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扩容式旅居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0417发布日期:2018-09-04 23:1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扩容式旅居房车,该旅居房车既能够以车辆形态移动,也能够以房屋形态提供居住空间。



背景技术:

房车,又称“车轮上的家”,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其属性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种。随着“汽居”化生活的不断推广,旅居车(俗称为“房车”)逐渐被普及化。

通常情况下,为了便于行驶,旅居房车的体积不宜过大,这必然导致旅居房车内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然而,出于舒适性的考虑,旅居房车又被寄望于能够像建筑物那样提供更宽裕的空间。由此,既可以像旅居房车那样以较小的体积行驶、又可以在驻停时扩展空间的可变形旅居房车成为当前的一种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扩容式旅居房车,该旅居房车通过多组折叠机构,可在车辆形态和房屋形态之间转换,解决了传统房车使用空间大小和行驶方便程度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折叠扩容式旅居房车,包括车头和车厢,所述车厢包括车底板、前端固定板、后端固定板、前端左护板、前端右护板、后端左护板、后端右护板、第一左顶板、第二左顶板、第一左底板、第二左底板、第一右顶板、第二右顶板、第一右底板、第二右底板、左侧板、右侧板以及中心遮挡机构,

所述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分别竖立安装在车底板的前、后端,所述前端左护板通过第一竖向电动轴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的左侧边,所述前端右护板通过第二竖向电动轴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的右侧边,所述后端左护板通过第三竖向电动轴活动连接在后端固定板的左侧边,所述后端右护板通过第四竖向电动轴活动连接在后端固定板的右侧边,所述第一左顶板和第二左顶板之间通过第一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且第一左顶板的右侧通过第二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的左顶角之间,第二左顶板的左侧通过第三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在左侧板的顶端,所述第一左底板和第二左底板之间通过第四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且第一左底板的右侧通过第五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的左底角之间,第二左底板的左侧通过第六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在左侧板的底端,所述第一右顶板和第二右顶板之间通过第七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且第一右顶板的左侧通过第八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的右顶角之间,第二右顶板的右侧通过第九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在右侧板的顶端,所述第一右底板和第二右底板之间通过第十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且第一右底板的左侧通过第十一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的右底角之间,第二右底板的右侧通过第十二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在右侧板的底端,所述中心遮挡机构连接在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中心遮挡机构包括设在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的顶端的伸缩杆,以及连接在伸缩杆顶端的中心遮挡板,以及通过第十三横向电动轴连接在中心遮挡板左侧的左遮挡板,以及通过第十四横向电动轴连接在中心遮挡板右侧的右遮挡板。

优选的,所述前端左护板和后端左护板的长度相等,且前端左护板和后端左护板的长度之和不大于车底板的长度;所述前端右护板和后端右护板的长度相等,且前端右护板和后端右护板的长度之和不大于车底板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左顶板和第二左顶板的长度之和大于前端左护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左底板和第二左底板的长度之和等于前端左护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右顶板和第二右顶板的长度之和大于前端右护板的长度,所述第一右底板和第二右底板的长度之和等于前端右护板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的右顶角处均设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高度不低于第一左顶板和第二左顶板的厚度之和,所述第八横向电动轴设在连接板顶端。

优选的,所述车厢进一步包括两个左侧支撑板和两个右侧支撑板,所述左侧支撑板分别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的左底角处,所述右侧支撑板分别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和后端固定板的右底角处。

优选的,所述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上均设有至少两个伸缩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前端左护板、前端右护板、后端左护板和后端右护板的顶端均通过第十五横向电动轴活动连接有三角护板。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左顶板的前后侧顶端、前端固定板的顶端、后端固定板的顶端以及第一右顶板的前后侧顶端均通过电动转向机构连接有护栏。

优选的,所述车厢进一步包括旋转阶梯,所述旋转阶梯活动连接在后端固定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车厢由多块细分化结构板组成,配合相应电动轴及伸缩机构,调整自身结构及相互位置,使得车厢可以在车辆形态和房屋形态之间随意转换,且转换过程完全电力驱动,整个折叠变形过程只需要18s左右,方便快捷。当车厢为车辆形态时,变成一个矩形箱体,体积较小,移动方便;当车厢为房屋形态时,容纳空间扩大至少三倍,可配备更多的生活物品,舒适感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房屋形态下车厢的后视图;

图2为房屋形态下车厢去除中心遮挡机构后的俯视图;

图3-8为车厢由房屋形态折叠变形为车辆形态的过程图;

