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416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安全保险装置,具体涉及到新型结构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属于汽车安全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的普及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而行车的安全问题却不容忽视。在汽车的研发设计过程中,都应将汽车的安全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研发阶段把安全放作首先考虑的因素,非常有利于改善当下的情况。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制造企业,对汽车安全的重视程度都在逐渐提高。作为研发设计人员,认识到汽车安全的重要性非常重要汽车碰撞时,首先受到伤害的是汽车的前保险杠系统。汽车前保险杠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汽车保护装置起着保护汽车和行车人的作用。在发生碰撞时,吸能前保险杠系统通过自身变形吸收大量碰撞产生的能量有效的保护了汽车其他零部件和乘客安全。目前,汽车轻量化的研究主要在两个方向,一方面使用小密度高强度的轻量化材料,比如如铝、镁、陶瓷、塑料、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另一方面可以改进汽车结构减少或者减轻部件数,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用作汽车前保险杠横梁,吸能盒的结构也有很大突破改进。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包括2至5排橡胶半球、两个底座、两个吸能盒、横梁、防磨橡胶垫;横梁外表面为弧面,横梁的截面是长方形空心;2至5排的橡胶半球通过环氧结构胶粘接在横梁的外弧面上,每排中的橡胶半球等间距分布;横梁的内弧面和两个圆柱形的吸能盒使用环氧结构胶粘接,每个吸能盒的另一面使用环氧结构胶分别粘接有一个底座。进一步汽车前保险杠装置,还包括双拱形加强筋;双拱形加强筋通过使用环氧结构胶粘接置于横梁的中空处,贯穿整个横梁;双拱形加强筋采用双峰结构,截面形状单峰为正弦曲线。进一步,汽车前保险杠装置还包括碟弹簧;碟弹簧大圆周面对齐配合,配合完成的碟弹簧装入防磨吸能橡胶垫中,最后放入吸能盒褶皱里,褶皱夹角为30°至45°之间,最后将其置于加工吸能盒的模具里,与吸能盒一起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相对于已有钢制前保险杠装置,本实用新型运用了采用的新的结构形式,提升吸能和碰撞性能。

2.本实用新型中前保险杠相比传统的前保险杠具有橡胶半球装置,碰撞时此装置可以将对汽车车身的冲击力峰值降为普通前保险杠的十分之一,冲击时的加速度峰值降为普通前保险杠的十二分之一,使冲击过程更加平稳,吸能效果是普通前保险杠的1.25倍,橡胶装置还具有分散应力作用,进一步提升横梁的吸能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对车体的损害。

3.本实用新型中圆柱形吸能盒采用三角形褶皱,充分利用变形时弯曲吸收能力,能够极大地提高其吸能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内置碟弹簧装置,可以有效的把碰撞冲击产生的巨大动能转化为自身的弹性势能,能够在高速冲击时对汽车车身进行保护。提高前保险杠缓冲吸能效果。

5.本实用新型中内置的双拱形式加强筋能够对前保险杠横梁提供支撑保护作用,减少低速冲击时对前保险杠造成的损伤,还能减少高速冲击时对车身和乘客造成的损伤。

6.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整体设计合理,减少了保险杠的部件厚度,整个汽车前保险杠装置的质量是普通钢制保险杠质量的一半左右,能够降低汽车整车质量,降低油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前保险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吸能盒内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吸能盒内部剖视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吸能盒零件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双拱形加强筋零件图;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标记如下:

1-底座;2-吸能盒;3-横梁;4-橡胶半球;5-双拱形加强筋;6-防磨擦橡胶垫;7-碟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例进行说明,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保险杠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实施例1,包括2至5排橡胶半球、两个底座、两个吸能盒、横梁、双拱形加强筋、防磨橡胶垫;横梁外表面为弧面,横梁的截面是长方形空心;双拱形加强筋5通过使用环氧结构胶粘接置于横梁的中空处,贯穿整个横梁;双拱形加强筋5采用双峰结构,截面形状单峰为正弦曲线;2至5排的橡胶半球通过环氧结构胶粘接在横梁的外弧面上,每排中的橡胶半球等间距分布,上下两排之间橡胶板球4的间距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横梁尺寸调动;横梁的内弧面和两个圆柱形的吸能盒使用环氧结构胶粘接,每个吸能盒的另一面使用环氧结构胶分别粘接有一个底座;通过吸能盒2上的底座1和车身进行螺栓连接,横梁3的内弧面和吸能盒2一个端面利用环氧结构胶粘接,内弧面上使用环氧结构胶共对称粘接有两个吸能盒2。当前保险杠遭受冲击时,首先外弧面的橡胶半球4遭受冲击,橡胶半球4属于吸能橡胶材料,具有显著的抗震吸能效果。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实施例2,橡胶半球4和横梁3外弧面利用环氧结构胶粘接,整个横梁3外弧面使用环氧结构胶粘接了2至5排的橡胶半球4,每排中的橡胶半球4等间距分布,上下两排之间橡胶板球4的间距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横梁尺寸调动,横梁3的内弧面和吸能盒2一个端面利用环氧结构胶粘接,内弧面上使用环氧结构胶共对称粘接有两个吸能盒2,吸能盒2内置碟弹簧7,两个吸能盒2的另一端面分别使用环氧结构胶粘接有底座1,以便螺栓固定。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实施例3还包括碟弹簧7,碟弹簧7大圆周面对齐配合,配合完成的碟弹簧装入防磨吸能橡胶垫6中,最后放入吸能盒2褶皱里,褶皱夹角为30°至45°之间,最后将其置于加工吸能盒2的模具里,与吸能盒一起成型。吸能盒2和碟弹簧7之间附有防磨橡胶垫6,碟弹簧7装入防磨橡胶垫6中,可以减少在震动过程中碟弹簧7对吸能盒2的磨损,整个吸能盒装置可以在碰撞冲击时起到较好的缓冲吸能效果。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实施例3,吸能盒2褶皱夹角为30°至45°之间,防磨橡胶垫6位于碟弹簧7和吸能盒2之间。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实施例3,吸能盒2中内置有碟弹簧7,碟弹簧7大圆周面对齐配合,配合完成的碟弹簧7装入防磨橡胶垫6中,然后置于吸能盒2三角形褶皱内,褶皱夹角为30°至45°之间,最后将其置于加工吸能盒2的模具里,与吸能盒2一起成型。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实施例3,双拱形加强筋5单峰为正弦曲线,采用双峰结构,横梁3和双拱形加强筋5通过胶水环氧结构胶粘接,加强筋5贯穿整个保险杠横梁3,提高横梁3刚度和强度。

碰撞发生时,橡胶半球4首先遭受冲击,吸收一部分能量后,将剩余冲击能量传递给横梁3和双拱形加强筋5,横梁3可大幅吸收冲击能,最后将冲击能传给吸能盒2,吸能盒2的内置碟弹簧7会将最后传入的冲击大部分吸收,从而减小对车身的损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