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变形支撑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8336发布日期:2019-04-03 00:3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防变形支撑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防变形支撑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前后端装有保险杠,不仅有装饰功能,更重要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保护车身及乘员安全功能的安全装置,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目前汽车前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轿车的前保险杠都是塑料制成的,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目前保险杠结构单一和材料单一,导致保险杠功能单一,防变形防碰撞效果不佳,安全防护性能差,需要频繁更换保险杠。

因此,发明一种带有防变形支撑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防变形支撑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功能单一,防碰撞效果不佳,安全防护性能差的问题。一种带有防变形支撑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包括支撑筋,上连接板,中连接板,下连接板,缓冲柱,密封缓冲海绵,加强板装置,缓冲充气装置和护板装置,所述的上连接板,连接在支撑筋的上部位置;所述的支撑筋分别连接缓冲柱的上方位置;所述的中连接板连接在支撑筋的中部和上连接板的下部位置;所述的下连接板连接在支撑筋的下部和中连接板的下部位置;所述的缓冲柱安装在汽车预留的卡槽内;所述的密封缓冲海绵位于支撑筋、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和缓冲柱内侧四壁预留的卡槽位置;所述的加强板装置安装在中连接板的上部;所述的缓冲充气装置安装在下支撑板上,且和汽车驾驶室内的操作台电性连接;所述的护板装置安装在中连接板的最外层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加强板装置包括网格状加强筋,吸能槽和高密度海绵,所述的网格状加强筋安装在中连接板的上部位置;所述的吸能槽安装在中连接板的上部位置,网格状加强筋的下方位置;所述的高密度海绵安装在吸能槽的内侧预留的卡槽内。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充气装置包括充气气囊,充气口,充气管,充气泵、压力表和连接电源,所述的充气气囊安装在下连接板的上部;所述的充气口位于充气气囊的左侧中部边缘位置;所述的充气管一端连接在充气口,另一端连接在充气泵上;所述的充气泵安装在下连接板左侧底部预留的安装口内;所述的压力表连接在驾驶室操作台上;所述的连接电源,电性连接驾驶室操作台的备用电源接口。

优选的,所述的护板装置包括下护板,中护板,上护板和倾斜连接柱,所述的下护板安装在网格状加强筋的上部位置;所述的中护板比所述下护板小,且通过倾斜连接柱安装在下护板上;所述的上护板小于中护板,且通过倾斜连接柱连接在中护板上。

优选的,所述的充气气囊四壁厚度具体采用10mm聚丙烯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上护板具体采用UR—V型号的上护板。

优选的,所述的倾斜连接柱为前高后低和厚度采用20mm优力胶板。

优选的,所述的压力表具体采用A230数字液晶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的充气泵具体采用车载12V直流电。

优选的,所述的充气气囊具体采用160cm×30cm牛皮气囊

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防变形支撑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广泛应用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加强板装置的设置,有利于增强保险杠的强度,增大安全性能。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缓冲充气装置的设置,增强保险杠碰撞时的缓冲力度,有效防止保险杠变形和保险杠发生碰撞变形时便于恢复复原,增大安全性能和方便性能。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护板装置的设置,增大保险杠碰撞时的缓冲力度,有效保护保险杆和增大安全性能。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充气气囊四壁厚度具体采用10mm聚丙烯材料,能够支撑充气气囊,发生碰撞时聚丙烯材料变形,能够随着充气气囊的充气,能够快速的复位,安全又方便。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上护板具体采用UR—V型号的上护板,可以更好的增加安全性。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倾斜连接柱为前高后低和厚度采用20mm优力胶板,具有碰撞时增大缓冲作用,增大安全性能。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压力表具体采用A230数字液晶显示屏,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压力的大小。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充气泵具体采用车载12V直流电,可以更加方便使用。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充气气囊具体采用160cm×30cm牛皮气囊,可以在发生碰撞时更好的拍出气体,起到缓冲作用更佳。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缓冲海绵,发生碰撞时避免车体和保险杠直接摩擦,还具有防震静音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护板装置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中:

1、支撑筋;2、上连接板;3、中连接板;4、下连接板;5、缓冲柱;6、密封缓冲海绵;7、加强板装置;71、网格状加强筋;72、吸能槽;73、高密度海绵;8、缓冲充气装置;81、充气气囊;82、充气口;83、充气管;84、充气泵;85、压力表;86、连接电源;9、护板装置;91、下护板;92、中护板;93、上护板;94、倾斜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有防变形支撑筋的汽车前保险杠装置,包括支撑筋1,上连接板2,中连接板3,下连接板4,缓冲柱5,密封缓冲海绵6,加强板装置7,缓冲充气装置8和护板装置9,所述的上连接板2,连接在支撑筋1的上部位置;所述的支撑筋1分别连接缓冲柱的上方位置;所述的中连接板3连接在支撑筋1的中部和上连接板2的下部位置;所述的下连接板4连接在支撑筋1的下部和中连接板3的下部位置;所述的缓冲柱5安装在汽车预留的卡槽内;所述的密封缓冲海绵6位于支撑筋1、上连接板2、下连接板4和缓冲柱5内侧四壁预留的卡槽位置;所述的加强板装置安装在中连接板3 的上部;所述的缓冲充气装置8安装在下支撑板上,且和汽车驾驶室内的操作台电性连接;所述的护板装置9安装在中连接板3的最外层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强板装置7包括网格状加强筋71,吸能槽72和高密度海绵73,所述的网格状加强筋71安装在中连接板3的上部位置;所述的吸能槽72安装在中连接板3的上部位置,网格状加强筋71的下方位置;所述的高密度海绵73安装在吸能槽72的内侧预留的卡槽内。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缓冲充气装置8包括充气气囊81,充气口82,充气管83,充气泵84、压力表85和连接电源86,所述的充气气囊81安装在下连接板4的上部;所述的充气口82位于充气气囊81的左侧中部边缘位置;所述的充气管83一端连接在充气口82,另一端连接在充气泵84上;所述的充气泵84安装在下连接板4左侧底部预留的安装口内;所述的压力表85连接在驾驶室操作台上;所述的连接电源86,电性连接驾驶室操作台的备用电源接口。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护板装置9包括下护板91,中护板92,上护板93和倾斜连接柱94,所述的下护板91安装在网格状加强筋71的上部位置;所述的中护板92比所述下护板91小,且通过倾斜连接柱94安装在下护板91 上;所述的上护板93比所述中护板92小,且通过倾斜连接柱94连接在中护板 92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充气气囊81四壁厚度具体采用10mm聚丙烯材料。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上护板93具体采用UR—V型号的上护板。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倾斜连接柱94为前高后低和厚度采用20mm 优力胶板。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压力表85具体采用A230数字液晶显示屏。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充气泵84具体采用车载12V直流电。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充气气囊81具体采用160cm×30cm牛皮气囊。

工作原理

本新型中,发生碰撞时时,通过缓冲充气装置8的充气气囊81受到碰撞力的作用,通过充气口82排除充气气囊81的空气,起到缓冲作用;所述的同时上护板93通过倾斜连接柱94连接中护板92和下护板91起到缓冲作用;所述的同时加强板装置7的网格状加强筋71、吸能槽72和高密度海绵73,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和加强保险杠的强度,起到安全防护作用;所述的同时密封缓冲海绵6,碰撞时避免车体和保险杠直接摩擦,还具有防震静音的作用。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