置上方或者最大程度地沿着参考平面re延伸,以便仍保证无碰撞地从备胎槽5中取出备胎e。参考平面re在此以角度α倾斜于轮平面ee关于行驶方向f斜向后并且斜向上延伸(从而当前也以角度α倾斜于车辆纵轴线a)。轮平面ee与备胎e的背离备胎槽5的底部50的上端侧相切并且垂直于备胎e的胎面lf取向。当前,轮平面ee平行于车辆纵轴线a伸展。参考平面re又具有与备胎e的轮平面ee的交线,所述交线位于垂直于车辆纵轴线a(和行驶方向f)伸展的竖直平面ve中。

竖直平面ve关于车辆纵轴线a的位置在此通过备胎e的胎面lf预设。因此,竖直平面ve在后座装置r的区域中与安装在备胎槽5中的备胎e的胎面lf相切。由此,竖直平面ve与胎面lf相切并且与备胎e在沿着行驶方向f位于前部的区域处的环周相切。竖直平面ve由此针对安装在备胎槽5中的备胎e沿着行驶方向f的最前部的位置形成参考。

备胎e的轮平面ee位于备胎槽5的边缘下方,使得在轮平面ee和备胎槽5的边缘之间在图3a和3b的剖视的侧视图或者横截面视图中可以看到在备胎槽5的边缘和轮平面ee之间的间距。备胎e由此完全地容纳在备胎槽5中并且不从该备胎槽中伸出。

在备胎e和备胎槽5的边缘之间的缺口通过在此未示出的(槽)覆盖件封闭。该覆盖件遮盖安装在备胎槽5中的备胎e并且优选与车辆底板b面齐平地封闭或者在车辆底板b的整个尾侧区域上延伸。备胎槽5的高度hm当前由此不仅大于备胎e的高度he,而且至少相当于备胎b的高度he和覆盖件的(壁)厚度的总和。

此外,备胎槽5的直径dm选择为大于备胎e的直径de,使得该备胎能够毫无问题地安装在备胎槽5中并且放置在备胎槽5的底部50上。备胎槽5的直径dm在此不是任意大的。更确切地说,该直径根据备胎e的直径de选择为,使得备胎槽5的直径dm仅以所限定的间隙sd超出备胎e的直径de。由此对于该间隙sd而言适用的是sd=dm-de。

考虑到必要的距离或者高度h,在所述高度中承载结构t能够通过支架3在备胎槽5上方延伸而不必为此将承载结构t设计为是可调节的,此时令人惊讶地发现:为此能够仅根据少量参数限定参考平面re,承载结构t的在备胎槽5上延伸的部分应在所述参考平面上方延伸。因此,除了受结构所决定而预设的参数,例如备胎槽5和备胎e的直径dm和de、覆盖件的厚度e和备胎e的高度he外,仅还需预设处理参数k。该处理参考k是处理间隙sh的一部分,所述处理间隙从用于备胎槽e的优选板状的覆盖件的厚度e和手指的平均厚度的总和中得出。在处理参数k的预设值位于[1.5cm;5cm]的区间中,例如位于[2cm;3cm]的区间中的情况下,参考平面re关于轮平面ee的位置仅经由角度α来具体化,其方式是:对于该角度α而言适用的是:

如果在后座装置r的结构和设置情况下观察到:后座装置r的承载结构t的在备胎槽e上方延伸的部分位于如此预设的参考平面re的上方或者最大程度地位于其上,那么不需要承载结构t的可调节性,由此使用者能够无碰撞地从备胎槽5中取出备胎e,其中所述参考平面以角度α相对于轮平面ee伸展。

承载结构t在此尤其能够在根据图2详细图解说明的结构空间中在备胎槽5上方延伸,使得承载结构t通过支架3也尤其在备胎e的关于行驶方向f位于前部的部分上方延伸。因此,支架3能够通过其支架部段30也尤其在右侧和左侧以偏移vr、vl相对于穿过备胎e的中心和平行于车辆纵轴线a伸展的中心线l1错开,其中vr位于区间[0;de/3]中并且vl位于区间[0;de/3]中。承载结构t从而支架3也能够朝向车辆尾部沿着车辆纵轴线a以偏移va——从备胎槽5的前棱边处测量——向后突出并且在备胎槽5上方延伸。优选地,偏移va位于区间[de/3;dm/2]中。如此,承载结构t因此能够向后突出直至最大程度至安装在备胎槽5中的备胎e的中心。

附图标记列表

1a、1b椅面

2a、2b靠背

3支架

30支架部段

31纵向部段

4a、4b固定装置

5备胎槽

50底部

a车辆纵轴线

b车辆底板

de直径(备胎)

dm直径(备胎槽)

e备胎

e厚度/壁厚

ee轮平面

f行驶方向

h高度/距离

he高度(备胎)

hm高度(备胎槽)

k处理参数

l1中心线

lf胎面

r后座装置

re参考平面

sd间隙

sh处理间隙

t承载结构

va、vl、vr偏移

ve竖直平面

α、α’角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