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134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普及,涉及到行人的交通事故数量也日益增长。在CIDAS的2015年交通状况调查数据中,涉及到行人的事故约占所有事故的20%,由此造成的人员伤亡约占总量的30%。对交通事故中行人的保护已经成为汽车厂商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消费市场对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的关注度也在日益提高。

在车辆正面碰撞行人的事故中,行人的头部多数会碰撞到汽车的发动机盖上,发动机盖在设计时会考虑对行人头部的碰撞保护问题;当车辆的行驶速度较高时,行人的头部与车辆的碰撞点有可能会超出发动机盖,此时就有可能碰撞到车辆的A柱。为了车辆的整体安全性,A柱的强度基本都会设计得比较高。当行人的头部碰撞到A柱时,行人的伤害就会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可在行人与车辆A柱发生碰撞时,有效降低行人受到的伤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包括A柱;A柱碰撞检测系统,所述A柱碰撞检测系统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上;A柱外气囊,所述A柱外气囊设置在所述A柱内;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所述A柱外气囊进行通讯以在所述A柱碰撞检测系统向所述控制器发送行人A柱碰撞信号后控制所述A柱外气囊向外弹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A柱外气囊,并利用控制器使其分别与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A柱外气囊进行通讯以在A柱碰撞检测系统向控制器发送行人A柱碰撞信号后控制A柱外气囊向外弹开,从而可在行人头部与A柱之间提供一个弹性缓冲,降低行人可能受到的伤害,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A柱碰撞检测系统包括:摄像系统。

可选地,所述摄像系统安装在所述车辆本体的内后视镜基座内。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还包括:气囊罩盖锁系统,所述气囊罩盖锁系统包括气囊罩盖和气囊罩盖锁,所述气囊罩盖通过所述气囊罩盖锁可翻转地安装在所述A柱上且遮盖所述A柱外气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气囊罩盖锁进行通讯且在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行人A柱碰撞信号后控制所述气囊罩盖锁解锁以打开所述气囊罩盖。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还包括:气囊罩盖,所述气囊罩盖固定在所述A柱上且遮盖所述A柱外气囊,所述气囊罩盖由所述A柱外气囊弹开。

可选地,所述气囊罩盖与所述A柱之间的连接处为设置有撕裂部。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A柱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收纳所述A柱外气囊的收纳槽;所述车辆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嵌设在所述A柱外气囊与所述收纳槽的内侧壁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所述A柱外气囊之间通过数据线相连。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所述A柱外气囊之间进行无线通讯。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所述A柱外气囊设置在所述A柱上段的中部位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A柱外气囊在车辆本体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A柱外气囊在A柱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A柱外气囊向外弹开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100,车辆本体1,内后视镜11,摄像系统111,A柱12,收纳槽121,A柱外气囊2,密封条3,气囊罩盖4,前风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包括:车辆本体1、A柱碰撞检测系统、A柱外气囊2和控制器。

如图1所示,车辆本体1包括A柱12,A柱12设置在车辆本体1的前风挡5的两侧。

如图3所示,A柱外气囊2设置在A柱12内,具体而言,A柱外气囊2设置在A柱12上段内部。

同时,车辆本体1上还可以设置有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控制器,A柱碰撞检测系统可侦测车辆100行驶时前方的路况,具体而言,A柱碰撞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车辆前方行人碰撞A柱的碰撞信息参数,并将这些信息参数反馈至控制器。

进一步地,控制器可分别与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A柱外气囊2进行通讯以在A柱碰撞检测系统向控制器发送行人A柱碰撞信号后控制A柱外气囊2向外弹开。例如,在行人与车辆正碰时,A柱碰撞检测系统检测到行人将与A柱发生碰撞,此时A柱碰撞检测系统将向控制器发送行人A柱碰撞信号,控制器收到该信号后控制A柱外气囊2向外弹开,A柱外气囊2可以提供柔性支撑,缓冲A柱施加给行人的压力,降低行人所受伤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设置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A柱外气囊2,并利用控制器使其分别与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A柱外气囊2进行通讯以在A柱碰撞检测系统向控制器发送行人A柱碰撞信号后控制A柱外气囊2向外弹开,从而可在行人头部与A柱12之间提供一个弹性缓冲,降低行人可能受到的伤害,提升车辆100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A柱碰撞检测系统可以包括:摄像系统111,摄像系统111可在车辆100行驶时采集车辆100前方路况信息,可选地,摄像系统111可以安装在车辆本体1的内后视镜11基座内,这样既节省空间,使车内布局紧凑,又能较全面地拍摄到车辆100前方的路况及行人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可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A柱12的外侧面上可以设置有收纳A柱外气囊2的收纳槽121,进一步地,收纳槽121可以为矩形槽,并沿A柱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收纳槽121设置在A柱12上段的中部位置。A柱外气囊2放置在收纳槽121内,可选的,在A柱外气囊2与收纳槽121的内侧壁之间可以嵌设有密封条3,从而为A柱外气囊2提供密闭环境,保证A柱外气囊2的密封性,防止杂质、灰尘及雨水等进入而造成A柱外气囊2的磨损侵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还可以包括:气囊罩盖锁系统,该气囊罩盖锁系统可以包括气囊罩盖4和气囊罩盖锁,气囊罩盖4通过气囊罩盖锁可翻转地安装在A柱12上且遮盖A柱外气囊2,控制器与气囊罩盖4锁进行通讯且在控制器接收行人A柱碰撞信号后控制气囊罩盖锁解锁以打开气囊罩盖4。

