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共享电动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2058发布日期:2018-11-24 10:33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共享电动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迅猛增长,能源的开采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其中,新能源成为了目前备受关注的项目,新能源大多为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相关技术中,共享电动车充电装置大多为传统的输电线供电,使得充电设施的使用成本较高,耗电量较大;对于新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另外充电桩的占地面积较大、功能单一。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共享电动车充电桩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应用成本低、功能多样的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共享电动车充电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共享电动车充电桩包括:支撑柱;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存放板,所述存放板与所述定位板连接;支杆,所述支杆的底端焊接于所述支撑柱;主机盒,所述主机盒连接于所述支杆;第三发电机,所述第三发电机安装于所述主机盒的内部;

电学元件,所述电学元件设于主机盒的内部,所述电学元件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供电控制器、蓝牙识别器及无线通讯器,其中,所述充放电控制器的接线口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发电机;

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安装于所述主机盒的顶端;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贯穿于所述主机盒的底端电性连接于所述供电控制器的接线口;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端焊接于所述主机盒的顶端;转柱,所述转柱贯穿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发电机的转轴,且所述转柱与所述固定座之间转动连接;风力发电盒,所述风力发电盒底端固定于所述转柱的顶端;第一桨叶,所述第一桨叶安装于所述风力发电盒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桨叶与设置于所述风力发电盒内部的第一发电机的转轴连接;第二桨叶,所述第二桨叶安装于远离第一桨叶的所述风力发电盒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桨叶与设置于所述风力发电盒内部的第二发电机的转轴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杆的外壁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有至少四个限位夹,可以对充电接头进行卡合。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夹与所述充电接头之间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杆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柱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主机盒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风力发电盒和所述主机盒顶面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存放板为凹槽结构,且所述存放板设有至少四组

优选的,所述主机盒的底端中部焊接于所述支杆。

优选的,所述风力发电盒与所述转柱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充电接头设有多个。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共享电动车充电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共享电动车充电桩,该种充电桩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能够停放多辆电动车,并对各个电动车同时充电;集成了新能源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有效的降低了电力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后期维护劳动量;当有风力时,所述第一桨叶和所述第二桨叶可进行竖直方向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发电机和所述第二发电机转动发电,并且当风力比较大时,所述风力发电盒也可整体水平转动进行发电,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于风能的利用率,增加发电量;所述蓝牙识别器能够对停靠的共享电动车进行蓝牙识别,从而判断电动车是否放置到位,检测信息可通过所述无线通讯器上传至后台,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共享电动车随意停放、充电不方便的问题;可通过增加有所述限位夹卡合充电接头,从而避免了所述充电接头随意散落,延长了所述充电接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共享电动车充电桩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主机盒以及风力发电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限位夹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主机盒,2、固定座,3、转柱,4、风力发电盒,5、第一桨叶,501、第一发电机,6、第二桨叶,601,第二发电机7、太阳能板,8、充电接头,9、支杆,901、限位夹,10、支撑柱,11、定位板,12、存放板,13、第三发电机,14、充放电控制器,15、蓄电池,16、供电控制器,17、蓝牙识别器,18、无线通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及图3,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共享电动车充电桩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主机盒以及风力发电盒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限位夹结构示意图。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共享电动车充电桩包括:支撑柱10;定位板11,所述定位板11垂直焊接于所述支撑柱10的侧壁;存放板12,所述存放板12垂直焊接于所述定位板11;支杆9,所述支杆9的底端焊接于所述支撑柱10,且所述支杆9的直径小于所述支撑柱10的直径;主机盒1,所述主机盒1的底端中部焊接于所述支杆9,且所述主机盒1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第三发电机13,所述第三发电机13安装于所述主机盒1的内部;电学元件,所述电学元件设于主机盒1的内部,所述电学元件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充放电控制器14、蓄电池15、供电控制器16、蓝牙识别器17及无线通讯器18,其中,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4的接线口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发电机13;太阳能板7,所述太阳能板7安装于所述主机盒1的顶端;充电接头8,所述充电接头8贯穿于所述主机盒1的底端电性连接于所述供电控制器16的接线口;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的底端焊接于所述主机盒1的顶端;转柱3,所述转柱3贯穿所述固定座2的内部连接于所述第三发电机13的转轴,且所述转柱3与所述固定座2之间转动连接;风力发电盒4,所述风力发电盒4底端固定于所述转柱3的顶端,且所述风力发电盒4与所述转柱3垂直设置;第一桨叶5,所述第一桨叶5安装于所述风力发电盒4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桨叶5与设置于所述风力发电盒4内部的第一发电机501的转轴连接;第二桨叶6,所述第二桨叶6安装于远离第一桨叶5的所述风力发电盒4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桨叶6与设置于所述风力发电盒4内部的第二发电机601的转轴连接。

所述太阳能板7能够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所述转柱3可绕着所述固定座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三发电机13转动进行发电;当有风力时,所述第一桨叶5和所述第二桨叶6可进行竖直方向的旋转,当风力比较大时,所述风力发电盒4也可整体水平转动进行发电;所述充放电控制器14电性连接所述供电控制器16,所述供电控制器16可对供电过程以及智能识别过程进行控制;所述蓝牙识别器17能够对停靠的共享电动车进行蓝牙识别,从而判断电动车是否放置到位,检测信息可通过所述无线通讯器18上传至后台;所述存放板12之间能够放置电动车前轮。

其中:充放电转换器14用以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所产生的电能进行处理转换并储存在所述蓄电池15中,再将所述蓄电池15中的电能传输出;供电控制器16型号为stm32;蓝牙识别器17型号为tr-bc03;无线通讯器18型号为ab433。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支杆9的外壁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有至少四个限位夹901,所述限位夹901可对所述充电接头8进行限位。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限位夹901与所述充电接头8之间卡合连接,可避免所述充电接头8散落至外部,延长所述充电接头8的使用寿命。

所述风力发电盒4和所述主机盒1顶面相互平行,可有效利用风能。

所述存放板12为凹槽结构,且所述存放板12设有至少四组,每个充电桩底部均可停放至少四辆电动车,并可同时为各个电动车充电。

所述主机盒1的底端中部焊接于所述支杆9,使所述主机盒1更加稳定。

所述风力发电盒4与所述转柱3垂直设置。

所述充电接头8设有多个,能同时满足更多电动车充电。

实施例一:当有电瓶车进行充电时,将电瓶车移至所述存放板之间,所述蓝牙识别器17对停靠的共享电动车进行蓝牙识别,从而判断电动车是否放置到位,检测信息可通过所述无线通讯器18上传至后台,将所述充电接头连接至电动车,所述供电控制器16可对供电过程以及智能识别过程进行控制;所述蓄电池15中的电能输出;供电瓶车充电。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共享电动车充电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风能和太阳能的共享电动车充电桩,该种充电桩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能够停放多辆电动车,并对各个电动车同时充电;集成了新能源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有效的降低了电力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后期维护劳动量;当有风力时,所述第一桨叶5和所述第二桨叶6可进行竖直方向的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发电机501和所述第二发电机601转动发电,并且当风力比较大时,所述风力发电盒4也可整体水平转动进行发电,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对于风能的利用率,增加发电量;所述蓝牙识别器17能够对停靠的共享电动车进行蓝牙识别,从而判断电动车是否放置到位,检测信息可通过所述无线通讯器18上传至后台,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共享电动车随意停放、充电不方便的问题;可通过增加有所述限位夹901卡合充电接头8,从而避免了所述充电接头8随意散落,延长了所述充电接头8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