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8885发布日期:2019-07-03 04:4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共享汽车、网约车等新型概念车型陆续投放市场,为满足乘客对自己行李放置区域的安全性和可视性的要求,通常将行李布置在副驾驶区域。

目前市面车型行李放置副驾驶区域的较少,并且当将行李放置在副驾驶区域时,由于车辆突然加速或者减速,行李箱会前后滑动甚至翻倒,这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行李箱稳固固定在副驾驶区域的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行李箱具体尺寸从而将行李箱稳固固定在副驾驶区域的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所述车辆的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能将行李箱稳固固定在副驾驶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包括设于车辆副驾驶位前方车辆内部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两端通过可拉长的伸缩杆与手拉杆相连,所述固定座、所述伸缩杆和所述手拉杆将所述行李箱固定在所述车辆副驾驶位。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为一固定杆,所述伸缩杆有两个,每个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手拉杆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为一固定杆,所述伸缩杆有两个,一个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手拉杆滑动连接,另一个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手拉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沿其轴向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内设有与所述伸缩杆相连的第一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手拉杆沿其轴向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内设有与所述伸缩杆相连的第二滑块;

其中,所述手拉杆上设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包括中空的伸缩套管和位于所述伸缩套管内的回位弹簧,所述伸缩套管由多个同轴设置的圆柱形管组成,多个所述圆柱形管的直径沿其径向向外依次增大,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与最外层的所述圆柱形管连接,其另一端与最内层的所述圆柱形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伸出所述固定座预定距离时,多个所述圆柱形管沿轴向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所述圆柱形管滑动连接,所述回位弹簧被拉伸。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杆向所述固定座方向缩回时,多个所述圆柱形管缩回最外层的所述圆柱形管内,所述回位弹簧处于自然伸直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的两端设有固定支架,通过所述固定支架的固定作用将所述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车辆上;

其中,所述固定支架为一固定片,其一面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片上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车辆与所述固定支架通过螺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的仪表台手套箱,还包括上述所述位于所述车辆的仪表台手套箱附近的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及车辆,通过设置伸缩杆和手拉杆,且通过操作所述手拉杆使得所述伸缩杆伸出所述固定座预定距离和/或向所述固定座方向缩回,当所述伸缩杆伸出所述固定座预定距离时,所述车载行李箱位于所述固定座、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手拉杆围成的区域中,以固定所述车载行李箱使其不能移动,因而有效避免了行李箱前后滑动甚至翻倒的风险,极大提高了行车安全。

进一步地,通过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手拉杆滑动连接,或者一个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手拉杆滑动连接,另一个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手拉杆固定连接,以增大或缩小两个所述伸缩杆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根据行李箱具体的尺寸来使得两个伸缩杆之间的距离等于行李箱的横向尺寸,因而可以进一步稳固的将行李箱固定在副驾驶区域,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在原始位置与拉伸位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座与伸缩杆连接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伸缩杆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在原始位置与拉伸位置的俯视示意图,其中a表示手拉杆在初始位置的示意图,b表示手拉杆在拉伸位置的示意图。参见图1,还可以参见图2,本实施例以图1为主加以说明。所述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放置在副驾驶位处车辆地面上的行李箱,包括固定座1、伸缩杆2和手拉杆3。所述固定座1设于车辆副驾驶位前方车辆内部,以将所述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车辆上。所述固定座1两端通过可拉长的伸缩杆2与手拉杆3相连,所述固定座1、所述伸缩杆2和所述手拉杆3将所述行李箱固定在所述车辆副驾驶位。具体地,所述固定座1可以布置于手套箱上方的装饰板上。所述伸缩杆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1连接,且配置成可操作地伸出所述固定座1预定距离以在所述伸缩杆2之间容纳所述车载行李箱,同时配置成可操作地向所述固定座1方向缩回以避免占据车辆乘员舱的空间。所述手拉杆3与所述伸缩杆2的另一端连接,通过操作所述手拉杆3使得所述伸缩杆2伸出所述固定座1预定距离和/或向所述固定座1方向缩回。其中,所述伸缩杆2伸出所述固定座1预定距离时,通过将所述车载行李箱放置于所述固定座1、所述伸缩杆2与所述手拉杆3围成的区域中固定所述车载行李箱使其不能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通过设置伸缩杆2和手拉杆3,且通过操作所述手拉杆3使得所述伸缩杆2伸出所述固定座1预定距离和/或向所述固定座1方向缩回,当所述伸缩杆2伸出所述固定座1预定距离时,所述车载行李箱位于所述固定座1、所述伸缩杆2与所述手拉杆3围成的区域中,以固定所述车载行李箱使其不能移动,因而有效避免了行李箱前后滑动甚至翻倒的风险,极大提高了行车安全。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座1为一固定杆,所述伸缩杆2有两个,每个所述伸缩杆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手拉杆3滑动连接,以增大或缩小两个所述伸缩杆2之间的距离。并且,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1为一固定杆,所述伸缩杆2有两个,一个所述伸缩杆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手拉杆3滑动连接,另一个所述伸缩杆2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手拉杆3固定连接,以增大或缩小两个所述伸缩杆2之间的距离。

