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需地坑更换转向架的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642发布日期:2019-03-22 19:3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需地坑更换转向架的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向架更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需地坑更换转向架的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机构。



背景技术:

转向架作为铁道车辆关键性的走行机构,对铁道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起着直接性的作用,因此必须确保转向架良好的运行状态及综合性能。转向架更换设备是用来完成铁道车辆检修的重要设备,且更换转向架的效率较高,被广泛应用在动车运用所中,成效显著。

现有的转向架更换设备如专利文献CN201132555Y所示,设置于单独的临修库内,参见图1,主要由拆装线、存放线、横移小车、车体架车装置、伸缩托架装置、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由于临修库车辆轨道位于地面而横移小车和伸缩托架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因此需进行特殊的地坑设计,车辆轨道下方和横向侧方的拆装线和存放线需要设置多个深地坑和浅地坑,其深度分别达到2000mm和1236mm左右;其升降平台的纵梁上方设置钢轨12用于支撑转向架轮对的外圈,纵梁平台下方设置升降机构框架平台,升降平台为为整体结构,钢轨12采用对称倾斜设计,这些就造成了转向架置于升降平台上的整体高度过高,平面尺寸也过大过重、对升降机构要求高,且升降平台的受力不合理,容易发生疲劳等损害,需要整体更换升降平台,使用寿命短费用高,移动过程中转向架轮对容易滑动、不安全,容易造成损坏。

转向架更换设备一般设置在单独的临修库内,因为临修库内设置特别设置有横向地坑,专门用于转向架更换工作。

动车组运用检修设施及设备是动车组检修质量的基本保证,其中,检查库是开展动车组一二级检修、整备的重要设施,可进行动车组检查、检修、卸污、探伤、司乘、整备等一体化作业,检查库内所有股道均配置轨道桥。

轨道桥是实施动车组一、二级检查检修的基础工装,是动车运用所三层作业平台的第一层,直接承载动车组,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和足够的刚度与强度,具备适宜检修人员作业安全的人性化需求。

轨道桥是将60kg/m钢轨通过弹条III型扣件固定在钢结构支柱上而组成的轨道结构,钢结构支柱牢固安装在槽形钢筋混凝土基础上,中间设有纵向检查地沟。钢轨纵向支点间距一般为1800mm。

随着新的检修需求的出现和检修模式的发展,需要在检查库内轨道桥上进行转向架更换作业,然而轨道桥的支点间距小于转向架升降所需的空间尺寸,增大支点间距又难以保证动车组的承载要求,此外,更换转向架时,轨道桥不得妨碍转向架的拆装,且不能破坏检查坑的结构。然而普通转向架更换设备的横向地坑破坏了轨道桥的整体道床及检查坑结构,同时占用空间大,会对检查库内的检查作业产生较大影响。

虽然现有技术中存在活动轨道桥方案,但是都是简单的横向单向移动,不满足上述要求。例如专利文献CN201473834U和CN206298788U中,如图2所示,活动轨道桥横向移动,让开转向架轮对下降到检查库转移轨道小车上的下落通道,检查库转移轨道小车的从前后端移出,其纵向移动长期占用检查坑,严重扰乱其他的正常检查作业;若要从中间横向移出,则横向地坑破坏了轨道桥的整体道床及检查坑结构,同时占用空间大,同时对横向相邻轨道桥的检查作业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机构,轨道桥横梁通过横向和纵向移动,退出转向架更换区,无需横向地坑、在检查库地面以上即可实现转向架的横向更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需地坑更换转向架的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机构,该轨道桥机构包括固定轨道桥部分和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部分,所述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部分设置在所述固定轨道桥部分的中间断开处;

所述固定轨道桥部分包括钢轨和钢轨立柱;

所述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部分包括轨道桥横梁、固定底座、横向移动装置、纵向移动装置;所述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部配置为使得无需横向地坑、在所述钢轨立柱所处地面以上实现转向架的横向更换;

所述固定底座设置在纵向相邻的所述钢轨立柱之间,用于支撑所述钢轨的断开端与所述轨道桥横梁对接;

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的纵向内侧,其配置为使所述轨道桥横梁进行所述钢轨左右方向向外侧的横向移动及归位;

