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吸能式防撞梁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0654发布日期:2019-08-07 01:4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吸能式防撞梁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轻型吸能式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进步,汽车已经作为一种普及大众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然而汽车的增加带来的是交通事故的持续增加,因此如何降低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成了众多汽车生产厂商的一大课题。

而防撞梁作为汽车上用于减轻碰撞能量的一种机构,是在根本上决定发生碰撞后双方损害程度的装置,拥有一个能够有效降低碰撞能量的防撞梁,就能够降低自身车辆的损伤以及对人员的冲击,因此对防撞梁的改良是刻不容缓的。

现在的防撞梁总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现在的防撞梁总成大多使用的是钢板作为材料,质量大,韧性低,不能有效地降低碰撞能量,刚性大,会将冲击力传递到驾驶室内。

2、现在的防撞梁总成大多不具备太高的抗冲击力,汽车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型吸能式防撞梁总成,在发生冲击时,一方面通过吸能盒吸收冲击力,另一方面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反冲力,保护汽车。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型吸能式防撞梁总成,包括:主保险梁、吸能盒、底板、嵌入块、拖钩座和加强块,所述主保险梁两侧设置有吸能盒,所述吸能盒一端嵌入于主保险梁上,所述吸能盒另一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吸能盒上设置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一侧面与吸能盒焊接,所述加强块另一侧与主保险梁焊接,所述主保险梁上设置有拖钩座,所述拖钩座设置于主保险梁中段,所述主保险梁上设置有嵌入块,所述嵌入块设置于主保险梁中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防撞梁总成的设置,其通过主保险梁的弧度分散冲击力,并通过吸能盒的压溃作用吸收冲击力,以达到降低外来冲击力的目的,保护了汽车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保险梁冲压呈弧形,所述主保险梁两侧设置有鼓包,所述鼓包设置于吸能盒靠近主保险梁中段的一侧,所述鼓包压制成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保险梁内部设置有抗冲击机构,所述抗冲击机构包括叠氮化钠储盒、硝酸铵储盒、冲击板、槽板、支撑板和加强支柱,所述主保险梁内表面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侧设置有加强支柱,所述加强支柱一端连接汽车骨架,所述支撑板另一侧设置有叠氮化钠储盒,所述叠氮化钠储盒表面镂空,所述叠氮化钠储盒内表面包裹纱网,所述叠氮化钠储盒远离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硝酸铵储盒,所述硝酸铵储盒靠近叠氮化钠储盒的侧面设置有槽板,所述槽板表面设置有划槽,所述划槽不穿透槽板,所述硝酸铵储盒远离叠氮化钠储盒的侧面设置有冲击板,所述冲击板截面呈“T”字形,所述冲击板一端接触槽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抗冲击机构的设置,其在受到冲击时,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产生气体团,一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快速膨胀的气体能够产生反冲击力,降低外来冲击力对汽车的破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抗冲击机构设置有多个,所述抗冲击机构呈矩形阵列于主保险梁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抗冲击机构布置方式的设置,其能够抵抗各个方向的冲击力,同时能够均匀抵抗冲击力,既能保证强大的安全性,同时不留下应对盲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主保险梁上设置有快速排气机构,所述快速排气机构包括风扇、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反光晶体、控制芯片和驱动电机,所述风扇设置于主保险梁两端,所述风扇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呈环形阵列,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两两之间间距相等,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连接控制芯片,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连接控制芯片,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连接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设置于风扇一侧的主保险梁内部,所述控制芯片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主保险梁内部,所述驱动电机一端与风扇固定连接,所述风扇一端设置有反光晶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快速排气机构的设置,其通过传感器检测风扇转动方向,一旦风扇被内部空气带动,则开启驱动电机将主保险梁内部空气带出,保证主保险梁内部气压正常。