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用高安全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181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用高安全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公路用高安全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公路是现代术语,是可以行驶汽车的公用之路、公众的交通工具行驶之路,汽车、单车、人力车、马等众多交通工具及行人都可以走,当然不同公路限制不同;民间也称作马路,如"马路天使"里的用法,不限于马匹专用;公路作为现代语词有两个基本因素:可以行驶汽车,公用之路。

如今新能源汽车由于其节能和便捷,且能够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深受人民喜欢,而随之便需要充电桩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能源,新能源汽车用的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等。

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且充电处大多裸露在外,使用寿命短,且存在容易对路人造成危害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有保护措施、使用寿命长的公路用高安全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没有较好的保护措施,且充电处大多裸露在外,使用寿命短,且存在容易对路人造成危害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保护措施、使用寿命长的公路用高安全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公路用高安全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有充电桩、保护机构、升降机构、充电插座和开关机构;保护机构固接于充电桩表面,用于保护充电桩;升降机构底部固接于充电桩内,充电插座固接于升降机构顶部,升降机构用于调整充电插座高低位置;开关机构固接于充电桩顶部,用于保护充电桩。

优选地,升降机构包括有滑轨、齿条、滑块、轴承座、转轴、齿轮和电机;电机固接于充电桩内一侧壁,轴承座固接于充电桩内另一侧壁,转轴一端与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轴承座枢接;齿轮固接于转轴,滑轨沿竖直方向固接于充电桩内底部;齿条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且齿条一端与充电插座固接;齿条和齿轮啮合。

优选地,开关机构包括有第一遮板、第二遮板、第一支杆、第一固定块、第二支杆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固接于充电插座的一侧部,第二固定块固接于充电插座的另一侧部,第一遮板铰接于充电桩顶部一端,第二遮板铰接于充电桩顶部另一端;第一支杆一端与第一遮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铰接;第二支杆一端与第二遮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块铰接。

优选地,保护机构包括有第一挡板、连接杆、摩擦块、连接块和第一弹性件;第一挡板通过第一弹性件固接于充电桩,两连接块关于第一挡板中轴线轴对称固接于充电桩,摩擦块固接于连接块侧部;连接杆一端铰接于第一挡板,另一端铰接于连接块。

优选地,保护机构还包括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挡板;第二挡板通过第二弹性件固接于第一挡板。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时,人们通过升降机构控制充电插座的向上移动,从而控制开关机构打开,通过充电插座可对汽车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后,通过控制升降机构带动充电插座的向下移动,同时带动开关机构关闭,开关机构能够避免充电插座裸露在外,防止路人触碰到对自身造成危害,保护机构使充电桩避免外界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

因为升降机构包括有滑轨、齿条、滑块、轴承座、转轴、齿轮和电机;电机固接于充电桩内一侧壁,轴承座固接于充电桩内另一侧壁,转轴一端与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轴承座枢接;齿轮固接于转轴,滑轨沿竖直方向固接于充电桩内底部;齿条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且齿条一端与充电插座固接;齿条和齿轮啮合;当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时,人们通过启动电机,电机转动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齿轮转动,同时带动齿条通过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使得齿条能够上下移动,进而便于控制充电插座上下移动。

因为开关机构包括有第一遮板、第二遮板、第一支杆、第一固定块、第二支杆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固接于充电插座的一侧部,第二固定块固接于充电插座的另一侧部,第一遮板铰接于充电桩顶部一端,第二遮板铰接于充电桩顶部另一端;第一支杆一端与第一遮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铰接;第二支杆一端与第二遮板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块铰接;当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时,齿条向上移动带动充电插座向上移动,使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一遮板、第二遮板打开,充电插座能够继续向上移动,人们就可使用充电桩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后,使齿条向下移动带动充电插座向下移动,使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遮板、第二遮板关闭,能够避免充电插座裸露在外,防止路人触碰到对自身造成危害。

因为保护机构包括有第一挡板、连接杆、摩擦块、连接块和第一弹性件;第一挡板通过第一弹性件固接于充电桩,两连接块关于第一挡板中轴线轴对称固接于充电桩,摩擦块固接于连接块侧部;连接杆一端铰接于第一挡板,另一端铰接于连接块;当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时,周边外物接触充电桩之前会与第一挡板接触,第一挡板被挤压,使第一弹性件被挤压,由于弹力作用,会使第一挡板回到原来位置,连接杆与第一挡板铰接,使得到受到外界较大撞击时不会大幅度摇晃,从而保护了充电桩,这样可在多处设置充电桩,供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因为保护机构还包括有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挡板;第二挡板通过第二弹性件固接于第一挡板;当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时,周边外物接触充电桩之前会与第二挡板接触,第二挡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使外物被弹回,使得充电桩被双重保护,这样延长了充电桩使用寿命。

