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保险杠安装孔盖板结构及后保险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8807阅读:7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保险杠安装孔盖板结构及后保险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车辆后保险杠及其安装孔盖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现有的汽车后保险杠安装孔的使用中,目前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种是螺栓安装于安装孔后就放置不管,直接裸露在外,这样水和灰尘很容易进入安装孔,腐蚀螺栓,而安装孔的外露在视觉感官上也较差。因此目前这个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

一种是将后保险杠的安装孔藏在后组合灯里。而如果采用安装孔藏在后组合灯里的方式,则在拆卸后保险杠时必须要先拆除后组合灯,这样就造成维修时的不便,费时费力。

一种是采用孔塞来堵塞安装孔的方式,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孔塞及车辆(申请号:201620737548.9),所述孔塞包括板状的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同一表面上的至少一组卡接结构,每组卡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卡接结构,对于每组卡接结构,一部分卡接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一侧,另一部分卡接结构设置在所述本体的相对另一侧。孔塞通过卡接结构固定到车辆的孔上。采用此种方法虽然能够方便的封闭安装孔,但是由于安装后孔塞的外表面高出保险杠外表面,隐藏安装孔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孔塞也不容易从安装孔内取出,需要利用一字型改锥等工具撬出,容易损伤后保险杠外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后保险杠及其安装孔盖板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隐藏后保险杠安装孔的同时提高拆装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后保险杠安装孔盖板结构,所述后保险杠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盖板结构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连接有卡头,所述卡头卡在安装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两个支点部,所述盖板本体嵌入所述安装孔内且抵靠在所述支点部上;所述盖板本体上具有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卡在安装孔内,所述卡头和所述限位凸沿分别位于所述支点部的两侧,所述盖板本体能够绕所述支点部摆动,且通过所述盖板本体的摆动所述卡头能够脱离所述安装孔。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方案在安装时,采用卡扣的方式将盖板本体固定在安装孔上;在拆卸时,采用翻转盖板本体的方式打开安装孔。安装盖板本体时,盖板本体上的限位凸沿和卡头分别卡在安装孔内,支点部支撑盖板本体,三者共同作用将盖板本体固定在安装孔内;打开盖板本体时,按压盖板本体具有限位凸沿的一端,此时盖板本体是一个以支点部为支点的杠杆,在盖板本体具有卡头的一端会产生一个向外翻转的力,盖板本体以支点部为轴心产生翻转,具有卡头一侧盖板本体翻出安装孔,具有限位凸沿一侧盖板本体进入安装孔内,此时盖板本体只受到支点部的支撑力,不再固定于安装孔,将盖板本体从安装孔取出,有效地降低了打开安装孔的难度,简单快捷。

在上述后保险杠安装孔盖板结构中,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卡槽和限位槽,所述卡头卡在卡槽内,所述限位凸沿置于限位槽内且与限位槽内壁相抵靠。这样,卡头与卡槽的卡合能够使盖板本体更牢固地卡在安装孔内。盖合时,限位凸沿与限位槽内壁相抵靠,防止了盖板本体具有限位凸沿的一端翻出安装孔;在翻转盖板本体时,限位凸沿能够沿着限位槽向下移动,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在上述后保险杠安装孔盖板结构中,所述盖板本体外表面与所述安装孔边沿齐平,使人不容易发现安装孔,起到了很好的隐藏效果。

在上述后保险杠安装孔盖板结构中,所述支点部为弧形槽,所述盖板本体上具有与所述弧形槽对应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端部具有与弧形槽相对应的弧形部;或者所述支点部包括连接在安装孔孔壁上的弧形凸起部,所述盖板本体上具有与所述弧形部对应的弧形凹槽。这样盖板本体转动更流畅,打开盖板本体更方便省力。

在上述后保险杠安装孔盖板结构中,所述安装孔内设有卡槽一侧的孔壁上具有凸沿,所述凸沿与盖合后的盖板本体内侧相抵靠。所述凸沿在盖板本体盖合时,凸沿与盖板本体相抵触,防止了盖合时用力过大,导致盖板本体过度陷入安装孔内。

在上述后保险杠安装孔盖板结构中,所述盖板本体上设有卡头一侧表面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增强了盖板本体的强度,使盖板本体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和损坏。