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吸能盒包括外围板和内部分隔板,所述外围板上设置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与主保险梁外表面配合连接,所述外围板与主保险梁焊接,所述外围板内部设置有内部分隔板,所述内部分隔板纵横交叉设置,所述内部分隔板设置有多块,所述内部分隔板相互垂直或平行,所述内部分隔板与外围板表面相互垂直或平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吸能盒的设置,其通过吸能盒吸收冲击力,达到保护汽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外围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外围板棱边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通孔的设置,其通过在吸能盒外表面打孔,破坏了吸能盒表面的材料强度,从而使得吸能盒能够快速压溃,吸收冲击力,达到保护汽车的目的,安全性高。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轻型吸能式防撞梁总成,其通过吸能盒吸收冲击力,达到保护汽车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轻型吸能式防撞梁总成,其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反冲力,达到保护汽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抗冲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快速排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保险梁-1、鼓包-11、吸能盒-2、外围板-21、内部分隔板-22、底板-3、嵌入块-4、拖钩座-5、加强块-6、抗冲击机构-7、叠氮化钠储盒-71、硝酸铵储盒-72、冲击板-73、槽板-74、支撑板-75、加强支柱-76、快速排气机构-8、风扇-81、第一光电传感器-82、第二光电传感器-83、第三光电传感器-84、反光晶体-85、控制芯片-86、驱动电机-8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轻型吸能式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保险梁1、吸能盒2、底板3、嵌入块4、拖钩座5和加强块6,所述主保险梁1两侧设置有吸能盒2,所述吸能盒2一端嵌入于主保险梁1上,所述吸能盒2另一端设置有底板3,所述吸能盒2上设置有加强块6,所述加强块6一侧面与吸能盒2焊接,所述加强块6另一侧与主保险梁1焊接,所述主保险梁1上设置有拖钩座5,所述拖钩座5设置于主保险梁1中段,所述主保险梁1上设置有嵌入块4,所述嵌入块4设置于主保险梁1中段。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保险梁1冲压呈弧形,所述主保险梁1两侧设置有鼓包11,所述鼓包11设置于吸能盒2靠近主保险梁1中段的一侧,所述鼓包11压制成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保险梁1内部设置有抗冲击机构7,所述抗冲击机构7包括叠氮化钠储盒71、硝酸铵储盒72、冲击板73、槽板74、支撑板75和加强支柱76,所述主保险梁1内表面固定有支撑板75,所述支撑板75一侧设置有加强支柱76,所述加强支柱76一端连接汽车骨架,所述支撑板75另一侧设置有叠氮化钠储盒71,所述叠氮化钠储盒71表面镂空,所述叠氮化钠储盒71内表面包裹纱网,所述叠氮化钠储盒71远离支撑板75的一侧设置有硝酸铵储盒72,所述硝酸铵储盒72靠近叠氮化钠储盒71的侧面设置有槽板74,所述槽板74表面设置有划槽,所述划槽不穿透槽板74,所述硝酸铵储盒72远离叠氮化钠储盒71的侧面设置有冲击板73,所述冲击板73截面呈“T”字形,所述冲击板73一端接触槽板7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抗冲击机构7设置有多个,所述抗冲击机构7呈矩形阵列于主保险梁1内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保险梁1上设置有快速排气机构8,所述快速排气机构8包括风扇81、第一光电传感器82、第二光电传感器83、第三光电传感器84、反光晶体85、控制芯片86和驱动电机87,所述风扇81设置于主保险梁1两端,所述风扇81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82、第二光电传感器83和第三光电传感器84,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82、第二光电传感器83和第三光电传感器84呈环形阵列,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82、第二光电传感器83和第三光电传感器84两两之间间距相等,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82连接控制芯片86,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83连接控制芯片86,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84连接控制芯片86,所述控制芯片86设置于风扇81一侧的主保险梁1内部,所述控制芯片86连接驱动电机87,所述驱动电机87设置于主保险梁1内部,所述驱动电机87一端与风扇81固定连接,所述风扇81一端设置有反光晶体8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吸能盒2包括外围板21和内部分隔板22,所述外围板21上设置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与主保险梁1外表面配合连接,所述外围板21与主保险梁1焊接,所述外围板21内部设置有内部分隔板22,所述内部分隔板22纵横交叉设置,所述内部分隔板22设置有多块,所述内部分隔板22相互垂直或平行,所述内部分隔板22与外围板21表面相互垂直或平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围板21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外围板21棱边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保险梁1采用航空铝材。