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牵引车后置电池组支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0494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纯电动牵引车后置电池组支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电动牵引车后置电池组支架总成,属于电动卡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电动卡车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动卡车凭借其零排放、噪音小、高效率等技术特点,电动卡车技术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纯电动牵引车电池容量较大,电池模块数量较多,同时国内电池模块普遍采用标准箱化设计,但是整车空间有限,如何合理的布置电池组关系到整车经济性、安全性以及轴荷分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布局紧凑、安全性高、通用性较强的纯电动牵引车后置电池组支架总成。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纯电动牵引车后置电池组支架总成,包括电池组框架和底部安装结构,所述电池组框架为上下多层结构、可容纳多块电池模块,最下层高度大于上面层的高度,电池组框架包括框架主体、L型板、充电口支架、电池GPS支架和高压线线码支架,电池组框架的每一层上均焊接有起滑道作用的L型板,电池组框架的右侧设有两个充电口支架,前部设有电池GPS支架,右部第二层下部设有六个高压线线码支架;所述电池组框架上表面设有高压线线卡固定孔、电池安装孔以及电池搭铁孔;所述底部安装结构包括左副梁、骑马螺栓、后支架、前支架和右副梁,所述左副梁和右副梁焊接在电池组框架的下部,所述电池组支架总成通过左副梁和右副梁安装在驾驶室后面的车架上;电池组框架的外表面设有防护罩。

所述电池组框架为上下四层结构、可容纳八块电池模块。

所述电池组框架的框架主体由横梁、竖梁和纵梁焊接而成,最底层的横梁和竖梁采用80×60方管,其余横梁、竖梁、纵梁采用60×60方管。

所述的左副梁和右副梁对称设计,由槽钢折弯而成,折弯角度4.5°,前后端各有60°的减少应力集中切口;所述左副梁和右副梁通过前支架、后支架和骑马螺栓固定在车架上翼面上。

所述的左副梁和右副梁前后部内外各对称布置两个吊耳支架,骑马螺栓通过吊耳支架固定左副梁和右副梁及车架。

所述电池组框架的右后部设有上车扶手。

所述的电池组框架的第二层底部的横梁焊有四个用于固定挂车握手的焊接螺母。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式方管上下四层结构,结构简单,方便制造装配;仅通过调节层数及每层的高度即可满足不同车型对不同数量的电池模块的需要;框架外部通过燕尾钉固定防护罩,美观及防护性好;左右副梁与车架之间有骑马螺栓及安装支架,强度高,安装牢固;充电口位于右侧,充电时间快,操作高度合理;电池通风性能好,检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车示意图。

图中:1电池组框架、2横梁、3充电口支架、4上车扶手、5L型板、6纵梁、7竖梁、8吊耳支架、9左副梁、10骑马螺栓、11后支架、12前支架、13右副梁、14固定板、15电池GPS支架、16高压线线码支架、17左车架、18右车架、19电池模块、20螺栓、21螺母、22电池GPS模块、23充电口模块、24焊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组框架1和底部安装结构。

所述电池组框架1为上下多层结构、可容纳多块电池模块,下层需布置充电口及高压线,最下层高度大于上面层的高度。

附图实施例的电池组框架1为上下四层结构、可容纳八块电池模块。

所述电池组框架1包括框架主体、L型板5、充电口支架4、电池GPS支架15和高压线线码支架16。

所述电池组框架1的框架主体由横梁2、竖梁7和纵梁6焊接而成,最底层的横梁2和竖梁7采用80×60方管,其余横梁2、竖梁7、纵梁6采用60×60方管。

所述电池组框架1的每一层上均焊接有L型板5,起滑道作用,装配时,电池模块落在L型板上推入框架中,仅通过调整L型板上的电池固定点即可满足不同电池模块的需要。

所述的电池组框架1的每一个纵梁6上表面均有高压线线卡固定孔,用以固定高压线。

所述电池组框架1的右侧设有两个充电口支架4,用以固定充电口模块23,操作高度合理,充电时间快。

所述电池组框架1的前部设有电池GPS支架15,用以固定电池GPS模块22。

所述电池组框架1的右后部设有上车扶手4。

所述电池组框架1的第二层底部的横梁2焊有四个焊接螺母24,用于固定挂车握手。

所述电池组框架1的右部第二层下部设有六个高压线线码支架16,用于固定充电口处的充电高压线。

所述电池组框架1外表面有防护罩安装孔,防护罩通过燕尾钉打紧固定。

所述电池组框架1上表面设有高压线线卡固定孔、电池安装孔以及电池搭铁孔。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所述底部安装结构包括左副梁9、骑马螺栓10、后支架11、前支架12和右副梁13。

所述左副梁9和右副梁13焊接在电池组框架1的下部。

所述电池组支架总成通过左副梁9和右副梁13用螺栓20、螺母21固定在驾驶室后面的左车架18、右车架17上翼面上。

所述左副梁9和右副梁13分别通过两个前支架12、两个后支架11极两个骑马螺栓10固定在左车架18、右车架17上翼面上。

所述的左副梁9和右副梁13对称设计,由槽钢折弯而成,折弯角度4.5°,前后端各有60°的减少应力集中切口。

所述的左副梁9和右副梁13前后部内外各对称布置两个吊耳支架8,吊耳支架8外侧焊接时,直接焊接左副梁9和右副梁13的外侧;内侧焊接时,在左副梁9和右副梁13内侧之间设有固定板14。

骑马螺栓10通过吊耳支架8固定左副梁9和右副梁13及左车架18、右车架17。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装车示意图。

装配时,电池模块19落在L型板上推入电池组框架1中,通过调整L型板5上的电池固定点即可满足不同电池模块19的需要;充电口模块23通过充电口支架3固定;电池GPS模块22通过电池GPS支架15固定;高压线线码支架16固定充电高压线。

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式方管上下四层结构,结构简单,方便制造装配;仅通过调节层数及每层的高度即可满足不同车型对不同数量的电池模块的需要;框架外部通过燕尾钉固定防护罩,美观及防护性好;左右副梁与车架之间有骑马螺栓及安装支架,强度高,安装牢固;充电口位于右侧,充电时间快,操作高度合理;电池通风性能好,检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