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拓用运煤梭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5835发布日期:2018-09-04 23:55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开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煤矿开拓用运煤梭车。



背景技术:

梭[行矿]车的全名叫煤矿井下防爆型拖拽电缆式运煤车。用于井下服务连续采煤机进行拄式采煤与掘巷的配套设备之一。

现有的运煤梭车,因为地形受限,所以车舱内的高度较低,在运输煤炭的过程中因为车子行走的地面非常的凹凸不平,所以梭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反复的颠覆,如果装在车舱内的煤炭较多的话,煤炭很有可能会被弹出来,导致车舱内的煤炭量减少,并且掉落在车子旁边,掉落在车舱旁边的煤炭极有可能会再次对梭车造成阻碍,导致车子行驶的过程中越来越颠,降低了拉煤效率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煤矿开拓用运煤梭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煤矿开拓用运煤梭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运煤梭车,因为地形受限,所以车舱内的高度较低,在运输煤炭的过程中因为车子行走的地面非常的凹凸不平,所以梭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反复的颠覆,如果装在车舱内的煤炭较多的话,煤炭很有可能会被弹出来,导致车舱内的煤炭量减少,并且掉落在车子旁边,掉落在车舱旁边的煤炭极有可能会再次对梭车造成阻碍,导致车子行驶的过程中越来越颠,降低了拉煤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煤矿开拓用运煤梭车,包括储煤车舱,所述储煤车舱的内侧设置有传送带,且所述储煤车舱与传送带通过转轴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储煤车舱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且所述储煤车舱与支撑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装置,且所述动力装置的内部包括有电动机、连杆和曲轴等,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轴,且所述固定轴与支撑架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的一端设置有轮胎,所述储煤车舱的一端设置有梭车车门,所述梭车车门的前表面设置有门把手,且所述梭车车门与门把手通过铰链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梭车车门的顶部设置有车窗,且所述梭车车门与车窗通过胶液粘合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储煤车舱的前表面设置有防掉槽,且所述储煤车舱与防掉槽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掉槽的一侧为曲面形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厚度为3cm。

优选的,所述门把手为半椭圆形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掉槽的深度为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防掉槽的设置防止了梭车在行驶过程中车舱内的煤炭因车子的晃动而导致掉落在车外,从而防止了煤炭掉落在轮胎附近对梭车本就不平稳的行驶道路再次造成阻碍,提高了梭车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提高了搬运煤炭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舱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煤车舱、2-梭车车门、3-门把手、4-车窗、5-固定轴、6-轮胎、7-动力装置、8-支撑架、9-防掉槽、10-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煤矿开拓用运煤梭车,包括储煤车舱1,储煤车舱1的内侧设置有传送带10,且储煤车舱1与传送带10通过转轴进行固定连接,储煤车舱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架8,且储煤车舱1与支撑架8通过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支撑架8的底部设置有动力装置7,且动力装置7的内部包括有电动机、连杆和曲轴等,支撑架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轴5,且固定轴5与支撑架8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固定轴5的一端设置有轮胎6,储煤车舱1的一端设置有梭车车门2,梭车车门2的前表面设置有门把手3,且梭车车门2与门把手3通过铰链进行固定连接,梭车车门2的顶部设置有车窗4,且梭车车门2与车窗4通过胶液粘合进行固定连接,储煤车舱1的前表面设置有防掉槽9,且储煤车舱1与防掉槽9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为了使防掉槽9内的煤炭更好的被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防掉槽9的一侧为曲面形状结构。

为了使传送带10不易于被煤炭损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传送带10的厚度为3cm。

为了使门把手3便于被握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门把手3为半椭圆形状结构。

为了使防掉槽9放置更多的掉出来的煤炭且不妨碍车子的整体行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防掉槽9的深度为10c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首先将需要运输的煤炭放置储煤车舱1内,然后司机打开梭车车门2进入驾驶室,然后启动梭车,在梭车行驶的过程中,如果地面不平稳,导致储煤车舱1内的煤炭被晃出来,那么被晃出来的煤炭会掉落在防掉槽9内,不会掉落到轮胎附近,进而降低了煤炭的丢失量,提高了运输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