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16499发布日期:2018-11-20 21:36阅读:842来源:国知局
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车机械检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行车用于设备吊装和运输,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装置,当行车电机或制动轮使用至寿命期限时,或行车出现电气故障时,导致需要更换行车电机及制动轮。图4为示例提供的一种现有技术的行车电机及制动轮的装配布局示意图。图5为图4中行车电机及制动轮的配合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由于电机轴601与制动轮7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法,现有的电机与制动轮的拆装方法是先将与制动轮7连接的联轴器8拆除,然后用锤击工具锤击伸入制动轮7的电机轴601,顶出电机轴601后,使制动轮7与电机6脱离,再将电机6吊出,更换新的电机6或制动轮7。

现有的电机与制动轮的拆装方法包括两种:第一种是先拆除联轴器8与制动轮7的连接,拆除电机底脚螺栓,将电机6和制动轮7一起吊装至线下,利用锤击工具锤击处于制动轮7中孔的电机轴601,使电机6与制动轮7分离,而后将新电机6的电机轴601装入制动轮7或在电机6的电机轴601装入新制动轮7,安装完成后,将电机6及制动轮7吊运至行车上部,安装电机底脚螺栓和联轴器8,完成电机6或制动轮7的更换;第二种是先拆除联轴器8与制动轮7的连接,利用锤击工具锤击处于制动轮7中孔的电机轴601,使电机6与制动轮7分离,将新电机6或新制动轮7吊装到行车上部,将新电机6的电机轴601装入制动轮7或在电机6的电机轴601装入新制动轮7,安装好电机6和联轴器8,完成电机6或制动轮7的更换。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利用锤击工具锤击电机轴,容易造成电机轴和制动轮的损坏,且拆除电机与制动轮所需的时间较长,以及所需工人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安全快速拆除电机与制动轮的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该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与千斤顶配合使用,包括底盘、右支柱、左支柱和上支板;

所述底盘中心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底盘端面的通孔,所述通孔直径大于行车电机的电机轴直径,所述通孔两侧设置有垂直于所述底盘端面且相互对称的两个安装通孔,两个所述安装通孔与制动轮上的螺栓孔相适配;

所述右支柱和所述左支柱高度相同且垂直固定在所述底盘端面上,所述右支柱和所述左支柱分别固定在所述通孔两侧;

所述上支板固定在所述右支柱及所述左支柱远离所述底盘的一端端面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中,所述底盘为圆形结构或方形结构,所述圆形结构的直径和所述方形结构的短边边长均大于等于连接所述制动轮的联轴器的直径。

进一步地,在所述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中,所述右支柱和所述左支柱结构相同且均为长条形结构或圆柱形结构,所述右支柱和所述左支柱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底盘端面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中,所述右支柱与所述左支柱在所述底盘端面上的投影的中心连线与两个所述安装通孔在所述底盘端面上的中心连线相互垂直,且均通过所述底盘端面的中心。

进一步地,在所述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中,所述上支板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右支柱与所述左支柱间的距离,所述上支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于所述右支柱与所述左支柱的端面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中,还包括副支板,所述副支板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上支板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中,所述副支板与所述上支板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主要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通过与千斤顶配合使用,能够安全快速地将电机与制动轮分离,不会造成电机与制动轮的二次损坏,操作安全、简单高效,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提高电机及制动轮更换效率、降低人工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示例提供的一种现有技术的行车电机及制动轮的装配布局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行车电机及制动轮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盘、101-通孔、102-安装通孔、2-右支柱、3-左支柱、4-上支板、5-副支板、6-电机、601-电机轴、7-制动轮、8-联轴器、9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的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包括底盘1、右支柱2、左支柱3和上支板4;底盘1中心设置有垂直于底盘1端面的通孔101,通孔101直径大于行车电机6的电机轴601直径,通孔101两侧设置有垂直于底盘1端面且相互对称的两个安装通孔102,安装通孔102与制动轮7上的螺栓孔相适配;右支柱2和左支柱3高度相同且均垂直固定在底盘1端面上,右支柱2和左支柱3分别固定在通孔101两侧;上支板4固定在右支柱2及左支柱3远离底盘1的一端端面上,用于使用时顶住千斤顶9底座。

其中,底盘1可以为多种结构,只要能够与制动轮7固定连接即可,以下对底盘1的结构进行示例说明:

作为一种示例,底盘1为圆形结构,且圆形结构的直径大于等于连接制动轮7的联轴器8的直径,具体为联轴器8与制动轮7相接触的一端的端面直径,从而保证底盘1与制动轮7的连接牢固。

作为另一种示例,底盘1为方形结构,且方形结构的短边边长大于等于连接制动轮7的联轴器8的直径,具体为联轴器8与制动轮7相接触的一端的端面直径,保证底盘1与制动轮7的连接牢固。

如上所述,右支柱2和左支柱3垂直固定在底盘1的端面上,为了保证右支柱2和左支柱3与底盘1间的连接牢固,右支柱2和左支柱3可以采用焊接方式焊接固定在底盘1的端面上。

其中,右支柱2和左支柱3结构相同,且可以为多种结构,只要能够保证上支板4的固定牢固即可,以实现对千斤顶9的顶升支撑,以下对右支柱2和左支柱3的结构进行示例说明:

作为一种示例,右支柱2和左支柱3均为长条形结构,且右支柱2和左支柱3的宽面相对。

作为另一种示例,右支柱2和左支柱3均为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装置的结构对称,且防止安装使用时发生干涉,右支柱2和左支柱3在底盘1端面上的投影的中心连接与安装通孔102在底盘1端面上的中心连接相互垂直,且两者均通过底盘1端面的中心,具体为两中心连线的交点为底盘1端面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上支板4能够稳固在右支柱2和左支柱3端面上,上支板4的长度可以大于等于右支柱2与左支柱3间的距离,优选地,上支板4的长度大于等于右支柱2与左支柱3间的距离的最大值,同时,上支板4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右支柱2与左支柱3的端面上。

其中,上支板4可以为多种结构。

例如,当右支柱2和左支柱3为长条形结构时,上支板4也可以为长条形结构,上支板4的横截面面积可以与右支柱2的横截面面积相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还包括副支板5,副支板5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上支板4上,以提高上支板4的强度。其中,副支板5的结构可以与上支板4相同。

以下具体介绍该实施例的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的使用方法。

图3为图1所示的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通过与千斤顶9配合使用来拆除电机6与制动轮7,具体方法包括:先拆除与制动轮7连接的联轴器8,利用连接螺栓通过底盘1的安装通孔102和制动轮7的螺栓孔,将底盘1与制动轮7固定连接,在装置内安放千斤顶9,并使千斤顶9的底座压靠于上支板4,使千斤顶9的输出端压靠电机6的电机轴601,启动千斤顶9后,千斤顶9的输出端能将电机轴601从制动轮7内顶出,以完成电机6与制动轮7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车电机及制动轮辅助更换装置通过与千斤顶9配合使用,能够安全快速地将电机6与制动轮7分离,不会造成电机6与制动轮7的二次损坏,操作安全、简单高效,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提高电机6及制动轮7更换效率、降低人工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本文中“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表示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