图9为车辆形态下房车的整体结构图。

其中,1-车底板,2-前端固定板,3-后端固定板,4-前端左护板,5-前端右护板,6-后端左护板,7-后端右护板,8-第一左顶板,9-第二左顶板,10-第一左底板,11-第二左底板,12-第一右顶板,13-第二右顶板,14-第一右底板,15-第二右底板,16-左侧板,17-右侧板,18-第一竖向电动轴,19-第二竖向电动轴,20-第三竖向电动轴,21-第四竖向电动轴,22-第一横向电动轴,23-第二横向电动轴,24-第三横向电动轴,25-第四横向电动轴,26-第五横向电动轴,27-第六横向电动轴,28-第七横向电动轴,29-第八横向电动轴,30-第九横向电动轴,31-第十横向电动轴,32-第十一横向电动轴,33-第十二横向电动轴,34-伸缩杆,35-中心遮挡板,36-第十三横向电动轴,37-左遮挡板,38-第十四横向电动轴,39-右遮挡板,40-连接板,41-左侧支撑板,42-右侧支撑板,43-伸缩支撑杆,44-第十五横向电动轴,45-三角护板,46-护栏,47-旋转阶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结合图1、图2和图9所示,一种可折叠扩容式旅居房车,包括车头和车厢,其中车厢包括车底板1、前端固定板2、后端固定板3、前端左护板4、前端右护板5、后端左护板6、后端右护板7、第一左顶板8、第二左顶板9、第一左底板10、第二左底板11、第一右顶板12、第二右顶板13、第一右底板14、第二右底板15、左侧板16、右侧板17以及中心遮挡机构。

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分别竖立安装在车底板1的前、后端,前端左护板4通过第一竖向电动轴18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2的左侧边,前端左护板4可沿第一竖向电动轴18向左后方水平转动90°;前端右护板5通过第二竖向电动轴19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2的右侧边,前端右护板5可沿第二竖向电动轴19向右后方水平转动90°;后端左护板6通过第三竖向电动轴20活动连接在后端固定板3的左侧边,后端左护板6可沿第三竖向电动轴20向左前方水平转动90°;后端右护板7通过第四竖向电动轴21活动连接在后端固定板3的右侧边,后端右护板7可沿第四竖向电动轴21向右前方水平转动90°。

第一左顶板8和第二左顶板9之间通过第一横向电动轴22活动连接,第一左顶板8和第二左顶板9可绕第一横向电动轴22由120°夹角(向上拱)旋转至0°夹角;且第一左顶板8的右侧通过第二横向电动轴23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左顶角之间,第一左顶板8可绕第二横向电动轴23旋转至贴合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顶端;第二左顶板9的左侧通过第三横向电动轴24活动连接在左侧板16的顶端,第二左顶板9可绕第三横向电动轴24旋转至垂直于左侧板16。

第一左底板10和第二左底板11之间通过第四横向电动轴25活动连接,第一左底板10和第二左底板11可绕第四横向电动轴25由180°夹角旋转至0°夹角;且第一左底板10的右侧通过第五横向电动轴26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左底角之间,第一左底板10可绕第五横向电动轴26由垂直于前端固定板2旋转至贴合于前端固定板2;第二左底板11的左侧通过第六横向电动轴27活动连接在左侧板16的底端,第二左底板11可绕第六横向电动轴27由垂直于左侧板16旋转至贴合于左侧板16。

第一右顶板12和第二右顶板13之间通过第七横向电动轴28活动连接,第一右顶板12和第二右顶板13可绕第七横向电动轴28由相互夹角120°旋转至夹角0°;且第一右顶板12的左侧通过第八横向电动轴29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右顶角之间,第一右顶板12可绕第八横向电动轴29旋转至贴合在前端固定板2顶端;第二右顶板13的右侧通过第九横向电动轴30活动连接在右侧板17的顶端,第二右顶板13可绕第九横向电动轴30旋转至垂直于右侧板17。

第一右底板14和第二右底板15之间通过第十横向电动轴31活动连接,第一右底板14和第二右底板15可绕第十横向电动轴31由相互180°夹角旋转至0°夹角;且第一右底板14的左侧通过第十一横向电动轴32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右底角之间,第一右底板14可绕第十一横向电动轴32旋转至贴合于前端固定板2;第二右底板15的右侧通过第十二横向电动轴33活动连接在右侧板17的底端,第二右底板15可绕第十二横向电动轴33由垂直于右侧板17旋转至贴合于右侧板17。

中心遮挡机构连接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顶端,中心遮挡机构包括设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顶端的伸缩杆34,以及连接在伸缩杆34顶端的中心遮挡板35,以及通过第十三横向电动轴36连接在中心遮挡板35左侧的左遮挡板37,以及通过第十四横向电动轴38连接在中心遮挡板35右侧的右遮挡板39。其中,伸缩杆34的底端设有液压缸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可驱动伸缩杆34上下伸缩,使中心遮挡板35贴合于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顶端,或者网上顶起。左遮挡板37和右遮挡板39可旋转至向下垂直状态,或者向两侧张开一定的角度。

特别的,前端左护板4和后端左护板6的长度相等,且前端左护板4和后端左护板6的长度之和不大于车底板1的长度;前端右护板5和后端右护板7的长度相等,且前端右护板5和后端右护板7的长度之和不大于车底板1的长度。即,前端左护板4、后端左护板6、前端右护板5和后端右护板7都能旋转至贴合在车底板1侧边,构成一个矩形箱体结构。

