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装置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34569发布日期:2019-04-17 03:5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稳定装置及其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稳定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稳定装置的现有例,列举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稳定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技术:将球头螺栓的球部以自由旋转的方式收纳于稳定连杆的套筒部(壳体),并且将球头螺栓的轴部通过凿密与稳定杆的开口端部结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82109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稳定装置中,由于为在稳定连杆的壳体与球头螺栓的轴部之间存在间隙的构造,因此存在水、灰尘易向球窝接头部浸入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创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水、灰尘向球窝接头部的浸入的简单的构造的稳定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稳定装置,具有由管材构成的稳定杆、和将该稳定杆与悬架装置连结的稳定连杆,其特征在于,上述稳定连杆具备:球头螺栓,其具有插入固定于上述稳定杆的开口端部的轴部及形成于该轴部的前端的球部;壳体,其将上述球部支承为自由旋转;以及挠性的防尘罩,其一端以沿球头螺栓轴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壳体,另一端安装于所述轴部及所述稳定杆中的至少一方,将上述壳体与上述球头螺栓之间的间隙密封。

根据本发明,利用将壳体与球头螺栓之间的间隙密封的挠性的防尘罩,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阻止水、灰尘等向球窝接头部的浸入。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防尘罩的另一端以沿球头螺栓轴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轴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为将防尘罩的另一端安装于轴部的构造,能够在已经将防尘罩组装于壳体和轴部的状态下,将轴部固定于稳定杆的开口端部。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防尘罩的另一端以沿球头螺栓轴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稳定杆。

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防尘罩阻止水、灰尘等向球窝接头部的浸入,并且也能够阻止水、灰尘等向稳定杆与轴部之间的间隙的浸入。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防尘罩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以沿球头螺栓轴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轴部,且上述防尘罩的另一端紧贴于上述稳定杆的外周面。

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防尘罩阻止水、灰尘等向球窝接头部的浸入,并且也能够利用覆盖部阻止水、灰尘等向稳定杆与轴部之间的间隙的浸入。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轴部的末端形成有锥形面,该锥形面其直径大于上述稳定杆的开口端部的内径并以球头螺栓轴为中心呈圆锥形,上述轴部的上述锥形面与上述稳定杆的开口端部对接并通过熔敷而固定于上述稳定杆。

根据本发明,利用锥形面而易于进行球头螺栓与稳定杆的找正,能够通过简单的熔敷构造将球头螺栓与稳定杆连结。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轴部经由卡圈并通过压入而固定于上述稳定杆。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稳定杆的直径根据车的规格而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准备多种尺寸的卡圈,也能够没有轴部的规格变更地容易地配合压入尺寸。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具有由管材构成的稳定杆、和将该稳定杆与悬架装置连结的稳定连杆的稳定装置中,上述稳定连杆具备:球头螺栓,其具有插入固定于上述稳定杆的开口端部的轴部及形成于该轴部的前端的球部;壳体,其将上述球部支承为自由旋转;挠性的防尘罩,其一端以沿球头螺栓轴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壳体,另一端安装于上述稳定杆,将上述壳体与上述球头螺栓之间的间隙密封,在使上述防尘罩挠曲并使其另一端在靠上述壳体的位置暂时退避的状态下将上述轴部与上述稳定杆进行固定,之后,使上述防尘罩的另一端紧贴于上述稳定杆的外周面。

根据本发明,通过简单的组装方法,能够利用防尘罩阻止水、灰尘等向球窝接头部的浸入,并且也能够利用覆盖部阻止水、灰尘等向稳定杆与轴部之间的间隙的浸入。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防止水、灰尘向球窝接头部的浸入。

附图说明

图1是稳定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稳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稳定装置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稳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稳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稳定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防尘罩向壳体安装的第一安装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防尘罩向壳体安装的第二安装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9是通过焊接将球头螺栓与稳定杆连结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10是使球头螺栓与稳定杆夹设卡圈并通过压入将球头螺栓与稳定杆连结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稳定装置1构成为具备稳定杆2和左右一对稳定连杆3。稳定装置1在车辆转弯时等,因左右的减震器21的位移量的不同而产生弯曲和扭曲,并利用其弹性恢复力来抑制车辆的侧倾。

稳定杆2由钢管等管材构成,具有沿车宽(左右)方向延设的扭转部2a、和从扭转部2a的两端沿大致前后方向延设的左右一对臂部2b,稳定杆2俯视观察呈近似コ字形状。

稳定连杆3将臂部2b的端部与作为支承车轮w的车身侧部件的悬架装置20的减震器21连结。如图2所示,稳定连杆3具备:球头螺栓6,其具有插入固定于稳定杆2的开口端部的轴部4及形成于轴部4的前端的球部5;壳体7,其将球部5支承为沿通用方向(日文:ユニバーサル方向)自由旋转;以及挠性的防尘罩8,其一端以沿球头螺栓轴o1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7的外表面,另一端安装于轴部4及稳定杆2中的至少一方,将壳体7与球头螺栓6之间的间隙s密封。

