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事故车辆自动报警救助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9100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事故车辆自动报警救助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事故车辆报警救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事故车辆自动报警救助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汽车保有量在中国以每年数百万辆的速度增加。道路交通情况不断拥挤、恶化,各种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如果不及时报警求助,则会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会给乘客带来生命财产的威胁。但是目前的车辆事故中,需要乘客自己手动报警求助或者是需要车辆事故附近的人帮助报警求助,而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偏远、人员稀少等路段,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如果乘客因受伤不能及时报警求助,则会给乘客带来具大的伤害,甚至会威胁到乘客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事故车辆自动报警救助方法及系统,能够在车辆发生事故时自动向相关人员报警求助,并同时根据车辆所处的位置,落水、着地或悬空分别采用不同的自救措施,以保证车辆在等待救助过程中的安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事故车辆自动报警救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碰撞检测单元检测车辆受到的碰撞力度,当碰撞力度大于一定阈值时,启动自动报警救助系统;

2)通过情境检测单元检测车辆的事故状态,所述事故状态包括车辆的所处位置,车辆的倾斜角度和车辆的受损部位;其中,所述车辆的所处位置包括落水,着地和悬空;

3)通过报警单元向相关救助部门发送求助信息并引起车辆周围的行人注意,所述求助信息包括车辆的定位信息,车辆的型号户主信息,车辆的事故状态信息;

4)根据车辆的事故状态启动自救单元相应的自救模块,通过落水自救模块对处于落水状态的车辆进行自救,通过着地自救模块对位于地面的车辆进行自救,通过悬空自救模块对处于悬空状态的车辆进行自救。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当车辆处于落水状态时,启动落水自救模块,先将第一气体浮囊推出容置腔,并通过第一气体发生装置给第一气体浮囊快速充气,然后将第二气体浮囊和第三气体浮囊推出容置腔,并通过第二气体发生装置给第二气体浮囊和第三气体浮囊充气;

当车辆位于地面时,启动着地自救模块,当车辆电路出现漏电情况时,通过漏电开关使车辆电路断路,当车辆出现漏油情况时,通过干粉供应装置对车辆的漏油及高温位置喷洒干粉;

当车辆处于悬空状态时,启动悬空自救模块,通过车辆固定装置将车辆和与车辆接触的接触物固定住。

一种事故车辆自动报警救助系统,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碰撞检测单元、情境检测单元、报警单元和自救单元;

所述碰撞检测单元包括均匀设于车壳内表面的压力检测器,用于检测车辆受到的碰撞力度;

所述情境检测单元包括设于车身上的压力传感器,碰撞开关,陀螺仪和图像监控处理设备,用于检测车辆的所处位置,车辆的倾斜角度和车辆的受损部位;

所述报警单元包括设置在车身内部的gps定位器,gprs板,控制板,用于向相关人员发送求助信息,所述求助信息包括车辆的定位信息,车辆的型号户主信息,车辆的事故状态信息;和设置在车身外部的声光报警器,用于引起车辆周围的行人注意;

所述自救单元包括落水自救模块,着地自救模块和悬空自救模块,用于根据车辆的落水、着地或悬空状态对车辆进行自救。

作为优选,所述落水自救模块包括分别设置在车辆车身两侧尾部容置腔中的第一气体浮囊,设置在车辆车头两侧容置腔中的第二气体浮囊,设置在车辆尾部下方容置腔中的第三气体浮囊,以及与所述第一气体浮囊连接的第一气体发生装置,与所述第二气体浮囊和所述第三气体浮囊连接的第二气体发生装置;

所述第一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压缩空气供应源,连接所述压缩空气供应源和所述第一气体浮囊的供气管,设置在所述供气管与所述压缩空气供应源连接处的第一单向阀,和设置在所述供气管与所述第一气体浮囊连接处的高压阀;

所述第二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备用电源,与所述备用电源连接的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第二气体浮囊、所述第三气体浮囊的高压软管,以及设置在所述高压软管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第二气体浮囊、所述第三气体浮囊连接处的第二单向阀;

