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0600发布日期:2020-01-17 20:52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翻新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胎翻新的方法及翻新轮胎。



背景技术:

传统胎面胶对接工艺,是将胎面按照对接长度进行直裁处理,接头处垂直对接。由于直裁使得接头的对接面积较小,抗拉伸性能较差;胎面粘贴过程中,本身有一定的拉伸;特别对于胎面厚度较小的胎面,无法保证其对接的可靠性。最终造成轮胎装车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接头开裂的情况。由于在车轮胎反复抓地摩擦,使得开裂加剧,最终出现脱层、胎面掉块或脱落的情况。此时,轮胎需卸车进行二次处理。一方面提高了轮胎使用成本,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影响了车辆的运行效率,严重情况下还有安全隐患,对行车、行人安全产生威胁。其次,传统工艺加热温度在115~120摄氏度,高温对胎体橡胶会造成二次伤害,且因高温加速了胎体橡胶的老化,减少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通过斜裁加大接头对接粘连面积,增加抗拉伸性能,减少后期使用开裂的情况的一种轮胎翻新的方法及翻新轮胎。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翻新轮胎,包括轮胎体,所述轮胎体接触钢圈的部分是边棱,轮胎体的胎面具有花纹;所述轮胎体的周向具有首尾对接的接头,轮胎体展开后接头位置的相邻两边形成的锐角角度为30~45°。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接头的断面呈斜面。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接头的一端斜面上具有均匀分布的凹槽,另一端斜面上具有与凹槽匹配的凸起。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接头的斜面的端部均呈锯齿状,且交错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6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斜裁对接工艺解决了传统接头直裁对接缺陷,斜裁工艺要求在预硫化胎面胶对接时,采用斜裁工装及裁刀,加大接头对接粘连面积,增加抗拉伸性能,解决后期使用开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翻新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的接头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的接头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的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轮胎体的部分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2至图6,一种翻新轮胎,包括轮胎体,所述轮胎体接触钢圈的部分是边棱,轮胎体的胎面具有花纹;所述轮胎体的周向具有首尾对接的接头1,轮胎体展开后接头位置的相邻两边形成的锐角角度为30~45°。

接头1的断面呈斜面2。接头1的一端斜面上具有均匀分布的凹槽4,另一端斜面上具有与凹槽4匹配的凸起3。

接头1的斜面2的端部均呈锯齿状5,且交错设置。

斜面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60°。

见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轮胎翻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初检:通过检查轮胎的胎冠、胎肩、胎侧、胎圈和胎里,选择可翻新的符合轮胎翻新标准的合格胎体,将轮胎胎体清理干净;

(2)、大打磨:使用全自动五轴联动打磨机,设定好打磨参数,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出粗糙度在ram3~5之间;

(3)、上中垫胶:将轮胎放置到中垫胶挤出机进行充气,利用螺杆挤出原理,将中垫胶在加热温度为80℃加热挤出,将轮胎高压挤压在挤出机出料口,旋转的同时将加热的中垫胶高压粘合在刷有胎面底胶的轮胎胎冠表面,中垫胶胶料粘合厚度在1.5~2mm之间;

(4)、胎面贴合:将预硫化好的胎面胶,按照对应的尺寸粘贴在轮胎表面,将接头斜裁首尾对接拼合后进行压合;

(5)、上包封套:成型好的翻新胎被放入柔性的内部具有硫化纹路的内外包封套内,然后进行抽真空,使内外包封套紧密的贴合在轮胎表面;

(6)、硫化:将表面紧密贴合内外包封套的轮胎进行硫化,硫化罐采用压差硫化方式,硫化罐时时检测并调整各部分压力,保持压力随时稳定。

步骤(1)包括:a、人工检查项目:

查胎冠:爆破、扎伤、脱层;

查胎肩:脱层;

查胎侧:老化、裂口、污染、割伤;

查胎圈:割伤、脱层、变形;

查胎里:碾伤、断裂、钉眼;

b、设备检查项目:

全息检查:利用激光散斑检查机,检测轮胎内部是否有起鼓或脱空;

钉眼检查:利用ndt检查机,通过高压放电原理检查轮胎是否有贯穿性扎上;

高气压检查:利用高气压检查机,对轮胎进行高压充气,检查轮胎胎体强度。

步骤(2)中的打磨参数为:

打磨保留厚度,即基部胶到钢丝层厚度:1.5~2mm;

打磨弧度:500~800mm;

倒角角度:30~50°;

倒角半径:2~3mm;

胎侧打磨高度:100~200mm;

进刀量:1~3mm。

步骤(4)中的斜裁工艺具体为:

①根据打磨轮胎的实际周长,预留对接接头;将条形预硫化胎面胶用相应工装进行剪裁,断面会呈现与水平面呈设定角度的斜面,对对接的两个接头做同样处理;

②裁剪后,用软钢丝刷对断面进行处理,一方面将断面胶粉进行处理,另一方面使得断面产生一定粗糙度;

将上下断面刷一层胶浆,自然放置2-3分钟,然后粘贴中垫胶条,将接头对接压实,用气动码钉枪横向固定;

④同时,对于胎肩倒角区域,周向粘贴相应宽度的高强度橡胶片,用于覆盖及连接胎面与胎体的衔接封。

工装具有胎面夹持装置;所述胎面夹持装置上下面设定与水平面呈30°坡度,且横向各开用于踩刀滑行槽;固定好夹持装置后,启动裁刀;裁刀水平前进,对胎面进行剪裁。

步骤(6)中的硫化时间为3.5h,硫化温度为99℃,硫化罐压力,即外压为6kg/c㎡,轮胎压力,即内压为8.0kg/c㎡;dpc压力为4.8kg/c㎡。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