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钢轨立柱的横向外侧面,其配置为使所述轨道桥横梁在所述钢轨横向外侧进行所述钢轨前后方向的纵向移动及归位。

优选地,所述轨道桥横梁为箱形钢梁,包括箱体、行走板、楔形块;

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偏心安装有所述行走板;所述行走板可与所述钢轨对接、供车辆的轮对行走;所述箱体的纵向两端偏心设置有所述楔形块,用于与所述固定底座的匹配定位。

优选地,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称重立梁、横向移动转轮、丝杠、横梁移动支架;

所述称重立梁至少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并位于其纵向内侧;所述称重立梁的上方设置所述横向移动转轮和丝杠;所述轨道桥横梁位于所述横梁移动支架上,所述横梁移动支架滑动连接于所述丝杠;所述横向移动转轮带着所述丝杠转动,带动所述横梁移动支架滑动,实现所述轨道桥横梁的横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横梁移动支架包括支架底板、支架立板、导向块、过渡板;

所述支架底板的下方通过所述过渡板与所述导向块连接,所述导向块与所述丝杠匹配滑动;所述支架底板的上方通过两个所述支架立板围成槽形、容纳所述轨道桥横梁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纵向移动装置包括安装座、横梁支架、导轮组件、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板;

在所述钢轨中间断开处一侧的若干钢轨立柱横向外侧面竖向中间部位设置所述安装座,每个钢轨立柱的安装座之间架设一个所述横梁支架,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及其相邻的一个钢轨立柱之间通过所述横向移动装置一侧的所述连接板和钢轨立柱的安装座也架设一个横梁支架,从而形成连续的横梁支架;每个横梁支架上布置若干导轮组件支撑所述轨道桥横梁的纵向滑动;最远离所述横向移动装置的一个钢轨立柱纵向外侧通过动力装置安装架设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致动所述轨道桥横梁的移出纵向滑动;

在所述钢轨中间断开处另一侧的第一个钢轨立柱横向外侧面竖向中间部位设置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横向移动装置一侧的所述连接板和该钢轨立柱的安装座之间架设一个横梁支架,该钢轨立柱纵向外侧通过动力装置安装架设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致动所述轨道桥横梁的归位纵向滑动。

优选地,所述纵向移动装置还包括横梁止挡,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横梁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纵向移动装置还包括可移动的支撑滚轮组件,其设置在所述钢轨中间断开处的所述轨道桥横梁下方。

优选地,所述可移动的支撑滚轮组件包括可移动的底板、若干旋转支架、连杆、导轮、伸缩缸;

所述旋转支架下端铰接于所述可移动的底板、上端设置所述导轮、中部设置连杆铰接点;相邻的两个所述旋转支架之间设置所述连杆,形成多连杆机构;所述伸缩缸驱动所述多连杆机构同步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为微型电葫芦,所述轨道桥横梁的纵向端面设置有螺纹孔,与微型电葫芦钢丝绳索上的螺母相连。

优选地,该轨道桥机构还包括多个横梁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轨道桥横梁移动过程中的精确位置信息;

所述横梁位置传感器包括横梁横向第一限位开关、横梁横向第二限位开关、横梁纵向第一限位开关、横梁纵向第二限位开关;

所述横梁横向第一限位开关、横梁横向第二限位开关设置在所述横向移动装置上、所述轨道桥横梁横向移动的两端;

所述横梁纵向第一限位开关、横梁纵向第二限位开关设置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上、所述轨道桥横梁纵向移动的两端。

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机构,轨道桥横梁通过横向和纵向移动,退出转向架更换区,无需横向地坑、在检查库地面以上即可实现转向架的横向更换,不影响检查库内其他检修作业,满足检查库内升降转向架的需求,又不破坏检查库内轨道桥的整体道床及检查坑的结构。

2、在车辆运用所无法设置临修库的用地条件下,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既有的检查库进行轨道桥的整体道床及检查坑进行施工,只需投资双向移动轨道桥施工,即可在检查库内完成转向架的更换作业,工程改造投资小,更换速度快、效率高。