所述着地自救模块包括设置在车辆油箱油管附近的漏油检测器,设置在车辆电路上的漏电开关,设置在车辆车身上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车辆内部的干粉供应装置;

所述悬空自救模块包括设置在车辆底部的车辆固定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气体浮囊与所述供气管之间、所述第二气体浮囊与所述高压软管之间、所述第三气体浮囊与所述高压软管之间均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管体,与所述管体外表面连接的第一压紧圈、第二压紧圈和第三压紧圈,设于所述管体内表面一端的内连接螺纹部,设于所述管体外表面与所述内连接螺纹部同一端的连接圈,所述连接圈与所述管体一体成型且所述连接圈外表面设有外连接螺纹部;所述管体与所述第一压紧圈、所述第二压紧圈和所述第三压紧圈连接处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压紧圈、所述第二压紧圈和所述第三压紧圈与所述管体连接处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配合使用的第一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和第三环形凸起。

作为优选,所述备用电源包括蓄电池,和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燃料电池;所述燃料电池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部的双极板,与所述双极板阳极入口连接的氢气存储腔,与所述双极板阴极入口连接的氧气存储腔,与所述双极板阴极出口连接的储水箱。

作为优选,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电解槽,所述电解槽入口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电解槽的氢气出口一端与所述氢气存储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高压软管连通,所述电解槽的氧气出口一端与所述氧气存储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车辆内部空间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车辆固定装置包括伸缩式筒体,设置在所述伸缩式筒体底部的吸盘,设置在所述伸缩式筒体顶部的空气抽离件,设置在所述伸缩式筒体内部的尖头插杆,和驱动部件,所述尖头插杆与所述伸缩式筒体内部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尖头插杆内部中空,所述尖头插杆表面沿其径向均匀设有四个与其内部空间连通的穿梭孔,相邻两所述穿梭孔的中心轴相互垂直,每一所述穿梭孔对应设有一伸缩扎杆,所述伸缩扎杆位于所述尖头插杆内部且其自由端面向所述穿梭孔。

作为优选,所述尖头插杆内部还设有触发所述伸缩扎杆伸出所述穿梭孔的行程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在车辆发生事故时自动向相关人员报警求助,并同时根据车辆所处的位置,落水、着地或悬空分别采用不同的自救措施,以保证车辆在等待救助过程中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事故车辆自动报警救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事故车辆自动报警救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辆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管体,12、第一压紧圈,13、第二压紧圈,14、第三压紧圈,15、内连接螺纹部,16、外连接螺纹部,21、伸缩式筒体,22、吸盘,23、空气抽离件,24、尖头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事故车辆自动报警救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碰撞检测单元检测车辆受到的碰撞力度,当碰撞力度大于一定阈值时,启动自动报警救助系统。碰撞检测单元包括均匀设于车壳内表面的压力检测器,车辆车壳的各个部位均设有压力检测器,车辆的四个轮胎上也安装有压力检测器,当车辆发生事故时,如碰撞或悬空时,压力检测器的值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当变化值大于一定阈值时,就会给整个系统发送信号以做进一步处理。

2)通过情境检测单元检测车辆的事故状态,所述事故状态包括车辆的所处位置,车辆的倾斜角度和车辆的受损部位;其中,所述车辆的所处位置包括落水,着地和悬空。情境检测单元包括设于车身上的压力传感器,碰撞开关,陀螺仪和图像监控处理设备,用于检测车辆的所处位置,车辆的倾斜角度和车辆的受损部位。其中,压力传感器与压力检测器可以是相同的部件,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结合碰撞开关主要用于检测车辆的受损程度和受损部位。陀螺仪用于检测车辆的倾斜角度,图像监控处理设备可以抓拍车辆附近的场景并分析出车辆所处的位置。通过压力传感器,碰撞开关,陀螺仪和图像监控处理设备一起可判断出车辆的事故状态,落水,着地或悬空以及车辆的倾斜角度和受损位置。

