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通风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28158发布日期:2019-06-05 22:49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车内通风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其特别是涉及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太阳暴晒下,停泊在露天车位上汽车车内温度会剧升,容易导致车内物品热损坏,导致人体不适及汽车空调能耗增加,还可能导致车内被锁儿童高温窒息,乃至汽车自燃现象。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安全简便的通风装置来降低车内温度。

实用新型专利201420346635.2设计了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多孔金属窗片,泊车时有利于保持车内空气流通,但是每次使用前后需要装卸,非常不方便。

发明专利20171127552.7公开了一种泊车状态车内防高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模块、儿童检测模块、主控制模块、降温通风模块等,通过温度检测模块检测车内气温,通过太阳能电池驱动小功率电动空调,实现泊车状态降温通风。然而,该专利所公布装置系统非常复杂,成本高,尤其是车顶太阳能电池板能否较好地驱动空调,尚有待推究。专利201620866974.2和专利201610386532.2所公开车内降温装置均为太阳能驱动空调或风机,存在类似问题。

发明专利20171372318.2公开了一种由无叶风扇和控制器组成的车内降温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车内温度,通过单片机处理与控制无叶风扇,无叶风扇与控制器均由车载蓄电池驱动。该专业系统非常复杂、成本高,而且对车载蓄电池电量消耗较大。

发明专利201810082448.0公开了一种包括进风管、排风管等在内的车辆通风散热装置,提及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值,并进而决定排风动作实现车内降温。然而,该专利未提及驱动动力来源,泊车时难以应用。

实用新型专利201721551357.4公布了一种包括进风口、排风口等的车用通风散热装置,由风机驱动实现车内通风散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本系统具有在无需消耗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通过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与通风装置高度差形成的热压作用下,实现泊车车内较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其包括一个以上设置于车体上的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壳体,所述通风壳体为筒形状,其一端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设于车体外侧,通风壳体另一端置于车体内侧;所述通风装置通过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和/或通过通风装置相对高差形成的热压作用,实现泊车车内较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壳体内套设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筒形状能在通风壳体内轴向移动,其靠近防护网一端设有防虫网,其另一端外周设有凸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壳体远离防虫网的一端设有凹槽,凹槽内插有保温内门,保温内门将第一壳体两端隔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车体对向车门上,通风壳体设有防护网的一端高度低于其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车体同侧的前后端,通风装置之间高度差h。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车体对向侧的前后端,通风装置之间高度差h。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通风装置设置于车门把手凹槽内,通风壳体的防护网大小与车门把手凹槽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防护网与车体外侧为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对向车体上设置通风装置,通过车外自然风在通风装置的风口间形成风压,促使空气流经风口,从而促使车内外自然通风。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同向和/或对向车体上设置高度差为h的通风装置,由于通风装置高差与车内外温度差形成的热压作用,而形成车内外自然通风。

3、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设计,无需消耗电力等能源的情况下,在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与通风装置高差形成的热压作用下,实现泊车车内较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车外自然风与车内热风流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通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4的左视图;

图7为图4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车内通风布控系统,其包括八个(当然要想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其个数不小于两个能形成空气对流便可)设置于车体上的通风装置,所述每个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壳体11,所述通风壳体11为筒形状,其一端设有防护网111,防护网111一般由高强度钢丝制作而成,才确保车内安全。所述防护网111设于车体外侧(生产时可与车体外壳一体而成),即与车体外表面的形状相匹配、齐平,这样既能防盗,有美观好看,通风壳体11另一端置于车体内侧,即该端与车体内表面的形状相匹配、齐平,这样既美观好看,又不占用车内的空间,这样通风装置将车体内外的空气联通起来了。

优选地,通风壳体11内套设有第一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2为筒形状,其长度比通风壳体11短一些,第一壳体12为筒形状与通风壳体11的形状相匹配,即第一壳体12外壁与通风壳体11的内壁相匹配,第一壳体12能在通风壳体11内轴向移动,其靠近防护网111一端设有防虫网121,这样的目的可防止蚊虫通过防护网111进入到车内,当防虫网121粘有蚊虫和其它垃圾时,可以将第一壳体12朝车内拉出,将防虫网121上的蚊虫和其它垃圾清理干净,然后装上继续使用。在第一壳体12另一端外周设有凸台122,凸台122外周的大小不小于通风壳体11外周的大小,这样既可以限制第一壳体12插入通风壳体11的位置,又便于拉出第一壳体12清除防虫网121的蚊虫等垃圾。

