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车辆擦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916发布日期:2019-01-22 23:0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车辆擦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清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车辆擦干装置,该擦干装置即可单独安装,也可集成在洗车机上。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擦干装置一般经高压风机吹干或者布刷擦干两种方式去除车辆表面附着的水珠,以避免风干后车辆漆膜上留有水印,影响车辆擦干效果。其中,高压风机吹干不能实现水珠的彻底干燥,且所需风机功率过大,基本在10000瓦以上,能耗高。现有布刷擦干方式,擦车量大时需要频繁更换布刷,并且现有布刷擦干方式不能实现布刷对车辆侧面的紧密贴合,影响擦干效果。

申请号为201711065042.3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洗车擦干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位于机架顶部且能相对机架来回移动的移动架体,擦干单元置于移动架体上,移动架体中设转动轴,转动轴与转动轴驱动装置连接,擦干单元的上部与转动轴联动,擦干布在重力作用下下垂并与车身接触,移动架体上还设能摆动擦干布的摆动装置。该装置采用转动轴及相应的擦干布单元,通过擦干布前后摆动、左右摆动及拍打车身完成对车身的去污。但是:1)上述装置用于擦干清洗后的车身时,由于车身表面水分较大,擦车布将很快达到水分饱和状态,需人工取下擦车布,换上干的擦车布进行擦车,反复更换擦车布增加了劳动量,延长了车身擦干所用时间;2)其横向挂接在转动轴上的擦车布无法与车体侧面良好贴合,影响侧面擦干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擦干装置,该装置首先将使用一段时间后吸饱水分的毛巾挤干,并可通过执行“喷清洗剂——喷水——挤干”的过程实现毛巾的自动清洗,其次侧面硅胶刷按压毛巾,可以适应凹凸不平的车辆表面,实现车辆前后、顶部和侧面的完全擦干,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擦干方法,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车辆擦干装置,包括框架,还包括:

毛巾前后移动部分,所述毛巾前后移动部分包括相对框架前后移动的移动小车,支撑架安装在移动小车上,固定毛巾的毛巾卷轴连接在支撑架上;

毛巾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所述毛巾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包括毛巾上卷下放装置,所述毛巾上卷下放装置包括所述毛巾卷轴以及带动毛巾卷轴转动的毛巾卷轴传动部件,还包括挤水装置,所述挤水装置包括位于毛巾卷轴下方的定卷轴和动卷轴,所述动卷轴连接在挤水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毛巾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还包括设置在移动小车横向连接板上的清洁喷头。

为实现挤水后动卷轴的复位,本实用新型的挤水装置还包括自复位导轨滑块装置,所述自复位导轨滑块装置包括动卷轴端部穿入的动卷轴轴承座,所述动卷轴轴承座安装在可沿光轴移动的滑块连接板上,自复位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块连接板上。

移动小车整体沿着框架前后方向移动,移动小车左右各一个,两个移动小车顶部由横向连接板连接,每个移动小车均包括:车身;安装在车身上的承重轮;与步进电机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还与固定在框架上的齿条相啮合。

为将毛巾卷起和放下,本实用新型的毛巾卷轴传动部件包括步进电机Ⅱ,还包括连接在步进电机Ⅱ输出轴上的减速机Ⅱ,所述减速机Ⅱ的输出轴与毛巾卷轴连接。

在毛巾卷轴卷绕过程中,为带动定卷轴和动卷轴一起定向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毛巾卷轴的端部还安装传动链轮Ⅰ,传动链轮Ⅱ安装在定卷轴上,传动链轮Ⅱ与传动链轮Ⅰ由传动链条连接。动卷轴在摩擦力下与定卷轴反向转动。

为在车辆正面擦干时同时实现车身侧面擦干,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擦干装置还包括侧面擦干部分,所述侧面擦干部分包括多组硅胶刷板,所述硅胶刷板连接在旋转轴上,所述侧面擦干部分还包括扭簧,所述扭簧一端连接在旋转轴上、另一端连接在硅胶刷板的筋板上。

为将擦干后的车辆倒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擦干部分还包括整体转向装置,所述整体转向部分包括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活塞杆连接半圆形旋转片,所述半圆形旋转片连接旋转轴。