3)通过报警单元向相关救助部门发送求助信息并引起车辆周围的行人注意,所述求助信息包括车辆的定位信息,车辆的型号户主信息,车辆的事故状态信息。车辆的定位信息包括通过gps定位器获取的车辆的具体地理位置信息,预存在控制板中的车辆的型号户主信息,具体包括车辆的车型、车牌号、常用联系人等信息,车辆的事故状态信息包括车辆的所处位置,车辆的倾斜角度和车辆的受损部位信息。报警单元通过gprs板向相关部门和车主的相关联系人发送无线救助信号,使得救助人员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对乘客进行救助。并通过声光报警器在事故现场通过声音和光线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4)根据车辆的事故状态启动自救单元相应的自救模块,通过落水自救模块对处于落水状态的车辆进行自救,通过着地自救模块对位于地面的车辆进行自救,通过悬空自救模块对处于悬空状态的车辆进行自救。

其中,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当车辆处于落水状态时,启动落水自救模块,先将第一气体浮囊推出容置腔,并通过第一气体发生装置给第一气体浮囊快速充气,然后将第二气体浮囊和第三气体浮囊推出容置腔,并通过第二气体发生装置给第二气体浮囊和第三气体浮囊充气。当车辆检测出处于落水状态时,及时将车身两侧尾部容置腔打开并将第一气体浮囊甩出,并通过已储备的压缩空气供应源快速对第一气体浮囊进行充气,充满气体的第一气体浮囊可减缓车辆下沉并使车辆处于稳定状态。

当车辆稳定后,再通过备用电源和气体发生器依次对第二气体浮囊和第三气体浮囊进行充气使车辆浮在水面以等待救援。本发明的落水自救模块只需要储备少量的压缩气体就能减缓车辆的下沉速度,再通过气体发生器逐步产生气体来使车辆浮于水面,安全实用。如果全部使用压缩气体,则车辆需要携带很大很重的压缩气体,正常行驶过程中会增大车辆的能耗损耗,且车辆在与水面撞击的过程中如果碰撞面立马通过气体浮囊充气则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如果全部通过气体发生器来对车辆进行充气,则车辆的下沉深度会增大,对车辆也是很不安全的。

当车辆位于地面时,启动着地自救模块,当车辆电路出现漏电情况时,通过漏电开关使车辆电路断路,当车辆出现漏油情况时,通过干粉供应装置对车辆的漏油及高温位置喷洒干粉,避免车辆在等待救援过程中发送火灾或爆炸,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当车辆处于悬空状态时,启动悬空自救模块,通过车辆固定装置将车辆和与车辆接触的接触物固定住,避免车辆滑落坠崖。先通过车辆固定装置的伸缩式筒体21朝与车辆接触的接触物伸展,如果接触面为岩石面则将吸盘22与岩石面贴紧,并通过空气抽离件23将吸盘22与岩石面之间的空气抽离,使得车辆与接触物牢牢固定。当接触面为泥土时,将尖头插杆24插入泥土中,到底后触发行程开关,使伸缩扎杆从穿梭孔中伸出,通过尖头插杆24和伸缩扎杆使车辆与接触物牢牢固定。

如图2所示,一种事故车辆自动报警救助系统,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碰撞检测单元、情境检测单元、报警单元和自救单元。所述碰撞检测单元包括均匀设于车壳内表面的压力检测器,用于检测车辆受到的碰撞力度。所述情境检测单元包括设于车身上的压力传感器,碰撞开关,陀螺仪和图像监控处理设备,用于检测车辆的所处位置,车辆的倾斜角度和车辆的受损部位。所述报警单元包括设置在车身内部的gps定位器,gprs板,控制板,用于向相关人员发送求助信息,所述求助信息包括车辆的定位信息,车辆的型号户主信息,车辆的事故状态信息;和设置在车身外部的声光报警器,用于引起车辆周围的行人注意。所述自救单元包括落水自救模块,着地自救模块和悬空自救模块,用于根据车辆的落水、着地或悬空状态对车辆进行自救。

