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进气格栅装置、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4171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主动进气格栅装置、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进气格栅技术领域,涉及驱动部件设置在进气格栅的两侧中的一侧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背景技术:

主动进气格栅(Active Grille Shutter,AGS)装置属于汽车的前端模块(Front End Module,FEM)的重要部件,其被安装在汽车的前端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控制或调整进气量,因此,也称为可变进气格栅系统。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具有降低汽车风阻的同时还具有实现对机舱等进行高效热管理、节能减排的效果,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现有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一般设置有驱动部件(也称为“致动器”)用来为主动控制叶片的旋转角度(从而调整进气量)并提供动力。 一般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中驱动部件是设置在左右两组叶片的中间,也即设置在主动进气格栅的中部位置,这样,驱动部件可以同步地驱动左右两组叶片。

例如,申请号为CN201380044707.6、名称为“主动进气格栅多零件模块化框架”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揭示了致动器设置在主动进气格栅的中部杆上,也即致动器设置在主动进气格栅的中部位置。

然而,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前端模块需要设置越来越多的部件,例如,具有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汽车的前端的中部需要放置各种传感器,例如雷达传感器、摄像头等。现有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驱动部件的置放位置容易与雷达传感器、摄像头等所需置放的位置发生冲突,导致空间布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或其他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包括:

框架本体;

左叶片组和右叶片组;

设置在所述左叶片组的左侧/所述右叶片组的右侧的驱动部件和第一传动部件,其中,所述驱动部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部件驱动所述左叶片组/所述右叶片组;以及

第二传动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左叶片组和所述右叶片组之间,其中所述左叶片组/所述右叶片组通过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所述右叶片组/所述左叶片组且带动所述右叶片组/所述左叶片组同步地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被设置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环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中,所述左叶片组的右端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所述右叶片组的左端与所述第二传动部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为一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中,所述左叶片组和所述右叶片组相对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地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中,所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还包括格栅部件,所述框架本体固定安装在所述格栅部件上从形成集成式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部件和/或所述第二传动部件为连杆结构。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其包括图像传感器和/或雷达传感器;其中,

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或雷达传感器对应于以上任一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位于所述左叶片组和所述右叶片组之间的中间位置而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其中,所述雷达传感器被对应于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环状结构的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中间区域而布置。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还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其包括具有图像传感器和/或雷达传感器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还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或雷达传感器对应于所述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位于所述左叶片组和所述右叶片组之间的中间位置而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汽车,其中,所述雷达传感器被对应布置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环状结构的所述第二传动部件的中间区域中一种主动进气格栅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驱动部件设置左叶片组的左侧或右叶片组的右侧,并且在左叶片组和右叶片组之间设置实现它们同步转动的传动部件,可以将左叶片组和右叶片组之间的中间位置腾出,也即主动进气格栅装置能让出对宽裕的中间位置用来安装例如图像传感器和/或雷达传感器等部件,同时,左叶片组和右叶片组能实现同步转动。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完整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加完全地描述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按照很多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变得彻底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完全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或部件,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下面的描述中,为描述的清楚和简明,并没有对图中所示的所有多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附图中示出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为完全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部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许多部件的设置和操作都是熟悉而且明显的。

在描述中,使用的“左”和“右”的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方位来定义的,相对于车辆来说,“左”和“右”是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定义的。

图1所示为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主要包括框架本体110和在左右方向上布置的左叶片组140和右叶片组160;通过框架本体110可以将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整体地固定安装在车辆的前端,其中,左叶片组140和右叶片组160设置在框架本体110上。需要说明的是,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还包括按照在汽车的最前端的格栅部件(图中未示出),在汽车行进时,空气从格栅部件流进、再经过左叶片组140和右叶片组160流入例如机舱中,框架本体110固定安装在格栅部件上。在一实施例中,框架本体110是固定安装在格栅部件上,从而形成集成式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具体的固定安装方式不是限制性的,例如通过卡扣或螺栓等实现固定安装。

其中,左叶片组140和右叶片组160可以设计为具有相同的结构并相对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的中心线大致左右对称地布置。在一实施例中,左叶片组140具有若干可旋转的叶片141,若干叶片141大致平行地设置并且每片叶片141的两端可旋转地固定在框架本体110上;右叶片组160具有若干可旋转的叶片161,若干叶片161大致平行地设置并且每片叶片161的两端可旋转地固定在框架本体110上。叶片141和161的具体结构不是限制性的。