为了防止车体内外不必要进行空气交换时,在第一壳体12远离防虫网121的一端设有凹槽123(本实施例中凹槽123设置在凸台122处),凹槽123内插有保温内门5(当然,保温内门5也可插入设置于通风壳体11和第一壳体12上槽内),通过保温内门5的插入将第一壳体12两端隔开。保温内门5由电动或液压驱动,由置于车前排控制盘中的控制开关控制,从而可以快捷地控制保温内门5的开启与关闭。当不需要车体内外进行空气互通时,可关闭保温内门,确保不因通风装置导致车体内外进行不必要的空气热质交换。

为了防止雨水通过通风装置进入车内,通风壳体11设有防护网111的一端高度低于其另一端,即通风装置位于车体外侧的防护网111一端低于位于车体内侧的凸台122一端(图示未示出)。

为了不影响车辆外观,有四个通风装置分别设置于四个车门把手凹槽内,通风壳体11的防护网111大小与车门把手凹槽相匹配。如图1所示,左侧两个把手凹槽内设有第一通风装置2,如图2所示,右侧两个把手凹槽内设有第二通风装置4,这样设置可利用车外自然风的风压作用,实现车体内外的自然通风。在车外自然风在通风装置的通风口(即本实施例的防护网111,下同)间形成风压,可促使空气流经通风装置,从而促使车内自然通风。如图3所示,设第一通风装置2处空气流速为v,第二通风装置4处空气流速为0,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则第一通风装置2和第二通风装置4间压差为:

(1)

(1)式中,为空气密度,在此可视为常数。因而,车体外自然风可以引起两通风装置之间较大的压差,从而形成图3所示的B-B向的通风。在室外停车场,常见较高速度的自然风,可以较好地在通风装置间产生压差,进而促使车内自然通风。

另外四个通风装置按如下设置:两个前车门下方各设有一个第三通风装置1,车后的两柱上各设有一个第四通风装置3,第三通风装置1与第四通风装置3存在高度差h,通风装置的通风口(即本实施例的防护网111,下同)高度差(即高差)与车内外温度差形成的热压作用。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可知,通过通风装置的通风口的空气流量与通风装置的通风口面积成正比,与通风装置的通风口间的高度差的平方成正比。如图3所示,假设第四通风装置3的通风口处风速均为0,则根据流体动力学原理,则第三通风装置1的通风口和第四通风装置3的通风口处外侧压差为:

(2)

(2)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h为第三通风装置1的通风口和第四通风装置3的通风口之间的高差。泊车条件下,车内空气温度比车外空气温度高,因而,车内空气密度比车外空气密度小,由于第三通风装置1的通风口和第四通风装置3的通风口之间的高差h大于零,从而形成图3所示的C-C向通风。因而,夏天室外泊车条件下,根据本专利所设计方法容易形成因热压而促使车外内自然通风。

如图1所示,由于第三通风装置1的通风口与第一通风装置2的通风口存在高度差h2, 第一通风装置2的通风口与第四通风装置3的通风口存在高度差h1,同样会车体内外温度差形成的热压作用,从而实现车体内外自然通风。

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简单电路由开关、线路及驱动保温内门5的电动或液压控制器组成,并接入车辆电源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在太阳辐射、室外高温以及车辆本身蓄热性能的共同作用下,夏季暴晒于露天停车位上的汽车的表面温度可高达80℃左右,车内温度也高达60℃左右,而车外空气中温度最高时也仅为40℃左右,泊车时,车体内有需要通风降温的要求时,便可打开保温内门5,将车体内外连通,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在无需消耗电力等能源,通过车外自然风风压作用与通风装置的通风口高差形成的热压作用下,实现泊车车体内外很好的自然通风,降低车内温度。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