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一种轻型吸能式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保险梁1、吸能盒2、底板3、嵌入块4、拖钩座5和加强块6,所述主保险梁1两侧设置有吸能盒2,所述吸能盒2一端嵌入于主保险梁1上,所述吸能盒2另一端设置有底板3,所述吸能盒2上设置有加强块6,所述加强块6一侧面与吸能盒2焊接,所述加强块6另一侧与主保险梁1焊接,所述主保险梁1上设置有拖钩座5,所述拖钩座5设置于主保险梁1中段,所述主保险梁1上设置有嵌入块4,所述嵌入块4设置于主保险梁1中段。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保险梁1内部设置有抗冲击机构7,所述抗冲击机构7包括叠氮化钠储盒71、硝酸铵储盒72、冲击板73、槽板74、支撑板75和加强支柱76,所述主保险梁1内表面固定有支撑板75,所述支撑板75一侧设置有加强支柱76,所述加强支柱76一端连接汽车骨架,所述支撑板75另一侧设置有叠氮化钠储盒71,所述叠氮化钠储盒71表面镂空,所述叠氮化钠储盒71内表面包裹纱网,所述叠氮化钠储盒71远离支撑板75的一侧设置有硝酸铵储盒72,所述硝酸铵储盒72靠近叠氮化钠储盒71的侧面设置有槽板74,所述槽板74表面设置有划槽,所述划槽不穿透槽板74,所述硝酸铵储盒72远离叠氮化钠储盒71的侧面设置有冲击板73,所述冲击板73截面呈“T”字形,所述冲击板73一端接触槽板74。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抗冲击机构7设置有多个,所述抗冲击机构7呈矩形阵列于主保险梁1内部。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一种轻型吸能式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保险梁1、吸能盒2、底板3、嵌入块4、拖钩座5和加强块6,所述主保险梁1两侧设置有吸能盒2,所述吸能盒2一端嵌入于主保险梁1上,所述吸能盒2另一端设置有底板3,所述吸能盒2上设置有加强块6,所述加强块6一侧面与吸能盒2焊接,所述加强块6另一侧与主保险梁1焊接,所述主保险梁1上设置有拖钩座5,所述拖钩座5设置于主保险梁1中段,所述主保险梁1上设置有嵌入块4,所述嵌入块4设置于主保险梁1中段。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主保险梁1上设置有快速排气机构8,所述快速排气机构8包括风扇81、第一光电传感器82、第二光电传感器83、第三光电传感器84、反光晶体85、控制芯片86和驱动电机87,所述风扇81设置于主保险梁1两端,所述风扇81外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82、第二光电传感器83和第三光电传感器84,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82、第二光电传感器83和第三光电传感器84呈环形阵列,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82、第二光电传感器83和第三光电传感器84两两之间间距相等,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82连接控制芯片86,所述第二光电传感器83连接控制芯片86,所述第三光电传感器84连接控制芯片86,所述控制芯片86设置于风扇81一侧的主保险梁1内部,所述控制芯片86连接驱动电机87,所述驱动电机87设置于主保险梁1内部,所述驱动电机87一端与风扇81固定连接,所述风扇81一端设置有反光晶体85。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的一种轻型吸能式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保险梁1、吸能盒2、底板3、嵌入块4、拖钩座5和加强块6,所述主保险梁1两侧设置有吸能盒2,所述吸能盒2一端嵌入于主保险梁1上,所述吸能盒2另一端设置有底板3,所述吸能盒2上设置有加强块6,所述加强块6一侧面与吸能盒2焊接,所述加强块6另一侧与主保险梁1焊接,所述主保险梁1上设置有拖钩座5,所述拖钩座5设置于主保险梁1中段,所述主保险梁1上设置有嵌入块4,所述嵌入块4设置于主保险梁1中段。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吸能盒2包括外围板21和内部分隔板22,所述外围板21上设置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与主保险梁1外表面配合连接,所述外围板21与主保险梁1焊接,所述外围板21内部设置有内部分隔板22,所述内部分隔板22纵横交叉设置,所述内部分隔板22设置有多块,所述内部分隔板22相互垂直或平行,所述内部分隔板22与外围板21表面相互垂直或平行。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围板21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设置于外围板21棱边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