3、轨道桥横梁采用箱形结构,在增大跨度的同时,保证了足够的钢度和强度,满足车辆的承载要求,钢梁上部与轮对接触的部分采用与钢轨一样的形状尺寸,与两端轨道桥钢轨紧密贴合,保证车辆走行的平顺。

4、轨道桥横梁与底座采用丝杠连接,通过转轮可使轨道梁横梁横向移动;轨道桥横梁在两端端面上设置螺纹孔,通过与横梁支架上的微型电葫芦连接,可沿着平行股道的方向移动,从而完全退出转向架更换的工作范围,满足转向架更换作业需求。

5、通过多个横梁位置传感器判断轨道桥的工位,使用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一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二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机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桥横梁和横向移动装置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桥横梁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桥横梁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桥横梁俯视图;

图8是图6中A-A截面剖视图;

图9是图7中B-B截面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向移动装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梁移动支架正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梁移动支架侧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梁移动支架俯视图;

图14是图12中C-C截面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移动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移动装置侧视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6中I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5中IV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5中V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6中VI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梁位置传感器等俯视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梁位置传感器等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2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需地坑更换转向架的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轨道桥机构包括固定轨道桥部分和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部分,所述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部分设置在所述固定轨道桥部分的中间断开处;所述固定轨道桥部分包括钢轨和钢轨立柱5;所述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部分包括轨道桥横梁1、固定底座2、横向移动装置3、纵向移动装置4;所述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部配置为使得无需横向地坑、在所述钢轨立柱5所处地面以上实现转向架的横向更换。

所述固定底座2设置在纵向相邻的所述钢轨立柱5之间,用于支撑所述钢轨的断开端与所述轨道桥横梁1对接。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2的纵向内侧,其配置为使所述轨道桥横梁1进行所述钢轨左右方向向外侧的横向移动及归位。所述纵向移动装置4固定连接于所述钢轨立柱5的横向外侧面,其配置为使所述轨道桥横梁1在所述钢轨横向外侧进行所述钢轨前后方向的纵向移动及归位。

本实用新型的可双向移动的轨道桥机构,轨道桥横梁通过横向和纵向移动,退出转向架更换区,无需横向地坑、在检查库地面以上即可实现转向架的横向更换,不影响检查库内其他检修作业,满足检查库内升降转向架的需求,又不破坏检查库内轨道桥的整体道床及检查坑的结构。在车辆运用所无法设置临修库的用地条件下,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既有的检查库进行轨道桥的整体道床及检查坑进行施工,只需投资双向移动轨道桥施工,即可在检查库内完成转向架的更换作业,工程改造投资小,更换速度快、效率高。

如图4-9所示,所述轨道桥横梁1为具有特定形状的箱形钢梁,跨度约为5m,包括箱体11、行走板12、楔形块13、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4、定位孔15。所述箱体11的上表面通过所述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4偏心安装有所述行走板12;所述行走板12可与所述钢轨对接、供车辆的轮对行走;所述箱体11的纵向两端偏心设置有所述楔形块13,用于与所述固定底座2的匹配定位;所述轨道桥横梁1的纵向两端、横向外侧面设置有定位孔15,用于与横向移动装置3的定位。轨道桥横梁采用箱形结构,在增大跨度的同时,保证了足够的钢度和强度,满足车辆的承载要求,钢梁上部与轮对接触的部分采用与钢轨一样的形状尺寸,与两端轨道桥钢轨紧密贴合,保证车辆走行的平顺。

如图10所示,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包括称重立梁31、横向移动转轮32、丝杠33、横梁移动支架34;所述称重立梁31至少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2并位于其纵向内侧;所述称重立梁31的上方设置所述横向移动转轮32和丝杠33;所述轨道桥横梁1位于所述横梁移动支架34上,所述横梁移动支架34滑动连接于所述丝杠33;所述横向移动转轮32带着所述丝杠33转动,带动所述横梁移动支架34滑动,实现所述轨道桥横梁1的横向移动。

如图11-14所示,所述横梁移动支架34包括支架底板341、支架立板342、导向块343、过渡板344、肘板345、对位孔346。

所述支架底板341的下方通过所述过渡板344与所述导向块343连接,所述导向块343与所述丝杠33匹配滑动;所述支架底板341的上方通过两个所述支架立板342围成槽形、容纳所述轨道桥横梁1的端部;所述支架立板342上设有对位孔346,与所述轨道桥横梁的定位孔15相对匹配、进行定位操作。

