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乘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1615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乘用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用车,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扩展车内乘用空间的多功能乘用车。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 人们现在非常注重精神层面的自由, 为了远离大城市的喧嚣, 最近几年房车发展迅速, 房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受到旅游爱好者的欢迎,实现 “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 的时尚产品。现有的房车存在体积小,空间有限,很多房车采用拓展机构来实现,安装拓展不方便,且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提高乘用车空间的多功能乘用车。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乘用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天窗,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形成的上层休息区通过开口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开口前部的车顶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床板;

所述可折叠厢体包括设置于车顶上部的顶棚,所述顶棚与车顶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将所述顶棚顶升预设的高度,所述床板下部设置有推力机构,所述推力机构能够产生向床板左右两侧的推力,所述推力机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左推杆与右推杆,所述左推杆与右推杆端部分别连接左滑轨与右滑轨,所述左滑轨与右滑轨分别通过弹力机构连接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所述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靠近推力机构的侧面为斜切面A,所述斜切面A下端靠近推力机构,上端远离推力机构,所述床板左右两侧面分别具有斜切面B,所述斜切面A与斜切面B相适配以使其能够相互贴合拼接;

所述推力机构在收起状态下,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预埋于床板下部,当所述推力机构通过推杆将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推出床板下部时,所述弹力机构将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顶升至与床板持平,以增加床板的宽度,此时斜切面A与斜切面B相贴合适配; 当所述推力机构通过推杆将床板扩展板拉回床板下部时,所述斜切面B按压床板扩展板,以使床板扩展板进入床板下部;

所述顶棚周边与车顶周边之间设置有折叠缩篷布,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顶棚顶升,顶升的顶棚将可伸缩篷布伸展,所述顶棚、车顶、伸展后与可伸缩篷布形成密闭的空间构成上层休息区,其后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被推力机构推出床板下部以与床板左右两侧持平,达到增加床板宽度的目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升降机构为设置于顶棚与车顶之间前后两端的前升降机构与后升降机构,所述前升降机构与后升降机构分别连接动力部,以驱动其升高/降低。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升降机构为设置于顶棚与车顶之间前后两端的前交叉臂式升降机构与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所述前交叉臂式升降机构与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分别通过丝杠连接前步进电机与后步进电机,以驱动其升高/降低。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车顶四角分别通过转轴连接前部左支撑杆、前部右支撑杆、后部左支撑杆、后部右支撑杆下端,所述前升降机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部左支撑杆拉绳、前部右支撑杆拉绳,所述后升降机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后部左支撑杆拉绳、后部右支撑杆拉绳;

所述前部左支撑杆拉绳连接前部左支撑杆,所述前部右支撑杆拉绳连接前部右支撑杆,以使前升降机构升起时通过拉绳牵引前部左支撑杆、前部右支撑杆上端与顶棚通过磁力锁固定;

所述后部左支撑杆拉绳连接后部左支撑杆,所述后部右支撑杆拉绳连接后部右支撑杆,以使后升降机构升起时通过拉绳牵引后部左支撑杆、后部右支撑杆上端与顶棚通过磁力锁固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弹力机构包括床板扩展板支架,所述床板扩展板支架一端连接滑轨,另一端连接床板扩展板,所述床板扩展板支架连接扭力弹簧,以使床板扩展板支架始终具有使其竖立的扭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斜切面A上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斜切面B上端设置有卡钩,所述卡槽与卡钩相适配,以使所述床板扩展板与床板持平时,所述卡槽与卡钩卡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后部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后车厢门,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设置有后厢体滑轨,所述后厢体滑轨上设置有后厢体,所述后厢体能够沿后厢体滑轨伸出/伸入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后厢体一端具有通口与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导通,所述后厢体上部设置有可升高/降低的内体,当所述后厢体伸出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时,所述内体升高以增加后厢体使用空间,所述后车厢门包括上门与下门,所述上门上端通过上门轴与车体连接,所述下门下端通过下门轴与车体连接,所述上门能够沿上门轴转动以使其呈竖直状态,所述下门能够通过下门轴转动以使其放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内设置有三排座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顶棚四周具有向外侧倾斜设置有外延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床板上设置有床垫,所述床垫为充气床垫,所述充气床垫连接充气机构以为充气床垫充气。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乘用车,乘坐空间大,其在车顶上部设置可以自动折叠的厢体,有效增加了使用面积;同时,因现有车型车顶宽度较小,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的设置能够有效扩展床板宽度,增加床板面积,实现了空间利用最优化。其结构简单、造价低,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多功能乘用车顶棚未升起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多功能乘用车顶棚升起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多功能乘用车是后箱体移出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右视局部剖视图;