为配合本实用新型对车身正面和侧面一次擦干的需要,所述毛巾为双层毛巾,前层毛巾正中间开有中缝,后层毛巾的两侧开有边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的毛巾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可在不更换毛巾前提下将毛巾中吸附的水分挤出,并对脏污的毛巾及时清洗,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频繁更换毛巾的弊病;本装置的毛巾卷轴上卷毛巾的同时定卷轴和动卷轴配合把毛巾提升,三个卷轴共同作用减少了对毛巾的拉伸,增加了毛巾的使用寿命;本装置设侧面擦干部分,可一次性擦干车体正面和侧面的残留水分,提升了擦干效果;本装置具有车体擦干效果好、作业速度快之优点;本擦干装置不仅适用于小型车辆的清洁上,还适用于大客车、地铁、高铁动车等外表面棱角平缓物体的表面擦干。

附图说明

图 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 2框架示意图;

图 3毛巾前后移动部分示意图;

图 4移动小车示意图;

图 5齿条与移动小车配合示意图;

图 6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整体示意图;

图 7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的支撑架示意图;

图 8毛巾上卷下放装置示意图;

图 9挤水装置示意图;

图 10自复位导轨滑块装置示意图;

图 11自动清洁部分示意图

图 12侧面擦干部分示意图;

图 13硅胶板结构示意图;

图 14扭转自适应装置示意图;

图 15整体转向装置示意图;

图 16双层毛巾前后层示意图;

图 17双层毛巾总示意图;

图 18后层毛巾无法覆盖区域示意图;

图 19前层毛巾覆盖车身示意图;

图 20侧面擦干具体实施图;

图 21硅胶刷板压毛巾示意图;

图 22硅胶刷板及扭簧适应过程示意图。

图中:1框架,2特殊形状的双层毛巾,3毛巾前后移动部分,4毛巾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5侧面擦干部分;

101框架支撑立柱,102齿条,103移动导轨,104横梁,105限位开关;

21前层毛巾,211中缝,212中缝左片,213中缝右片,22后层毛巾, 221边缝,222后层左片,223后层右片,224后层中片,225无法擦干的区域;

30移动小车,301承重轮,302传动齿轮,303车身,304减速机Ⅰ,305步进电机Ⅰ,306小车传动轴,31移动小车横向连接板;

41支撑架,411支撑架立柱,412支撑架横梁,413上层连接板,414中层连接板,415下层连接板,42毛巾上卷下放装置,420毛巾卷轴,421毛巾卷轴传动部件,422步进电机Ⅱ,423减速机Ⅱ,424传动链轮Ⅰ,425毛巾卷轴轴承座;43挤水装置, 431定卷轴,432动卷轴,433挤水气缸,434自复位导轨滑块装置,435定卷轴轴承座,436传动链轮Ⅱ,437传动链条,438动卷轴卡扣,439自复位拉簧,440光轴,441滑块,442滑块连接板,443动卷轴轴承座,444轮子,445卡扣底座;44清洁喷头;

50硅胶刷板,501硅胶软管,502硅胶软管弹簧,503上部压轴,504硅胶管固定底座,505承重支撑管,506筋板,507支撑管轴套,508旋转轴,51扭转自适应装置,511侧面擦干用轴承座,512扭簧固定套,513扭簧压棒,514扭簧, 52整体转向装置,521旋转气缸,522半圆形旋转片,523旋转轴固定立柱,524挤水擦干连接板,525旋转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1和特殊形状的双层毛巾2,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框架1上的毛巾前后移动部分3、毛巾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4、侧面擦干部分5。所述侧面擦干部分5有左右两组、对称布置。

如附图2所示,所述框架1包括左右对称分布的多根框架支撑立柱101、所述框架支撑立柱101上表面从外到内纵向依次安装齿条102、移动导轨103,所述框架1前后两端用横梁104连接在一起,所述移动导轨103前后两端安装限位开关105,防止安装在所述框架1上的各种装置移动到所述导轨103以外。

如附图3所示,所述毛巾前后移动部分3包括左右各一个相对框架前后移动的移动小车30和顶部的移动小车横向连接板31。

如附图4所示,所述移动小车30包含两个承重轮301、一个带轴传动齿轮302和车身303。所述两个承重轮301和所述传动齿轮302按照“承重轮-传动齿轮-承重轮”的顺序安装在所述车身303上。

