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及其独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1506发布日期:2018-07-03 23:3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及其独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独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胎及其独轮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独轮车具有携带方便、环保和节能等优点,并且可以一定程度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然而目前大多数独轮车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掌握平衡,并且在转弯时,由于重心的变化,容易发生倾倒等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轮胎及其独轮车,行驶平稳,在转弯时不易发生倾倒,解决宽轮胎捌弯半径小,和捌弯不灵活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轮胎,包括胎冠面,所述胎冠面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凹陷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凹陷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均小于所述凹陷部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对于所述凹陷部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表面、第二支撑部的外表面分别设有防滑的凹凸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和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均为5.5-6.5mm,所述凹陷部的厚度为15-16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厚度和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均为6mm,所述凹陷部的厚度为15.5mm。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独轮车,包括所述的轮胎。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机,所述轮胎固定套设于所述电机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轮胎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可以与地面接触,有利于轮胎保持平衡,不易倾倒;在独轮车转弯时,当其中一个支撑部,例如第一支撑部受到较大的挤压时,轮胎中的气体会自与第一支撑部相对的位置转移到与第二支撑部相对的位置,轮胎会自动发生变形,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实现拐弯,不易倾倒,有利于保证安全性能;凹陷部的厚度设置较厚,则凹陷部的变形量比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小,可以使轮胎保持两边高中间低的状态,进一步保证了平衡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轮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轮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轮胎的另一剖视图。

标号说明:

1、胎冠面;2、胎圈面;3、侧胎面;11、第一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3、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凹陷部相对的两侧,第一支撑部的厚度、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均小于凹陷部的厚度,有利于轮胎保持平衡,不易倾倒。

请参照图1至图2,一种轮胎,包括胎冠面1,所述胎冠面1包括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和凹陷部13,所述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13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凹陷部1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11的厚度、第二支撑部12的厚度均小于所述凹陷部13的厚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轮胎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可以与地面接触,有利于轮胎保持平衡,不易倾倒;当其中一个支撑部,例如第一支撑部受到较大的挤压时,轮胎中的部分气体会自与第一支撑部相对的位置转移到与第二支撑部相对的位置,轮胎会自动发生变形,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实现拐弯,不易倾倒,有利于保证安全性能;凹陷部的厚度设置较厚,则凹陷部的变形量比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小,可以使轮胎一直保持两边高中间低的状态,进一步保证了平衡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相对于所述凹陷部13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1的外表面、第二支撑部12的外表面分别设有防滑的凹凸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凹凸结构可以增大与底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提高轮胎的安全性能,其兼具排水,静音,耐磨的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1的厚度和第二支撑部12的厚度均为5.5-6.5mm,所述凹陷部13的厚度为15-16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1的厚度和第二支撑部12的厚度均为6mm,所述凹陷部13的厚度为15.5mm。

由上述描述可知,凹陷部的厚度设置为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大很多,可以使得凹陷部的形变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小很多,有利于轮胎保持两边高中间低的状态。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独轮车,包括所述的轮胎。

由上述描述可知,具有上述轮胎的独轮车,有利于在行驶过程中保持平衡,顺利实现转弯。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机,所述轮胎固定套设于所述电机上。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独轮车,包括电机和轮胎,所述轮胎固定套设于所述电机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轮胎包括胎冠面1、胎圈面2和两个的侧胎面3,所述胎冠面1、胎圈面2和两个的侧胎面3围成容纳气体的封闭空间,气体可以是空气。所述胎冠面1包括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和凹陷部13,所述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分别位于所述凹陷部13相对的两侧,且所述凹陷部1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1、第二支撑部12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1和第二支撑部12相对于所述凹陷部13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1的外表面、第二支撑部12的外表面分别设有防滑的凹凸结构。所述第一支撑部11的厚度、第二支撑部12的厚度均小于所述凹陷部13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11的厚度和第二支撑部12的厚度均为5.5-6.5mm,所述凹陷部13的厚度为15-16mm。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支撑部11的厚度和第二支撑部12的厚度均为6mm,所述凹陷部13的厚度为15.5mm。

如图3所示,当独轮车向第一支撑部11那侧转弯时,人体的重量压向第一支撑部11,轮胎中的气体部分从第一支撑部11对应的位置转向第二支撑部12对应的位置,自然形成独轮车转弯时所需要的倾斜角度,实现顺利转弯,安全性能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轮胎及其独轮车,在行驶过程中不易倾倒,有利于实现顺利转弯,安全性能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胎及其独轮车,所述轮胎包括胎冠面胎冠面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凹陷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凹陷部相对的两侧,第一支撑部的厚度、第二支撑部的厚度均小于所述凹陷部的厚度。轮胎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可以与地面接触,有利于轮胎保持平衡,不易倾倒;在独轮车转弯时,当其中一个支撑部,例如第一支撑部受到较大的挤压时,轮胎中的部分气体会自与第一支撑部相对的位置转移到与第二支撑部相对的位置,轮胎会自动发生变形,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实现拐弯,有利于保证安全性能;凹陷部的厚度设置较厚,可以使轮胎保持两边高中间低的状态,进一步保证了平衡性和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波;谢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自由侠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11
技术公布日:2018.07.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