其中,所述落水自救模块包括分别设置在车辆车身两侧尾部容置腔中的第一气体浮囊,设置在车辆车头两侧容置腔中的第二气体浮囊,设置在车辆尾部下方容置腔中的第三气体浮囊,以及与所述第一气体浮囊连接的第一气体发生装置,与所述第二气体浮囊和所述第三气体浮囊连接的第二气体发生装置。所述第一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压缩空气供应源,连接所述压缩空气供应源和所述第一气体浮囊的供气管,设置在所述供气管与所述压缩空气供应源连接处的第一单向阀,和设置在所述供气管与所述第一气体浮囊连接处的高压阀。所述第二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备用电源,与所述备用电源连接的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气体发生器与所述第二气体浮囊、所述第三气体浮囊的高压软管,以及设置在所述高压软管与所述气体发生器、所述第二气体浮囊、所述第三气体浮囊连接处的第二单向阀。

所述着地自救模块包括设置在车辆油箱油管附近的漏油检测器,设置在车辆电路上的漏电开关,设置在车辆车身上的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车辆内部的干粉供应装置。

所述悬空自救模块包括设置在车辆底部的车辆固定装置。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气体浮囊与所述供气管之间、所述第二气体浮囊与所述高压软管之间、所述第三气体浮囊与所述高压软管之间均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管体11,与所述管体11外表面连接的第一压紧圈12、第二压紧圈13和第三压紧圈14,设于所述管体11内表面一端的内连接螺纹部15,设于所述管体11外表面与所述内连接螺纹部15同一端的连接圈,所述连接圈与所述管体11一体成型且所述连接圈外表面设有外连接螺纹部16;所述管体11与所述第一压紧圈12、所述第二压紧圈13和所述第三压紧圈14连接处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压紧圈12、所述第二压紧圈13和所述第三压紧圈14与所述管体11连接处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配合使用的第一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和第三环形凸起。

连接件安装时,先将气体浮囊的进气口从没有内连接螺纹部15的一端套在管体11外侧,然后通过第三压紧圈14将气体浮囊与管体11压紧,并使气体浮囊的进气口预留一部分边缘朝第一压紧圈12端翻转并通过所述第一压紧圈12与气体浮囊与管体11压紧,最后再使使气体浮囊的进气口预留一部分边缘朝第二压紧圈13端翻转并通过所述第二压紧圈13与气体浮囊与管体11压紧,可使将气体浮囊与连接件牢牢固定,密封性好。接着将连接件的一端通过外连接螺纹部16与车辆固定,最后将连接件的一端通过内连接螺纹部15与供气管或高压软管固定。

所述备用电源包括蓄电池,和与所述蓄电池连接的燃料电池;所述燃料电池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部的双极板,与所述双极板阳极入口连接的氢气存储腔,与所述双极板阴极入口连接的氧气存储腔,与所述双极板阴极出口连接的储水箱。所述气体发生器包括电解槽,所述电解槽入口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所述电解槽的氢气出口一端与所述氢气存储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高压软管连通,所述电解槽的氧气出口一端与所述氧气存储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车辆内部空间连通。

通过蓄电池可以给电解槽供电,将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用于给气体浮囊充气,氧气用于给供给乘客呼吸。当蓄电池中电能低于一定值时,启动燃料电池给蓄电池充电,燃料电池需要的氧气和氢气可以由电解槽电解水获得,然后将产出的水供给储水箱,以循环使用。

如图4所示,所述车辆固定装置包括伸缩式筒体21,设置在所述伸缩式筒体21底部的吸盘22,设置在所述伸缩式筒体21顶部的空气抽离件23,设置在所述伸缩式筒体21内部的尖头插杆24,和驱动部件,所述尖头插杆24与所述伸缩式筒体21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尖头插杆24内部中空,所述尖头插杆24表面沿其径向均匀设有四个与其内部空间连通的穿梭孔,相邻两所述穿梭孔的中心轴相互垂直,每一所述穿梭孔对应设有一伸缩扎杆,所述伸缩扎杆位于所述尖头插杆24内部且其自由端面向所述穿梭孔。所述尖头插杆24内部还设有触发所述伸缩扎杆伸出所述穿梭孔的行程开关。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