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机械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038发布日期:2018-12-25 20:5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机械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交通机械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拖钩牵引是汽车辅助行车工具之一,其作用是将前车与后车连接,以使后车在故障情况下,前车可以通过牵引将后车拖走。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故障,此时便需要通过牵引装置来拉走故障车,然而现有的汽车用牵引装置往往是一根带有两个牵引钩的钢丝绳,由于钢丝绳较软,导致在托运的过程中故障车由于惯性的原因容易与托运车发生追尾事故,因此急需一种交通机械牵引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通机械牵引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汽车用牵引装置往往是一根带有两个牵引钩的钢丝绳,由于钢丝绳较软,导致在托运的过程中故障车由于惯性的原因容易与托运车发生追尾事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通机械牵引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且两个第一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且两个第一滑块的相对面通过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侧面卡接有两个第一滑套,两个第一滑套内均套接有第一滑杆,两个第一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内壁的两侧面,两个第一滑杆外均套接有第一弹簧,且两个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滑套的左侧与第一壳体内壁的左侧面,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左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并且第一轴承位于两个第一滑套之间,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左端穿过第一壳体左侧面开设的第一限位孔并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件的右侧面,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

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的右侧卡接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内套接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的外表面套设有两个钢圈,且两个钢圈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的固定孔内,所述第二壳体的下表面通过两个弹性装置分别与两个支撑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且两个弹性装置分别位于固定孔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支撑座的相对面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三转动轴的两侧,所述第三转动轴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且其中一个通孔内套设有销钉,所述销钉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垫板的上表面搭接,且两个垫板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的上表面,且两个垫板分别位于固定孔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二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且两个第二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且两个第二滑块的相对面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侧面卡接有两个第二滑套,且两个第二滑套内均套接有第二滑杆,且两个第二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内壁的右侧面和隔板的右侧面,两个第二滑杆外均套接有第二弹簧,且两个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滑套的右侧与第二壳体内壁的的右侧面,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两个第二滑套之间,所述第二轴承内套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右端穿过第二壳体右侧面开设的第二限位孔并通过第二支撑座与第二连接装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可以是一种汽车用牵引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牵引钩,所述第一牵引钩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件的左侧面,所述第一牵引钩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卡。

本发明还可以是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交通机械牵引设备,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牵引钩,所述第二牵引钩的左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件的右侧面,所述第二牵引钩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卡。

本发明还可以是一种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汽车用牵引装置,优选地,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伸缩杆和套接在伸缩杆外表面的第四弹簧,所述伸缩杆和第四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的下表面和支撑座的上表面。

本发明还可以是一种新型的交通机械牵引装置,优选地,所述通孔和销钉的形状均为矩形,并且销钉的外径尺寸与通孔的内径尺寸相适配。

本发明还可以是一种汽车用交通机械牵引设备,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外齿条环、中间齿轮、内齿条环,第一壳体上表面的右侧卡接有内齿条环,第三转动轴外侧套接外齿条环,中间齿轮位于外齿条环与内齿条环之间,中间齿轮与外齿条环啮合连接,且中间齿轮与内齿条环啮合连接。

本发明还可以是一种用于事故车的交通机械牵引装置,优选地,所述外齿条环外侧设有阻隔机构,阻隔机构包括第三弹簧、凸起框,外齿条环外侧连接有凸起框,第三弹簧位于凸起框内,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外齿条环外侧和凸起框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压缩到极限时,外齿条环外侧到凸起框顶面的距离大于外齿条环外侧的齿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压缩到极限时,外齿条环外侧到凸起框顶面的距离为外齿条环外侧的齿的高度的4/3-3/2。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外齿条环外侧的齿顶面和凸起框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外齿条环外侧的齿凹面和凸起框内侧。

优选的,所述内齿条环内侧设有阻隔机构,阻隔机构包括第三弹簧、凸起框,内齿条环内侧连接有凸起框,第三弹簧位于凸起框内,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内齿条环内侧和凸起框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压缩到极限时,内齿条环内侧到凸起框顶面的距离大于内齿条环内侧的齿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压缩到极限时,内齿条环内侧到凸起框顶面的距离为内齿条环内侧的齿的高度的4/3-3/2。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内齿条环内侧的齿顶面和凸起框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内齿条环内侧的齿凹面和凸起框内侧。