如附图5所示,所述传动齿轮302与所述齿条102啮合,所述车身303上表面与所述移动小车横向连接板31下表面连接。在所述移动小车横向连接板31的中间位置下表面安装有减速机Ⅰ304,所述减速机Ⅰ304上安装有步进电机Ⅰ305为其提供动力。所述步进电机Ⅰ305转动带动所述减速机Ⅰ304转动,通过所述减速机Ⅰ304左右两侧各一根的小车传动轴306带动所述传动齿轮302转动,实现两侧所述移动小车30的移动,在所述移动小车横向连接板31的连接下实现所述毛巾前后移动部分3整体的移动。

如附图6所示,所述毛巾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4包括支撑架41、毛巾上卷下放装置42、挤水装置43和设置在移动小车横向连接板31上的清洁喷头44。

如附图7所示,所述支撑架41包括四根支撑架立柱411、两根支撑架横梁412,两块上层连接板413、两块中层连接板414和两块下层连接板415,整体左右对称分布、分上中下三层。所述四根支撑架立柱411分为左右两侧,任意一侧均为两根所述支撑架立柱411顶部与一块所述上层连接板413两端连接,中间与一块所述中层连接板414两端连接,底部与一块所述下层连接板415两端连接。所述两根支撑架横梁412位于同侧,两端均与下层连接板415连接。所述上层连接板413通过螺杆螺母与所述移动小车横向连接板31连接,从而当所述步进电机Ⅰ305转动带动所述移动小车横向连接板31移动时,带动所述支撑架41前后移动。

如附图8、图9所示,所述毛巾上卷下放装置42包含一根毛巾卷轴420和带动毛巾卷轴转动的毛巾卷轴传动部件421。所述毛巾卷轴传动部件421包括提供动力的步进电机Ⅱ422,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步进电机Ⅱ422输出轴上的减速机Ⅱ423。所述毛巾卷轴420的左端装有传动链轮Ⅰ424并与所述减速机Ⅱ423的输出轴相连,右端安装有毛巾卷轴轴承座425。所述减速机Ⅱ423安装在左侧的所述中层连接板414上,所述毛巾卷轴轴承座425安装在右侧的所述中层连接板414上。所述减速机Ⅱ423由步进电机Ⅱ422提供动力,所述步进电机Ⅱ422旋转带动所述减速机Ⅱ423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毛巾卷轴420转动所述传动链轮Ⅰ424与所述毛巾卷轴420同转。所述双层毛巾2挂在所述毛巾卷轴420上,通过控制所述步进电机Ⅱ422的正反转,实现所述双层毛巾2的上卷和下放。通过所述中层连接板414的连接,当所述步进电机Ⅰ305带动所述支撑架41移动时,带动所述毛巾上卷下放装置42整体前后移动。

如附图9所示,所述挤水装置43包含位于所述毛巾卷轴420下放的一根定卷轴431、一根动卷轴432、多个挤水气缸433和自复位导轨滑块装置434。所述定卷轴431和所述动卷轴432中心线处于同一个水平面,所述双层毛巾2在所述动卷轴432和定卷轴431之间穿过,所述定卷轴431和动卷轴432表面均进行包胶处理,实现了两根卷轴夹紧所述双层毛巾2时贴合的更紧密。所述定卷轴431左右两端均穿过定卷轴轴承座435固定在所述下层连接板415上表面。所述定卷轴431的左端还安装有传动链轮Ⅱ436,所述传动链轮Ⅱ436通过链条437与所述传动链轮Ⅰ422配合旋转。通过所述下层连接板415的连接,当所述步进电机Ⅰ305带动所述支撑架41移动时,带动所述挤水装置43前后移动。综合以上3个段落,所述步进电机Ⅰ305转动带动了所述毛巾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4整体前后移动。

