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和接触网承载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9443发布日期:2018-06-15 22:1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和接触网承载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和具有所述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的接触网承载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接触线是一种裸线线缆,沿电动列车线路上空架设,通过与受电弓滑板滑动接触为电动列车输送电流。为实现受电弓滑板均匀摩擦、保持良好的弓网关系,接触线在受电弓滑板滑动方向上常采用“之”字形布置,并在悬挂点处产生折点。在滑动受电的过程中,接触线会受到顺线路方向左、右摆动的力,并在悬挂点处产生周期变化的力矩,会加速接触线及其定位支持装置的疲劳破坏。并且,传统的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还存在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不能满足城市景观化要求等问题。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201610210725.2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接触线滑动式弹性悬挂装置,该装置与支柱之间只有一个连接点,不需要设置斜拉线,减小了装置的安装空间;该装置通过水平滑轨与滑块之间滑动接触适应接触线的长度补偿。但是,该装置不能消除悬挂点处的折点,因此悬挂点处周期变化的力矩将加速接触线及其定位支持装置的疲劳破坏,且该装置的水平滑轨与滑块之间的滑动接触在周期变化力矩和复杂环境下更易磨损。此外,该装置的设计结构在城市景观化方面仍有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该装置可有效消除悬挂点处的接触线折点,减缓由于悬挂点处力矩的周期变化造成的接触线及其定位支持装置的疲劳损坏;该装置外观简洁、美观,结构设计稳定可靠。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的接触网承载支撑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至少包括弹性支座(1)、绝缘定位杆(2)、支持器(3),弹性支座(1)包括底座(101)、弹簧(102)、摆杆(103),摆杆(103)下端与绝缘定位杆(2)内端连接,支持器上端(301)与绝缘定位杆(2)连接,支持器下端(302)与链形线夹(4)通过滚动和/或滑动连接约束,链形线夹(4)至少包括两段线夹单元(401),链形线夹(4)下端将接触线(5)夹持连接。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持器上端(301)与支持器下端(302)转动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夹单元(401)之间为柔性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链形线夹(4)包括线夹单元(401)和连接索(402),线夹单元(401)之间通过插接和/或铰接和/或搭接连接,线夹单元(401)中部有通孔,用于穿过连接索(402)。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簧(102)水平布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持器下端(302)与链形线夹(4)间装设至少两组滚轮(303)。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夹单元(401)为铝或铝合金材料。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接触网承载支撑系统,所述接触网承载支撑系统包括:箱形接触网支架(6);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所述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所述弹性支座(1)通过上下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箱形接触网支架上;接触线(5),链形线夹(4)下端将所述接触线(5)夹持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采用链形线夹(4),包括多段线夹单元(401),每段线夹单元(401)之间可小角度的水平摆动,该结构能够消除悬挂点处的接触线折点,抵消接触线顺线路方向摆动产生的悬挂点处周期变化的力矩,减缓接触线(5)及其定位支持装置的疲劳损坏。

2、支持器上端(301)与支持器下端(302)转动连接,能够最大限度的平衡链形线夹(4)摆动过程的力矩,增加系统稳定性。

3、本申请中支持器下端(302)与链形线夹(4)滚动和/或滑动连接,链形线夹(4)能够在滚动和/或滑动槽道内沿线路方向滑动,补偿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接触线沿线路方向产生的长度变化,连接处装设至少两组滚轮(303),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长期顺畅的工作。

4、本申请中弹性支座(1)内的弹簧(102)水平布置,在与任意箱形接触网支架(6)配合使用时,弹性支座(1)包含弹簧(102)、部分摆杆(103)在内的结构均能被箱形接触网支架(6)掩藏安装,极大地提高了装置整体的美观度,符合城市景观化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在附图中示出了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的链形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的弹性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通过剖视示出了弹簧及摆杆。

图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的支持器与链形线夹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接触网承载支撑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