优选的,所述阻隔机构有两个,两个阻隔机构之间的夹角为150-180度。

优选的,所述凸起框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

本发明还可以是一种交通机械牵引装置,优选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三轴承、齿环、齿轮,第一壳体上表面的右侧卡接有第三轴承,第三转动轴外侧套接第三轴承,第三转动轴外侧套接齿环,第一壳体顶面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轴,第四转动轴与齿轮固定连接,齿环与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齿轮外侧设有阻隔机构,阻隔机构包括第三弹簧、凸起框,齿轮外侧连接有凸起框,第三弹簧位于凸起框内,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齿轮外侧和凸起框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压缩到极限时,齿轮外侧到凸起框顶面的距离大于齿轮外侧的齿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压缩到极限时,齿轮外侧到凸起框顶面的距离为齿轮外侧的齿的高度的4/3-3/2。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齿轮外侧的齿顶面和凸起框内侧。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齿轮外侧的齿凹面和凸起框内侧。

本发明还可以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交通机械牵引装置,优选地,所述伸缩杆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座的上表面,所述外壳的顶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套设有内壳,所述内壳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的下表面,所述内壳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外壳内壁左右两侧面均开设的第三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形状为t字形,所述第一滑块的形状为t字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槽的形状为t字形,所述第二滑块的形状为t字形。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第一转动轴、第一弹簧、转向机构、第三转动轴、第二弹簧和第二转动轴之间的配合,将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根据车型分别固定到托运车和故障车上,当托运车启动时,故障车由于惯性的原因,导致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会依次被压缩,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分别对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施加反向的弹力,当托运车制动时,故障车由于惯性或未及时制动的原因,导致第二弹簧和第一弹簧会依次被拉伸,第二弹簧和第一弹簧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分别对第二转动轴和第一转动轴施加反向的弹力,使得托运车在与故障车进行刚性连接的情况下,不仅能够防止故障车由于惯性等原因与托运车发生追尾,还使得托运车与故障车之间存在一定的缓冲力,进而能够降低故障车由于惯性或未及时制动而对托运车所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可以对托运车和故障车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本发明通过设置通孔,将销钉插入不同的通孔内,进而能够调节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的高度差,使得人们在将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固定到托运车和故障车上时,第一连接装置或第二连接装置能够与故障车的连接处位于同一高度,因而人们的安装工作会更加的方便,通过设置弹性装置,将销钉插入其中一个通孔内,弹性装置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弹性装置内的第三弹簧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对第二壳体施加向上的弹力,使得销钉与第三转动轴之间的连接会更加紧密。

3、本发明通过设置钢圈,第二壳体通过两个钢圈与第三转动轴相连,从而可以提高第二壳体的抗负荷能力,通过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块的形状均为t字形,使得第一转动轴带动第一连接板在第一壳体内左右移动的过程中会更加的灵活,通过设置第二滑块和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块的形状均为t字形,使得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二连接板在第二壳体内左右移动的过程中会更加的灵活,通过设置伸缩杆,伸缩杆能够减小第三弹簧做伸缩运动时左右晃动的形变量,从而可以保证第三弹簧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通过设置转向机构代替轴承,转向机构中,内齿条环带动中间齿轮转动,中间齿轮带动外齿条环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动轴转动。这样设置比直接通过轴承带动第三转动轴转动更缓慢,更稳健,使得托运车在变道时,事故车能跟随托运车平稳的变道,不会晃动,造成事故车侧翻。

5、本发明通过设置阻隔机构,阻隔机构中的凸起框是由柔性材料制成,通过中间齿轮的齿挤压凸起框使得凸起框变形,从而压迫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由于自身的弹力,让中间齿轮停止转动,由于所述第三弹簧压缩到极限时,内齿条环内侧到凸起框顶面的距离大于内齿条环内侧的齿的高度,所以中间齿轮通不过凸起框。所述阻隔机构有两个,两个阻隔机构之间的夹角为150-180度。这样设置托运车在转弯幅度过大或者速度过快时,防止托运车与事故车辆侧面相撞,防止托运车与事故车辆的夹角过小,造成事故车辆甩尾,事故车跑偏和跑离原有车道,从而保证托运车在托运事故车时,不会影响其他车道的车辆的正常行驶,保证道路交通安全。

