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门及用于机动车辆的后门的车窗调节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3220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辆门及用于机动车辆的后门的车窗调节器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文件大体上涉及机动车辆领域,并且尤其涉及包括完全打开的后侧窗和三角窗的机动车辆门。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辆应用中,存在设计可移动车窗或门玻璃以降低门结构的内部的挑战。通常较低的门结构的形状不适合使用传统的自动硬件系统完全降低全门玻璃车窗。这在后侧门上通常是个问题,在后侧门上,后轮舱的位置可使小于预期的较低门结构的某些形状和大小成为必要,或者在前门上是个问题,前门具有未安装在腰线上方的外侧后视镜。

在过去,此问题通常通过两个折衷方案中的一个加以解决。在图1A所示的这些折衷方案的第一个中,车窗或门玻璃W不完全降低在车窗框架的下侧的门上的腰线B以下。在此情境中,车辆乘客在车窗下降时没有舒适的地方放置其手臂。此外,仅有有限的空间使物品通过车窗上方的开口O穿过,并且开口的部分仍然被车窗覆盖,这极大地限制了可用通风。

在选择二中,如图1B所示,车窗或门玻璃W的可移动部分的大小被减小,从而使得该部分被完全打开并落入门面板P中。不幸的是,例如,由于添加玻璃G的固定件和隔条密封件S或阻挡日光开口的一部分的贴花部,这种折衷方案增加了车窗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此外,车辆的腰线上方的玻璃的固定件的出现变得对车辆整体审美有害,特别是当车辆门处于打开位置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辆门,其允许将后侧窗和后三角窗完全降低到门面板中,同时避免增加车窗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以及避免损害车辆整体审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机动车辆门,其包括:门主体;承载于门主体上的第一车窗;承载于门主体上的第二车窗;以及使第一车窗和第二车窗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的车窗驱动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车窗和第二车窗是无框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车窗和第二车窗在处于打开位置时被完全隐藏在门主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窗驱动系统包括用于使第一车窗和第二车窗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的单一驱动马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窗驱动系统包括驱动马达和用于第一车窗的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当第一车窗通过驱动马达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引导第一车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窗驱动系统包括用于第二车窗的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当第二车窗通过驱动马达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引导第二车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窗驱动系统包括用于第二车窗的第二驱动马达以及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当第二车窗通过第二驱动马达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引导第二车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窗驱动系统包括使第二车窗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的第二驱动马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机动车辆门还包括固定枢轴,当第二车窗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第二车窗绕固定枢轴枢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机动车辆门还包括位于第二驱动马达和第二车窗之间的连杆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杆机构包括齿轮传动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杆机构包括连接在第二驱动马达和承载于第二车窗上的槽之间的曲柄滑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杆机构包括选自包含缆线、带或链条的组的柔性驱动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车窗为侧窗,并且第二车窗为侧窗的车辆后方的三角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后门的车窗调节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后门包括后侧窗和邻近的后三角窗,车窗调节器系统包括:连接至后侧窗和后三角窗的车窗驱动器;用于后侧窗的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当后侧窗通过车窗驱动器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引导后侧窗;以及用于后三角窗的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当后三角窗通过车窗驱动器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引导后三角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窗驱动器包括驱动马达、将驱动马达连接至后侧窗的第一驱动缆线以及将驱动马达连接至后三角窗的第二驱动缆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车窗驱动器还包括:第一驱动卷筒,第一驱动缆线绕第一驱动卷筒缠绕;以及第二驱动卷筒,第二驱动缆线绕第二驱动卷筒缠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驱动卷筒具有第一半径R1,并且第二驱动卷筒具有第二半径R2,其中,R1≠R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导轨;以及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承载于后三角窗上,并且当后三角窗通过车窗驱动器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沿至少一个固定导轨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固定导轨包括单一固定导轨,并且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均沿单一固定导轨滑动。

根据本文中描述的用途和益处,提供一种机动车辆门。该机动车辆门包括门主体、承载于门主体上的第一车窗、承载于门主体上的第二车窗、以及使第一车窗和第二车窗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的车窗驱动系统。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车窗和第二车窗是无框的。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车窗和第二车窗在处于打开位置时被完全隐藏在门主体内。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车窗驱动系统包括用于使第一车窗和第二车窗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的单一驱动马达。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车窗驱动系统包括驱动马达和用于第一车窗的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用于当第一车窗通过驱动马达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引导第一车窗。此外,车窗驱动系统包括用于第二车窗的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用于当第二车窗通过驱动马达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引导第二车窗。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车窗驱动系统包括用于第二车窗的第二驱动马达以及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在第二车窗通过第二驱动马达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引导第二车窗。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提供枢轴,当第二车窗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绕该枢轴枢转。枢轴可邻近第二车窗的下前角或第二车窗的下后角固定。此外,连杆机构设置在第二驱动马达和第二车窗之间。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杆机构包括齿轮传动机构。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杆机构包括连接在第二驱动马达和承载于第二车窗上的槽之间的曲柄滑块。在另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连杆机构包括选自包含缆绳、带或链条的组的柔性驱动元件。