所述多个挤水气缸433均安装在所述支撑架横梁412上,所述挤水气缸433活塞杆前端均安装有动卷轴卡扣438,所述挤水气缸433推出时带动所述动卷轴卡扣438前进,所述动卷轴卡扣438推动所述动卷轴432紧密贴合定卷轴431,从而夹紧所述双层毛巾2。所述挤水气缸433收回时,所述动卷轴432两端通过自复位装置434复位。每个所述动卷轴卡扣438包括两个轮子444和一个卡扣底座445。两个所述轮子444间隔安装在所述卡扣底座445上,所述动卷轴卡扣438正好把所述动卷轴432卡在所述轮子444之间,又不妨碍所述动卷轴432的转动。挤水时,所述多个挤水气缸433同时推出,推动所述动卷轴432和所述定卷轴431夹紧所述双层毛巾2,所述步进电机Ⅱ424正向旋转依次带动所述传动链轮Ⅰ422、所述毛巾卷轴420正向旋转。所述毛巾卷轴420带动所述双层毛巾2上卷,当所述双层毛巾2全部上卷到所述毛巾卷轴420上时挤干水分。

所述传动链轮Ⅰ422通过所述传动链条437带动所述传动链轮Ⅱ436正向旋转,所述传动链轮Ⅱ436带动所述定卷轴431正向旋转,因为所述动卷轴432和所述定卷轴431紧密贴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所述动卷轴432会反向旋转。所述定卷轴431和所述动卷轴432配合起来同时旋转可以实现对所述双层毛巾2的辅助提升。若所述定卷轴431和所述毛巾卷轴420不同时旋转,则所述双层毛巾2在上卷过程中阻力较大,拉伸形变量大容易损坏;本装置所述毛巾卷轴420上卷所述双层毛巾2时,所述定卷轴431和动卷轴432同时配合提升所述双层毛巾2,“上拉下提”能够减少所述双层毛巾2上卷时的阻力,降低了所述双层毛巾2的拉伸形变程度,增加了所述双层毛巾2的使用寿命。

如附图 10所示,所述自复位装置434包含一根自复位拉簧439、两根平行放置的光轴440。所述光轴440上各穿有一个滑块441,所述两个滑块441通过滑块连接板442连接在一起。所述光轴440两端均穿过光轴支撑底座443固定在所述下层连接板415上。所述滑块连接板442靠近所述动卷轴432的一侧装有动卷轴轴承座443,所述动卷轴432穿过所述动卷轴轴承座443,所述滑块连接板442另一侧连接所述自复位拉簧439的前端,所述自复位拉簧439的后端固定在所述下层连接板415上。

如附图11所示,所述移动小车横向连接板31上有若干清洁喷头44可以喷水和清洗剂。需要对所述双层毛巾2的污渍进行清洗时,首先所述毛巾卷轴420带动所述双层毛巾2上卷,所述清洁喷头44喷清洗剂,然后所述毛巾卷轴420带动所述双层毛巾2下放,所述清洁喷头44喷水。重复以上过程若干次后,所述双层毛巾2上卷并同时挤干,即可实现对所述双层毛巾2上的污渍清洗,减少所述双层毛巾2的更换次数。

如附图 12所示,每组所述侧面擦干部分5均包含多组硅胶刷板50和扭转自适应装置51、一组整体转向装置52。

如附图13、图14所示,每个所述硅胶刷板50均包含若干硅胶软管501和硅胶管弹簧502,每一根所述硅胶软管501内部均穿入所述硅胶管弹簧502,所述硅胶管弹簧502长度略小于所述硅胶软管501,所述硅胶管弹簧502全部隐藏在所述硅胶软管501内部。若干所述硅胶软管501并列组合后放置在硅胶管固定底座504上表面,然后用上部压轴503压紧。所述硅胶软管501安装时受重力作用自然弯曲,按压车身侧面力度不够,内部穿入所述硅胶管弹簧502后,二者结合既增加了所述硅胶软管501的硬度,又保持了适度的适应性。所述硅胶管固定底座504上下两端各焊接一根水平承重支撑管505,前端平齐。所述承重支撑管505的后端焊接支撑管轴套507。在所述轴套507中穿入旋转轴508,两根所述承重支撑管505之间焊接有筋板506。

如附图14所示,每个所述扭转自适应装置51均包含若干侧面擦干用轴承座511、扭簧固定套512、扭簧压棒513和扭簧514。所述扭簧固定套512安装在所述筋板506上。所述扭簧514的内部穿入所述旋转轴508后,左端插入所述扭簧固定套512中,右端插入所述扭簧压棒513中。所述扭簧压棒513中穿入所述旋转轴508并固定在所述旋转轴508上。