6、本发明通过设置转向机构,转向机构中,第三轴承带动齿环转动,齿环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动轴转动。这样设置比直接通过轴承带动第三转动轴转动更缓慢,更稳健,使得托运车在变道时,事故车能跟随托运车平稳的变道,不会晃动,造成事故车侧翻。通过在齿轮上设置阻隔机构,阻隔机构中的凸起框是由柔性材料制成,通过齿环的齿挤压凸起框使得凸起框变形,从而压迫第三弹簧,第三弹簧由于自身的弹力,让齿轮停止转动,由于所述第三弹簧压缩到极限时,齿轮外侧到凸起框顶面的距离大于齿轮外侧的齿的高度,所以齿环通不过凸起框。这样设置托运车在转弯幅度过大或者速度过快时,防止托运车与事故车辆侧面相撞,防止托运车与事故车辆的夹角过小,造成事故车辆甩尾,事故车跑偏和跑离原有车道,从而保证托运车在托运事故车时,不会影响其他车道的车辆的正常行驶,保证道路交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第二壳体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转向机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转向机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转向机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三、四中阻隔机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伸缩杆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第一滑槽侧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中第二滑槽侧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壳体、2第一滑槽、3第一滑块、4第一连接板、5第一滑套、6第一滑杆、7第一弹簧、8第一轴承、9第一转动轴、10第一限位孔、11第一连接件、12第一连接装置、121第一牵引钩、122第一弹簧卡、13转向机构、14第三转动轴、15钢圈、16第二壳体、17弹性装置、171伸缩杆、1711外壳、1712滑板、1713内壳、1714第三滑槽、1715连接孔、172第四弹簧、18支撑座、19通孔、20销钉、21垫板、22指压板、23第二滑槽、24第二滑块、25第二连接板、26第二滑套、27第二滑杆、28隔板、29第二弹簧、30第二轴承、31第二转动轴、32第二限位孔、33第二连接件、34第二连接装置、341第二弹簧卡、342第二牵引钩、35固定孔、36外齿条环、37中间齿轮、38内齿条环、39阻隔机构、40第三弹簧、41凸起框、42第三轴承、43齿环、44齿轮、45第四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交通机械牵引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且两个第一滑槽2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3,第一滑槽2的形状为t字形,第一滑块3的形状为t字形,通过设置第一滑块3和第一滑槽2,第一滑槽2和第一滑块3的形状均为t字形,使得第一转动轴9带动第一连接板4在第一壳体1内左右移动的过程中会更加的灵活,且两个第一滑块3的相对面通过第一连接板4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4的侧面卡接有两个第一滑套5,且两个第一滑套5内均套接有第一滑杆6,通过设置第一滑杆6,第一滑杆6能够减小第一弹簧7做伸缩运动时上下晃动的形变量,从而可以保证第一弹簧7的使用寿命,且两个第一滑杆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内壁的两侧面,两个第一滑杆6外均套接有第一弹簧7,且两个第一弹簧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滑套5的左侧与第一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第一连接板4的左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8,并且第一轴承8位于两个第一滑套5之间,第一轴承8内套接有第一转动轴9,通过设置第一转动轴9,第一连接装置12能够通过第一转动轴9以第一轴承8为圆心进行旋转,使得人们在安装第一连接件11时会更加的方便,第一转动轴9的左端穿过第一壳体1左侧面开设的第一限位孔10并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1的右侧面,第一连接件1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装置12,第一连接装置12包括第一牵引钩121,第一牵引钩121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件11的左侧面,第一牵引钩121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卡122,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卡122,第一弹簧卡122能够做复位运动,使得第一牵引钩121与托运车或故障车相连时会更加的稳定。

第一壳体1上表面的右侧卡接有转向机构13,转向机构13内套接有第三转动轴14,第三转动轴14的外表面套设有两个钢圈15,且两个钢圈15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6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的固定孔35内,通过设置钢圈15,第二壳体16通过两个钢圈15与第三转动轴14相连,从而可以提高第二壳体16的抗负荷能力,第二壳体16的下表面通过两个弹性装置17分别与两个支撑座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弹性装置17包括伸缩杆171和套接在伸缩杆171外表面的第四弹簧172,伸缩杆171和第四弹簧17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6的下表面和支撑座18的上表面,通过设置弹性装置17,将销钉20插入其中一个通孔19内,弹性装置17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弹性装置17内的第三弹簧40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对第二壳体16施加向上的弹力,使得销钉20与第三转动轴14之间的连接会更加紧密,伸缩杆171包括外壳1711,外壳171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8的上表面,外壳1711的顶端开设有连接孔1715,连接孔1715内套设有内壳1713,内壳1713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6的下表面,内壳17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板1712,滑板1712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外壳1711内壁左右两侧面均开设的第三滑槽1714内,通过设置伸缩杆171,伸缩杆171能够减小第三弹簧40做伸缩运动时左右晃动的形变量,从而可以保证第三弹簧40的使用寿命,且两个弹性装置17分别位于固定孔35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支撑座18的相对面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三转动轴14的两侧,第三转动轴14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9,且其中一个通孔19内套设有销钉20,通孔19和销钉20的形状均为矩形,并且销钉20的外径尺寸与通孔19的内径尺寸相适配,通过设置通孔19,将销钉20插入不同的通孔19内,进而能够调节第二壳体16与第一壳体1之间的高度差,使得人们在将第一连接装置12和第二连接装置34固定到托运车和故障车上时,第一连接装置12或第二连接装置34能够与故障车的连接处位于同一高度,因而人们的安装工作会更加的方便,销钉20的下表面分别与两个垫板21的上表面搭接,且两个垫板21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6的上表面,且两个垫板21分别位于固定孔35的左右两侧。