第一左顶板8和第二左顶板9的长度之和大于前端左护板4的长度,第一左底板10和第二左底板11的长度之和等于前端左护板4的长度;第一右顶板12和第二右顶板13的长度之和大于前端右护板5的长度,第一右底板14和第二右底板15的长度之和等于前端右护板5的长度。这样设计使得当第一左底板10和第二左底板11处于水平状态时,前端左护板4恰好可以旋转至抵在左侧板16边缘处,作为一面墙,而第一左顶板8和第二左顶板9之间则形成120°夹角,作为屋顶;左侧边的结构同理。

上述用到的各种竖向电动轴和横向电动轴均连接有电源并连接至同一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采用常见的plc控制器,其控制各种竖向电动轴和横向电动轴转动方向、幅度以及速度,这个是现有技术,这里不详细介绍。

另外,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右顶角处均设有连接板40,且连接板40的高度不低于第一左顶板8和第二左顶板9的厚度之和,第八横向电动轴29设在连接板40顶端。连接板40的作用是将第八横向电动轴29的位置提高,也就是将第一右顶板12的连接点提高,这样当第一左顶板8和第二左顶板9贴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顶端后,第一右顶板12能旋转至贴在第一左顶板8和第二左顶板9的上表面。

车厢进一步包括两个左侧支撑板41和两个右侧支撑板42,左侧支撑板41分别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左底角处,右侧支撑板42分别活动连接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右底角处。并且,左侧支撑板41和右侧支撑板42上均设有至少两个伸缩支撑杆43。左侧支撑板41和右侧支撑板42可在贴合于车底板1和垂直于车底板1之间转动,转动同样受控制器控制,主要用于在房屋形态时支撑车厢上各个结构板。

另外,前端左护板4、前端右护板5、后端左护板6和后端右护板7的顶端均通过第十五横向电动轴44活动连接有三角护板45。在房屋形态时,三角护板45的结构满足其恰好位于第一左顶板8和第二左顶板9以及第一右顶板12和第二右顶板13之间形成空隙中,并且其可绕第十五横向电动轴44向内翻转180°折叠。

在第一左顶板8的前后侧顶端、前端固定板2的顶端、后端固定板3的顶端以及第一右顶板12的前后侧顶端均通过电动转向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有护栏46。电动转向机构可由转向臂和电机组成,其可带动护栏46向内旋转90°,贴合在相应结构板上。

车厢进一步包括旋转阶梯47,旋转阶梯47活动连接在后端固定板3上。

本发明介绍的房车包括有房屋形态和车辆形态两种形态,参照图1,展示的是房车在房屋形态时的结构图,此形态下,第一左底板10和第二左底板11,以及第一右底板14和第二右底板15侧向水平伸直;第一左顶板8和第二左顶板9,以及第一右顶板12和第二右顶板13均呈120°夹角;前端左护板4、前端右护板5、后端左护板6和后端右护板7旋转至侧向垂直状态,并恰好抵在左侧板16和右侧板17的竖直边缘;中心遮挡板35向上升起,左遮挡板37和右遮挡板39向两侧张开一定的角度,可搭在第二左顶板9和第二右顶板13上;三角护板45和护栏46均竖直向上,旋转阶梯47放下触地;左支撑板41和右支撑板42旋转至垂直于车底板1,并将伸缩支撑杆43伸出支撑在地面上。

变成车辆形态移动需要进行折叠变形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先将旋转阶梯47收起,再将左遮挡板37和右遮挡板39向上旋转一定的角度,再将所有三角护板45向内旋转收起,再将前端左护板4、前端右护板5、后端左护板6和后端右护板7旋转至贴合与车底板1,再将护栏46向内旋转收起,此时车厢状态如图3所示,这些过程大约需要8s时间。

接着,参照图4至图6,将第一左底板10和第二左底板11以及第一左顶板8和第二左顶板9旋转收起,此步骤需要控制左侧板16始终保持竖直平移状态,直到第一左底板10和第二左底板11旋转至并拢后收纳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之间,第一左顶板8和第二左顶板9旋转至并拢后贴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顶端;再将车厢右侧进行同样的旋转,旋转后的状态如图6所示,这些过程大约需要6s时间。

然后,将中心遮挡板35向下收起,使其贴在前端固定板2和后端固定板3的顶端,再将左遮挡板37和右遮挡板39向下旋转至分别贴在左侧板16和右侧板17表面,此时状态如图7所示,此过程需要大约需要2s时间。

最后,将伸缩支撑杆43收起,将左支撑板41和右支撑板42旋转至贴在车底板1侧边,此时状态如图8所示,此过程大约需要2s时间。

再结合图9,车厢就变成了车辆形态,体积较小,移动方便。从车辆形态变形成房屋形态就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这里不再赘述。整个转换过程加起来只需18s左右,且完全可由电力控制,方便快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