如附图15所示,所述整体转向装置52包含旋转气缸521、半圆形旋转片522、旋转轴固定立柱523、多块挤水擦干连接板524、旋转底板525。所述旋转气缸521水平放置,所述旋转轴508竖直放置并通过若干所述侧面擦干用轴承座511固定在所述固定立柱523上。所述半圆形旋转片522安装时圆弧朝向所述旋转气缸521推出方向,右端连接所述旋转气缸521前端,左端连接所述旋转轴508的顶端。所述旋转气缸521后端固定在旋转底板525上,所述旋转底板525通过挤水擦干连接板524连接所述下层连接板415的下表面。当所述下层连接板415移动时,所述下层连接板415经所述挤水擦干连接板524,带动整体转向装置52整体移动;再经所述固定立柱523依次带动所述旋转轴508、所述扭转自适应装置51、所述筋板506、所述支撑管轴套507、所述承重支撑管505、所述硅胶刷板50的移动,从而实现了所述侧面擦干部分5随所述支撑架41移动时整体移动。

当所述旋转气缸521前端推出时,带动所述半圆形旋转片522的右端向前移动,所述半圆形旋转片522将发生旋转,带动所述旋转轴508旋转。所述旋转轴508带动所述扭簧压棒513旋转,所述扭簧压棒513旋转带动所述扭簧514右端旋转,进而带动所述扭簧514的左端旋转,所述扭簧514的左端带动所述扭簧固定套512旋转,所述扭簧固定套512旋转带动所述筋板506旋转,所述筋板506带动上下两根所述承重支撑管505旋转,所述承重支撑管505旋转带动所述硅胶刷板50的整体旋转。在车辆擦干完毕以后,所述旋转气缸521推动所述硅胶刷板50整体旋转到与车身平行的位置,便于车辆倒出。若所述旋转气缸521处于收缩状态,则所述旋转轴508不会旋转。

如附图16、图17所示,所述双层毛巾2包含前后两层,即前层毛巾21、后层中片22。所述前层毛巾21正中间开有竖向中缝211,所述中缝长度约为所述前层毛巾21的三分之二,从而所述前层毛巾21被分成中缝左片212、中缝右片213两部分。所述后层中片22在两侧距离边缘50-60厘米的位置对称开有竖向边缝221,从而所述后层中片22被分成后层左片222、后层右片223、后层中片224三部分。

如附图17所示,所述前层毛巾21和后层中片22的上端缝制在一起共同构成所述双层毛巾2,所述双层毛巾2挂在所述毛巾卷轴420上,安装位置下沿距离地面高度30厘米左右,所述中缝左片212、中缝右片213、后层左片222、后层右片223、后层中片224基本处于一个平面内,在擦车时所述后层中片22先接触车身。

如附图18所示,所述后层中片22接触车身以后,所述后层中片224首先被车头顶起,因为存在所述边缝221,故所述后层左片222、后层右片223将会自然下垂到车辆两侧面,在车辆的左右两侧均产生无法擦干的区域225,需要用前层毛巾21补充覆盖。

如附图19所示,所述前层毛巾21接触车身以后中间被车头顶起,两侧依然悬空,因为存在所述中缝211,故所述中缝左片212和中缝右片213因为重力作用会偏向车辆两侧,将完全覆盖所述区域225,从而实现了所述双层毛巾2擦干车辆时对车辆表面的完全覆盖。

如附图20所示,侧面擦干时车辆停在所述双层毛巾2之后,车辆前头接触所述后层中片22后停止,所述侧面擦干部分5处于所述双层毛巾2之前,所述多组硅胶刷板50垂直指向车身侧面,且只有所述硅胶软管501与所述双层毛巾2接触。

如附图21所示,所述步进电机Ⅰ305正向旋转依次带动前后移动部分3、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4、侧面擦干部分5、双层毛巾2从车头向车尾移动时,所述毛巾卷轴420带动所述双层毛巾2从车头向车尾移动,所述侧面擦干部分5与所述毛巾卷轴420同向同速度移动。所述双层毛巾2的下部首先贴附车头,完成对车辆前头的擦干,此时所述双层毛巾2下部的移动速度小于所述侧面擦干部分5的移动速度。所述双层毛巾2在移动过程中被车头阻挡,因为车身为流线型,车身前面的弧线会首先顶在所述双层毛巾2的中间位置,所述双层毛巾2中间受力大、边沿受力小。车头将顶在所述后层中片224上,所述双层毛巾2从车头向车尾方向移动,所述后层中片224将覆盖车辆上表面,所述后层左片222将完全下垂到车身左侧,所述后层右片223将完全下垂到车身右侧,并且所述中缝左片212和中缝右片213分别向车辆左右两侧稍稍分开。