第二壳体16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3,且两个第二滑槽23内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4,第二滑槽23的形状为t字形,第二滑块24的形状为t字形,通过设置第二滑块24和第二滑槽23,第二滑槽23和第二滑块24的形状均为t字形,使得第二转动轴31带动第二连接板25在第二壳体16内左右移动的过程中会更加的灵活,且两个第二滑块24的相对面通过第二连接板25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25的侧面卡接有两个第二滑套26,且两个第二滑套26内均套接有第二滑杆27,且两个第二滑杆2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6内壁的右侧面和隔板28的右侧面,两个第二滑杆27外均套接有第二弹簧29,且两个第二弹簧2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滑套26的右侧与第二壳体16内壁的的右侧面,通过设置第二滑杆27,第二滑杆27能够减小第二弹簧29作伸缩运动时上下晃动的形变量,从而可以保证第二弹簧29的使用寿命,隔板2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6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第二连接板25的右侧面卡接有第二轴承30,第二轴承30位于两个第二滑套26之间,第二轴承30内套接有第二转动轴31,第二转动轴31的右端穿过第二壳体16右侧面开设的第二限位孔32并通过第二支撑座18与第二连接装置3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装置34包括第二牵引钩342,第二牵引钩342的左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件33的右侧面,第二牵引钩342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弹簧卡341,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卡341,第二弹簧卡341能够做复位运动,使得第二牵引钩342与托运车或故障车相连时会更加的稳定。

实施例二如图4、8所示,所述转向机构13包括外齿条环36、中间齿轮37、内齿条环38,第一壳体1上表面的右侧卡接有内齿条环38,第三转动轴14外侧套接外齿条环36,中间齿轮37位于外齿条环36与内齿条环38之间,中间齿轮37与外齿条环36啮合连接,且中间齿轮37与内齿条环38啮合连接。

所述外齿条环36外侧设有阻隔机构39,阻隔机构39包括第三弹簧40、凸起框41,外齿条环36外侧连接有凸起框41,第三弹簧40位于凸起框41内,第三弹簧40的两端分别连接外齿条环36外侧和凸起框41内侧。

所述第三弹簧40压缩到极限时,外齿条环36外侧到凸起框41顶面的距离大于外齿条环36外侧的齿的高度。

所述第三弹簧40压缩到极限时,外齿条环36外侧到凸起框41顶面的距离为外齿条环36外侧的齿的高度的4/3-3/2。

所述第三弹簧40的两端分别连接外齿条环36外侧的齿顶面和凸起框41内侧。

所述第三弹簧40的两端分别连接外齿条环36外侧的齿凹面和凸起框41内侧。

实施例三如图5、8所示,所述内齿条环38内侧设有阻隔机构39,阻隔机构39包括第三弹簧40、凸起框41,内齿条环38内侧连接有凸起框41,第三弹簧40位于凸起框41内,第三弹簧40的两端分别连接内齿条环38内侧和凸起框41内侧。

所述阻隔机构39有两个,两个阻隔机构39之间的夹角为150-180度。

所述凸起框41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第三弹簧40压缩到极限时,内齿条环38内侧到凸起框41顶面的距离大于内齿条环38内侧的齿的高度。

