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公交车充电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3187阅读:18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公交车充电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公交车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公交车充电用充电桩。



背景技术:

因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已成为困扰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严重问题,许多城市开始推广使用纯电动公交车。大量研究表明,电动车相比常规燃油汽车在能效和减排方面有明显优势。纯电动车和传统汽油车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比较,其中纯电动车按照“煤-电-电动机”的能源应用路径,而传统汽油车按照“石油-汽油-内燃发动机”的路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即使在电能来源仅考虑煤电的最差情况,纯电动车单位行驶里程所消耗的一次能源(折成热值)只有传统汽油汽车的0.7倍。

电动车以电能替代了燃油,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汽车的动力驱动方式,虽然使用功能一样,但是从技术上已经根本不同。换个角度,从电力服务看,它是一种用电设备,是一种新型的用电需求,为电动车提供电能供给,主要有交流充电、直流充电和电池更换等三种方式。

纯电动式公交车通过充电架、汇流排、受电弓系统装置进行充电。现在的公交车充电时一种形式是采用充电枪进行充电;另一种形式是采用充电极板。当公交车采用充电枪进行充电时,充电电流最大不超过250安,充电时间相对长,而且充电枪在和车上的接口多次插拔后,彼此的间隙越来越大,从而产生放电,导致充电枪烧结的故障,发生此类事故,则必须更换充电枪,维修成本高。当采用充电弓进行充电时,通常都是将受电弓安装在公交车的车顶,这样就造成电动公交车的高度增加,行驶的过程中容易被道路两旁的树木刮蹭,如果充电弓的充电极板与充电桩上汇流排之间存在接触间隙,造成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出现接触面放电、拉弧现象,严重影响充电工作,并且时间长会导致充电极板起热烧蚀,此外现有的充电极板只有正充电极板和负充电极板,存在安全隐患。此外通过受电弓这种充电方式需要将每一辆电动公交车上安装受电弓,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公交车的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电动公交车充电用充电桩,该充电桩能够保证公交车上的充电极板与受电弓弓头的充电极板之间的接触,保证电动公交车正常充电的同时能够消除安全隐患,此外这种只需要在公交车车顶安装充电极板,而不需要安装整个充电弓,大大降低了成本,整个公交车的高度得到降低,避免公交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被树枝刮蹭。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电动公交车充电用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横梁,横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倒挂安装的直升剪式受电弓,所述直升剪式受电弓包括底板,底板上安装有剪叉装置,所述剪叉装置包括多个剪叉单元,每个剪叉单元均包括两块剪叉板,各个剪叉单元之间通过剪叉轴相互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的剪叉单元与底板铰接,顶端的剪叉单元设有弓头,所述中间剪叉单元的两块剪叉板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连接板,连接板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曲柄的一端,所述底板与中间剪叉单元之间设有电缸,电缸的固定端与底板铰接,电缸的活塞杆端与曲柄的另一端铰接。

所述弓头包括框架,框架由主横杆和四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横杆组成,主横杆和支撑横杆相互垂直,主横杆分别与支撑横杆的中间固定连接,所述主横杆与支撑横杆之间设有气囊组件,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与主横杆平行的安装横杆,每个安装横杆的两端对称设有开口朝上的“U”形安装槽板,“U”形安装槽板内分别安装有正极板、负极板、接地极板、信号极板,且正极板、负极板、接地极板、信号极板分别与“U”形安装槽板通过销轴铰接。