分布在车身左右两侧所述硅胶软管501最前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车辆宽度。分布在车身左侧的所述硅胶软管501将把所述中缝左片212压在车身左侧所述区域225上,同时把所述后层左片222压在车身左侧面;分布在车身右侧的所述硅胶软管501将把所述中缝右片213压在车身右侧所述区域225上,同时把所述后层右片222压在车身右侧面;

如附图22所示,所述硅胶刷板50继续向车辆尾部方向移动,随着车身表面凹凸变化,凸起时所述硅胶软管501及其内部所述硅胶管弹簧502被车身顶起向外弯曲,凹下时所述硅胶软管501及其内部所述硅胶管弹簧502复位。

若车辆表面凸起程度过大,所述硅胶软管501及其内部所述硅胶管弹簧502将发生大幅度的弯曲,因为所述硅胶管弹簧502有弹性,所述硅胶软管501和所述硅胶管弹簧502将向外移动,所述硅胶软管501将带动所述硅胶管固定底座504向外移动,所述硅胶管固定底座504带动所述承重支撑管505向外移动,所述支撑管505带动所述筋板506向外移动,实现了所述硅胶刷板50整体向外旋转,所述筋板506带动所述扭簧固定套512向外移动,所述扭簧固定套512带动所述扭簧514的左端向外移动。所述旋转气缸521处于收缩状态,故所述旋转轴508不旋转,进而所述扭簧压棒513无法旋转,所述扭簧514的右端无法向外移动。因为所述扭簧514的左端向外移动、右端无法移动,故所述扭簧514的左端将朝向车头方向扭转,同时所述硅胶刷板50整体向外旋转,所述扭簧514蓄力,所述双层毛巾2始终被所述硅胶刷板50压在车身侧面紧密贴合车身,同时所述硅胶刷板50的整体旋转可以起到保护车身漆面的作用。当车身表面凸起程度不大时,所述扭簧514复位,带动所述扭簧固定套512复位,所述扭簧固定套512带动所述筋板506复位,所述筋板506带动所述承重支撑管505复位,最终实现所述硅胶刷板50复位。通过所述扭簧514的扭转和复位可以实现所述硅胶刷板50对车身侧面凹凸曲线的适应,从而实现了擦干车辆过程中所述双层毛巾2始终对车辆表面完全贴合,也即实现了对车身表面的完全擦干。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如附图所示,框架1上的前后移动部分3带着双层毛巾2、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4和侧面擦干部分5停靠在最前端触发限位开关105的位置,毛巾下沿距离地面30厘米左右。待擦干的车辆停在车头接触双层毛巾2的位置。步进电机Ⅰ305正向旋转依次带动前后移动部分3、挤水和自动清洗部分4、侧面擦干部分5、双层毛巾2从车头向车尾移动。双层毛巾2自然下垂在车辆上表面,侧面擦干部分5把双层毛巾2按压在车辆侧面,双层毛巾2始终覆盖并紧密贴合车身,从前向后擦干车辆表面,前后移动部分3移动到框架1最后端触发限位开关105后停止,然后步进电机Ⅰ305反向旋转,带动毛巾2从车尾向车头方向移动车长的五分之一距离,对车辆尾部擦干,实现了对整个车身的全部擦干。车辆擦干后,旋转气缸521推动硅胶刷板50旋转到与车身平行的位置,车辆倒出。

车辆倒出后时,挤水气缸433推动动卷轴432与定卷轴431紧密贴合,毛巾卷轴420旋转,带动双层毛巾2上卷,动卷轴432与定卷轴完成挤水的过程,便于毛巾的下次使用。

需要对双层毛巾2的污渍进行清洗时,首先毛巾卷轴420带动毛巾2上卷,清洁喷头44对双层毛巾2喷清洗剂;然后毛巾卷轴420带动双层毛巾2下放,清洁喷头44对双层毛巾2喷水。重复以上过程若干次后,双层毛巾2最后上卷挤干,即可实现对双层毛巾2上的污渍清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