壳体7是呈一端侧开口的近似圆筒形状的部件,将被从其开口部装入的球头螺栓6的球部5经由作为球面轴承的球座9支承为沿通用方向自由转动。壳体7、球头螺栓6例如是金属制,球座9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壳体7也可以是纤维增强树脂材料等。在壳体7的外表面固定有沿与球头螺栓轴o1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的连结杆10的一端,在连结杆10的另一端侧也安装有同样的壳体7及球头螺栓6。连结杆10的另一端侧的球头螺栓6安装于减震器21(图1)。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防尘罩8的一端通过环形部件11以沿球头螺栓轴o1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7的外周面7a。防尘罩8是一端侧及另一端侧形成有开口,并为了确保挠曲余量而具有向径外方向膨出的周壁部的部件,防尘罩8由橡胶材料等挠性材料构成。环形部件11由金属材料构成,例如截面呈l字形状,通过嵌件成型等埋设于防尘罩8的端部。防尘罩8通过在埋设有环形部件11的一端压入壳体7的外周面7a,而以相对于壳体7沿球头螺栓轴o1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

环形部件11也可以与防尘罩8分体设置。图3示出在防尘罩8的一端形成槽,并使两条成卷的截面为矩形的环形部件11嵌合于该槽的形态。在该形态下,环形部件11为暂时扩径的状态,防尘罩8的一端外嵌于壳体7的外周面7a,利用环形部件11欲缩径的弹性恢复力,将防尘罩8以沿球头螺栓轴o1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7。

在球头螺栓6的轴部4的外周面形成有两条凸缘12a、12b,防尘罩8的另一端以被夹在凸缘12a、12b之间的方式紧贴于轴部4的外周面,由此防尘罩8的另一端以相对于轴部4沿球头螺栓轴o1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也可以在轴部4的外周面凹设槽,并使防尘罩8的另一端嵌合于该槽。

球头螺栓6的轴部4插入于稳定杆2的开口端部,并利用冲压机等被凿密在稳定杆2的周壁部(使周壁部塑性变形),由此与稳定杆2一体地连结。在轴部4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使稳定杆2的内周面切入的凹凸形状部。作为凹凸形状部,如图2、图3所示,在球头螺栓轴o1方向形成多个波状的凹凸,或者为由平纹、网纹构成的滚花纹等。

“作用”

利用一端以沿球头螺栓轴o1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壳体7并将壳体7与球头螺栓6之间的间隙s密封的挠性的防尘罩8,阻止了水、灰尘等向球部5周围、即球窝接头部的浸入。作为向壳体7安装防尘罩8的安装构造,通过借助金属制的环形部件11使防尘罩8的一端外嵌于壳体7的外周面7a,而可迅速地进行向壳体7组装防尘罩8的组装作业。

通过为将防尘罩8的另一端以沿球头螺栓轴o1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轴部5的构造,从而作为已经将防尘罩8组装于壳体7和轴部5的状态,能够将轴部5固定于稳定杆2的开口端部。通过由两条凸缘12a、12b夹住防尘罩8的另一端的构造,可迅速地进行向轴部5组装防尘罩8的组装作业。

水、灰尘等向稳定杆2的开口端部的浸入通过该开口端部周围被凿密于球头螺栓6的外周面而被阻止。尤其通过在球头螺栓6的外周面沿球头螺栓轴o1方向形成多个凹凸,或者形成滚花纹,而能够可靠地通过上述凹凸部的迷宫构造阻止水、灰尘的浸入。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4中,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18的另一端以沿球头螺栓轴o1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稳定杆2。例如与一端侧同样地,在防尘罩18的另一端也埋设有金属制的环形部件13。防尘罩18通过在埋设有环形部件13的另一端压入稳定杆2的外周面,而以相对于稳定杆2沿球头螺栓轴o1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环形部件11也可以与防尘罩18分体设置。另外,也可以在稳定杆2的外周面形成槽等来使防尘罩18的另一端嵌合于该槽。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球头螺栓6的轴部4插入于稳定杆2的开口端部,并利用冲压机等被凿密在稳定杆2的周壁部,由此与稳定杆2一体地连结。

在凿密加工时,在使防尘罩18挠曲而使其另一端在靠壳体7的位置暂时退避以便不与冲压机干涉,在该状态下,对轴部4与稳定杆2进行凿密固定。之后,使防尘罩18的另一端通过环形部件11紧贴于稳定杆2的外周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防尘罩18跨壳体7与稳定杆2地架设,因此防尘罩18在球头螺栓轴o1方向的长度较长。这样的情况下,若将防尘罩18设为折皱形状,则能够提高防尘罩18相对于球窝接头的移动的追随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防尘罩18能够阻止水、灰尘等向球窝接头部的浸入,并且也能够阻止水、灰尘等向稳定杆2与轴部4之间的间隙的浸入。