所述第三弹簧40压缩到极限时,内齿条环38内侧到凸起框41顶面的距离为内齿条环38内侧的齿的高度的4/3-3/2。

所述第三弹簧40的两端分别连接内齿条环38内侧的齿顶面和凸起框41内侧。

所述第三弹簧40的两端分别连接内齿条环38内侧的齿凹面和凸起框41内侧。

实施例四如图6-8所示,所述转向机构13包括第三轴承42、齿环43、齿轮44,第一壳体1上表面的右侧卡接有第三轴承42,第三转动轴14外侧套接第三轴承42,第三转动轴14外侧套接齿环43,第一壳体1顶面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轴45,第四转动轴45与齿轮44固定连接,齿环43与齿轮44啮合连接。

所述齿轮44外侧设有阻隔机构39,阻隔机构39包括第三弹簧40、凸起框41,齿轮44外侧连接有凸起框41,第三弹簧40位于凸起框41内,第三弹簧40的两端分别连接齿轮44外侧和凸起框41内侧。

所述第三弹簧40压缩到极限时,齿轮44外侧到凸起框41顶面的距离大于齿轮44外侧的齿的高度。

所述第三弹簧40压缩到极限时,齿轮44外侧到凸起框41顶面的距离为齿轮44外侧的齿的高度的4/3-3/2。

所述第三弹簧40的两端分别连接齿轮44外侧的齿顶面和凸起框41内侧。

所述第三弹簧40的两端分别连接齿轮44外侧的齿凹面和凸起框41内侧。

实施例五如图9所示,所述伸缩杆171包括外壳1711,所述外壳171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8的上表面,所述外壳1711的顶端开设有连接孔1715,所述连接孔1715内套设有内壳1713,所述内壳1713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16的下表面,所述内壳17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板1712,所述滑板1712的左右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外壳1711内壁左右两侧面均开设的第三滑槽1714内。

实施例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滑槽2的形状为t字形,所述第一滑块3的形状为t字形。

实施例七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滑槽23的形状为t字形,所述第二滑块24的形状为t字形。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为:

s1、先根据托运车与故障车的车型进行调节第一连接装置12与第二连接装置34之间的高度差,同时按压两个指压板22并将销钉20由通孔19内取出,然后再次按压两个指压板22,使第二壳体16向下移动,当第二壳体16下降至适宜的位置时,将销钉20插入对应的通孔19内,然后缓慢撤去作用在两个指压板22上的压力,弹性装置17内的第三弹簧40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对第二壳体16施加向上的弹力,使得销钉20与第三转动轴14之间的连接会更加紧密,并紧紧的贴附在两个垫板21上;

s2、然后依次按压第一弹簧卡122和第二弹簧卡341分别将第一牵引钩121和第二牵引钩342挂接在托运车和故障车上,当托运车启动时,故障车由于惯性的原因,导致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29会依次被压缩,第一弹簧7和第二弹簧29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分别对第一转动轴9和第二转动轴31施加反向的弹力,当托运车制动时,故障车由于惯性或未及时制动的原因,导致第二弹簧29和第一弹簧7会依次被拉伸,第二弹簧29和第一弹簧7能够利用自身的弹性分别对第二转动轴31和第一转动轴9施加反向的弹力,使得托运车在与故障车进行刚性连接的情况下,不仅能够防止故障车由于惯性等原因与托运车发生追尾,还使得托运车与故障车之间存在一定的缓冲力,进而能够降低故障车由于惯性或未及时制动而对托运车所产生的冲击力;

s3、且在托运车转弯时,内齿条环38带动中间齿轮37转动,中间齿轮37带动外齿条环36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动轴14转动。当中间齿轮37转动到内齿条环38或外齿条环36的凸起框41处,中间齿轮37的齿碾压凸起框41让凸起框41变形,使得凸起框41内的第三弹簧40由于自身的弹力,让中间齿轮37停止转动,从而使得第三转动轴14不再旋转,这样转向机构13能让第三转动轴14慢慢旋转,防止托运车变道或转弯时速度太快或幅度太大,故障车被甩出,从而威胁道路交通安全。

s4、且在托运车转弯时,第三轴承42带动齿环43转动,齿环43带动齿轮44转动,从而带动第三转动轴14转动。当齿轮44上的凸起框41处转动到齿环43外侧时,齿轮44上的凸起框41被齿环43挤压得变形,使得凸起框41内的第三弹簧40由于自身的弹力,让齿轮44停止转动,从而使得第三转动轴14不再旋转,这样转向机构13能让第三转动轴14慢慢旋转,防止托运车变道或转弯时速度太快或幅度太大,故障车被甩出,从而威胁道路交通安全。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