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仪表液晶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747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汽车仪表液晶屏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仪表技术领域,具体地讲,特别涉及一种汽车仪表液晶屏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仪表上往往设置有矩形的液晶屏,这些液晶屏均通过液晶屏支架安装在汽车仪表内壳上。现有的汽车仪表液晶屏支架主要包括矩形框状的框体,在框体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前后两边和左边均与框体一体相连,在底板的右边与框体的右壁下端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框体的顶部周向延展形成矩形框状的托板,在托板的左右两边均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液晶屏左右晃动或者移动;在托板的前后两边均设有压卡结构,用于防止液晶屏脱落,同时在托板的前后两边也设有防止液晶屏前后晃动或者移动的限位结构。

现有的液晶屏支架压卡结构均为自托板顶面生根的压卡扣,在装配或者拆卸液晶屏的时候,压卡扣根部总会发生轻微的弯折,这样一来压卡扣容易对液晶屏造成挤压,一方面不利于液晶屏的顺畅装配,另一方面容易对液晶屏造成损伤,并且这样的压卡扣出模不方面。

在现有汽车液晶屏支架的矩形框体内还安装有与底板贴合的导光板,该导光板往往通过自下而上生根的压卡扣安装在框体内,这样在框体内设置用于安装导光板的压卡扣就造成框体的高度较高,不利于整体占用空间的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挤压液晶屏、并且脱模方便的汽车仪表液晶屏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仪表液晶屏支架,包括矩形框状的框体,在所述框体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前后两边和左边均与框体一体相连,在底板的右边与框体的右壁下端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框体的顶部周向延展形成矩形框状的托板,在所述托板的左右两边均设有限位结构,在所述托板的后边设有压卡结构和限位结构,所述托板的前边向前延伸并向下弯折形成与框体后侧壁平行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形成与框体后侧壁之间具有间隔的支耳,所述支耳的端部向上凸起,形成左右两个第一压卡扣。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托板的前边设置连接片、支耳和第一压卡扣,从而避免在托板顶面生根形成压卡结构和限位结构,在进行液晶屏安装或者拆卸时,第一压卡扣受到挤压可以随支耳向前让位,避免第一压卡扣的竖向部发生弯折,有效地避免对液晶屏的挤压,避免对液晶屏造成损伤;并且,由于第一压卡扣的竖向部整体可以随支耳向前让位,液晶屏的安装也更加顺畅方便;再则,这样的压卡结构脱模更加方便。

每一所述第一压卡扣竖向段的后侧壁向后凸起,形成竖向的第一限位筋。这样将托板前边的限位结构改成第一压卡扣上的第一限位筋,使整体结构更加简洁,装配更加方便。

在所述连接片与框体的后侧壁之间设有左右两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连接片和框体均连为一体。连接片与框体和托板之间的结构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所述托板的后边向上凸起形成左右两个后围片,每一所述后围片的顶面中部向前延伸形成第二压卡扣;两个所述后围片相互靠近的端头向前凸起形成竖向的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压卡扣和第二限位筋分别构成托板后边的压卡结构和限位结构。托板后边的压卡结构和限位结构简单。

所述托板的右边向上凸起形成前后两个侧围片,所述侧围片的中部向左凸起,形成前后两个竖向的第三限位筋,所述第三限位筋构成托板右边的限位结构。托板右边的限位结构简单。

所述托板的左边向下凹陷形成前后两个生根平面,所述生根平面位于框体左侧壁之外,所述生根平面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竖向的第四限位筋,所述第四限位筋构成框体顶面左边的限位结构。托板左边的限位结构简单,并且第四限位筋的弹性高,液晶屏的装配更加方便。

在所述第四限位筋的顶部设有左高右低的斜面,并且该斜面高出托板的顶面。液晶屏装配更加方便。

在所述框体的前后内壁均设有左右两个第五限位筋,在所述框体的左内壁上设有前后两个均向左凹陷的生根部,在所述生根部内设有片状的第三压卡扣,所述第三压卡扣的上端与生根部的左侧壁上端一体相连,第三压卡扣的下端向右倾斜,所述第三压卡扣的下端位于底板左边的右上方;所述托板右边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前后两个位于框体右侧壁之外的挡柱,所述挡柱的下端比框体右侧壁的下端矮。这样设置自上生根的第三压卡扣和挡住,避免了自下而上倒钩状压卡扣对高度方向空间的浪费,有利于整体支架的结构紧凑控制。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托板的前边设置连接片、支耳和第一压卡扣,从而避免在托板顶面生根形成压卡结构和限位结构,使第一压卡扣的竖向部整体可以随支耳向前让位,有效地避免对液晶屏挤压造成损伤,液晶屏的安装也更加顺畅方便,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生产容易和生产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立体图。

图4为连接板、框体与加强筋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三压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框体1、底板2、托板3、连接片4、支耳4a、第一压卡扣5、第一限位筋5a、后围片6、第二压卡扣6a、第二限位筋6b、侧围片7、第三限位筋7a、生根平面8、第四限位筋9、生根部10、第三压卡扣11、第五限位筋12、挡柱13、加强筋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矩形框状的框体1,在所述框体1底部设置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前后两边和左边均与框体1一体相连,在底板2的右边与框体1的右壁下端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框体1的顶部周向延展形成矩形框状的托板3,在所述托板3的左右两边均设有限位结构,在所述托板3的后边设有压卡结构和限位结构。所述托板3的前边向前延伸并向下弯折形成与框体1后侧壁平行的连接片4,所述连接片4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形成与框体1后侧壁之间具有间隔的支耳4a,所述支耳4a的端部向上凸起,形成左右两个第一压卡扣5。每一所述第一压卡扣5竖向段的后侧壁向后凸起,形成竖向的第一限位筋5a。在所述连接片4与框体1的后侧壁之间设有左右两条加强筋14,所述加强筋14与连接片4和框体1均连为一体。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托板3的后边向上凸起形成左右两个后围片6,每一所述后围片6的顶面中部向前延伸形成第二压卡扣6a。两个所述后围片6相互靠近的端头均向前凸起形成竖向的第二限位筋6b,所述第二压卡扣6a和第二限位筋6b分别构成托板3后边的压卡结构和限位结构。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托板3的右边向上凸起形成前后两个侧围片7,所述侧围片7的中部向左凸起,形成前后两个竖向的第三限位筋7a,所述第三限位筋7a构成托板3右边的限位结构。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所述托板3的左边向下凹陷形成前后两个生根平面8,所述生根平面8位于框体1左侧壁之外。所述生根平面8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竖向的第四限位筋9,所述第四限位筋9构成框体1顶面左边的限位结构。在所述第四限位筋9的顶部设有左高右低的斜面,并且该斜面高出托板3的顶面。

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在所述框体1的前后内壁均设有左右两个第五限位筋12。在所述框体1的左内壁上设有前后两个均向左凹陷的生根部10,在所述生根部10内设有片状的第三压卡扣11,所述第三压卡扣11的上端与生根部10的左侧壁上端一体相连,第三压卡扣11的下端向右倾斜,所述第三压卡扣11的下端位于底板2左边的右上方。所述托板3右边的底面向下延伸,形成前后两个位于框体1右侧壁之外的挡柱13,所述挡柱13的下端比框体1右侧壁的下端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