“第三实施方式”

在图5中,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防尘罩28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以沿球头螺栓轴o1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轴部4,且另一端紧贴于稳定杆2的外周面。防尘罩28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例如通过被凸缘12a、12b夹住而以沿球头螺栓轴o1方向不移动的方式安装于轴部4。防尘罩28中从向轴部4安装的安装部至另一端为止的范围为覆盖部14。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球头螺栓6的轴部4被插入于稳定杆2的开口端部,并利用冲压机等被凿密于稳定杆2的周壁部,由此与稳定杆2一体地连结。在凿密加工时,在使覆盖部14挠曲而如假想线所示那样翻过来并朝壳体7侧暂时退避以便不与冲压机干涉,在该状态下,对轴部4与稳定杆2进行凿密固定。之后,如箭头所示那样,将覆盖部14卷开,使覆盖部14的另一端紧贴于稳定杆2的外周面。此外,在凿密加工时,若预先利用冲压机在稳定杆2的外周面同时形成由凸形状或者凹形状构成的防偏移部16,则能够通过防偏移部16抑制覆盖部14的另一端的偏移。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防尘罩28阻止水、灰尘等向球窝接头部的浸入,并且也能够利用覆盖部14阻止水、灰尘等向稳定杆2与轴部4之间的间隙的浸入。覆盖部14的另一端侧几乎不受球窝接头部的移动的影响,因此相对于稳定杆2的外周面的偏移也几乎不会产生,维持了初始的紧贴性。

图6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在图5中,通过轴部4的凸缘12a、12b将防尘罩28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夹住,而图6是使防尘罩28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仅紧贴于轴部4的外周面。与图5的情况同样地,在凿密加工时,覆盖部14处于如下状态,即:如假想线所示那样以被翻过来的状态朝壳体7侧暂时退避以便不与冲压机干涉,在轴部4与稳定杆2的凿密加工完成之后,如箭头所示那样,将覆盖部14卷开,使覆盖部14的另一端紧贴于稳定杆2的外周面。另外,若预先在稳定杆2的外周面形成防偏移部16,则能够通过防偏移部16抑制覆盖部14的另一端的偏移。

根据本变形例,也能够利用防尘罩28阻止水、灰尘等向球窝接头部的浸入,并且也能够利用覆盖部14阻止水、灰尘等向稳定杆2与轴部4之间的间隙的浸入。覆盖部14的另一端侧几乎不受球窝接头部的移动的影响,因此相对于稳定杆2的外周面的偏移也几乎不会产生来,维持了初始的紧贴性。在本变形例中,虽然没有利用凸缘12a、12b进行的移动限制,但通过适当地设定与轴部4紧贴的部分的防尘罩28的直径尺寸,能够提高紧贴度。另外,只要通过覆盖部14的另一端侧维持密封功能,则在轴部4的偏移也几乎不成问题。

以上,对与防尘罩8的安装相关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环形部件11来将防尘罩8的一端安装于壳体7的外周面7a,但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壳体7的外周面7a形成槽来使防尘罩8的一端嵌合于该槽。

另外,如图8所示,也可以为使球座9的缘部9a配置于壳体7的外部,通过缘部9a与壳体7的开口缘部夹住防尘罩8的一端的构造。

在确保球头螺栓6的轴部4与稳定杆2之间的水密性时,也可以是除凿密的构造以外的构造。图9示出了如下构造:在轴部24的末端形成锥形面24a,锥形面24a其直径大于稳定杆2的开口端部的内径并以球头螺栓轴o1为中心呈圆锥形,使锥形面24a与稳定杆2的开口端部对接,并对该对接部进行熔敷。锥形面24a形成为以球头螺栓轴o1为中心,因此仅通过进行对接便进行了轴部24与稳定杆2的找正。作为熔敷例如是焊接,可以是电阻焊接,也可以是tig焊接等。

另外,也可以将轴部4通过压入而插入于稳定杆2的开口端部,由此确保水密性。稳定杆2的直径根据车的规格而存在各种尺寸,因此如图10所示,若为在轴部34与稳定杆2之间夹设卡圈15的构造,则通过准备多种尺寸的卡圈15,而能够不变更轴部34的规格地容易地配合压入尺寸。卡圈15例如在通过压入而外嵌于轴部34的状态下通过压入而插入于稳定杆2的开口端部。

另外,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粘合剂将轴部4的外周面与稳定杆2的内周面之间结合,由此确保水密性。

1…稳定装置;2…稳定杆;3…稳定连杆;4、24、34…轴部;5…球部;7…壳体;8、18、28…防尘罩;11、13…环形部件;14…覆盖部件;15…卡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