所述气囊组件包括底座、顶盖、导杆,所述底座和顶盖之间沿周向设有气囊,所述导杆穿过底座和顶盖,且位于气囊内的导杆上套设有弹簧。

所述导杆的下端与底座之间设有平垫和锁紧螺母,导杆的上端设有螺纹段。

所述顶盖的下端设有凸台,且凸台插入弹簧内。

所述导杆呈阶梯状。

所述主横杆为“U”形槽钢。

所述支撑柱与横梁之间设有弧形连接段。

所述横梁与直升剪式受电弓之间通过瓷瓶安装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充电桩集中充电的方式,可以避免在每个电动公交车上安装受电弓,只需要在公交车上安装充电极板,大大降低了成本,当电动公交车需要充电时,充电弓上的信号极板发出信号,受电弓在电缸的驱动下受电弓下降,避免了人工通过爬上车顶观察调节充电极板与汇流排之间的距离,实现其自动化操作,此外通过销轴充电极板可在“U”形安装槽板上转动,根据不同的路况调整弓头的充电极板与公交车上的充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保证弓头的充电极板与公交车上的充电极板之间的接触,同时充电极板引入接地保护保证电动公交车正常充电的同时能够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直升剪式受电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弓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图5的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气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直升剪式受电弓充电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右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公交车充电用充电桩,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柱2,支撑柱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横梁3,支撑柱2与横梁3之间设有弧形连接段4,横梁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倒挂安装的直升剪式受电弓,所述横梁3与直升剪式受电弓之间通过瓷瓶11安装连接,这样能够很好的起到绝缘作用。如图3、图4所示,所述直升剪式受电弓包括底板5,底板5上安装有剪叉装置6,所述剪叉装置6包括多个剪叉单元,每个剪叉单元均包括两块剪叉板601,各个剪叉单元之间通过剪叉轴602相互铰接,所述底端的剪叉单元与底板5铰接,顶端的剪叉单元设有弓头7,所述中间剪叉单元的两块剪叉板601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连接板8,连接板8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曲柄9的一端,所述底板5与中间剪叉单元之间设有电缸10,电缸10的固定端与底板5铰接,电缸10的活塞杆端与曲柄9的另一端铰接。

如图7所示,所述弓头7包括框架701,框架701由主横杆701a和四根相互平行的支撑横杆701b组成,主横杆701a为“U”形槽钢,主横杆701a和支撑横杆701b相互垂直,主横杆701a分别与支撑横杆701b的中间固定连接,所述主横杆701a与支撑横杆701b之间设有气囊组件702,所述支撑横杆701b的两端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与主横杆701a平行的安装横杆703,如图5、图6所示,每个安装横杆703的两端对称设有开口朝上的“U”形安装槽板704,“U”形安装槽板704内分别安装有正极板705、负极板706、接地极板707、信号极板708,且正极板705、负极板706、接地极板707、信号极板708分别与“U”形安装槽板704通过销轴709铰接。

如图8所示,所述气囊组件702包括底座702a、顶盖702b、导杆702c,所述底座702a和顶盖702b之间沿周向设有气囊702d,所述导杆702c穿过底座702a和顶盖702b,且位于气囊702d内的导杆702c上套设有弹簧702e,顶盖702b的下端设有凸台,且凸台插入弹簧702e内,导杆702c呈阶梯状,导杆702c的下端与底座702a之间设有平垫702f和锁紧螺母702g,导杆702c的上端设有螺纹段,安装时将导杆702c穿过主横杆701a、支撑横杆701b后用螺母锁紧。

如图9、图10、图11所示,使用时,将待充电的电动公交车开到充电桩下,弓头7上的信号极板708传输信号,电缸10的活塞杆端伸出,剪叉装置6在电缸10的驱动下降落,弓头7上的正极板705、负极板706分别与公交车上的充电极板相接触,对电动公交车充电,充电过程中接地极板707能够对受电弓起到保护作用。若遇到路面不平整时,正极板705、负极板706可绕销轴709转动,以保证正极板705、负极板706分别与汇流排相贴合。该弓头7上的充电极板与公交车上的充电极板之间的接触,保证电动公交车正常充电的同时能够消除安全隐患。当电动公交车充电结束以后,电缸10的活塞杆端缩回,剪叉装置6在电缸10的驱动下降落至横梁3。

采用充电桩集中充电的方式,可以避免在每个电动公交车上安装受电弓,只需要在公交车上安装充电极板,大大降低了成本,当电动公交车需要充电时,充电弓上的信号极板发出信号,受电弓在电缸的驱动下受电弓下降,避免了人工通过爬上车顶观察调节充电极板与汇流排之间的距离,实现其自动化操作,此外通过销轴连接充电极板可在“U”形安装槽板704上转动,根据不同的路况调整弓头7上的充电极板与公交车上的充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保证弓头7上的充电极板与公交车上的充电极板之间的接触,同时充电极板引入接地保护保证电动公交车正常充电的同时能够消除安全隐患。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