更具体地,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座与伸缩杆连接关系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1的侧视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固定杆沿其轴向设有第一滑轨11,所述第一滑轨11内设有与所述伸缩杆2相连的第一滑块21,通过所述第一滑块21在所述第一滑轨11内的移动,以完成所述伸缩杆2与所述固定杆的滑动连接。同时,如图4所示,所述手拉杆3沿其轴向设有第二滑轨31,所述第二滑轨31内设有与所述伸缩杆2相连的第二滑块22,通过所述第二滑块22在所述第二滑轨31内的移动,以完成所述伸缩杆2与所述手拉杆3的滑动连接。

通过两个所述伸缩杆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手拉杆3滑动连接,或者一个所述伸缩杆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手拉杆3滑动连接,另一个所述伸缩杆2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手拉杆3固定连接,以增大或缩小两个所述伸缩杆2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根据行李箱具体的尺寸来使得两个伸缩杆2之间的距离等于行李箱的横向尺寸,因而可以进一步稳固的将行李箱固定在副驾驶区域,进一步提高行车安全。

进一步地,图5是图1中伸缩杆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伸缩杆2包括中空的伸缩套管23和位于所述伸缩套管23内的回位弹簧24,所述伸缩套管23由多个同轴设置的圆柱形管组成,多个所述圆柱形管的直径沿其径向向外依次增大,所述回位弹簧24的一端与最外层的所述圆柱形管连接,其另一端与最内层的所述圆柱形管连接。当所述伸缩杆2伸出所述固定座1预定距离时,多个所述圆柱形管沿轴向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所述圆柱形管滑动连接,所述回位弹簧24被拉伸。在这里,当伸缩杆2被完全拉伸时,相邻两个圆柱形管沿轴向依次排列时,其连接的部位为如下结构:直径较大的圆柱形管在连接处具有凹槽,直径较小的圆柱形管在连接处具有凸块,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块的配合以连接相邻的两个圆柱形管。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伸缩杆2不一定要完全被拉出,其应该根据行李箱的厚度而拉出合适的距离即上述的预定距离,此时,当伸缩杆2被部分拉出时,回位弹簧24依旧被拉伸,因此,可利用回位弹簧24的弹力使得伸缩杆2拉出合适的长度以固定行李箱。在这里,同样可以理解的是,只要副驾驶区域能够放得下行李箱,如可以放置两个或者三个行李箱,那么所述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就能够牢牢固定住这两个或者三个行李箱,其只需将伸缩杆2拉的稍长一些,以能够跟手拉杆3一起围住上述行李箱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伸缩杆2向所述固定座1方向缩回时,多个所述圆柱形管缩回最外层的所述圆柱形管内,所述回位弹簧24处于自然伸直状态。

同时,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座1的两端设有固定支架12,通过所述固定支架12的固定作用将所述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车辆上。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支架12为一固定片,其一面与所述固定座1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片上设有贯穿的通孔13,所述车辆与所述固定支架12通过螺栓连接。在这里,所述通孔13可以包括定位孔和腰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定位所述固定支架12至合适的位置,所述定位孔的规格可以是直径为6mm的圆孔。所述腰孔用于消除装配误差或者零件误差以使固定支架12更顺利地固定至车辆上,所述腰孔的规格可以是7mm×9mm。螺栓穿过所述通孔13与车辆仪表板手套箱上部的装饰板,从而将固定支架12与车辆牢固地连接起来。

此外,如图1所示,所述手拉杆3上设有把手32,以方便操作手拉杆3使得伸缩杆2伸出或缩回。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辆的仪表台手套箱,还包括上述所述位于所述车辆的仪表台手套箱附近的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

由于所述车辆包括所述车载行李箱固定机构,因此通过设置伸缩杆2和手拉杆3,且通过操作所述手拉杆3使得所述伸缩杆2伸出所述固定座1预定距离和/或向所述固定座1方向缩回,当所述伸缩杆2伸出所述固定座1预定距离时,所述车载行李箱位于所述固定座1、所述伸缩杆2与所述手拉杆3围成的区域中,以固定所述车载行李箱使其不能移动,因而有效避免了行李箱前后滑动甚至翻倒的风险,极大提高了行车安全。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