在这些实施例中的任何实施例中,第一车窗可包括侧车窗,并且第二车窗可包括位于侧车窗的车辆后侧的三角窗。

根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包括后侧窗和邻近的后三角窗的机动车辆的后门的车窗调节器系统。车窗调节器系统包括连接至后侧窗和后三角窗的车窗驱动器、用于后侧窗的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以及用于后三角窗的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在后侧窗通过车窗驱动器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引导后侧窗。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在后三角窗通过车窗驱动器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引导后三角窗。

更具体而言,车窗驱动器可包括驱动马达、将驱动马达连接至后侧窗的第一驱动缆线和将驱动马达连接至后三角窗的第二驱动缆线。此外,车窗驱动器可包括:第一驱动卷筒,第一驱动缆线绕第一驱动卷筒缠绕;以及第二驱动卷筒,第二驱动缆线绕第二驱动卷筒缠绕。第一驱动卷筒具有第一半径R1,并且第二驱动卷筒具有第二半径R2,其中,R1≠R2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导轨和承载于后三角窗上的第一从动件和第二从动件。当后三角窗通过车窗驱动器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这些从动件沿至少一个固定导轨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机动车辆门允许将后侧窗和后三角窗完全降低到门面板中,同时避免增加车窗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以及避免损害车辆整体审美。

在以下描述中,示出和描述了用于机动车辆门和车窗调节器系统的几个优选实施例。然而应当了解,机动车辆门和车窗调节器系统能够有其他不同的实施例,并且其若干细节在所有不脱离如以下权利要求所附和所述的门和系统范围的各种明显方面能够变更。因此,附图和说明应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

附图说明

附图包含在此处并且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例示了车窗调节器和车窗调节器系统的若干方面,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来解释其中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A示出了现有技术的一种类型,其当门面板不适用完全打开门玻璃的全尺寸车窗时做出了折衷。

图1B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第二种类型,其当门面板不适用完全打开全尺寸车窗或门玻璃时做出了折衷。

图2A为示出车窗调节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该车窗调节器系统提供用于完全打开后侧窗和机动车辆的后门的腰线下方的后三角窗的单一驱动马达,其中,当打开时两个车窗被完全隐藏。

图2B为示出车窗调节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该车窗调节器系统提供用于完全打开后侧窗和机动车辆的后门的腰线下方的后三角窗的两个驱动马达,其中,当打开时两个车窗被完全隐藏。

图3A和图3B为示出处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的第一车窗和第二车窗的替代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第一车窗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平移,并且第二车窗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

图4为包括三角窗、车窗支架和密封件的三角玻璃组件的详细侧视图。

图4A至图4D为可用于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驱动第二车窗的四种不同的连杆机构的详细示意图。

图5A和图5B为另一替代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三角玻璃车窗绕下后角枢转。图5A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车窗。图5B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车窗。

现在将详细地参照当前车窗调节器和车窗调节器系统的优选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图2A,其例示了用于机动车辆的车窗调节器系统10,其中,机动车辆包括侧车窗12和位于后门16中的邻近的后三角窗14。车窗调节器系统10还包括车窗驱动器,通常由标号18指定。此外,车窗调节器系统10包括用于后侧窗12的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通常由参考标号20指定、以及用于后三角窗14的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通常由参考标号22指定。

更具体而言,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20以及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22均包括至少一个导轨。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20包括第一导轨42和第二导轨44,而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22包括第三导轨46和第四导轨48。当车窗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固定至侧车窗12的从动件45沿导轨42、44滑动,而固定至三角窗14的从动件47沿导轨46、48滑动。因此,当后侧窗12通过车窗驱动器18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其中,在打开位置,后侧窗12在腰线24下面隐藏在后门16中,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20引导后侧窗12。同样地,当后三角窗14通过车窗驱动器18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其中,在完全打开位置,后三角窗14在腰线24下面完全隐藏在后门16内,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22引导后三角窗14。因此,应了解,车窗调节器系统10通过允许后侧窗12和后三角窗14完全打开并且落入后门16内而允许操作人员完全打开后门16上方的车窗开口。

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车窗驱动器18包括单个驱动马达28,驱动马达28具有同时驱动第一卷筒32和第二卷筒34的驱动轴30。

车窗驱动器18还包括缠绕在第一卷筒32上并且将驱动马达连接至从动件45处的后侧窗12的第一缆绳36。此外,车窗驱动器18包括缠绕在第二卷筒34上并且将驱动马达28连接至从动件47处的后三角窗14的第二缆绳38。如在图2A中进一步所述,第一卷筒32具有第一半径R1,而第二卷筒34具有第二半径R2,其中,R1≠R2。因此,应当了解,驱动马达28驱动缆绳36和38,并且因此,取决于第一半径R1和第二半径R2的比率,当车窗12和14在完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被提升和降低时具有不同的速度。