在上述后保险杠安装孔盖板结构中,所述盖板本体为树脂材料一体成型而成。

在上述后保险杠安装孔盖板结构中,所述盖板本体内侧连接有一条纽带。所述纽带的另一端连接于安装孔孔壁上,避免了盖板本体与安装孔分离后容易遗失的风险。

一种后保险杠,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后保险杠安装孔的盖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后保险杠安装孔的盖板结构结构简单,能够通过按压的方式很方便地盖合安装孔或者将安装孔打开,省时省力;当盖板本体盖合后,封闭了安装孔,防止了水和灰尘等物体进入安装孔内,防止了孔内的螺栓腐蚀,延长了螺栓的使用寿命;而盖板本体外表面与安装孔边沿齐平,使后保险杠外表面整体更平整,起到了很好的隐藏安装孔的效果,提升了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孔在后保险杠上的位置关系图;

图2是盖板结构的仰视图;

图3是盖板结构与安装孔的立体图;

图4是盖板本体盖合在安装孔时的剖视图;

图5是盖板本体打开时的剖视图。

标号的说明:1、盖板本体;2、安装孔;3、后保险杠;4、支点部;41、弧形槽;42、支撑部;43、凸沿;51、限位凸沿;52、限位槽;61、卡头;62、卡槽;7、纽带;8、螺栓;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1、2、3、4、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如图1、2、3、4所示,安装孔2开设于汽车后保险杠3上,盖板本体1安装于安装孔2中,盖板本体1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制成,盖板本体1尺寸与安装孔2相匹配,盖板本体1面向安装孔2一侧表面设有两个对应的支撑部42,支撑部42的端部具有凸出的弧形部,弧形部与设置在安装孔2内的两个弧形槽41相匹配,由于弧形槽41的开口大于弧形部,支撑部42能够很容易的安装于弧形槽41里或者与弧形槽41分离。

盖板本体1内侧表面设有分别位于支撑部42两侧的一个卡头61和一个限位凸沿51,安装孔2内分别设有与卡头61和限位凸沿51相匹配的卡槽62和限位槽52。

当需要封闭安装孔2时,将限位凸沿51置入限位槽52,支撑部42的弧形部置入弧形槽41中,然后按压盖板本体1设有卡头61的一端,盖板本体1会绕着弧形槽41转动,使盖板本体1设有限位凸沿51的一端向安装孔2外翻转,当限位凸沿51与限位槽52上壁相抵触2时,卡头61卡入卡槽62,此时盖板本体1在卡头61、限位凸沿51和支撑部42的共同作用下固定于安装孔2内,盖板本体1的外表面与安装孔2边沿齐平。

如图5所示,当需要打开安装孔2时,只需要在盖板本体1设有限位凸沿51一端朝安装孔2内按压,由于杠杆作用,盖板本体1设有卡头61的一端会受到向外翻转的扭矩,卡头61受力变形脱出卡槽62,此时盖板本体1具有限位凸沿51的一端向孔内转动,不再抵靠于限位槽52的上部,盖板本体1不再受到限制,只要轻轻取下盖板本体1即可。与使用孔塞来封闭安装孔2的方式相比,使用本实施例的盖板结构打开安装孔2只需要通过按压即可完成,更方便快捷,还完全避免了使用一字形改锥等工具可能对后保险杠表面造成的损伤。

另外,为了防止打开安装孔2时按压在盖板本体1具有卡头61一侧的力过大导致盖板本体1变形凹陷进安装孔2,在安装孔2设有卡槽62一侧的孔壁上设置凸沿43,当盖板本体1盖合到位时,凸沿43与盖板本体1内侧相抵靠,防止了盖板本体1设有卡头61的一端向安装孔1内进一步运动。

另外,由于盖板本体1外表面与安装孔2边沿齐平,隐蔽性好,所以在盖板本体1外表面卡头61对应的一侧设有一个标记,方便需要打开安装孔2时确认按压位置。

另外,为了增强盖板本体1的强度,防止盖板本体1在打开或者盖合安装孔2时受力变形,在盖板本体1内侧表面增设加强筋9。

另外,因为盖板本体1体积小,且是圆形,容易掉落遗失,因此在盖板本体1内侧连接一条纽带7,纽带7的另一端连接安装孔2孔壁,避免了取下的盖板本体1遗失的风险。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安装孔2孔壁上设有两个弧形凸起,盖板本体1面向安装孔2一侧设有两个与弧形凸起相匹配的弧形凹槽,盖板本体1能够绕弧形凸起转动以打开安装孔2。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种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