图5是图2的右视局部剖视图;

图6是顶棚未升起时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未展开示意图;

图7是顶棚升起时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展开示意图;

图8是车底局部视图;

图9是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展开时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体;

1.1、可以开合的天窗;

2.1、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

2.2、后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

3、顶棚;

3.1、磁力锁;

4、前侧伸缩帐篷;

5、后侧伸缩帐篷;

6.1、前部左支撑杆拉绳;

6.2、后部左支撑杆拉绳;

6.3、后部右支撑杆拉绳;

7、后步进电机;

8、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

8.1、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上滑道;

8.2、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下滑道;

9、床板;

9.1、卡钩;

9.2、斜切面B;

10.1、斜切面A;

10.2左侧床板扩展板

10.3右侧床板扩展板

10.4卡槽

11、防潮隔层;

12、重型滑轨;

12.1、滑轨吊臂;

13、滑轨;

13.1、床板扩展板支架;

13.1.1、扭力弹簧;

14、滑轨拉杆;

15.1、前部左支撑杆

15.2、后部左支撑杆

16、左侧伸缩帐篷;

17、下门;

18、推杆电机;

18.1、左推杆;

18.2、右推杆

19、车底;

20、后厢体滑轨;

21、后厢体;

22、上门;

23、可升降内体;

24、拉杆;

25、后左右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功能乘用车,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包括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2.1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2.2,所述车体的车顶上部设置有可折叠的厢体,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的车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天窗1.1,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形成的上层休息区通过开口与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导通,所述开口前部的车顶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床板9,所述床板9下部设置有防潮隔层11;

所述可折叠厢体包括设置于车顶上部的顶棚3,所述顶棚与车顶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够将所述顶棚顶升预设的高度, 所述升降机构为设置于顶棚与车顶之间前后两端的前交叉臂式升降机构与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8,所述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8包括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上滑道8.1与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下滑道8.2;所述前交叉臂式升降机构与后交叉臂式升降机构分别通过丝杠连接前步进电机与后步进电机7,以驱动其升高/降低。

所述床板下部设置有推力机构,所述推力机构为推力电机18,所述推力机构能够产生向床板左右两侧的推力,所述推力机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左推杆18.1与右推杆18.2,所述左推杆与右推杆端部分别设置有滑轨13,所述滑轨可以有若干个且之间通过滑轨拉杆14连接,以增加滑动面积,所述滑轨滑动设置于滑轨12上,所述滑轨为重型滑轨,所述滑轨与床板之间设置有滑轨吊臂2.1,用于固定床板与滑轨,所述左推杆与右推杆上的滑轨分别通过弹力机构连接左侧床板扩展板10.2与右侧床板扩展板10.3,所述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靠近推力机构的侧面为斜切面A 10.1,所述斜切面A下端靠近推力机构,上端远离推力机构,所述床板左右两侧面分别具有斜切面B 9.2,所述斜切面A与斜切面B相适配以使其能够相互贴合拼接;

所述推力机构在收起状态下,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预埋于床板9下部,当所述推力机构通过推杆将左右床板扩展板10.2、10.3推出床板9下部时,所述弹力机构将床板扩展板10.2、10.3顶升以与床板9持平,此时斜切面A与斜切面B相贴合适配,以增加床板的宽度; 当所述推力机构通过推杆将床板扩展板拉回床板下部时,所述斜切面B按压床板扩展板板10.2、10.3,以使床板扩展板进入床板下部;

所述顶棚周边与车顶周边之间设置有折叠缩篷布4、5、16,当所述可折叠的厢体展开时,所述升降机构将所述顶棚顶升,顶升的顶棚将可伸缩篷布伸展,所述顶棚、车顶、伸展后与可伸缩篷布形成密闭的空间构成上层休息区,其后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被推力机构推出床板下部以与床板左右两侧持平,达到增加床板宽度的目的,推出的左侧床板扩展板与右侧床板扩展板将可伸缩篷布顶出,以使可折叠的厢体展开状态呈梯形。