结合图1~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至少包括弹性支座(1)、绝缘定位杆(2)、支持器(3),弹性支座(1)包括底座(101)、弹簧(102)、摆杆(103),摆杆(103)下端与绝缘定位杆(2)内端连接,支持器上端(301)与绝缘定位杆(2)连接,支持器下端(302)与链形线夹(4)通过滚动和/或滑动连接约束,链形线夹(4)至少包括两段线夹单元(401),链形线夹(4)下端将接触线(5)夹持连接。

所述支持器上端(301)与支持器下端(302)转动连接,在弓-网滑动受电过程中,由于接触线(5)悬挂点两侧受力不均匀,链形线夹(4)会出现力矩分配不平衡的现象,此时,支持器上端(301)与支持器下端(302)会发生相对转动,最大限度的消除力矩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增加了系统稳定性。

进一步地,线夹单元(401)之间为柔性连接,线夹单元(401)之间预留间隙可实现小角度相对摆动。在接触线(5)“之”字形布置情况下,通过链形线夹(4)的分段式链形结构能够消除悬挂点处的接触线(5)折点,并抵消弓-网滑动受电过程中接触线(5)顺线路方向摆动产生的悬挂点处周期变化的力矩。

进一步地,链形线夹(4)至少有两段线夹单元(401)具有夹持接触线(5)的功能,结合图2所示,所述链形线夹(4)采用4段具有夹持接触线(5)功能的线夹单元(401)和3段不具有夹持接触线(5)功能的线夹单元(401)交错连接构成。

可选地,所述线夹单元(401)之间通过插接和/或铰接和/或搭接连接,线夹单元(401)中部有沿线路方向的通孔,用于穿过连接索(402),连接索(402)两端分别固定于链形线夹(4)两端,连接索(402)能够加固线夹单元(401)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可靠度。

可选地,所述链形线夹(4)的功能可以通过其他具有弹性的长条形结构与接触线(4)夹持机构组合使用实现。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弹簧(102)采用水平布置,水平布置的弹簧(102)和竖直布置的摆杆(103)能够有效减少弹性支座(1)的体积,并且在与任意箱形接触网支架(6)配合使用时,弹性支座(1)的大部分结构能够被箱形接触网支架(6)掩藏,对定位支持装置起到保护作用,也提高了装置整体的美观度。所述摆杆(103)竖直置于底座(101)内部,摆杆(103)下端与底座(101)下部铰接连接,摆杆(103)转动平面与绝缘定位杆(2)转动平面相同,底座(101)上部对置设置弧形长孔,螺栓分别穿过弧形长孔与摆杆(103)上端,弧形长孔能够保证摆杆(103)在接触线(5)抬升和下降时的极限摆动空间,弹簧(102)一端与摆杆(103)上端连接,弹簧(102)另一端与底座(101)连接,实现了绝缘定位杆(2)在抬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弹性受力,对弓-网冲击起到缓冲作用,消除了弓-网滑动受电过程中的硬点。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4所示,支持器下端(302)与链形线夹(4)通过至少两组滚轮(303)承接,每组滚轮(303)包括上、下双排布置的至少三个滚轮(303),滚轮(303)之间形成滚动槽道,链形线夹(4)能够在槽道内沿线路方向滚动进行温差补偿。

可选的,支持器下端(302)与链形线夹(4)通过滑动连接,支持器下端(302)设置滑动槽道,链形线夹(4)能够在槽道内沿线路方向滑动进行温差补偿。

进一步地,所述线夹单元(401)为铝或铝合金材料。

下面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触网承载支撑系统。

结合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触网承载支撑系统包括箱形接触网支架(6);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所述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为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所述弹性支座(1)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箱形接触网支架上;接触线(5),所述接触线(5)被链形线夹(4)夹持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接触网承载支撑系统,通过利用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接触线定位支持装置,具有外形美观,结构可靠,能够消除悬挂点处的接触线折点、硬点等优点。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