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后驱动力装置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6339阅读:1030来源:国知局
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后驱动力装置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驱动系统领域,尤其涉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后驱动力装置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证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节能降耗、低排放的环保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制约电动车发展的电池技术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的前提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其有效的节能减排特性成为一个过渡性产品。

一般而言,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发动机常匹配燃油经济性较好的发动机,例如ATKI NSON发动机。此类发动机虽然能够保证汽车运行于燃油经济性相对最理想的区间,但同时也牺牲了部分动力性。因此,为了弥补该部分的动力损失,匹配电动后驱成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不二选择。如何合理布置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后驱动力装置也成为了很多主机厂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同时兼顾装配维修方便性的电动后驱动力装置布置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后驱动力装置布置结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动后驱减速器和电动后驱电机,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燃油箱的后方、后消声器前侧、车身后地板横梁的下方。

所述动力装置的前方与燃油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动力装置的后方与悬架下控制臂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动力装置的左右两侧与后传动轴的轴杆及护套包络、车身以及副车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动力装置的上方与下部车身及车身后地板横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动力装置的下方与排气管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动力装置与后副车架及悬架为整体结构。

所述后副车架上设有用于固定动力装置的悬置。

本实用新型在燃油汽车边界上维持底盘后悬架硬点不变的前提下实现,节省整车开发成本和周期,同时本发明布置型式的电动后驱动力装置结构紧凑,可实现模块化装配。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2为电动后驱动力装置布置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后地板;2、后轮;3、后传动轴;4、电动后驱减速器;5、后消声器;6、排气管;7、电动后驱电机;8、燃油箱;9、悬置;10、副车架安装点;11、后副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动力装置位于燃油箱8的后方,排气管6的后消声器5前侧,车身后地板1横梁下方,其中动力装置为电动后驱减速器4和电动后驱电机7。动力装置与后副车架11及悬架为一整体,则后副车架11在燃油车基础车型上进行了相应的更改,并同时提供安装电动后驱动力装置的悬置9安装点,悬置9具体布置位置如图2中所示,使得电动后驱动力装置结构紧凑,并可实现模块化装配。

为了满足电动后驱动力装置与周边边界动态间隙的要求,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均需同时满足。前方考虑与燃油箱8间隙,后方考虑与悬架下控制臂间隙,左右两侧考虑安装后传动轴3后轴杆及护套包络与车身及副车架间隙,上方考虑与下部车身及车身后地板1横梁间隙,下方主要考虑与排气管6间隙同时兼顾最小离地间隙要求。综合考虑所有布置间隙要求后,需对油箱、副车架、排气管6、车身底板横梁做出相应调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