具体地,如图2所示,气囊罩盖4固定在A柱12上且遮盖A柱外气囊2设置,可选地,气囊罩盖4可以为金属件,由此气囊罩盖4的强度高,能够保护A柱外气囊2在非触发时不受外力破坏。

气囊罩盖4上可设置有气囊罩盖锁,气囊罩盖锁用于在气囊罩盖锁系统非触发时锁止气囊罩盖4,使气囊罩盖4贴合在A柱12上。同时在A柱12的靠近前风挡5的一侧并与气囊罩盖锁相对的位置可以设置有铰链,气囊罩盖4与铰链配合并可相对铰链进行翻转,这样,在控制器接收到A柱碰撞检测系统发送的行人A柱碰撞信号后可控制气囊罩盖锁解锁以打开气囊罩盖4,使气囊罩盖4以铰链为中心向车辆本体1的内侧打开,进而为A柱外气囊2的充气伸展做准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气囊罩盖4可以设置为在A柱外气囊2被点火起爆充气后自动弹开,可选地,气囊罩盖4与A柱12之间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撕裂部,撕裂部可以为气囊罩盖4的减薄区,也可以是预成型的压痕,由此便于实现A柱外气囊2充气后气囊罩盖4被弹开,且省去气囊罩盖锁的使用,从而可减轻气囊罩盖4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A柱外气囊2可以设置为点火起爆式充气气囊,这样在行人与A柱12发生碰撞时,A柱外气囊2可以迅速充气并展开,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行人,降低行人头部受到的伤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控制器与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A柱外气囊2之间可以通过数据线相连,从而使控制器可以接收A柱碰撞检测系统发出的行人A柱碰撞信号,并控制A柱外气囊2做出相应反应,从而降低行人受到的伤害。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控制器与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A柱外气囊2之间还可以进行无线通讯,从而使控制器可以接收A柱碰撞检测系统发出的行人A柱碰撞信号,并控制A柱外气囊2做出相应反应,从而降低行人受到的伤害。

可选地,控制器可以包括数据分析系统,在摄像系统111采集到车辆100前方的路况信息后,数据分析系统经过数据分析后,辨别当发生碰撞时行人飞出的方向及速度,在行人飞翔A柱12附近是可以认为行人进入A柱外气囊2的保护区(即横向平面内行人头部的运动轨迹与A柱12两侧边缘距离小于82.5mm)。当行人进入到A柱外气囊2保护区后,数据分析系统会再次分析行人头部的相对运动速度,当行人头部的相对运动速度达到预设速度(例如10km/h)时,控制器发出指令,A柱外气囊2开始充气展开,在行人与A柱12之间提供缓冲,从而降低行人可能受到的伤害,提高事故中行人的生存几率。

下面参照图1-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的工作过程:

摄像系统111在车辆100行驶时采集车辆100前方路况信息,当车辆100同行人发生碰撞时,通过数据分析系统来计算车辆100与行人的相对速度;当相对速度较高时,行人可能会腾空,此时数据分析系统需要预判行人的运动轨迹及运动速度;当行人的运动轨迹与A柱12区域有交集时,根据行人的相对运动速度来决定A柱外气囊2是否作用,当相对运动速度较高时,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气囊罩盖锁解锁,气囊罩盖4向车辆本体1内侧翻转A柱外气囊2开始快速充气,在行人碰撞A柱12之前充满,减小行人撞击车辆A柱12的受力。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通过设置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A柱外气囊2,并利用控制器使其分别与A柱碰撞检测系统和A柱外气囊2进行通讯以在A柱碰撞检测系统向控制器发送行人A柱碰撞信号后控制A柱外气囊2向外弹开,从而可在行人头部与A柱12之间提供一个弹性缓冲,降低行人可能受到的伤害,提高车辆100的安全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