所述车顶四角分别通过转轴连接前部左支撑杆15.1、前部右支撑杆、后部左支撑杆15.2、后部右支撑杆下端,所述前升降机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部左支撑杆拉绳6.1、前部右支撑杆拉绳6.3,所述后升降机构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后部左支撑杆拉绳6.2、后部右支撑杆拉绳;

所述前部左支撑杆拉绳连接前部左支撑杆,所述前部右支撑杆拉绳连接前部右支撑杆,以使前升降机构升起时通过拉绳牵引前部左支撑杆、前部右支撑杆上端与顶棚通过磁力锁3.1固定;

所述后部左支撑杆拉绳连接后部左支撑杆,所述后部右支撑杆拉绳连接后部右支撑杆,以使后升降机构升起时通过拉绳牵引后部左支撑杆、后部右支撑杆上端与顶棚通过磁力锁3.1固定

所述左支撑杆15.1、前部右支撑杆、后部左支撑杆15.2、后部右支撑杆起到有效固定顶棚的目的。

所述弹力机构包括床板扩展板支架13.1,所述床板扩展板支架一端连接滑轨13,另一端连接床板扩展板10.2、10.3,所述床板扩展板支架13.1沿床板扩展板长度设置若干个,所述床板扩展板支架连接扭力弹簧13.1.1,以使床板扩展板支架13.1始终具有使其竖立的扭力。

斜切面A上端设置有卡槽10.4,所述斜切面B上端设置有卡钩9.1,所述卡槽与卡钩相适配,以使所述床板扩展板与床板持平时,所述卡槽与卡钩卡接。

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后部设置有可以开合的后车厢门,所述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内的车底19设置有后厢体滑轨20,所述后厢体滑轨上设置有后厢体21,所述后厢体的厢体可升降内体23能够升高/降低以增加后厢体的高度,所述内体23为可升高/降低的顶篷,顶篷方式可以为前述顶棚、可伸缩篷布相同的结构连接形式,所述后厢体能够沿后厢体滑轨伸出/伸入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所述后厢体一端具有通口与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导通,另一端具有可以开合的后厢体门。当所述后厢体伸出时,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下部通过后左右支脚固定。所述后车厢门包括上门22与下门17,所述上门上端通过上门轴与车体连接,所述下门下端通过下门轴与车体连接,所述上门能够通过动力部驱动以使其沿上门轴转动以使其呈竖直状态,所述动力部可以为与上门轴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下门能够通过下门轴转动以使其放平,所述下门具有拉杆24。当后厢体伸出后部货仓及保障功能区就地,下门相对于车体放平,上门向上翻转竖直设置,下门可通过拉杆25连接固定。

所述前部驾驶乘坐及休息区内设置有三排座椅。所述顶棚四周具有向外侧倾斜设置有外延板,外延板的能够在可折叠的厢体折叠状态下四周与车顶接触呈密闭状态,保持可折叠顶棚内的洁净。所述床板上设置有床垫,所述床垫为充气床垫,所述充气床垫连接充气机构以为充气床垫充气。

使用时,所述升降机构驱动所述顶棚向上升起,所述可伸缩篷布4、5、16伸展与顶棚、车顶之间形成密闭的空间构成上层休息区。所述左侧床板扩展板10.2与右侧床板扩展板10.3通过推力机构推出与床板持平,扩展休息区域。所述车顶后部的可以开合的天窗与所述腔体连通,可以开合的天窗设置梯子,车内人员可通过梯子进入腔体内,所述可以开合的天窗前部的车顶上表面设置有隔热顶棚与床垫,以供车内人员休息。所述后车厢门打开,后厢体可通过滑轨滑出,以增加车体使用空间,后厢体的内体可升高高度,可设置卫浴或灶台等生活日常设备,保证使用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乘用车,其乘坐空间大,在车顶上部设置可以自动折叠的厢体,有效增加了使用面积,实现了空间利用最优化。其结构简单、造价低,稳定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