如图15-20所示,所述纵向移动装置4包括安装座41、横梁支架42、导轮组件43、第一动力装置44、第二动力装置45、连接板46。所述第一动力装置44和第二动力装置45为微型电葫芦,所述轨道桥横梁1的纵向端面设置有螺纹孔,与微型电葫芦钢丝绳索上的螺母相连。

在所述钢轨中间断开处一侧的若干钢轨立柱5横向外侧面竖向中间部位设置所述安装座41,每个钢轨立柱的安装座41之间架设一个所述横梁支架42,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及其相邻的一个钢轨立柱5之间通过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一侧的所述连接板46和钢轨立柱的安装座41也架设一个横梁支架42,从而形成连续的横梁支架;每个横梁支架42上布置若干导轮组件43支撑所述轨道桥横梁1的纵向滑动;最远离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的一个钢轨立柱纵向外侧通过动力装置安装架设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44,致动所述轨道桥横梁1的移出纵向滑动。

在所述钢轨中间断开处另一侧的第一个钢轨立柱5横向外侧面竖向中间部位设置所述安装座41,通过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一侧的所述连接板46和该钢轨立柱的安装座41之间架设一个横梁支架42,该钢轨立柱纵向外侧通过动力装置安装架设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45,致动所述轨道桥横梁1的归位纵向滑动。轨道桥横梁在两端端面上设置螺纹孔,通过与横梁支架上的微型电葫芦连接,可沿着平行股道的方向移动,从而完全退出转向架更换的工作范围,满足转向架更换作业需求。

如图15所示,所述纵向移动装置4还包括横梁止挡47,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动力装置44的横梁支架42上。第二动力装置45一侧设有横梁止挡和葫芦钢丝绳导向座49;第一动力装置44一侧的横梁止挡47兼有葫芦钢丝绳导向功能。

如图15-16所示,所述纵向移动装置4还包括可移动的支撑滚轮组件48,其设置在所述钢轨中间断开处的所述轨道桥横梁1下方,以便于轨道桥横梁脱离一端的横向移动装置时,对轨道桥横梁进行有效支撑;轨道桥横梁归位时,可以很方便地移走。

所述可移动的支撑滚轮组件48包括可移动的底板、若干旋转支架481、连杆482、导轮483、伸缩缸484。

所述旋转支架481下端铰接于所述可移动的底板、上端设置所述导轮483、中部设置连杆铰接点;相邻的两个所述旋转支架481之间设置所述连杆482,形成多连杆机构;所述伸缩缸484驱动所述多连杆机构同步旋转。

如图21-22所示,该轨道桥机构还包括多个横梁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轨道桥横梁1移动过程中的精确位置信息。通过多个横梁位置传感器判断轨道桥的工位,能够判断横梁位置是否正确,满足车辆通行需求,使用方便安全。

所述横梁位置传感器包括横梁横向第一限位开关61、横梁横向第二限位开关62、横梁纵向第一限位开关63、横梁纵向第二限位开关64;

所述横梁横向第一限位开关61、横梁横向第二限位开关62设置在所述横向移动装置3上、所述轨道桥横梁1横向移动的两端;所述横梁横向第一限位开关61位于钢轨横向内侧一侧,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2高出所述横梁移动支架34的支架底板341部分、朝向对面固定支座2的侧面上。横梁横向第二限位开关62位于钢轨横向外侧一侧,设置在所述称重立梁31与所述所述横梁移动支架34的支架底板341之间的工作平台朝所述横梁支架42延伸的部分上。

所述横梁纵向第一限位开关63、横梁纵向第二限位开关64设置在所述纵向移动装置4上、所述轨道桥横梁1纵向移动的两端。所述横梁纵向第一限位开关63上还设有弹性弹出的凸块,对所述横梁移动支架34的支架底板341上的限位块进行抵接限位。所述横梁纵向第二限位开关64设置在所述横梁止挡47前方的横梁支架42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