更具体而言,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半径R1大于第二半径R2。驱动马达28在控制器40的控制下通过驱动轴30驱动第一卷筒32和第二卷筒34,从而使得每一卷筒同时旋转360度。由于第一卷筒32具有较大半径R1,缠绕在第一卷筒上的第一缆绳36以第一速度S1移动,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速度S1不等于而是大于第二卷筒34上的第二缆绳38的速度S2。因此,连接至第一缆绳36的后侧窗12相对于后门16以大于后三角窗14的第一速度S3被位移,其中,后三角窗连接至第二缆绳30并且移动速度为S4。结果,两个车窗12和14可在同样的操作时间内被移动不同的距离,从而使得它们均被完全移位到腰线24下方的完全打开位置,其中,它们隐藏在后门16内以完全打开车窗开口26。因此,车窗12和14在被单一马达28驱动时均可被恰当地打开和关闭。

现在参照图2B,其示出了用于控制机动车辆的后门56中的后侧窗52和后三角窗54的操作的车窗调节器系统50的替代实施例。车窗调节器系统50包括车窗驱动器,通常由标号58指定,车窗驱动器连接至后侧窗52和后三角窗54。此外,车窗调节器系统50包括用于后侧窗52的第一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60,由此当后侧窗通过车窗驱动器58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被引导。进一步地,车窗调节器系统50包括用于后三角窗54的第二导轨和从动件子系统62,由此当后三角窗通过车窗驱动器58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位时被引导。

更具体而言,此实施例中的车窗驱动器58包括驱动第一卷筒66的第一驱动马达64和驱动第二卷筒70的第二驱动马达68。缠绕在第一卷筒66上的第一缆绳72将第一驱动马达64连接至后侧窗52。缠绕在第二卷筒70上的第二缆绳74将第二驱动马达68连接至后三角窗54。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卷筒66和第二卷筒70可具有或不具有不同的半径。相反,缆线72和74的速度、并且因此车窗52和54的打开和关闭速度可由处于控制器76的控制下的第一驱动马达64和第二驱动马达68的驱动速度确定。

然而应当了解,在图2A和图2B所示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控制器40和76可包括专用微处理器或根据合适的控制软件操作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因此,控制器40和76被构造成控制车窗12和14或52和54的操作速度。控制器40和76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网络界面,以上所有通过通信总线以本领域熟知的方式互相通讯。单一致动器78,例如扭子开关可设置在门16上。操作人员可操纵致动器78来启动控制器40和76并且打开或关闭车窗12和14或52和54。

现在参照图3A和图3B,其示出了机动车辆门10的替代实施例,其中,第一车窗52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平移,正如图2B中例示的实施例中所设置,但是当第二车窗54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位时,第二车窗54绕枢轴80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而非平移。如需要,枢轴80可被固定。

如图4所示,第二车窗54包括组件,该组件包括:(a)三角玻璃82;(b)密封件84,当两个车窗处于关闭位置时密封件84通过第一车窗12密封三角玻璃;以及(c)车窗支架86,车窗支架86连接至三角玻璃并且绕固定在门主体16上的枢轴销80枢转。

现在参照图4A至图4D,其例示了用于分别在图3A和3B所示的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第二车窗54的四种不同的驱动系统。在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马达68直接连接至枢轴销80并且车窗支架86键联接至上述销,从而使得驱动马达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直接驱动第二车窗54。

在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马达68连接至齿轮传动机构,通常由参考标号88指定,通过该齿轮传动机构,驱动马达旋转枢轴销80。再一次,车窗支架86键联接至销80,从而使得车窗54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

在图4C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马达68通过两个滑轮90和92以及驱动缆绳、带或链条94连接至枢轴销80。结果,马达68旋转枢轴销80和键联接至枢轴销80的第二车窗54,由此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位车窗。

在图4D所示的另一个替代实施例中,马达68通过曲柄滑块96连接至车窗支架86。更具体而言,驱动马达68的驱动轴98键联接至曲柄滑块96。曲柄滑块96的相对端包括沿支架86中的纵长槽102滑动的突耳100。当驱动马达68在动作箭头A的方向上枢转曲柄滑块96时,突耳100在动作箭头B的方向上沿槽102滑动,并且玻璃车窗支架86绕枢轴销80在动作箭头C的方向上枢转,使得第二车窗54从图3A中例示的关闭位置移位到图3B中例示的打开位置。当在相反的方向上驱动驱动马达68时,第二车窗54以相反的方式从打开位置移位到关闭位置。

现在参照图5A和图5B,其例示了另一替代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用于三角窗54的枢轴80邻近下后角而非下前角设置,正如在图3A和图3B中例示的实施例中。三角窗54可使用图4A至图4D所示的任何驱动系统绕枢轴80枢转。若有必要出于间隙的目的,直到在侧窗52已经完全打开之后才打开三角窗54。

上述描述系出于阐释和说明目的。并未保证其详尽性,且未将实施例限于公开的精确形式。可根据上述构思进行明显的修改和变化。根据公平、合法、公正授予的专利保护范围,应认为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化都在附属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