继续如图1所示,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左叶片组140的左侧的驱动部件120和第一传动部件130,其中,驱动部件120通过第一传动部件130共同驱动左叶片组140。在一实施例中,驱动部件120和第一传动部件130设置在左叶片组140的左端上,第一传动部件130也可以称为辅助传动部件,其两端分别连接驱动部件120的输出轴和左叶片组140的每个叶片141的左端,第一传动部件130可控制地带动左叶片组140的每个叶片在0-90°内同步地转动,其转动角度和时序的控制由驱动部件120实现,其控制原理不是限制性的。第一传动部件130具体例如可以设置为连杆结构,但是,应当理解到,第一传动部件130的具体结构和类型也不是限制性的。

驱动部件120在该实施例中为一个并且设置在左叶片组140的左侧,这样,不占用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的中间位置。驱动部件120可以由电机(例如步进电机)和控制部件实现,来自整车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至驱动部件120的控制部件,从而控制器步进电机的转动。驱动部件120的具体类型或结构不是限制性的。

继续如图1所示,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左叶片组140和右叶片组160之间的第二传动部件150,其也可以称为“主动传动部件”或“联动传动部件”, 第二传动部件150具体例如可以设置为连杆结构。其中,左叶片组140通过第二传动部件150连接右叶片组160,并且能够通过第二传动部件150带动右叶片组160同步地转动。由于主动传动部件的体积相对驱动部件120要小,因此占用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的中间位置的空间较少,或者基本不占用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的中间位置。并且,通过第二传动部件150带动右叶片组160的若干叶片161同步地转动,可以实现左叶片组140和右叶片组160在同一驱动部件驱动下同步地联动,左叶片组140和右叶片组160的同步性好,容易实现精确控制进气量,尤其地,可以仅使用一个驱动部件120,减少成本的同时减少驱动部件120在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中占用的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左叶片组140的右端与第二传动部件150连接,右叶片组160的左端与连接。第二传动部件150可以被设计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环状结构,从而第二传动部件150占用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的中部空间少;在该环状结构的中间区域,可置放诸如雷达传感器920(例如ADAS雷达传感器)。

图2所示为按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主动进气格栅装置20同样地设置有类似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的框架本体110、左叶片组140、右叶片组160、驱动部件120、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二传动部件150,其主要区别在于,驱动部件120和第一传动部件130设置在右叶片组160的右侧的(如图2所示),驱动部件120通过第一传动部件130驱动右叶片组160,右叶片组160通过第二传动部件150连接左叶片组140且带动左叶片组140同步地转动。框架本体110、左叶片组140、右叶片组160、驱动部件120、第一传动部件130和第二传动部件150的具体设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或20的对应于左叶片组140和右叶片组160之间的中间位置基本被腾出,并且,可以在在同一驱动部件驱动下同步地联动,叶片转动的同步性好,实现成本低。

以上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20在工作时,驱动部件120输出动力通过第一传动部件130驱动左叶片组140/右叶片组160转动一定角度,同时,通过第二传动部件150带动右叶片组160/左叶片组140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实现左叶片组140和右叶片组160在同一驱动部件120驱动下同步地转动。

以上实施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或20可以安装在汽车的前端构成前端模块的一部分。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汽车中,汽车还设置有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例如自动驾驶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包括用于采集信息的图像传感器910(例如摄像头)和/或雷达传感器920(例如ADAS传感器),如图1和图2所示,图像传感器910和/或雷达传感器920对应于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或20的对应于左叶片组140和右叶片组160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来安装,由于第二传动部件150占用空间小,它们并不会与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或20整体发生空间位置冲突。在一实施例中,雷达传感器920可以置放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环状结构的第二传动部件150的中间区域中。图像传感器910和/或雷达传感器920对应于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或20的中间位置来安装在汽车的前端,能以较佳的位置和/或角度采集相应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图像传感器910和/或雷达传感器920并不是固定安装在主动进气格栅装置10或20,而是对应其中间位置固定安装在汽车的其他部件上。以上实施例的汽车可以是至少部分采用高压动力电池输出的能量来驱动的电动汽车,也可以是完全采用发动机驱动的汽车。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或汽车的其他部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因此,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进气格栅装置以及使用其的汽车。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例如传动部件的结构和叶片的结构变化,叶片数量的变化等。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