(3)有益效果

本实用通过升降机构使得充电插座能够上下移动,便于调节充电插座的高低位置;通过开关机构能够避免充电插座裸露在外,防止路人触碰到充电插座对自身造成危害;通过保护机构使充电桩避免外界的损坏,延长了充电桩使用寿命,在升降机构、开关机构和保护机构的共同配合下,本实用新型达到了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开关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保护机构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充电桩,2-保护机构,21-第一挡板,22-连接杆,23-摩擦块,24-连接块,25-第一弹性件,3-升降机构,31-滑轨,32-齿条,33-滑块,34-轴承座,35-转轴,36-齿轮,37-电机,4-充电插座,5-开关机构,51-第一遮板,52-第二遮板,53-第一支杆,54-第一固定块,55-第二支杆,56-第二固定块,6-第二弹性件,7-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公路用高安全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如图1-6所示,包括有充电桩1、保护机构2、升降机构3、充电插座4和开关机构5;保护机构2固接于充电桩1表面,用于保护充电桩1;升降机构3底部固接于充电桩1内,充电插座4固接于升降机构3顶部,升降机构3用于调整充电插座4高低位置;开关机构5固接于充电桩1顶部,用于保护充电桩1。

升降机构3包括有滑轨31、齿条32、滑块33、轴承座34、转轴35、齿轮36和电机37;电机37固接于充电桩1内一侧壁,轴承座34固接于充电桩1内另一侧壁,转轴35一端与电机37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轴承座34枢接;齿轮36固接于转轴35,滑轨31沿竖直方向固接于充电桩1内底部;齿条32通过滑块33与滑轨31滑动连接,且齿条32一端与充电插座4固接;齿条32和齿轮36啮合。

开关机构5包括有第一遮板51、第二遮板52、第一支杆53、第一固定块54、第二支杆55和第二固定块56;第一固定块54固接于充电插座4的一侧部,第二固定块56固接于充电插座4的另一侧部,第一遮板51铰接于充电桩1顶部一端,第二遮板52铰接于充电桩1顶部另一端;第一支杆53一端与第一遮板5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54铰接;第二支杆55一端与第二遮板5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块56铰接。

保护机构2包括有第一挡板21、连接杆22、摩擦块23、连接块24和第一弹性件25;第一挡板21通过第一弹性件25固接于充电桩1,两连接块24关于第一挡板21中轴线轴对称固接于充电桩1,摩擦块23固接于连接块24侧部;连接杆22一端铰接于第一挡板21,另一端铰接于连接块24。

保护机构2还包括有第二弹性件6和第二挡板7;第二挡板7通过第二弹性件6固接于第一挡板21。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时,人们通过升降机构3控制充电插座4的向上移动,从而控制开关机构5打开,通过充电插座4可对汽车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后,通过控制升降机构3带动充电插座4的向下移动,同时带动开关机构5关闭,开关机构5能够避免充电插座4裸露在外,防止路人触碰到对自身造成危害,保护机构2使充电桩1避免外界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

因为升降机构3包括有滑轨31、齿条32、滑块33、轴承座34、转轴35、齿轮36和电机37;电机37固接于充电桩1内一侧壁,轴承座34固接于充电桩1内另一侧壁,转轴35一端与电机37输出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轴承座34枢接;齿轮36固接于转轴35,滑轨31沿竖直方向固接于充电桩1内底部;齿条32通过滑块33与滑轨31滑动连接,且齿条32一端与充电插座4固接;齿条32和齿轮36啮合;当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时,人们通过启动电机37,电机37转动带动转轴35转动,从而带动齿轮36转动,同时带动齿条32通过滑块33与滑轨31滑动连接,使得齿条32能够上下移动,进而便于控制充电插座4上下移动。

因为开关机构5包括有第一遮板51、第二遮板52、第一支杆53、第一固定块54、第二支杆55和第二固定块56;第一固定块54固接于充电插座4的一侧部,第二固定块56固接于充电插座4的另一侧部,第一遮板51铰接于充电桩1顶部一端,第二遮板52铰接于充电桩1顶部另一端;第一支杆53一端与第一遮板51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块54铰接;第二支杆55一端与第二遮板5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块56铰接;当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时,齿条32向上移动带动充电插座4向上移动,使第一支杆53、第二支杆55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一遮板51、第二遮板52打开,充电插座4能够继续向上移动,人们就可使用充电桩1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后,使齿条32向下移动带动充电插座4向下移动,使第一支杆53、第二支杆55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遮板51、第二遮板52关闭,能够避免充电插座4裸露在外,防止路人触碰到对自身造成危害。

因为保护机构2包括有第一挡板21、连接杆22、摩擦块23、连接块24和第一弹性件25;第一挡板21通过第一弹性件25固接于充电桩1,两连接块24关于第一挡板21中轴线轴对称固接于充电桩1,摩擦块23固接于连接块24侧部;连接杆22一端铰接于第一挡板21,另一端铰接于连接块24;当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时,周边外物接触充电桩1之前会与第一挡板21接触,第一挡板21被挤压,使第一弹性件25被挤压,由于弹力作用,会使第一挡板21回到原来位置,连接杆22与第一挡板21铰接,使得到受到外界较大撞击时不会大幅度摇晃,从而保护了充电桩1,这样可在多处设置充电桩1,供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因为保护机构2还包括有第二弹性件6和第二挡板7;第二挡板7通过第二弹性件6固接于第一挡板21;当需要对汽车进行充电时,周边外物接触充电桩1之前会与第二挡板7接触,第二挡板7通过第二弹性件6使外物被弹回,使得充电桩1被双重保护,这样延长了充电桩1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